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守森
山東省東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東營 257091
舒張功能不全在臨床中較為常見, 患者心室出現(xiàn)松弛、 充盈方面的功能障礙, 使得心室血容量明顯降低,或是心室血容量處于正常狀態(tài),但其心室壓明顯上升而造成的一種病理生理變化[1]。 單純舒張功能不全基本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均有可能發(fā)生, 部分患者還有可能出現(xiàn)心衰。 臨床中,很大部分單純舒張功能不全患者無心衰癥狀,其射血分數(shù)處于正常水平,通常稱“無癥狀舒張功能不全(ADD)”[2]。 在對患者進行治理時,鹽酸貝那普利較為常用,可有效擴張血管,對于血壓控制與心功能改善具有一定作用[3]。 近些年來,益氣活血法在高血壓合并舒張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4]。該文方便選取2018 年2 月—2019 年12 月高血壓并無癥狀舒張功能不全患者94 例,探討補腎降壓優(yōu)化方結(jié)合鹽酸貝那普利治療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高血壓并無癥狀舒張功能不全患者94例,數(shù)表法分成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7)。 觀察組中男22 例,女25 例;年齡52~75 歲,平均年齡(60.25±3.15)歲;體質(zhì)指數(shù)20~31 kg/m2,平均(24.61±1.36)kg/m2;病程1~9 年,平均(4.25±0.58)年;高血壓分級1 級12例,2 級16 例,3 級19 例。 對照組中男21 例,女26 例;年齡52~75 歲,平均年齡(60.27±3.14)歲;體質(zhì)指數(shù)20~31 kg/m2,平均(24.62±1.37)kg/m2;病程1~9 年,平均(4.24±0.59)年;高血壓分級1 級13 例,2 級16 例,3 級18 例。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無癥狀舒張功能不全診斷標準:患者未出現(xiàn)典型心衰癥狀及臨床體征;射血分數(shù)>45%,左心腔為正常大??;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心臟舒張功能障礙。 納入標準:均確診為高血壓??;采用常規(guī)降壓藥治療,近1個月未有效控制; 均確診為無癥狀心臟舒張功能不全;中醫(yī)辨證肝腎不足、氣虛血瘀;患者均知情同意;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慢性肺源性心臟??;嚴重支氣管哮喘;其他嚴重心臟疾??;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甲狀腺疾病;心肌梗死病史等。
對照組采取鹽酸貝那普利(國藥準字H20000292;規(guī)格5 mg)治療,口服,5 mg/次,1 次/d。 療程為8 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補腎降壓優(yōu)化方,在補腎降壓方基礎上進行益氣活血,藥方:生黃芪30 g、三七10 g、川芎30 g、熟地20 g、山萸肉10 g、茯苓10 g、澤瀉15 g、夏枯草10 g、益母草15 g、葛根30 g、丹參30 g、磁石30 g。1 劑/d,分成早晚2 次服用,療程為8周。
觀察兩組患者心功能變化,包括左室內(nèi)徑、二尖瓣舒張早期血流峰值(E)、舒張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E/A。對比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每項積分標準:從無、輕、中到重分成4 級,對應評分為0、1、2、3 分,得分越高癥候越嚴重[5]。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比較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左室內(nèi)徑、E、A、E/A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左室內(nèi)徑、A 低于對照組,E、E/A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 值P 值左室內(nèi)徑(cm)治療前治療后6.51±0.19 6.48±0.17 0.807 0.422 5.56±0.88 6.02±0.63 2.914 0.004 E(cm)治療前治療后65.35±2.84 65.39±2.78 0.069 0.945 76.26±6.15 72.43±5.08 3.292 0.001 A(cm)治療前治療后78.13±3.48 78.09±3.42 0.056 0.955 56.08±4.07 59.42±5.16 3.484 0.001 E/A治療前治療后0.68±0.13 0.70±0.11 0.805 0.423 0.97±0.14 0.81±0.27 3.607 0.001
兩組患者治療前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中醫(yī)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較,b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中醫(yī)癥候?qū)φ战M(n=47)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n=47)治療前治療后雙目干澀肢體麻木頭暈耳鳴脛酸膝軟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神疲乏力淤血便秘懶言失眠口干咽燥1.05±0.16 0.86±0.12 1.16±0.23 0.93±0.11 0.93±0.15 0.72±0.12 1.06±0.16 1.06±0.17 0.98±0.16 1.06±0.22 0.94±0.19 1.16±0.25 1.12±0.22(0.87±0.13)b(0.72±0.11)b(0.96±0.15)b(0.71±0.13)b(0.69±0.14)b(0.57±0.11)b(0.62±0.16)b(0.85±0.12)b(0.86±0.15)b(0.81±0.18)b(0.75±0.11)b(0.72±0.17)b(0.88±0.15)b 1.06±0.14 0.87±0.11 1.17±0.21 0.94±0.13 0.92±0.16 0.73±0.11 1.08±0.14 1.08±0.15 0.99±0.15 1.05±0.23 0.96±0.16 1.16±0.23 1.13±0.21(0.65±0.14)ab(0.56±0.13)ab(0.68±0.16)ab(0.54±0.15)ab(0.51±0.16)ab(0.40±0.09)ab(0.40±0.11)ab(0.36±0.09)ab(0.22±0.05)ab(0.42±0.07)ab(0.39±0.05)ab(0.43±0.08)ab(0.72±0.12)ab
舒張功能不全在高血壓患者群體中較為常見,具有較高發(fā)生率, 主要是因高血壓導致循環(huán)障礙而造成的,心臟若長時間處于較大負荷狀態(tài),極易使得左心室舒張功能發(fā)生障礙[6]。 高血壓病在中醫(yī)學中屬于“眩暈”范疇,病機主要為本虛標實,其本為肝腎虧虛,伴隨疾病進一步發(fā)展,往往有氣虛血瘀等癥狀發(fā)生。 在中醫(yī)學理論中, 高血壓并舒張功能不全患者通常出現(xiàn)肝腎不足、氣虛血瘀等癥狀[7]。
肝腎不足是導致高血壓發(fā)生的重要基礎,氣虛血瘀則是高血壓伴心臟舒張功能不全的一種主要病理改變。在中醫(yī)學中,精血具有同源論[8]。當腎虛無法保持充足陽氣時,往往使得血運無力,造成血液無法保持暢通運行,使得瘀血對脈絡形成阻滯[9]。當出現(xiàn)腎虛陰精虧少時,往往導致脈絡無法得到濡養(yǎng),使得脈道呈現(xiàn)枯澀狀,造成血行不暢,使得脈內(nèi)因瘀血而受到阻滯,若為去除瘀血,往往使得新血無法得生,從而導致血虛更為嚴重,血不生精,髓無所養(yǎng),造成惡性循環(huán)產(chǎn)生[10]。因此,高血壓伴舒張功能不全的一個始動因素為肝腎不足,在此基礎上導致氣虛血瘀。 對患者實施治療時,在補腎降壓方基礎上,予以益氣活血具有重要意義,可增強降壓效果,對舒張功能不全具有明顯改善作用。
經(jīng)研究可知,治療后,左室內(nèi)徑、A 低于對照組,E、E/A 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中醫(yī)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由此可知,觀察組采取補腎降壓優(yōu)化方結(jié)合鹽酸貝那普利進行治療, 與單純采用鹽酸貝那普利相比較,患者心功能可得到更為顯著改善,而且患者臨床癥候積分可明顯降低, 對于患者康復具有明顯促進作用。
該研究中,觀察組左室舒張末內(nèi)徑(5.56±0.88)cm,E/A(0.97±0.14),對照組分別為(6.02±0.63)cm、(0.81±0.27)。 周鯤等[11]研究中,試驗組采取補腎降壓優(yōu)化方治療后, 左室舒張末內(nèi)徑為 (43.39±9.54)mm,E/A 為(0.89±0.23),對照組治療后左室舒張末內(nèi)徑為(45.74±4.31)mm,E/A 為(0.84±0.23)。 觀察組左室舒張末內(nèi)徑低于對照組,E/A 高于對照組(P<0.05)。 與該文結(jié)果具有一致性。
在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時, 補腎降壓方較為常用,可使血壓得到有效控制,對于腎氣虛弱患者具有明顯改善作用。 補腎降壓方的基本方為熟地、山萸肉、茯苓、澤瀉、夏枯草、益母草、葛根、丹參、磁石等,在此基礎上, 加入益氣活血藥物, 可使氣虛血瘀得到明顯改善。其中,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健脾的作用,有利于氣血通常運行到全身, 而且黃芪提取物可對機體免疫功能具有明顯增強作用,可提高心肌收縮力,對心血管系統(tǒng)具有明顯保護作用,有效擴血管、降血壓,可減少血小板黏附力,有效預防血栓形成,可使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使心臟缺血再灌注得到有效保護。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提高冠狀動脈血流水平,對心肌缺血具有明顯改善。三七中三七總苷可使ADP 途徑得到有效抑制,避免血小板大量聚集,使血管內(nèi)環(huán)境保持較高穩(wěn)定性,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心臟負荷,可有效減少心肌耗氧量, 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病發(fā)生,使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對舒張功能不全具有明顯治療效果。 川芎辛散溫通,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而且能夠疏利氣機,是一種“血中之氣藥”,可使心肌細胞得到有效保護,可促進血壓控制,改善心肌缺血[12]。
觀察組患者采取補腎降壓優(yōu)化方, 可使患者中醫(yī)癥候肢體麻木、脛酸膝軟、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神疲乏力、淤血等得到較為顯著的改善,由此表明,優(yōu)化方可使患者肝腎不足得到明顯改善, 而且能夠有效緩解氣虛血瘀之癥,在補益肝腎同時,可有效治療氣虛,氣行則血行,由此達到治療血瘀的目的,而氣可生津、行津、攝津,可使肝腎不足得到進一步改善。
綜上所述, 補腎降壓優(yōu)化方結(jié)合鹽酸貝那普利對高血壓并無癥狀舒張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具有明顯改善作用,可促進中醫(yī)癥候緩解,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