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仙,孫艷平*,肖桂萍
(1.曲靖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0;2.曲靖市獸藥飼料監(jiān)察所,云南 曲靖 655000)
曲靖市是養(yǎng)殖大市,養(yǎng)豬業(yè)在畜牧業(yè)中占據主導地位。隨著集約化程度的提高,規(guī)模化豬場的圈舍條件和飼養(yǎng)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和改善,寄生蟲病的發(fā)生也由顯性逐漸變?yōu)殡[性。規(guī)?;i場寄生蟲病的發(fā)生已經沒有了明顯的季節(jié)性,寄生蟲種群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多種寄生蟲同時感染、交叉感染和重復感染現象明顯,臨床癥狀不明顯,寄生蟲病可能在某一時期表現得不太直觀,但對養(yǎng)豬業(yè)造成的危害依然存在。為了保障養(yǎng)豬業(yè)生產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在抓好疫病防治工作的同時,市局組織成立了規(guī)模化豬場常見寄生蟲病調查小組,為養(yǎng)豬業(yè)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調查組對全市集約化豬場中40個豬場進行抽樣調查,還針對性地了解了每個豬場的驅蟲用藥情況,通過對豬場藥物控制效果進行評價,根據各豬場具體情況提出適合豬場寄生蟲病綜合控制措施建議。
集約化養(yǎng)豬場由于技術力量和資金等條件不一致,寄生蟲病防治水平參差不齊。由于豬的寄生蟲病感染率高、死亡率低,但是缺乏典型癥狀,不像細菌和病毒性疾病那樣潛伏期短、臨床癥狀明顯,會導致豬只大批死亡。本文對集約化養(yǎng)豬場常見寄生蟲病的種類、感染特點、對養(yǎng)豬生產的影響及對養(yǎng)豬生產中寄生蟲的控制、用藥和效果進行了深入調查,旨在引起生豬養(yǎng)殖企業(yè)對寄生蟲病的重視,從而保障集約化養(yǎng)豬業(yè)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1.1.1 消化道。①寄生于小腸的有豬蛔蟲、姜片吸蟲、類圓線蟲、蛭形巨吻棘頭蟲和豬孢球蟲等。其中豬蛔蟲的危害和流行最為嚴重。②寄生于大腸內的有食道口線蟲(結節(jié)蟲)、鞭蟲和結腸小袋蟲,后者多發(fā)于南方且人畜共患。③胃內寄生的主要有圓線蟲,但是危害較輕。
1.1.2 呼吸道。衛(wèi)氏并殖吸蟲,寄生于肺支氣管和細支氣管內。
1.1.3 泌尿道。腎膨結線蟲,寄生在腎臟內,使育肥后期的豬出現后軀不能負重和跪地行走的癥狀。
1.1.4 體外寄生蟲。豬疥螨、血虱和蠕形螨寄生于皮膚內。最常見的是豬疥螨,主要寄生在耳廓內,特征是癬癢癥,發(fā)病豬皮膚發(fā)炎、脫毛、奇癢和消瘦,病變程度差異較大。
1.1.5 全身性體內寄生蟲。有豬囊蟲、旋毛蟲、弓形蟲和豬肉孢子蟲。豬囊蟲是有鉤絳蟲的幼蟲,多流行于散養(yǎng)豬,圈養(yǎng)豬基本不發(fā)生,但是成蟲階段則為豬帶絳蟲。這些都是人畜共患病,發(fā)病率相對較低。
