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延利
摘要:通過研究推拿治療落枕方面的文獻,為落枕的臨床推拿治療提供參考和依據(jù)。選取近年來的落枕的中醫(yī)推拿治療臨床研究方面的文獻,對臨床上常見的落枕推拿療法進行總結和分析,并比較各種療法之間的療效差異。文獻分析顯示:落枕的推拿療法大多效果確實,療效良好,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關鍵詞:推拿;落枕;研究進展;綜述
【中圖分類號】R2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2--01
落枕,又稱失枕,是指由于睡姿不良或枕頭高低不當,致使頭頸部肌肉較長時間處于某一固定姿勢,使頸部部分肌肉受到牽拉,導致頸項部肌肉痙攣,出現(xiàn)以疼痛、活動受限、頸部僵直為主要臨床癥狀的一種病癥。本病為頸項部常見病癥,輕者數(shù)日之內即可自愈;重者可出現(xiàn)疼痛難忍,遷延數(shù)周不愈,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生活、工作上的不便。另外,長期反復的落枕,使頸項部肌肉經(jīng)常痙攣緊張,有發(fā)展為頸椎病的可能。應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重視。本病屬中醫(yī)學中“項痹”的范疇。本文運用文獻綜述法和對比研究法對近年來的落枕的各種推拿治療進行評述,以完善落枕的中醫(yī)推拿治療,為落枕的臨床推拿治療提供參考和指導。
1 流行病學
國外研究顯示,普通人群中頸痛的年發(fā)病率為14.6%,而患者首次發(fā)病后的1~5年內持續(xù)性頸痛或者復發(fā)引起的頸痛發(fā)病率為50%~85%。由此可見頸痛發(fā)病率之高。引起頸痛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創(chuàng)傷、腫瘤、感染與退行性改變等?!奥湔怼睘橹嗅t(yī)學病名,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屬于“急性頸痛”的范疇,根據(jù)疼痛研究國際協(xié)會(IAPS)的標準:病程小于7 天為急性期頸痛。雖然目前對于急性頸痛的相關流行病學研究較少,但是其對患者造成的痛苦不可小覷。
2 對落枕的病因病理分析
2.1 睡姿不良或枕頭高低不適
頸項部處于過伸或過屈狀態(tài),導致頸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肌肉的一側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tài)而引起損傷,肌肉缺血痙攣、僵直,引起頸部疼痛,并伴活動受限。
2.2 急性扭傷
突然轉頭或抬重物可引起頸部肌肉和軟組織的急性損傷,從而引發(fā)頸部疼痛。
2.3 外感風寒濕邪
《素問·痹論》有言:“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 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部分患者睡眠時頸肩部暴露于外,感受風寒濕邪,致使頸部肌肉收縮,局部氣血循環(huán)受阻,經(jīng)脈不通,發(fā)生拘急疼痛。正所謂“不通則痛”。
2.4 其他
患者患有其他疾病,如頸部外傷、頸椎病、腎虛等, 也可導致落枕的發(fā)生。
3 臨床上常見落枕推拿療法評述
3.1 單純性推拿療法
3.1.1 傳統(tǒng)推拿治療
朱純生運用?、揉、四指推、點壓拿捏、彈撥、拔伸搖、點按患側落枕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指掌骨間遠側半寸處)等推拿手法治療48例落枕患者,1~3d內治愈率達97.9%。鐘敏運用拔伸推拿配合點壓治療落枕48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針刺治療。治療后,推拿組VAS(視覺模擬量表評分)、PRI(疼痛分級指數(shù))及頸椎活動度評分改善程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推拿組總有效率為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08%。
3.1.2 新式推拿手法治療
除傳統(tǒng)推拿療法外,近年來還涌現(xiàn)出許多新式推拿手法,在落枕的臨床治療中也有不錯的療效。鄒衛(wèi)華運用點按新落枕穴(經(jīng)驗用穴,位于閃腰穴與扭傷穴連線中點處) 治療落枕30例,痊愈20例,好轉9例,未愈1例;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推拿手法治療,痊愈5例,好轉22例,未愈3例。治療組痊愈率為 6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6.67%,未愈率為3.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0%。
馬培鋒等用指針按壓遠端阿是穴聯(lián)合運動療法治療落枕,治療一次后,治療組40人中,39人痊愈,1人顯效,0人有效,0人無效;對照組采用一般推拿手法治療,40人中19人痊愈,20人顯效,1人有效,0人無效。
動伸推拿法是近幾年新出現(xiàn)的一種推拿療法,由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的羅凜教授經(jīng)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創(chuàng)立。蔡慧芳等人將 60 例落枕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一般推拿療法 ;治療組采用羅氏動伸推拿療法。治療5個療程后,治療組患者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別為86.7%和93.3%,對照組治療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別為76.7%和96.7% 。李昭龍選取80例落枕患者作為治療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用一般推拿療法治療,觀察組患者用動伸推拿療法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率為90.0%。
