徐曉薇,都思哲
(1.青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東青島 266071;2.青島市啟慧雙語學校,山東青島 266041)
無花果(Ficus caricaL.)屬??崎艑僦参?,是人類最早栽培的古老果樹樹種之一,在我國南北各省份均有栽培[1-2]。無花果是目前研究較多的藥食兼優(yōu)的植物,其果、根、葉均可藥用,具有潤肺止咳、健胃清腸、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咽喉腫痛、喘咳、腸炎、痢疾、便秘、痔瘡及疥癬等,《神農本草經》《救荒本草》《滇南本草》《本草綱目》《草木便方》等多部本草古籍均有記載[3-4]。無花果易于栽培,產業(yè)化勢頭較強,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其果實制品的開發(fā),無花果葉開發(fā)并未被重視,多被廢棄[5-6],然而根據近些年來的研究成果,無花果葉提取物具有抗腫瘤、抗菌、抗炎、降低血糖和血脂、抗病毒、抑制白斑、抗骨質疏松等多種生物活性[6-8],值得開發(fā)利用。香豆素類物質是無花果葉中最主要的一類活性成分,趙萍等報道香豆素類物質占無花果葉揮發(fā)油的51.46%,其中的補骨脂素(屬呋喃香豆素)占44.83%[2]。補骨脂素是一種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光敏物質,具有鎮(zhèn)靜、解痙、止血、抗腫瘤、殺滅白血病細胞、抗骨質疏松等作用[9-11],尤其是抗腫瘤作用,近年來補骨脂素的體內外抗癌實驗表明其對黏液表皮樣癌、胃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細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9,12],補骨脂素也是治療白癜風、斑禿、牛皮癬及瘤樣皮膚病的有效藥物。鑒于補骨脂素良好的生理活性及豐富的無花果葉資源,從無花果葉提取分離補骨脂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無花果葉,采集于青島大學浮山校區(qū)東院;補骨脂素標準品(HPLC ≥98%),購于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HR2006 果蔬粉碎機(飛利浦電子香港有限公司)、真空抽濾裝置、GF254硅膠薄層層析板(煙臺江友硅膠開發(fā)有限公司)、移液槍、ZF-1 三用紫外分析儀(上海力辰邦西儀器科技有限公司)、LC-20AT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
1.3.1 無花果葉的采集及處理
于無花果葉茂盛期(2020年6 月15 日—2020年10月31 日)每隔15 d 采集一次,采集時間依次為6 月15 日、7 月1 日、7 月15 日、8 月1 日、8 月15 日、9 月1 日、9 月15 日、10 月1 日、10 月15 日及10 月31 日,共10批次,分別標記為1#~10#。
將無花果葉洗凈晾干,用果蔬粉碎機打碎后,取10 g 置于500 mL 錐形瓶中,加入200 mL 無水乙醇浸提48 h,真空抽濾,濾液采用旋轉蒸發(fā)儀減壓蒸餾,得到無花果葉乙醇提取物。將無花果葉乙醇提取物配成500 mg?L-1的乙醇溶液,以備檢測其中的補骨脂素含量。另配制500 mg?L-1補骨脂素標準品的乙醇溶液,作為補骨脂素的檢測對照。
1.3.2 補骨脂素的薄層層析分析
取12 cm×10 cm 硅膠(GF254)薄層層析板,硅膠板下方離底邊約1 cm 處用鉛筆劃線,作為樣品線。將補骨脂素標準溶液及10 個批次的無花果葉乙醇提取物溶液用移液槍各取5 μL 依次滴加到硅膠板樣品線上,每樣品點間隔約1 cm。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 ∶1)為展開劑做硅膠薄層層析,層析結果采用紫外分析儀于254 nm 下觀察,參照補骨脂素標準品的樣品點找到各批次無花果葉乙醇提取物中補骨脂素的組分點,并比對各提取物補骨脂素組分點的顏色深淺。
1.3.3 補骨脂素的HPLC 分析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RP-HPLC)方法對補骨脂素系列標準品溶液(50 μg?mL-1、100 μg?mL-1、150 μg?mL-1、200 μg?mL-1及250 μg?mL-1)及各批次無花果葉乙醇提取物溶液中補骨脂素含量進行測定。色譜條件為:色譜柱為ODS 柱(大連依利特,150 mm×4.6 mm);流動相為甲醇-水(7 ∶3);流速每分鐘為0.8 mL;進樣量為10 μL;柱溫為30 ℃;檢測波長為268 nm。
10 個批次的無花果葉乙醇提取物的薄層層析結果表明(見圖1),10 月1 日和10 月15 日采收的無花果葉乙醇提取物中補骨脂素組分點顏色明顯較深,而6 月15日至9 月15 日及10 月31 日采收的無花果葉乙醇提取物中補骨脂素組分點較淺,說明不同采收期的無花果葉中補骨脂素含量存在顯著差異。
圖1 不同采收時間無花果葉乙醇提取物與補骨脂素標準品的薄層層析結果
HPLC 檢測標準曲線如圖2 所示,標準曲線方程為y=22871.5340x+7595.1000,相關系數R2=0.0009,線性關系良好。根據標準曲線計算不同采收時間無花果葉乙醇提取物中補骨脂素含量如圖3 所示,HPLC 檢測結果與紙層析結果一致,更準確地反映出不同采收期無花果葉中補骨脂素含量存在的明顯差異。9 月1 日至10 月31 日采集的無花果葉中補骨脂素含量變化最為顯著,10 月1日采集的無花果葉中補骨脂素含量最高。
圖2 補骨脂素HPLC 標準曲線
圖3 不同采收時間無花果葉乙醇提取物中補骨脂素的HPLC 檢測結果
采用2 種檢測方法對不同采收期無花果葉乙醇提取物中補骨脂素的含量進行檢測,先采用薄層層析法簡便快速地反映出不同時間采收的無花果葉中補骨脂素含量存在差異,而后采用HPLC 方法檢測了各試樣中補骨脂素的含量,更準確靈敏地反映出補骨脂素含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研究發(fā)現,青島地區(qū)無花果葉在茂盛期內其中的補骨脂素含量隨著時間變化明顯,尤其是9 月1 日至10 月31 日時間段變化最為顯著,10 月初的無花果葉補骨脂素含量最高。
目前,天然源補骨脂素主要從中分離獲得,成本較高,研究發(fā)現無花果葉中補骨脂素含量也很高,而且來源便捷、成本低廉,是替代中藥材補骨脂生產補骨脂素的理想原料,對于以無花果葉為原料的補骨脂素產業(yè)化具有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