1.2.1 按形狀分類。根據形狀可將豬寄生蟲分為3大類,即線蟲類、原蟲類和節(jié)肢動物類。線蟲類有豬蛔蟲、豬結節(jié)蟲和豬鞭蟲,原蟲類主要有弓形蟲、豬球蟲和豬結腸小袋纖毛蟲等,節(jié)肢動物類主要有豬介螨和豬虱子等,主要寄生于豬的體表。
1.2.2 按寄生部位不同分類。根據豬寄生蟲寄生部位不同,可將豬寄生蟲分為內、外寄生蟲2大類。內寄生蟲有吸蟲、絳蟲、線蟲、棘頭蟲和原蟲,外寄生蟲有蜘蛛類(豬疥蜻)和昆蟲類(豬血虱)。除絳蟲以豬作為中間宿主外,其他寄生蟲在豬體中都能完成全部生活史,并以豬作為終末宿主。在集約化養(yǎng)豬場流行并造成危害的寄生蟲應具有生活史簡單、不易發(fā)現或診斷、難治愈和易復發(fā)等特點。豬疥螨和豬血虱生活史簡單,只在豬身上就能夠完成全部生活史,感染率較高,但死亡率很低。
此次調查發(fā)現,一些飼養(yǎng)管理良好的豬場也存在寄生蟲感染情況,這說明寄生蟲的生存、感染和繁殖能力非常強,幾乎能在所有的豬場中存在。豬只接觸少量感染性蟲卵或幼蟲就可能感染,隨后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而波及整個豬場。豬場寄生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流行的影響因素有豬舍環(huán)境條件、豬場中已存在的寄生蟲類型、豬場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是否適合寄生蟲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傳播、圈舍被感染動物的污染程度等。
1.4.1 集約化養(yǎng)豬場寄生蟲病的特點。①寄生蟲感染嚴重,經濟損失巨大。集約化養(yǎng)豬場中豬體內寄生蟲感染率達90%以上,體外寄生蟲感染幾乎為100%。每頭豬因感染寄生蟲導致飼料利用率下降和生長緩慢,造成經濟損失35元左右,1個萬頭豬場因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可達40多萬元。②寄生蟲感染無季節(jié)性?,F代豬場保暖降溫設施到位,許多寄生蟲的蟲卵和幼蟲在冬季仍然繼續(xù)發(fā)育和不斷感染,所以這些豬場一年四季都會發(fā)生寄生蟲病。③多種寄生蟲混合感染,給防治帶來困難。因為規(guī)?;i場飼養(yǎng)密度較高,盡管開始只有少部分豬感染寄生蟲,但是由于病豬排出的蟲卵污染環(huán)境,極易造成全群豬感染。由于豬機體抵抗力下降,常導致多種寄生蟲混合感染。
1.4.2 集約化豬場寄生蟲對養(yǎng)豬生產的影響。寄生蟲病是規(guī)?;i場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較大,嚴重影響豬場的養(yǎng)殖效益。由于寄生蟲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對大多數豬群沒有造成明顯的大量死亡,所以有時候未引起養(yǎng)豬戶的高度重視。通過對曲靖市40個豬場的調查和分析,現將集約化豬場常見寄生蟲病對養(yǎng)豬生產的影響進行分析。
