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禮妍
田中一光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日本舞蹈》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招貼之一,這也是他將日本傳統(tǒng)美學藝術與二十世紀后期的現代設計相融合的完美產物,在田中一光先生的設計作品中,體現了他對視覺平衡感的精準把握、顏色運用的大膽與創(chuàng)新以及其對視覺符號的高度概括與提煉。
田中一光先生,日本“國寶級”平面設計大師,其作品簡潔大方,干凈凝練,但又不失優(yōu)雅趣味,將日本本土文化與西方現代設計巧妙結合,就像是一張交織的大網,糅合了東西方的文化特征和審美價值,通過其獨特的設計手法和表現效果,建立起了東西方藝術語言的溝通橋梁。
在田中一光先生的招貼設計作品中不難看出,幾何形態(tài)是他畫面構成的基本要素,其一系列招貼設計作品所展現的主題都是與日本傳統(tǒng)藝術息息相關。《日本舞蹈》是田中一光先生在1981年所創(chuàng),該作品中運用了日本傳統(tǒng)文化歌舞伎中的形象,《寫樂200年》是1995年紀念日本江戶時代著名浮世繪師寫樂200周年所作,都是運用了極其簡練的線條和幾何拼接勾勒出了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留給觀者的是無限思考的想象空間。
本節(jié)首先從其作品《日本舞蹈》的設計特點進行論述,包括幾何圖形的構成與運用、畫面節(jié)奏與韻律以及色彩的搭配與組合,最后探究作品中民族性與現代感的結合,進一步啟發(fā)對于傳統(tǒng)與現代融合的設計風格的更深層次的思考。
1.幾何圖形的構成與運用
田中一光先生一直以來對于包豪斯幾何構成主義非常感興趣,幾何形態(tài)是他的招貼中重要的設計語言,規(guī)整的幾何形態(tài)給招貼帶來了秩序感和嚴謹感,在他的設計作品中,讓規(guī)整死板的幾何圖形瞬間變得活潑可愛,極具動感,例如他在1995年創(chuàng)作的《日本書籍設計展1946-95》、1985年創(chuàng)作的《MUSIC TODAY》以及《大阪水族館》等都體現了他對幾何圖形的著迷以及獨特的設計表現,田中一光先生一直致力于將西方的幾何構成主義與東方的設計美學相結合,而他的招貼設計就是東西方文化所契合的載體。
在《日本舞蹈》中所呈現的是一位日本傳統(tