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亮(江蘇:南通市躍龍橋小學)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育教學帶來新的形式和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被逐漸運用于當下課堂教學。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應當巧妙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充分發(fā)揮其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優(yōu)勢,進而優(yōu)化課堂教育教學體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分析小學課程教學內(nèi)容可以得知,科學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單一地進行理論知識分析、講解,則會影響學生正確地理解和學習。而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將抽象難懂的科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以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部分科學知識較為深奧和抽象,不便于學生理解,此外,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有些實驗活動也無法得到實際開展,因此阻礙了小學生的科學學習。多媒體設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工具,融合了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聲像技術等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將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以及無法開展的實驗活動,以聲音、圖片、短視頻等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從而促進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的因素,他們對未知事物有著較強的好奇心。而多媒體的有效運用則可以從根本上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體系。同時,多媒體的有效運用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并將教材內(nèi)容以一種新的形式呈現(xiàn)在課堂上,從而起到吸引小學生興趣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音像結合,呈現(xiàn)出教材內(nèi)容。以《熱往哪里傳》的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展示圖片,并充分展示分子變化情況,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物體溫度變化的原理,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
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合理設計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融入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展開思考,積極投入課堂學習,進而保證課堂教學質(zhì)量。
以《骨骼》教學為例。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PPT 來向?qū)W生展示兩張圖片,一張是房屋的鋼筋架構的圖片,一張是人體骨骼的圖片,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學生通過觀察、分析之后,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建筑工人是如何建設房子的嗎?為什么建造房屋之前,工人們需要提前利用鋼筋構建好房屋的結構嗎?”通過這樣的提問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為學生解釋:“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鋼筋框架房屋就不能安全地建成?!苯又?,教師便可以引入本章節(jié)內(nèi)容——“與鋼筋框架相同,人類本身有著類似的框架體系,但它是由骨骼構成的”。這樣對比分析的過程,不僅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對人體骨骼進行思考,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對比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較差,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總結,抓不住學習的重點,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鑒于此,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思維導圖,將課本知識體系以直觀形象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以從多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分析、理解掌握課程知識。此外,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結合思維導圖的形式,可以將完整的知識體系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幫助學生消化、理解。以《觀察小動物》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不同種類的動物進行分類,并對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以及特征進行標記,最后將該思維導圖投放到多媒體設備中,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維導圖,總結和整理課本知識。
科學學科體系龐大、內(nèi)容豐富,傳統(tǒng)教育教學中,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僅限于教材文本,無法有效地拓寬學生視野,制約了學生綜合發(fā)展。對此,教師可以適當?shù)剡\用多媒體組織學習活動。以《植物的一生》教學為例。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制訂教學計劃,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深入處理,并提前在課前搜索相關的視頻或圖片,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例如,教師在講解完植物的構造、作用和特性后,可以通過播放提前準備好的視頻,向?qū)W生展示植物是如何與人類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從而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聯(lián)想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以有效地拓寬知識視野。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對于教師而言,可以幫助其及時調(diào)整教學手段、教學方式,以保障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對于學生而言,可以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小學科學知識,激發(fā)其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因此,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巧妙地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以促進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