豬蛔蟲病。豬蛔蟲屬大型線蟲之一,主要寄生于小腸,流行性廣,仔豬蛔蟲病尤其多見。主要原因是蛔蟲生活史簡單,不需要中間宿主,繁殖能力強,產卵數多,卵對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強,豬蛔蟲的流行與飼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衛(wèi)生關系密切。在飼養(yǎng)管理不當、衛(wèi)生條件惡劣和豬只過于擁擠的豬場,在營養(yǎng)缺乏、特別是飼料中缺少維生素和必需礦物質的情況下,3~5月齡的仔豬最容易感染蛔蟲,癥狀也較嚴重,而且常發(fā)生死亡。豬感染蛔蟲主要是由于采食了被蟲卵感染的飲水和飼料,或者母豬的乳房被蟲卵污染,使仔豬在吸乳時受到感染。大量幼蟲移行到肺臟時引起蛔蟲性肺炎,表現為咳嗽、呼吸加快、體溫升高和食欲減退,甚至臥地不起,嗜酸性白細胞增多。成蟲寄生于小腸時使仔豬發(fā)育不良、生長緩慢、被毛粗亂,常發(fā)展為僵豬。腸內有多量成蟲時可引起腸堵塞、腸出血或潰瘍,有時蛔蟲會鉆入膽管,引起阻塞性黃疸。
豬疥螨病。疥螨俗稱“癩”,是寄生在豬表皮而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的慢性寄生蟲病。該病以皮炎和奇癢為特征,大小豬均可感染。健康豬主要通過直接與病豬或被其污染的物體相互接觸而被感染。秋冬季節(jié)疥螨蔓延較廣,特別是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里,疥螨較易在豬體表繁殖。仔豬往往易患疥螨病,特別是頭胎母豬及未定期驅蟲的種母豬生產的仔豬更容易感染,而且發(fā)病重,死亡率高。經調查統(tǒng)計,白毛豬較黑毛豬更易患病,多發(fā)生在5月齡以下的豬。疥螨病豬皮膚發(fā)炎、脫毛、奇癢和消瘦,通常開始發(fā)生于皮膚細薄、體毛短小的頭部、眼窩、頰及耳部,逐漸蔓延到頸肩胛、背部、軀干兩側及后肢內側等部位。病初患部皮膚發(fā)紅,表現劇癢,經常在墻角、欄邊等處摩擦或搔癢,進而皮膚出現小結節(jié),形成小皰或膿瘡皰,破潰后結痂脫毛。嚴重時皮膚肥厚、粗糙、干裂,出現食欲減退、精神不振、消瘦、發(fā)育停止和貧血等全身癥狀。該病可導致幼小仔豬死亡。
豬弓形蟲病。弓形蟲病是人畜共患的原蟲病,在人、畜及野生動物中廣泛傳播。豬暴發(fā)該病時常引起整個豬群發(fā)病,死亡率高達80%以上。該病在臨床上表現為體溫升高,懷孕母豬發(fā)生流產、死胎等,病豬1周左右死亡。據觀察,初期感染弓形蟲的病豬多數沒有明顯癥狀,急性病豬除體溫升高外,鼻腔流涕、呼吸困難、體表淋巴結腫大,胸、腹部皮膚發(fā)紺或有淤血斑。剖檢病變主要在肺部,肺明顯腫大,表面有出血點和灰白色壞死狀。
豬毛首線蟲病。該病是由豬毛首線蟲寄生于豬大腸引起的,主要危害小豬,嚴重時可引起死亡。由于毛首線蟲體前部細、后部粗,外觀像鞭子,所以又稱鞭蟲。蟲體呈乳白色,長約30~60 mm。蟲卵呈腰鼓形,卵殼厚,呈棕黃色,兩端有卵塞。蟲體以其細長的頭部深深吸入寄生體的腸壁,造成機械性損傷,加上蟲體分泌的毒素作用,盲腸、結腸出現嚴重的出血性炎癥,黏膜出現壞死和潰瘍等。臨床上病豬表現為腹瀉、食欲減退、貧血和消瘦等癥狀,仔豬發(fā)育受阻,頑固性腹瀉,糞中有脫落的黏膜,可引起斷奶仔豬死亡。
豬球蟲病。豬球蟲病主要寄生于空腸和回腸,導致腸道上皮細胞壞死及脫落。病豬排黃色或灰色糞便,糞便惡臭,初期具有粘性,1~2 d后排水樣糞便,腹瀉持續(xù)4~8 d,導致仔豬脫水、失重、衰弱、發(fā)熱、食欲下降及體重減輕,在伴有傳染性胃腸炎、大腸桿菌和輪狀病毒感染的情況下造成仔豬死亡,有的即使存活,仔豬的生長發(fā)育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2.1.1 預防是最經濟的防控措施。因為治療是被動的,預防是主動的,一旦豬感染疾病就要花費大量的治療費用,既增加飼養(yǎng)成本,又造成豬只生長停滯,影響生產性能。所以要想養(yǎng)好豬,預防保健是關鍵。
