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葉萍 陳建軍
(牡丹江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教育科研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驅動力。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學校校本教研中教育科研活動內容的增加,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意識的增強,教育科研給學校教育教學帶來的積極作用越發(fā)明顯,但制約教育科研工作的諸多問題,如:思想認識僵化,科研方式、方法的固化,功利思想等也隨之而來。 怎樣突破瓶頸,讓教育科研更好適應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助力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助力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需要我們從思想上喚醒,從方式、方法上改進,從行為指導上改革與提升。
近年來,廣大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意識不斷增強,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高漲,參與課題立項研究、成果評審、學術交流已日漸成為常態(tài)。但由于對教育科研的本質意義缺乏認識,且一線教師教學任務緊,導致很多活動被動參與。而職稱評定的需求,又使這種常態(tài)中夾雜著功利與諸多不得已,成為教育科研工作有效開展與教師教育科研水平與能力提升的掣肘。
讓教育科研走近中小學校,讓教育科研更貼近教師,成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助力,改變這種功利與不得已,首先需要我們在思想上喚醒。
一是幫助廣大中小學教師將優(yōu)秀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使其感同身受,受益其中,在實踐與應用中認識到教育科研不是空中樓閣,不是理論的高高在上,而是扎根于教育教學實踐,過程在于基于實踐解決問題,目的在于在學生發(fā)展、教師發(fā)展、學校發(fā)展、教育發(fā)展。讓教師從思想上接受教育科研,改變對教育科研的生硬態(tài)度,重視教育科研。
二是廣大中小學校要利用好校本教研,加強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詮釋與解讀,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與應用,特別是引領廣大中小學教師用新時代教育思想去指導教育教學,開展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學,提升科研意識與能力。
三是我們從事教育科研人員在組織各級各類學術活動中,應從理論應用指導、理論成果提煉、學術思想碰撞等方面有針對性加以的指導,引領廣大教師用思想支撐方法,用理論架構觀點,用實踐檢驗成果,使廣大教師成為既有實踐能力又有思想、有靈魂的教師,充分體現(xiàn)教育科研科學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本質屬性。
對教師來說思想成長才是真正的成長,對教育科研來說,有思想支撐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方式、方法要建立在尊重教育教學規(guī)律、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的目標基礎上,要符合廣大教師成長的需求,要符合廣大中小學校發(fā)展需求,更要符合教育發(fā)展的需求。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做到有的放矢。
反思目前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是布置多,反饋少。
常規(guī)教科研工作大都還是按程序或流程布置事項,無論是課題立項還是學術研討等事宜都是基于要求進行,咨詢、答疑、指導,環(huán)節(jié)并不缺少,但是我們教科研工作的效度并不高。究其原因是我們對布置的事項缺少反饋,缺少對基層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研究的實際情況了解,缺少有針對性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是操作多,思想少。
在目前教育科研工作中,我們大都還停留在方法指導層面,因為我們的教師喜歡操作性的東西。我們對教師的引導只重視“做什么”“怎么做”,忽視了“為什么做”,教師對所參與的科研活動項目大都停留在形式上的認識與內容了解,很少注意和探究背后原因和思想價值,致使我們的成果質量與活動質量不高。其給我們的警示是方法指導固然重要,但遠沒有思想重要。沒有思想支撐的方法、技巧必然膚淺而缺乏厚度,沒有生命力,談不上提升與發(fā)展。所以任何時候,我們對教師的引導都必須思想至上,用思想去指導方法,在方法中挖掘思想,但前提是我們自己必須有思想,我們自己要做有思想的教研員。
三是做得多,提煉少。
在教科研工作中,由于我們對自己工作缺少總體的歸納、概括,缺少總結、提升,致使我們自己的認識能力發(fā)展不足,理論水平也裹足不前。做事有余,提煉不足,缺乏內涵和學術氛圍,這也使我們教科研工作越來越缺乏深度。而基層學校和教師在組織和參與教育科研活動中更是缺少反思與提煉,缺少思想、方法有效指導,致使學校教科研工作水平提升受限,教師教學研究能力提升受阻,教育科研整體發(fā)展緩慢。
改變目前教育科研現(xiàn)狀,使其呈現(xiàn)新的發(fā)展氣象,需要我們改進教育科研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加強教育科研工作反饋。
及時反饋工作情況,聚焦并發(fā)現(xiàn)基層學校和教師在科研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不同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充分體現(xiàn)教育科研工作的時效性。
二是加強思想引領。
教育科研需要方法論的指導,更需要有價值的思想引領。我們需要提高基層學校和廣大教師對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引領他們把握思想并運用思想分析和解決問題。而我們自己更需要打破思想僵化,不斷學習,接受新思想、新理論,提升內涵,在科研學術中成為有思想、有內涵的行家里手。
三是放大格局,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質量。
教育科研是為廣大中小學校和教師服務的,是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的,是為教育改革服務的。因此,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我們要從個性問題中發(fā)現(xiàn)共性,要從局部看到整體,從整個教育的大環(huán)境去看待教育科研,發(fā)揮其真正作用。請進來,走出去,拓寬視野,發(fā)揮潛能,提升內涵,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放大服務格局,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質量。
提高教育科研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需要我們在行為指導上改革、提升。
一是在提升教師科研能力上下功夫。
教師的科研能力這里主要指發(fā)現(xiàn)問題、認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科研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教師自身實踐與不斷努力,也需要我們教研員在具體科研項目的實踐活動中加強有針對性的行為指導,如:在課題選題和科研論文論題的確立上,加強選題指導,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并使之有可能成為課題研究的問題和科研論文的論題;在課題研究和科研論文行文環(huán)節(jié),幫助教師分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和科研論文行文的邏輯關系,確立研究思路和論題論據;在課題研究結題和科研論題收尾階段,指導教師怎樣提煉成果、提煉觀點,幫助教師解決問題。這些行為指導,都有助于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知與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是在促進教師基本技能的提升上下功夫
教師通過教育科研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還可以提升基本技能如歸納、概括能力,比較、提煉的能力,寫作能力等多項基本技能。在具體科研實踐活動中,我們的確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這些基本技能欠缺,基礎寫作能力也需亟待提高。教育科研給教師提供了淬煉自己的舞臺,教師可以通過參與具體教育科研活動,有效提升自己的基本技能,如:通過課題研究中的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結論等項目內容,可以幫助教師提升概括與提煉的能力;通過科研成果的多類別參與與被指導,可以掌握各類別文章的寫作方法,提升基礎寫作能力。
中小學教師參與教育科研,不僅要在研究中獲得知識,更要在研究中獲得思想和智慧;不僅要獲得基本技能的提升,更要在專業(yè)研究能力上有較大提高。在參與教育科研過程中,我們教師看重的不應只是成果的學術化,更應是問題如何解決和行動的完善與改進。教師通過學習、實踐、研究、總結、反思等創(chuàng)造性探索活動,體會科研的歷程,掌握科研的方法,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科研給自身生活帶來的充實和自身專業(yè)成長。
通過教育科研促進參研者教育觀念的轉變、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教學水平的提高、職業(yè)道德的升華乃至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是中小學教育科研最大成果,也是中小學開展開展教育科研的目的意義所在。這項工作艱巨而光榮,這條道路也充滿了荊棘,但只要我們精進自身,篤實創(chuàng)新,教育科研工作一定會迎來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