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正蓮
(保靖縣遷陵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湖南 湘西 416500)
科學選取預苗床能夠為水稻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環(huán)境,育苗床應當具備良好的客觀條件,便于運苗,選擇適宜的田塊開展育苗種植工作,苗田根據每600 m2田需要準備好 10 kg 的營養(yǎng)土來培育幼苗,畦面寬度1.5 m,秧溝寬度 0.3 m,深度是 0.2 m,四周溝的寬度 0.5 m以上,深度要 0.3 m,苗田板面要符合“實、平、直”。
床土應當優(yōu)先選營養(yǎng)價值高的水稻田土、熟干土或富含淤泥的土。用機械將營養(yǎng)土進行粉碎、攪拌才能形成適合育苗生長的填土。培育用田所需要的營養(yǎng)土根據科學比配進行填充,一般在進行相關調查及計算后以合適的比例進行配置。
為了確保水稻高產穩(wěn)產,播種之前選擇優(yōu)質的種子,首選具有較強抗性、品種優(yōu)越的水稻品種,對提高水稻產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選擇好優(yōu)質水稻品種之后,應當對種子科學處理,如將曬種、脫芒工作充分做好,運用藥劑進行浸種,之后清洗催芽。手工進行播種時,種芽應當按照2 mm進行控制。
水稻需要經過35~40 d育苗生長之后便可開展移栽工作。幼苗此時所需的優(yōu)質營養(yǎng)也已全部消耗殆盡,這就應當及時開展稻田移栽,將移栽期科學控制好之后,對于保證水稻成活率及其產量至關重要。
育苗播種階段應當詳細調查了解當環(huán)境、氣候特征,合理選擇優(yōu)質稻田,確定育苗播種期后,將精心選擇的優(yōu)質育苗種子合理播種。
在育苗載體上平鋪床鋪,其厚度控制在2 cm,將平整無凹凸槽設置在床面上,確保床土水分與營養(yǎng)更加充足,這樣才有利于優(yōu)質水稻苗的培育。
播種過程當中要獲得優(yōu)質壯苗,在條件方面有著很嚴苛的要求,所以應當與當地實際充分結合,對播種時間,科學選擇,插放種子過程當中要保證無漏插,并確保種子均勻插放,雙膜育苗過程當中由于需要開展切塊切邊,盤育苗用種量相對較低。
為了培育優(yōu)質水稻幼苗,應當為幼苗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供應,如果受當地環(huán)境條件方面因素影響,無法確保幼苗生長需求,就必須采用人工施肥方式,增加綠色有機肥的施入,確保幼苗生長營養(yǎng)充分吸收。充分腐熟的綠色有機肥,有機物含量非常的豐富,可以保證幼苗生長充足的養(yǎng)分供應。除施入有機肥之外,還應當為其提供和適量的無機肥,但必須對氮肥施用量科學控制,磷鉀肥也應當合理施入,無機肥應用過程當中,不可在土壤表面直接地進行撒施,應當把土壤埋入土中,或者化肥充分對水之后進行澆灌,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土壤肥力,還有利于幼苗吸收營養(yǎng),田土發(fā)黃脫肥的,可以運用1%~2%的過磷酸鈣進行葉面噴施,也可選擇0.3%~0.5%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另外,還應當加強水分管理。
(1)發(fā)病規(guī)律。稻瘟病病菌在稻谷當中寄生主要是以菌絲或孢子體的形式存在,不利的生長環(huán)境條件下也可以生存,而環(huán)境適宜會導致新生稻谷發(fā)生感染。通常而言,在20 ℃溫度條件下,同時由于降雨因素影響,稻瘟病菌絲或者孢子便會大量的繁殖傳播,促進分生孢子形成,引發(fā)稻谷出現感染。稻瘟病孢子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具有很快的傳播速度,常導致大面積稻谷發(fā)生病害,嚴重影響水稻健康生長及產量。
(2)防治方法。為了有效防治稻瘟病,必須將預防工作充分做好,首選具有較強抗病性的優(yōu)質品種,加強培育壯苗,水稻栽培過程當中加強監(jiān)督管理,發(fā)現病情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并運用相關藥劑進行防治,提高防治水平。水稻生長過程當中,環(huán)境條件對水稻發(fā)病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不同的種植品種在抗病能力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所以科學選擇抗病品種非常關鍵。水稻栽培時要做到合理密植,保證水稻通風透光性,增強其抗病能力。而且還應當加強施肥管理,科學選擇肥料品種,運用相應手段科學施肥,土壤必須將底肥施足,合理增加磷肥施入量。結合水稻種植田塊具體土壤條件,對肥料科學配比,應用復合型肥料,對植株營養(yǎng)狀況及時改善,控制和減少疾病的發(fā)生。
(1)農業(yè)措施。螟蟲幼蟲主要在水稻當中潛藏越冬,可借助曬垡形式將螟蟲幼蟲殺死,使幼蟲數量大幅降低。同時也可用水對稻田進行灌溉泡田,可以將稻田當中很多幼蟲給淹死。栽植水稻過程當中,認真落實早種早栽的原則,將螟蟲水稻生長危害期有效錯開,而且還能將螟蟲二次生長期給錯開,使螟蟲危害控制到最低水平。
(2)藥劑措施。螟蟲早期發(fā)生階段,應當運用化學藥劑開展毒殺工作,倘若螟蟲災害在稻田多處出現,必須及時的大面積開展防治,通過毒土形式開展防治工作。早種早栽避免出現枯心。通過相應調查了解到,同單位水稻田內,如果千叢水稻植株存在一塊以上螟蟲蟲卵這就需要及時運用化學藥劑進行噴施防治。水稻栽植后三周左右,是作用更為突出。倘若每千叢水稻植株螟蟲蟲卵達到10塊以上,在第1次藥劑噴施防治的基礎上,還應當進行第2次藥劑噴施,兩次噴藥時間間隔7 d左右。螟蟲第2次發(fā)生期,如果稻田當中,每千叢水稻植株有螟蟲蟲卵2塊以上時,便可運用自穗水稻開展防治工作,針對螟蟲蟲卵階段開展噴藥防治,每7 d噴施1次,連續(xù)應用2~3次,便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