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飛
(景德鎮(zhèn)市農牧漁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西景德鎮(zhèn) 333000)
毛豆喜溫,種子在10℃~11℃開始發(fā)芽,發(fā)芽最適宜溫度為20℃~22℃;生長和開花結莢的適宜溫度為20℃~25℃,低于14℃則不能開花,生長后期對溫度敏感,溫度過高則提早結束生長,溫度過低則種子不能完全成熟,但不耐熱;抗寒力弱,在1℃~3℃時植株受害,-3℃時植株被凍而枯死;需水較多,干旱易引起減產,但不耐澇;短日照植物,不需要較長的光照時間,春、夏、秋季種植均能開花結莢;需施氮磷鉀全面肥料,以排水暢、保水力強、富含有機質和鈣質的壤土或沙壤土最佳。
毛豆種子、容器(有孔、深度15~20 cm)、盆底石(可以用瓦片代替)、1%福爾馬林溶液、適宜毛豆生長的含基肥培養(yǎng)土、園藝鏟、填土器、水壺、小耙、支架、麻繩、紗布(網眼要比較?。?、肥料(復合肥)等。
毛豆可實行春(一般用早熟品種,生育期75~90天)、夏(一般用早中熟品種,生育期80~100天)、秋(一般用中晚熟品種,生育期110~120天)季播種,而一般毛豆的種植時間越長,種植難度越高,所以陽臺種植毛豆選擇種植周期較短的早熟型品種以春播。播前對種子進行人工精選,剔除破瓣、細粒、癟粒、蟲食粒、菟絲子種子和其他雜質等。
播種前選擇睛天,先將種子在陽光下暴曬1~2天,然后將曬好的種子用福爾馬林溶液浸泡20分鐘,洗凈,再用清水浸泡2~3小時后撈出,瀝干水后置于18℃~22℃的環(huán)境下催芽,待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4.2.1 播種方法
種植毛豆可直播,也可播種育苗后移栽,陽臺種植毛豆選擇采用直接點播。
4.2.2 播種技術
于清明后、谷雨前選擇冷尾暖頭的晴天進行搶播。播種前,將容器洗凈,盆底墊上盆底石,再裝入培養(yǎng)土(距離盆沿2~4 cm為宜)。毛豆播種不宜過深與過淺,過深則種子易因粒大,頂土能力差而易于造成子葉出土困難、出苗慢,過淺則種子將易因干燥而造成回芽,幼苗倒伏,所以按穴深2~3 cm點播,穴深要一致,利于出苗整齊;毛豆在生長過程中葉子過于茂密遮擋了陽光,就會導致豆莢難以結果,所以按穴間距15~20 cm、行距22~25 cm點播,每穴播3~4粒種子,種子間留間隙勿重疊。播后用厚約2 cm營養(yǎng)土覆種。充分澆水至土壤濕潤為止,澆水過多則不利于種子發(fā)芽。
4.2.3 育苗管理
播后4~5天應及時查苗、補播,并適時用小耙松土、培土。
每穴苗長出2~3片真葉時立即間苗,拔出弱小、病苗等,每穴選留1株最健壯苗帶土移栽,拔苗時注意用手按住要拔出苗的根部,以防止將好苗也拔起。
大豆苗期對水分要求不高,平時保持濕潤即可。但開花結莢期需要大量水分,需要澆2~3次大水,否則會影響花芽分化,易造成開花減少,花莢脫落等;亦忌浸澇,浸澇則易使豆莢產生黑斑,影響質量。
毛豆生長對氮、磷、鉀肥的需求量比較大,雖然本身能固氮與培養(yǎng)土含基肥,但仍略微不夠,故應在開花莢期增施一定量復合肥,亦勿過多,否則影響結果。
豆類的種子和最初長出來的兩片葉子是鳥類非常喜歡啄食的,故而在真葉長出來之前必須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直到根部徹底長結實為止,可以用紗布覆蓋在花盆上以保護好苗,并把花盆放在陰涼處。待大概一周左右時,種子發(fā)芽破出土面,取下紗布,把花盆移放到陽光充裕的位置;毛豆種植最需要注意的是,毛豆從開花期開始到豆子長成期間會受到“臭大姐”(椿象的俗名)的騷擾,經常會發(fā)現豆莢還在,但是里面的豆汁已被吸干,導致收獲全無,因此要再次罩上紗布以防治,若發(fā)現則趕快祛除。
中耕培土是毛豆種植日常管理的首要工作,在整個生育期間最少要進行3遍:由于植株在幼苗期時其生長較緩慢,且群體小,所以雜草與豆苗爭肥、爭地,要在間苗后立即進行第1遍中耕,清除雜草,宜淺;在苗高12~13 cm左右時進行第2遍中耕,宜深,若此時期植株長勢過旺,群體過大,可深至適當傷根以控制植株生長;第3遍要在開花前,同時進行培土,通過向植株根部堆培細土,可起到耐旱排澇、抗倒伏的作用;開花后不宜中耕,易傷植株根群,終致減產。
植株長大后如果有傾倒的傾向,則需要在植株長到15 cm左右時,在距離植株1~2 cm的地方插立1根長50 cm左右的細支架,在植株的結節(jié)下方,用麻繩按“8”字型將其綁在支架上。
在植株生出5~6片子葉時,將主莖頂端生長點人工掐除2 cm,以保證側枝發(fā)育,防止莖葉徒長,減少落花、癟莢等,利于使豆莢成熟一致、提早成熟、提高產量與集中采收,一般在晴朗的上午進行。
當豆莢膨鼓呈鮮綠色,莢上細毛變成茶色,每莢中長有3粒左右的豆粒時,用手能捏擠出豆粒,則說明毛豆已熟,可以收獲了。也可以將其留在枝上繼續(xù)生長,等莖稈呈棕黃色且葉色90%枯黃脫落后剝掉豆莢食用新鮮黃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