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榮
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優(yōu)秀的女性干部都有很強的自信,她們不僅樂于表達、善于表達,而且在工作中表現(xiàn)為對工作原則、工作方法的堅持。自信是領導者重要能力之一,也是領導魅力之源。但是過高的自信也可能被外界理解為驕傲自負,甚至剛愎自用。
那么,對于女性干部來說,如何提升自信力?
自信的人有行動的勇氣并敢于承擔風險;相反,缺少自信的人在行動時容易瞻前顧后,遇到困難容易焦慮,遭遇挫折打擊容易悲觀。
這些不自信的表現(xiàn)不僅影響工作和社會交往,而且給個人帶來很大困擾。有些人自我否定、自我壓抑;有些人通過攻擊、貶損他人尋求某些方面的優(yōu)越感,心緒難平。
女性干部的不自信,表現(xiàn)為對異性的高估和對同性的苛責。根據(jù)智聯(lián)招聘的調查,在兩性的自我評價中,職場女性面對男性依然有些不自信,但面對女性同事時的自信值更高。49.33%的女性認為自己工作表現(xiàn)比同級的女同事更佳,42.56%的女性認為無太大差異,8.11%的女性認為自己稍弱;而在與同級男性比較時,僅38.74%的女性認為自己更佳,49.76%的女性認為無太大差異,11.5%的女性認為自己稍弱。
反過來看,職場男性在面對女性時的信心也強于男性,對女性的能力評估略低。在選擇領導者的性別時,雖然近6成的職場人認為領導者的性別不重要,但想要追隨女性領導者的女性職場人占比僅6.92%,愿意追隨女領導的男性職場人占比12.45%。這也可以從側面證明,女性在對自身不自信的同時,對其他的女性職場人卻表現(xiàn)出排斥和苛責的態(tài)度。
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當前對女性角色的定義雖然出現(xiàn)了一些變化,鼓勵女性與男性同場比拼、共擔責任,但是“相夫教子”依然被認為是多數(shù)女性的“主業(yè)”,而事業(yè)、興趣等都是面臨兩難時應該被舍棄的“副業(yè)”。
在這樣的認知背景下,很多女性在工作中的“專研”程度弱于同等資質條件的男性,并逐漸導致工作能力上的差距,進一步失去職場話語權。因話語權缺失引發(fā)的無力感,也讓女性持續(xù)自我厭棄、自我施壓。比如對于職場晉升障礙,調查顯示31.47%的男性歸因于“領導、上級任人唯親”,28.36%的男性歸因于“論資排輩,不重能力”,顯示出懷才不遇的心理。
而女性在歸因時,再次展現(xiàn)了不自信和來自婚育的拖累。32.06%的女性將晉升障礙歸因于“個人能力和經(jīng)驗不足”,8.3%的女性歸因于“照顧家庭,職場精力分散”,9.02%的女性歸因于“處在婚育階段,被動失去晉升”。
這樣的歸因,促使部分女性在面對挑戰(zhàn)或困難時,更傾向于回避或退縮。這些心理傾向表現(xiàn)為更希望從事安穩(wěn)的工作,愿意兢兢業(yè)業(yè)、辛苦付出,但是懼怕陌生的環(huán)境條件和風險挑戰(zhàn)。而越是躲避,越缺少自我挑戰(zhàn)的經(jīng)驗,越無法建立起工作中真正的自信。
在心理學概念中有兩種自我認識——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勝任感。它們都需要通過成功經(jīng)驗累加建立和修正。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勝任感的缺失,會引發(fā)職場焦慮。要減少職場焦慮,增強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勝任感,需要女性干部主動地、勇敢地跨出一步,探索更廣闊的職業(yè)領域、磨煉更多樣的工作技能。
女性干部的能力自信有三個來源:業(yè)務能力、基層經(jīng)歷、人際支持。
能力自信不是“我不比別人差”“他能行我也能行”的攀比,而是建立在工作業(yè)績、工作效率基礎上的工作勝任感。一些優(yōu)秀的女性干部依靠出眾的業(yè)務能力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在工作中脫穎而出,獲得廣泛贊譽;也有一些素質出色的女性干部,雖然沒有特別出彩的表現(xiàn),也沒有快速提升職務,但是在家庭與工作等多重壓力下,以極高的效率和良好的質量完成單位工作,她們在工作場景中展現(xiàn)出自信、陽光的形象。
在基層單位中,我們也常常能看到自信開朗的女性干部?;鶎庸ぷ髻Y源相對較少、矛盾相對突出、問題相對繁雜,基層干部平時工作壓力較大,特別是由于人際溝通障礙,給人帶來的情緒影響較大。但是,在實際接觸和調研測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基層女性干部大多個性開朗、樂觀、自信,有些人一邊承受著工作中的質疑、挫敗、打壓甚至危險,一邊向他人傳遞堅定執(zhí)著的正能量。
