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海江,袁春輝,蘇國忠
吳忠市人民醫(yī)院 1消化內科,2急診醫(yī)學科(寧夏吳忠751100)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胃腸道功能性疾病,以腹脹、腹痛、排便習慣/大便性狀改變?yōu)橹饕R床表現(xiàn),其病程較長,可間歇性或持續(xù)性發(fā)作,直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目前,IBS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專家學者認為胃腸道動力紊亂、炎癥反應、氧化應激與IBS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2]。過氧化物氧化還原蛋白1(peroxiredoxin 1,PRDX1)屬于過氧化物氧化還原酶蛋白家族成員之一,其在IBS中表達水平明顯上調,其可能參與并影響IBS疾病發(fā)展進程,PRDX1有望成為診治IBS的炎癥標志物[3]。此外,白細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是IL-17成員之一,Amani等[4]研究發(fā)現(xiàn)IL-17在IBS患者中呈高表達,經(jīng)維生素D治療后,IL-17水平明顯降低,IL-17可能在IBS發(fā)病過程中發(fā)揮重要調節(jié)作用。但PRDX1、IL-17A在IBS患者血清中的表達水平與腸道癥狀的關系研究較少?;诖?,本研究通過檢查PRDX1、IL-17A在IB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分析兩者與IBS癥狀嚴重程度量表(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相關性,以期為早期診治IBS提供臨床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診治的IBS患者116例為IBS組,體質指數(shù)(bodymass index,BMI)為18.74~26.76 kg/m2;并以同時間段內本院健康查體者120例為對照組,BMI為18.62~26.44 kg/m2。與對照組相比,IBS組患者胃腸道感染史比例明顯升高(P<0.05),男女比例、年齡、BMI、吸煙史、酗酒史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例
診斷標準:參考羅馬Ⅲ診斷標準[5]判定IBS。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符合IBS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完整;(3)所有患者自愿參與本項研究者。排除標準:(1)合并消化系統(tǒng)潰瘍/感染、炎癥性腸病、糖尿病內臟神經(jīng)病變、惡性腫瘤、肝膽胰疾病者;(2)合并甲狀腺功能性疾病者;(3)合并精神病者;(4)患有慢性疾病史需要長期接受藥物治療者;(5)近3個月內行腹腔/腸道手術者。
1.2 試劑與儀器 人PRDX1酶聯(lián)免疫吸附劑測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試劑盒(貨號:CSB-EL018653HU-1)購自上海恒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IL-17A ELISA試劑盒(貨號:PK-EL-62716)購自江蘇普諾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ELISA試劑盒(貨號:QN-PS0066)購自上海喬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計(型號:DU-730)購自上海普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樣本收集 收集所有研究對象清晨空腹肘靜脈血4~6 mL,自然凝集,3 550×g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分裝,保存于-80℃冰箱中,待檢。
1.3.2 ELISA法檢測血清PRDX1、IL-17A、IL-10水平 取出適量凍存血清樣本,解凍,嚴格按照PRDX1、IL-17A、IL-10 ELISA試劑盒說明書檢測兩組受試者血清PRDX1、IL-17A、IL-10水平。
1.3.3 檢測血清MDA水平 取出適量凍存血清樣本,解凍,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
1.3.4 IBS-SSS評分 IBS-SSS考察患者排便情況、腹痛頻率、腹脹程度、腹痛程度、疾病對生活的影響5個方面,總分為0~500分,分值越大表示腸道癥狀越重[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法分析IBS患者血清PRDX1、IL-17A水平、IBS-SSS評分與IL-10、MDA關系及PRDX1、IL-17A表達水平與IBS-SSS評分相關性;以logistic回歸分析IBS發(fā)生的影響因素。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PRDX1、IL-17A、IL-10、MDA、IBSSSS評分表達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IBS組患者血清PRDX1、IL-17A、MDA水平明顯升高(P<0.05),IL-10水平明顯降低(P<0.05)。IBS組患者IIBS-SSS評分為(345.36±112.58)分。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PRDX1、IL-17A、IBS-SSS、IL-10、MDA評分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血清PRDX1、IL-17A、IBS-SSS、IL-10、MDA評分水平比較 ±s
項目 例數(shù) PRDX1(ng/mL) IL-17A(ng/L) IBS-SSS評分(分) IL-10(ng/L) MDA(nmol/L)對照組 120 3.43±1.02 36.07±8.31 - 3.58±1.06 1.76±0.51 IBS組 116 6.02±1.94 58.48±11.27 345.36±112.58 2.85±0.72 4.49±1.25 t值 12.897 17.427 - 6.168 22.099 P值<0.001 <0.001 - <0.001 <0.001
2.2 IBS患者血清PRDX1、IL-17A水平、IBSSSS評分與IL-10、MDA相關性 Pearson法分析顯示,IBS患者血清IL-17A水平、IBS-SSS評分與IL-10呈負相關(r=-0.367、-0.536,P<0.05);IBS患者血清PRDX1水平、IBS-SSS評分與MDA呈正相關(r=0.374、0.503,P<0.05)。見表3。
表3 IBS患者血清PRDX1、IL-17A水平、IBS-SSS評分與 IL-10、MDA的關系
2.3 IBS患者血清PRDX1、IL-17A表達水平與IBS-SSS評分相關性 Pearson法分析顯示,IBS患者血清PRDX1、IL-17A表達水平與IBS-SSS評分均呈正相關(r=0.562、0.584,P均<0.05)。見圖1、2。
圖1 IBS患者血清PRDX1水平與IBS-SSS評分的關系