2.1.2 正確的診斷。實驗室診斷是準確易行的方法,如抽查豬的糞便,以飽和鹽水漂浮法、水洗沉淀法或涂片法,在顯微鏡下檢查寄生蟲的病原體 (蟲體、蟲卵、卵囊、幼蟲、包囊等)。剖檢也是實踐中常用的方法。挑選一些消瘦、生長遲緩的豬進行剖檢,既檢查各器官的病理變化,又能確定寄生蟲的種類和數量。有條件時可進行綜合診斷。
2.1.3 做好定期監(jiān)測工作。對全場豬群定期進行檢測,以監(jiān)控不同階段和不同時期豬群的寄生蟲感染情況,凡是從外地引進的豬只,應先隔離飼養(yǎng),經全面檢測、確保無寄生蟲感染后方可轉入生產區(qū)飼養(yǎng)。對全場豬群及飼養(yǎng)人員也應定期進行檢測或健康檢查,以監(jiān)控不同階段和不同時期豬群的寄生蟲感染情況,及時掌握疫情,制定本場消除或控制寄生蟲病的具體方案,及早做好防治工作。
2.1.4 采取適宜的驅蟲方案。采取“四加一”驅蟲模式,該模式的驅蟲原則是以種豬為驅蟲重點,切斷寄生蟲在場內傳播的源頭并阻斷場外寄生蟲的導入。實際操作中所謂的“四”是指豬場中的種豬一年 4次驅蟲,即空懷母豬、妊娠母豬、哺乳母豬和種公豬每隔 3個月驅蟲 1次,即一年驅蟲 4次?!耙弧眲t是指新生仔豬在保育舍或進入生長舍時驅蟲 1次,以及引進種豬并群前驅蟲 1次。
2.1.5 科學選用驅蟲藥物。豬場應選用新型、廣譜、高效、低毒、使用方便、安全,并且可以同時驅除豬體內外寄生蟲的驅蟲藥物。由于單純的伊維菌素和阿維菌素對驅除疥螨等寄生蟲效果較好,而對在豬體內移行期的蛔蟲幼蟲和毛首線蟲效果較差,而阿苯達唑、芬苯達唑則對線蟲、吸蟲及處于移行期的幼蟲和絳蟲都有較強的驅殺作用,對蟲卵的孵化有極強的抑制作用。
2.1.6 驅蟲時間。在仔豬6~7周齡時進行第1次驅蟲,早期驅蟲可以明顯地提高仔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報酬。育成豬可在3月齡時重復驅蟲1次效果較好;懷孕母豬可在產前1~2周進行驅蟲,防止仔豬通過胎盤感染寄生蟲;種公豬在每年2月、6月和10月分別使用廣譜驅蟲劑驅蟲;引進種豬及后備種豬轉入生產區(qū)前進行驅蟲,必須嚴格做好凈化工作。如果豬場規(guī)模相對較小,也可間隔3~4個月全群驅蟲1次,每年驅蟲3~4次。寄生蟲感染嚴重的豬場每年驅蟲4次,感染輕微的豬場每年驅蟲3次即可。
2.1.7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豬群及豬舍內外的清潔衛(wèi)生和消毒工作。豬群驅蟲后應及時清理糞便,并堆積發(fā)酵以消滅蟲卵和幼蟲,防止排出的蟲體和蟲卵被豬采食而重新感染。同時定期做好滅鼠、滅蠅、滅蟑和滅蟲等工作,消滅中間宿主,盡量減少豬場寄生蟲病的發(fā)生。
應根據豬不同生長時期和不同生理階段的營養(yǎng)需求,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yǎng)物質,以提高豬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每次飼喂的飼料應清潔、新鮮,嚴防霉爛、污染。水生植物要洗干凈后飼喂。要保護好豬場的飲水水源,糞堆、垃圾等應遠離水源,確保水質清潔。
