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利華
(上饒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西 上饒 334000)
民族民間舞蹈是指具備不同地域特點的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舞蹈,集民族音樂、特色服飾、風俗文化于一體,極具民族特色,風格與樣式豐富多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色彩是客觀存在的事物,與其他事物融合后就被賦予了藝術性。在民族民間舞蹈服飾中,色彩設計帶來的藝術美感是多方面的。良好的色彩設計能為民族民間舞蹈服飾增色,在民族民間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服飾與舞蹈形式、動作均具備強烈的藝術美感,通過對色彩的巧妙運用,可更好地體現(xiàn)舞蹈的內涵和地域特色,還能映射傳統(tǒng)風尚與文化習俗,提升舞蹈演出效果。
在民族民間舞蹈服飾中,巧妙地設計色彩能讓觀眾在視覺上獲得藝術美感,這也是最突出的藝術魅力。色彩在民族民間舞蹈服飾中的根本功能在于給人視覺上的沖擊,呈現(xiàn)極強的吸引力,讓觀眾在短時間內關注舞蹈服飾的美,并更好地感知舞蹈的意義與內涵。民族民間舞蹈服飾色彩或華美、或高雅、或樸素,配以獨具民族特色的元素(如銀飾、發(fā)簪等),在絢麗的燈光下,展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魅力,為觀眾帶來一場美輪美奐的舞臺表演[1]。
色彩運用是人們表達情感的關鍵手段之一。本質上,色彩并不具有情感內涵,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逐漸賦予各種色彩特別的情感內涵。在民族民間舞蹈服飾中,也可借助巧妙的色彩應用實現(xiàn)情感的表達,讓觀眾在看到舞蹈服飾色彩時就可以理解情感基調和主題,如白色代表潔凈、純真、明快等,黑色代表悲哀、莊重、嚴肅等,灰色代表舒適、溫和等,紅色代表愛情、熱情、革命等。藍色系等冷色調可展現(xiàn)舞蹈表演者的沉靜與寒冷之感,紅、黃色系等暖色調可表達舞蹈表演者的熱烈與興奮之感[2]。
民族民間舞蹈屬于一門形體藝術,在實際表演過程中,并不能僅依靠語言表現(xiàn)人物的形象特征,還要借助表演者的肢體動作來展現(xiàn)。然而,有些人物形象難以借助動作來呈現(xiàn),這就需要運用色彩來幫助表演者更好地塑造舞臺人物形象。如當人物表現(xiàn)出興奮、愉悅等情緒或是在刻畫熱情、有愛的人物形象時,可選擇暖色調的服裝;當人物表現(xiàn)出悲傷、抑郁等情緒或是在刻畫冷漠的人物形象時,可選擇冷色調的服裝。由此可知,在民族民間舞蹈服飾中,色彩的巧妙設計可以讓人物形象更具指向性,提高人物形象的塑造效果,使觀眾更好地看到人物的個性美,提高舞臺表演的藝術感染力。
在民族民間舞蹈服飾中,單一色彩具備多樣化的功能,但應用原理很復雜。(1)可讓舞蹈表演變得“不起眼”。有的民族民間舞蹈將表演者劃分為主角和配角,為避免配角的表演壓過主角導致舞蹈表演沒有中心,應在配角服飾中應用單色,使服飾盡量“不起眼”,對舞蹈表演的中心角色進行襯托。(2)可讓舞蹈表演更加純粹且極具典雅氣質,充分契合表演的主題。以群舞《竹林深處》為例,所有的表演者都是主角,因此,全員的舞蹈服飾都為竹綠色,以此烘托“竹林”的藝術氛圍,為觀眾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隨著舞蹈服飾面料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加上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現(xiàn)代民族民間舞蹈服飾設計開始更廣泛地應用單一色彩,這是因為在舞臺燈光下,單一色彩的舞蹈服飾能展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色彩。以白色舞蹈服飾為例,在白熾燈下是淡黃色,在無燈光情況下是黑色[3]。