3.2 推拿配合其他療法
3.2.1 推拿配合針灸
高淇等用針灸配合推拿的方法治療34例落枕患者。首先在頸肩部行局部放松、痛點點揉、指腹擦法、頸部斜扳等常規(guī)推拿手法,待患者頸部疼痛及活動度改善后,針刺患者健側前臂手三里穴附近的壓痛最敏感點。用該法1次治愈12例,2次治愈14例,5次內34例患者全部治愈。
3.2.2 推拿配合中藥
吳芳等人用通絡止痛湯配合推拿手法治療落枕40例。治療組40 例予以通絡止痛湯配合推拿手法治療,對照組40例單用推拿手法治療,兩組均治療4d后比較療效。結果顯示,總有效率對照組為90.0% ,治療組為95.0%。
胡海等觀察了推拿結合復方南星止痛膏治療落枕的臨床療效。將9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9人。對照組采用蠟療熱敷結合復方南星止痛膏外敷治療,治療組采用推拿手法加外敷復方南星止痛膏治療,治療組的治愈率(67.35%)大于對照組(46.94%)。
3.2.3 推拿配合理療
陳威等研究了推拿結合特定的電磁波譜照射治療落枕的療效。將60 例落枕患者隨機分為 2 組。治療組30例采用推拿結合特定電磁波譜照射,對照組采用特定電磁波譜照射。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結束后 5 min,采用 Myotonometer 快速肌張力檢測儀測定靜息狀態(tài)下斜方肌的肌張力。結果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Z =-2.561,P = 0.010)。
3.3 其他療法
除中醫(yī)推拿手法外,目前臨床上尚有一些其他手法也用于治療落枕。如雷曉輝等對現(xiàn)代康復治療技術中的PNF技術在治療落枕中的療效進行了觀察。結果顯示傳統(tǒng)中醫(yī)推拿手法治療結合現(xiàn)代康復技術,對落枕治療效果較好。
4 總結
落枕是臨床常見脊柱類疾病,發(fā)病原因主要有睡姿不良或枕頭高低不適、急性扭傷以及外感風寒濕邪等。落枕的推拿治療方法較多,可分為單純推拿治療和推拿配合其他療法兩大類。在其他療法中,以針灸、理療、中藥等為主。這些療法具有操作簡便、療效確切、不良反應較少等特點。但各種療法的適應證和操作尚未得到規(guī)范和統(tǒng)一,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近年來有文獻研究指出,現(xiàn)代康復治療技術(如PNF技術、麥肯基療法等)在落枕的治療方面也有較好的療效,我們將不斷深入研究,探索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落枕的新方法,以更好地指導與服務臨床實踐。
參考文獻:
[1] 房敏,宋柏林,推拿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 2016.
[2] 袁港,宋柏林.落枕的中西醫(yī)臨床研究進展[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報,2019,35(01):188-192.
[3] 蘇貝,夏敏慧.落枕的推拿手法評述[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0):195-196.
[4] 朱純生.推拿治療落枕48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5,23(01):24.
[5] 鐘敏.拔伸推拿配合點壓治療落枕48例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8,9(24):31-33.
[6] 鄒衛(wèi)華.點按新落枕穴治療落枕30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志,2017,38(07):57-58.
[7] 馬培鋒,陸強,韓旭,沈志全.指針按壓遠端阿是穴聯(lián)合運動療法治療落枕的即刻療效觀[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8,10(07):24-26.
[8] 蔡慧芳,羅凜,周純祎,周艷,伍華兵.動伸推拿治療落枕臨床療效觀察與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40(01):51-54.
[9] 李昭龍.動伸推拿法治療落枕[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34(05):937-938.
[10]高祺,彭柳,黃祖波.針灸配合推拿治療落枕34例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5,33(04):167-168.
[11] 吳芳,劉天舉,李佑飛,周長征.通絡止痛湯配合推拿手法治療落枕4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7,33(01):69-70.
[12] 胡海,徐西林,張杰,張曉峰.手法推拿結合復方南星止痛膏治療落枕49例臨床觀察[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5,29(10):94-95.
[13] 陳威,孫懿君,吳耀持.推拿結合特定電磁波譜照射治療落枕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正骨,2014,26(10):25-27.
[14] 雷曉輝,王學良,馬奔,李艷.PNF技術在落枕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1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