2.1.8 采用合適的飼養(yǎng)方式。采用“全進全出”、早期隔離斷奶等飼養(yǎng)方式,可有效切斷寄生蟲的傳播途徑,對控制寄生蟲病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選擇合適的驅蟲藥物。集約豬場選用的驅蟲藥物要求低毒、安全,不能引起母豬流產和死胎。藥物的驅蟲譜廣,能對應集約化豬場存在的各種常見體內外寄生蟲,并且能夠徹底驅凈。藥物能驅殺線蟲的幼蟲,使母豬保持3個月不排蟲卵。通過拌料給藥使用預混劑類驅蟲藥,驅蟲時應特別注意劑量和療程。本地區(qū)常用的抗豬寄生蟲的藥有伊維菌素、阿維菌素、鹽酸左旋咪唑、阿苯達唑、芬苯達唑、吡喹酮和雙甲脒。
2.3.1 不定期驅蟲。實施“不定期驅蟲”方案的豬場通常對寄生蟲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或者對寄生蟲問題不夠重視。一般是等到寄生蟲感染相當嚴重,例如見到部分豬排出豬蛔蟲或豬疥螨引起的皮膚病變非常明顯時才進行驅蟲。
2.3.2 一年2次全場驅蟲。一年2次全場驅蟲是目前較多豬場采用的驅蟲方案。一般情況下,每年的第一次驅蟲安排在春季(3~4月),第二次驅蟲安排在秋冬季節(jié)(10~12月),每次都對全場所有存欄豬進行全面用藥驅蟲。但是由于兩次驅蟲的間隔時間太長,豬群已有多次重復感染機會,驅蟲效果不理想。
2.3.3 階段性驅蟲。所謂階段性驅蟲是指在豬的某個特定階段進行藥物驅蟲?,F在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種母豬產前15 d左右驅蟲1次,保育仔豬階段驅蟲1次,后備種豬轉入種豬舍前15 d左右驅蟲1次,種公豬一年驅蟲2~3次。階段性驅蟲的效果雖然較好,但是驅蟲時間安排太零散,豬場很難執(zhí)行。
2.3.4 “四加一”驅蟲模式。 “四加一”驅蟲模式的“四”是指集約化豬場的種豬一年驅蟲4次,即每隔3個月驅蟲1次;“一”是指保育階段的豬(45~60日齡)驅蟲1次,后備種豬并群前驅蟲1次?!八募右弧彬屜x模式實施簡單易行,但貴在堅持,能在減少驅蟲成本的情況下,明顯提高集約化豬場寄生蟲病的控制水平,為豬場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
驅蟲方式通常有拌料給藥和注射給藥2種方式。通過試驗對比,發(fā)現拌料給藥驅蟲比注射給藥驅蟲有更多優(yōu)點。拌料給藥操作簡便、省力、作用迅速、見效快、無應激、效果好,注射給藥操作復雜且工作量大、應激較大、作用慢且效果稍差。
雙甲脒乳油屬于脒類化合物,是接觸性外用廣譜殺蟲藥,對虱、蜱、螨、蠅和蚊等都有殺滅作用,并對蟲卵活力有影響,對人、畜無副作用;阿苯達唑和芬苯達唑屬于苯丙咪唑類,是廣譜、高效、低毒的驅蟲藥,對線蟲、吸蟲和絳蟲等都有驅除效果,對蟲卵也有抑制作用,缺點是適應性差,對發(fā)育期胎兒有致畸作用;伊維菌素和阿維菌素粉劑屬于抗生素類,是廣譜、低毒、高效的驅蟲藥,對生豬體表虱、蜱和螨有較好的殺滅效果,對生豬體內的線蟲也有很好的驅殺效果,但對絳蟲和吸蟲無效。
總之,對寄生蟲病的防控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有通過控制感染源、切斷感染途徑和保護易感動物三方面入手,寄生蟲病在規(guī)?;i場才能得到逐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