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彥,田若凡,周光龍*,黃思勇,周武先
(1.花坪鎮(zhèn)農技服務中心,湖北建始 445308;2.恩施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恩施 445000;3.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中藥材研究所,湖北恩施 445000)
硒是人和動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種有益的生物學功能[1]?,F(xiàn)已發(fā)現(xiàn)人類40 多種疾病與缺硒或低硒有關,如克山病、大骨節(jié)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人工補硒是防治多種缺硒疾病的主要途徑[2],其中富硒產品的開發(fā)和利用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缺硒地區(qū)人工補硒的一種重要手段[3]?,F(xiàn)有的研究表明,硒雖然沒有被認定為是植物的必需營養(yǎng)元素,可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硒可能是植物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4],施用適量硒對植物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增施硒肥能有效提升旱稻[5]、關口葡萄[6]和咸豐白術[7]中總硒的含量,且能顯著提高作物食用部位的品質。
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Koidz.)為菊科植物,與白芍、浙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參、筧麥冬、溫郁金一起被稱為“浙八味”,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貴州等山區(qū)濕地,是我國配方頻度較高的常用大宗中藥材之一,其以根莖入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治療風濕性疾病的功效。白術藥材主要含有蒼術酮、白術內酯Ⅰ、白術內酯Ⅱ、白術內酯Ⅲ、白術內酰胺、蒲公英萜醇乙酸酯等有效成分[8]。咸豐白術是道地藥材,也是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9]。咸豐‘雞腿白術’與其他產區(qū)的白術相比,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綠色無污染、加工飲片形狀好、質地均勻堅實等質量優(yōu)勢[10]。
目前關于富硒栽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農作物[11-12],中藥材富硒栽培技術研究報道較少。然而富硒中藥材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補硒途徑,相較于亞硒酸鈉片、麥芽硒片和酵母硒片等西藥,富硒中藥材具有補硒和療養(yǎng)的雙重作用。根據(jù)筆者對省內外咸豐白術栽培的調查和研究發(fā)現(xiàn),咸豐白術栽培方法不一,尤其是富硒栽培方面,造成富硒咸豐白術產品硒含量和品質差異較大,不利于富硒咸豐白術產業(yè)的發(fā)展。為規(guī)范富硒白術的標準化生產,筆者所在的課題小組開展了咸豐白術富硒栽培技術研究[13]。依據(jù)咸豐白術生長發(fā)育特點,結合恩施州自然氣候條件和設施設備條件,開展了咸豐白術栽培地選擇、品種選擇、移栽、病蟲害防治與采收等技術研究,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咸豐白術富硒栽培技術,以期提升白術藥材的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推動恩施州富硒咸豐白術產業(yè)的高效快速發(fā)展。
選取健康、無病蟲害的咸豐白術種子,先用75%酒精消毒30 s,取出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再將白術種子用3%~5%的NaClO 水溶液浸泡消毒20 min,并用清水漂洗干凈,晾干備用。