在民族民間舞蹈服飾設計中,除了單一色彩,還有多色彩,這一色彩形式的選用可直觀地表達設計人員的設計思想。(1)整體上的多色彩。以所有表演者為切入點,不同表演者的服飾色彩各不相同。以大型群舞為例,一部分表演者的舞蹈服飾為紅色,另一部分表演者的舞蹈服飾為黑色,借助這種鮮明的顏色對比,更能展現(xiàn)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清晰地向觀眾講述故事情節(jié),并更加深刻地體現(xiàn)舞蹈表演作品的主題思想。同時,通過不同色彩的比較與碰撞,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舞蹈表演對觀眾的視覺沖擊力。以《黛玉葬花》舞蹈表演為例,成功運用了冷暖色調,飾演黛玉的表演者穿著清冷的藍色披風,而王熙鳳、薛寶釵等人穿著華麗的暖色調衣物,通過這種鮮明的色彩對比,展現(xiàn)出黛玉凄冷悲涼的心境。(2)個體上的多色彩。一個舞蹈表演者穿著多色彩的服飾,能更加充分地展現(xiàn)個人的表演魅力[4]。
對于民族民間舞蹈服飾的選用,首先必須確保色彩與人物相契合。這是因為舞蹈表演服飾的主要作用是對舞蹈作品中的人物進行有效呈現(xiàn),增強人物的藝術性,若沒有選擇適當的色彩,必然不能滿足表現(xiàn)人物的需求。以傣族舞蹈服飾為例,通過玫紅色、藍色等色彩的漸變,配以傣族傳統(tǒng)女性日常服飾的特點進行修身裁剪,凸顯舞者完美的身材曲線。同時,通過特色色彩的選用,可對舞者的體型缺陷進行適當的修飾,如對于身材比較消瘦的舞者,服飾色彩可選用黃色、白色、粉色等;對于身材相對肥胖的舞者,服飾色彩可選用深色。另外,有的舞蹈表演會對反面人物形象進行丑化,這時也可借助適當的色彩加以襯托。
對于民族民間舞蹈服飾的選用,還應重視與民族的契合,即應突出民族色彩。民族色彩蘊含著深厚的民族精神文化,我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的舞蹈服飾色彩存在很大的差異,但都充分體現(xiàn)了本民族的文化和歷史,具備獨特的民族藝術魅力。如苗族舞蹈《鼓聲咚咚》,該作品主要描述了苗族青年之間的戀情,呈現(xiàn)出熱烈且歡快的舞臺氛圍,所以舞者穿了苗族玫瑰紅裙裝,這一服飾色彩能表達男女之間的熱戀;同時,舞者還佩戴了苗族特有的銀質首飾,展現(xiàn)了苗族特有的風格[5]。在選用色彩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不同民族的色彩使用禁忌,如回族人注重簡樸、整潔,不喜艷色,因此,回族舞蹈服飾應避免使用艷麗色彩。
民族民間舞蹈必須以舞臺表演整體風格為切入點,合理搭配服飾色彩。基于此,設計人員需要充分了解舞臺的背景(燈光、布景等),根據背景的整體色調科學搭配色彩。只有確保舞蹈服飾色彩與舞臺背景相契合,才能達到立體化的舞蹈藝術表現(xiàn)效果,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覺享受;只有確保舞蹈服飾色彩與舞臺燈光相契合,才能讓舞蹈畫面具備較好的動態(tài)感。如在選擇大型舞蹈表演的服飾色彩時,由于這類舞蹈表演需要不斷更換舞臺布景,應嚴格控制舞蹈服飾色彩,若舞臺布景為紅色,舞蹈服飾就不可選用紅色,更好地突出舞者的表現(xiàn)力;在室內或夜晚戶外的舞蹈演出中,由于需要用到很多燈管,為防止出現(xiàn)色變問題,舞蹈服飾色彩應盡量避免大面積的白色,若舞臺背景是黃色,舞蹈服飾就不可選用黃色,通常選用與黃色相對應的冷色調來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舞者,使舞蹈表演更具吸引力,提高舞臺表演效果。
中華民族歷經千百年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樣、絢爛多姿的民族民間舞蹈服飾文化,尤其是在服飾色彩的運用上,各民族民間舞蹈服飾色彩都具備獨特的民族風格。通過深入分析民族民間舞蹈服飾色彩可以了解到,對于色彩的選用,民族民族舞蹈服飾強調色彩和人物、色彩和民族、色彩和舞臺的契合,并通過單一色彩與多色彩的巧妙設計,為觀眾帶來獨具特色的舞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