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麗開木拉西
摘要:溝通能力始終是小學班主任的一項重要能力。如果沒有很好的溝通能力,就不能實現自己的教育目標,同時,班級管理也不能更好的進行。優(yōu)秀的溝通方式對于事情是具有良性的,因此,溝通藝術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生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正確的把握交流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與學習,所以,在具體溝通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注意轉換溝通方式,還需要教師注意溝通的態(tài)度與內容,使得通過良好的溝通過程中全面了解學生,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從小學的角度來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仍具有主導作用。班主任在具體班級的教育和管理過程中,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和情況,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非常重要。在具體的交際過程中,班主任要提高溝通的效果,幫助教師更好地管理學生,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從而更有效地進行交流。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溝通藝術
師生互動交流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武器,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在班級管理階段,學生的思維還不夠成熟,只有通過有效的溝通,才能更恰當地執(zhí)行班級管理體系和計劃。班級管理,對于班主任來說,并不難,但是建設一個更加團結、更加活躍、更加有活力的班集體,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班主任要有耐心、有責任感,要用良好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溝通技巧來贏得學生的信任,為班級管理打好基礎。
1.加強學生與班主任溝通的必要性分析
1.1提高班主任的溝通效果,更好地營造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在課堂管理過程中,良好的溝通可以使班主任和學生相互了解。使班主任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學生和班主任交流的同時,學生也會信任班主任。與此同時,在師生友好交流的過程中,班主任能夠像朋友一樣和學生進行真正的交流,讓學生了解班主任的關懷和尊重。它能消除學生對班主任的一些誤解,使課堂環(huán)境更加和諧,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更加美好[1]。
1.2良好的溝通和互動也可加強班主任的日常管理
良好的溝通,通過師生的交流,使整個交流過程更加和諧,并能以無差別的視角理解和分析學生的情況。同樣公平的還有課堂管理方面的問題。對于能力和水平不同的學生,可通過交流了解實際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班級管理模式,采取更合理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師生交流與互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觀性,也能賦予學生完整的個性。
1.3良好的溝通能加強班級團結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使學生認識到集體的重要性,積極參與集體活動。通過對學生集體榮譽的培養(yǎng),學生也可以形成自信心和自律意識。
1.4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
作為小學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尊重學生的思想。學生通常是活潑的年紀,有更多的自尊心。因此,班主任不應直接否定學生的觀點,因為學生的想法是不成熟的,而應該鼓勵學生。例如,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學生充滿想象力。班主任要有積極的看法,其次要對學生表現出熱情的期望,溫和的指出錯誤的地方并及時改正。如果班主任發(fā)現學生不開心,為了解決學生內心的消極情緒,就需要和學生進行溝通。將問題解開,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就變得更加緊密[2]。
2.理性批評教育,重視教育效果
減少上課次數、打亂課堂秩序、討厭與同學團結等問題是小學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經常出現的問題。這時,班主任必須開導學生。班主任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進行批判性教育。采用“先提高后抑制”的方法,對有學生優(yōu)點的方面進行確認,慢慢就可以指出學生的錯誤。在受到贊揚時學生也會高興,在批評時要清楚地理解他們的錯誤,讓學生對自己的錯誤進行適當的反思。
2.1重視家庭教育,并在家庭與學校之間保持溝通
班級管理教育雖然不能一蹴而就,但它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不能說單純依靠班主任和學校的工作來管理學生是不夠的。加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配合,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班主任可以用微信或電話聯系家長。家長與班主任在雙方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2開展實踐活動,以提高教育效果
班級管理的建立既要通過溝通交流,又要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班主任還可以通過“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引導學生參加以愛國為主題的演講比賽。
2.3關心學生,搞好師生關系
班主任要積極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想法,與學生交流時要開放封閉的環(huán)境,努力讓班主任更好地融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班主任的真誠。班主任要以學生為本,以尊重與關懷為出發(fā)點,開展班級管理。學生犯錯誤時,要從平等的角度進行溝通,要有寬容和耐心,讓學生認識到行為上的錯誤,讓了解自己的處理方法。與以往嚴厲的懲罰方式相比,這種交流方式更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讓學生積極遵守課堂紀律,明白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另外,在實施指導性管理工作時,班主任必須從學習的視角來支持學生,同時從生活的角度積極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的問題得以解決。那樣班主任就會成為學生的好朋友[3]。
3.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
有些學生成績好,比較聽話,但是有些學生成績比較差。同時,喜歡在班級里鬧事,不守紀律。對于這種類型的學生,班主任必須以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對于學困生、學業(yè)成績不佳的學生,班主任應加強對學生的關懷,主動伸出援手,幫助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用真誠的交流影響學生。對沒有遵守課堂秩序和紀律的學生,班主任也有需要耐心對待的學生。這樣才能的促進班級的管理。
3.1用寬容的心對待學生的錯誤
對于班主任來說,要用寬容的心與學生溝通。在溝通中,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親和力,避免有意識地形成一種過于威嚴、嚴肅的形象。當學生遇到問題或錯誤時,用寬容的態(tài)度去啟發(fā),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更好地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班主任只有用寬容的態(tài)度進行交流,學生才能真正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避免師生之間的隔閡。
結語
總的來說,溝通水平和溝通能力也體現了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水平。學會良好的溝通藝術,可以有效地落實和實施班級管理,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和質量,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尹倩.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當代家庭教育,2021(28):171-172.
[2]安萬馨.略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溝通藝術[J].名師在線,2021(25):95-96.
[3]王承蕙子.小議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讀寫算,2021(2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