將經(jīng)過消毒的白術種子使用硒元素含量為2.5~20 mg/L的亞硒酸鈉或硒酸鈉溶液浸泡24 h,浸泡結束后用清水稍加潤洗,晾干備用。
選擇疏松肥沃、具有一定坡度且5 年內未種植過白術的沙壤地,前茬作物以禾本科為宜。一般選擇3 月下旬到4 月上旬進行條播,順坡做寬為1.0~1.2 m 的畦面,按行距為10~15 cm 起條溝,往條溝里均勻撒施白術種子,然后覆土3~5 cm,播種量為60~75 kg/hm2。播種結束后稍加鎮(zhèn)壓,再澆適量水保持土壤濕潤。
播種后約15 d 即可出苗,待幼苗長至10 cm 高時,取45~75 kg 尿素,溶解于清水,均勻噴施1 hm2地的白術幼苗。有雜草時需要及時拔草,同時進行間苗和定苗。待幼苗長至20 cm 時,均勻噴施含硒2.5 mg/L 的1/2 霍格蘭氏(Hoagland’s)營養(yǎng)液,用量為 225 L/hm2。白術幼苗以當年不抽薹開花、主芽健壯、根莖整齊且呈雞腿形狀最佳。播種當年的11 月上旬即可用于移栽。
選擇海拔 600~1 200 m、土壤pH 為5.0~7.0、疏松肥沃的生荒地或輪作其他作物5 年以上的地塊,前茬作物以禾本科植物為宜,以沙質壤土為好。11 月上旬,將土壤翻耕,撒施農家肥15 t/hm2、復合肥750 kg/hm2以及硫酸鋅15 kg/hm2作為基肥。翻耕作畦,畦面寬1.2~1.4 m,放置1 周后即可用于移栽。
將培育好的白術幼苗輕輕挖出,抖掉根部泥土,去除須根,剪去地上莖。選擇新鮮無傷痕、頂芽飽滿側芽少、無病蟲害、形狀像雞腿形的根莖作種莖,種莖使用嘧菌酯300 倍液浸泡30 min,晾干后備用。
白術移栽采用穴栽的方式進行,11 月下旬至土壤封凍前,將準備好的術栽按照行距30~40 cm、株距20~30 cm進行穴栽,注意芽頭要向上,然后覆土5~7 cm,穴栽75 000 株/hm2左右。
白術幼苗出土后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達到畦面無雜草、溝中無積水的要求。齊苗后施用尿素112.5 kg/hm2,過磷酸鈣450~525 kg/hm2,硫酸鉀112.5 kg/hm2,早施適施苗肥。4—5 月田間雜草多,中耕除草要勤,頭幾次中耕可深些,并要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施肥。5 月中旬后進入生長旺盛期,一般不要再中耕,田間如果雜草多時要進行人工除草。在白術蕾期,20~25 d 分2~3 次摘完。要一手握莖,一手摘蕾,不能摘傷莖葉及動搖植株根部。
使用硒酸鈉或亞硒酸鈉作為硒源,吐溫80(占總體積0.1%~1.0%)作為表面活性劑,制備硒肥。于咸豐白術抽薹期、花蕾期和根莖膨大期,各噴施1 次硒肥,每次間隔20 d以上。硒肥中硒元素濃度一般為25~50 mg/L,施用量為100~200 mL/m2,保持每次施用的硒元素用量為5~15 mg/m2。
以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提倡選育抗病品種,并與禾本科作物實行水旱輪作為宜。白術的病害主要以鐵葉病、立枯病、白絹病和根腐病為主。鐵葉病一般在4月初始發(fā),6—8 月嚴重危害葉片,發(fā)病初期用 1∶1∶100波爾多液,后期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噴霧,并及時清除病株。立枯病多發(fā)于白術苗期,可在發(fā)病初期用5%石灰水澆灌病區(qū)或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400 倍液噴霧,每隔7~10 d噴1 次,連噴2 次即可。白絹病和根腐病一般在5—7 月高發(fā),主要危害地下根莖,發(fā)病初期可噴施1∶1∶100 波爾多液,后期則要用50%托布津或50%多菌靈1 000 倍液進行噴霧防治。蟲害主要以蚜蟲、蠐螬和小地老虎為主。蚜蟲主要危害白術的幼嫩莖葉,吸食幼嫩莖葉的汁液,導致葉片失綠,生長發(fā)育不良,可用40%樂果1 500~2 000 倍藥液進行噴施防治。蠐螬和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蟲,主要咬食發(fā)芽的種子或幼苗根莖,可使用敵百蟲800 倍液或50%辛硫磷1 000~1 500 倍液澆灌防治。
移栽當年的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莖葉枯萎時采收,選擇晴天進行采挖,采挖時將全株挖出,輕輕抖去泥土,剪去莖稈,去除塊莖上的須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