2.4 影響IBS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胃腸道感染史、血清PRDX1、IL-17A水平、IBS-SSS評分、IL-10、MDA為自變量,以IBS是否發(fā)生為因變量,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PRDX1、IL-17A、IBS-SSS評分、MDA為IBS發(fā)生的危險因素(P均<0.05)。見表4。
圖2 IBS患者血清IL-17A水平與IBS-SSS評分的關系
表4 logistic回歸分析IBS發(fā)生的影響因素
IBS雖是良性非器質性疾病,但發(fā)病率較高,對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經(jīng)濟負擔[7]。因此,尋找IBS發(fā)病的有關因素,及時調控相關指標,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PRDX1是一種過氧化物還原酶,在活性氧清除、細胞增殖、分化、凋亡及炎癥反應過程中發(fā)揮重要調節(jié)作用[8]。有關研究表明,PRDX1在慢性炎癥導致的結直腸癌中表達水平明顯上調,其可能調節(jié)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等促炎因子及部分活化的核因子-κBp65表達水平,進而在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促炎作用,PRDX1具有作為診治結直腸癌的潛在靶標[9]。既往研究顯示,PRDX1在需要體外膜氧合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中表達失調,與炎性細胞因子具有一定相關性,PRDX1在炎癥反應中起關鍵調節(jié)作用,其可能與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發(fā)生發(fā)展及不良預后有關,PRDX1有可能是治療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生物學指標[10]。以上研究表明,異常表達的PRDX1與炎癥類疾病密切相關。此外,Horie等[11]利用蛋白質組學及免疫組化法分析PRDX1在活動性和非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表達情況,結果顯示PRDX1在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黏膜中的表達水平較高,且PRDX1表達水平隨著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上皮細胞炎癥程度增加而升高,PRDX1可用于評估潰瘍性結腸炎病情及其相關腫瘤發(fā)生的嚴重性。本研究中IBS組患者血清PRDX1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PRDX1可能參與并影響IBS發(fā)病過程。推測PRDX1可能通過調節(jié)炎癥因子表達,從而在IBS的炎癥反應過程中起促進作用[12]。
IL-17A主要是由Th17細胞分泌的特異性促炎性細胞因子,其可促使炎癥細胞釋放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及抗菌肽,促進中性粒細胞聚集及增殖,連接適應性免疫及固有免疫,在自身免疫性、腫瘤等疾病進展及宿主防御中發(fā)揮關鍵作用[13]。有關研究顯示,雙重氧化酶2(dual oxidase 2,DUOX2)誘導產生的H2O2在慢性炎癥及宿主防御中具有關鍵作用,IL-17A與白細胞介素-4結合,協(xié)同增加DUOX2在結腸癌細胞中的表達,從而可能在胃腸道惡性腫瘤炎癥反應及DNA損傷中起一定作用[14]。既往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疾病及慢性活動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IL-17A表達上調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IL-17A誘導的炎癥反應可能受miR-146a調控,IL-17A有望成為胃炎診治的生物學靶標[15]。以上研究證實,IL-17A表達失調與胃腸道炎癥性疾病相關。此外,Busch等[16]通過采集并分析潰瘍性結腸炎患兒回腸結腸鏡檢的標本,結果顯示,IL-17A在潰瘍性結腸炎患兒中呈過表達,其可能參與并影響炎癥性腸病發(fā)病進程,IL-17A可能具有診治炎癥性腸病的潛在價值。本研究中IBS組患者血清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IL-17A可能在IBS病理過程中發(fā)揮一定調節(jié)作用。究其可能原因,一方面,IL-17A作為IL-17家族代表性成員,其可能通過刺激上皮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等分泌細胞趨化因子及多種炎性介質,募集中性粒細胞從而誘導炎癥發(fā)生;另一方面,由于腸道通透性增加或腸道菌群紊亂,腸道細菌成分通過激活腸粘膜抗原呈遞樹突細胞,促使IL-17A分泌增加,進而引起針對腸道菌群的免疫應答[17]。
IL-10主要是由Th2細胞產生的抗炎細胞因子,在腸道免疫及炎癥反應中具有重要調節(jié)作用;此外,MDA可間接反映組織受氧自由基損傷程度,其可能在IBS氧化應激、自由基損傷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4]。本研究中IBS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MDA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與Amani等[4]研究趨勢類似,提示異常水平的IL-10、MDA可能與IBS發(fā)病進展有關。推測IL-10可能通過抑制巨噬細胞黏附、激活,抑制炎癥細胞因子的產生和釋放,進而在IBS的炎癥反應過程中起抑制作用;MDA可能通過影響氧化反應,引起組織自由基損傷,從而在IBS發(fā)病過程中起作用。
本研究對所有IBS患者腸道癥狀進行評估,結果顯示,IBS-SSS評分為(345.36±112.58)分,且與血清PRDX1、IL-17A表達水平呈正相關,提示血清PRDX1、IL-17A可能與腸道癥狀相互影響,從而協(xié)同影響IBS發(fā)生發(fā)展。進一步研究顯示,IBS患者血清IL-17A水平、IBS-SSS評分與IL-10呈負相關,PRDX1水平、IBS-SSS評分與MDA呈正相關,提示IL-17A與IL-10,PRDX1與MDA可能發(fā)生相互作用,并與腸道癥共同影響IBS進程。此外,本研究顯示PRDX1、IL-17A、MDA水平、IBS-SSS評分均為IBS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提示PRDX1、IL-17A、MDA水平升高,IBS-SSS評分增加,均會增加IBS患病風險,及時監(jiān)控上述指標有助于早期評估、治療IBS。
綜上所述,PRDX1、IL-17A在IBS患者血清中呈過表達,兩者與腸道癥狀具有一定相關性,可能與IL-10、MDA、腸道癥狀相互作用,進而影響IBS發(fā)展過程。但本研究樣本較少,會引起研究結果出現(xiàn)一定偏頗,后續(xù)研究將增加樣本量進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