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壽丹鳳
在幼兒園,總有這么幾個淘氣的孩子。有他們在的地方,從來不缺“風云突變”,從來不少“惹是生非”。雖然,調(diào)皮孩子讓教師們很“頭疼”,但不可否認,如果缺少了這么一個“群體”,教育生活也將變得平淡無味了。當一個個淘氣的孩子在教師們的努力下改變了不良行為,教師們的教育價值和意義也就凸顯了。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實踐,就“淘孩子”的教育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班中有“淘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孩子們的“告狀”。面對這樣的“告狀”,教師如何應對呢?可以抓住以下幾個關鍵,慎重處理:和顏悅色地了解清楚事情經(jīng)過,不當眾批評指責,單獨談心引導其認識“錯誤”,征得大家諒解,不拉開“淘孩子”與其他孩子的距離。
一般情況下,孩子對待同伴的態(tài)度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如果教師寬容合理,孩子們就會以這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班中“淘孩子”,而不是“劍拔弩張、硝煙四起”。
“淘孩子”因為有一些“前科”,所以當班級“發(fā)案”時,往往理所當然地會成為“替代羊”,成為被冤枉的對象。教師一定要仔細查核,弄清原因,還“淘孩子”以“清白”。
“淘孩子”之所以淘氣,是因為自我約束控制能力弱,但他們往往精力旺盛,反應靈活。鑒于此,教師要順勢利導,揚其所長。例如,在遇到“困難”需要“救場”時,教師給予“淘孩子”充分發(fā)揮“英雄本色”的機會,體現(xiàn)個人價值,增強其榮譽感。
教師要細心觀察,善于捕捉“淘孩子”的興趣點和關鍵期,因勢利導,對他們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班的“一號淘孩子”經(jīng)常惹是生非,最近卻安靜了下來。原來,他對飛行棋感起了興趣,喜歡看人下飛行棋,但他自己不會下。教師及時抓住他的興趣點和關鍵期,引導他靜下心來,學下飛行棋。經(jīng)過三周的教育引導,“一號淘孩子”成為班里的“飛行棋高手”,而且不斷“帶徒”,“盡洪荒之力”傳授自己的經(jīng)驗。教師因此專門組織了一次飛行棋比賽。比賽中,“一號淘孩子”大放異彩,奪得桂冠。從此之后,“一號淘孩子”變得溫文爾雅,像換了人似的。
“淘孩子”是孩子團體中不可或缺的“怪精靈”。他們像一塊塊奇形怪異的糙石,如果為人師者能夠深入了解并真正讀懂這塊材料,用科學的態(tài)度、合適的方法用心打造,糙石終會成為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