究其原因,基層工作經(jīng)歷給予了女性干部非常豐富的人際交往經(jīng)驗,特別是大量的失敗挫折經(jīng)驗,被女性干部利用自身優(yōu)勢充分吸收轉化為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女性干部也可以從支持性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中獲取自信。女性在自我認知、自我評價的過程中,需要借助他人的反饋,來了解自己言行所產(chǎn)生的影響。他人的贊譽和鼓勵,可以增強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
在目前的多數(shù)社會文化中,人們對女性在道德方面的缺陷容忍度較之男性更低,對女性在外表吸引力方面的期許較之男性更高,對女性在工作能力方面的期許相對較低,這從客觀上導致女性在工作中更容易獲得他人的諒解和支持。加上女性對維護良好人際關系網(wǎng)絡的自然需求,使得獲取的社會支持資源,成為女性自我效能感和價值感的重要依據(jù)。
優(yōu)秀的女性干部善于欣賞自己的美。社會文化輿論中對于女性外表的評價,大多遵循了男性的審美標準和需求。而有獨立思維能力的女性,通常也擁有獨立的審美標準與欣賞品位,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獨特的美,也可以看到他人身上容易被忽視的美。
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在觀察細致、共情豐富的女性眼中,都可以擁有美的價值。這樣的認知,賦予了女性干部不依存于他人認可的自信,以及由此衍生而來的親和力。親和力是女性在工作中的一個優(yōu)勢,優(yōu)秀的女性領導者不僅因善良、溫柔而讓人感到平易近人,更因尊重和欣賞他人而贏得信任。這些正向的外部評價,進一步鞏固了女性干部的外表自信。
通過梳理女性外貌自我評價的相關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生和低收入女性群體中有很大比例認為自己“長得丑”“不好看”,而高收入女性、女性領導干部則很少有這樣的自我評價,大多認為自己“外表普通”“氣質較好”。那么,是不是外表吸引力更強的女性更容易在職場中獲得成功呢?
以收入為例,經(jīng)濟學家摩比斯和羅森布萊特曾利用實驗經(jīng)濟學方法,探究了外貌對收入的影響。他們做了一個實驗:先給一群人的顏值打分,再讓他們在電腦上完成任務。之后,由另一群人來決定他們的報酬。決定報酬的人,有的只能看到文字簡歷,有的能看到帶照片的簡歷,有的不但能看簡歷,還能通過電話或視頻和參與者聊天。
結果發(fā)現(xiàn),顏值分數(shù)每提高一個標準差,收入大概提升12%~16%。這個提升里面,“漂亮的人更自信”占15%~20%,“漂亮的人更會溝通”占40%。研究者進一步提出影響收入的三條傳導路徑: 一是自信心路徑,美貌會增強個體自信心,較強的自信心會提升個體收入; 二是雇主歧視路徑,雇主會誤以為貌美者能力更強,從而給予其高工資;三是語言表達路徑,貌美者有機會鍛煉出更強的溝通交流和社交技能,進而使其收入更高。
我國學者曾湘泉和胡文馨利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shù)據(jù),研究了外貌對個人收入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 外貌對收入有顯著正向影響;相較于女性,男性的“美貌溢價”更明顯。第一,外貌對收入有顯著正向影響,即存在“美貌溢價”現(xiàn)象。第二,外貌對收入的影響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 ,相較于女性 ,男性的“美貌溢價”更明顯。男性外貌評分每增加1分,個體收入增加3.7% 。這個特點對于35歲以下的男性尤為明顯。
由此可見,外表吸引力確實可能在職場有“加分”效果,即“美貌溢價”,但是外表吸引力絕非女性在職場中的獲勝法寶。實踐經(jīng)驗和理論研究都發(fā)現(xiàn),外表優(yōu)勢在女性競聘中高級以上職務時,有時反而會因社會偏見、不公平規(guī)則、同性嫉妒等原因成為上升阻力。更多情況下,女性干部因出色的工作效果和職場地位,反向加強了外表自信。
(作者單位: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新時代鄉(xiāng)鎮(zhèn)干部工作價值觀研究》18CDJ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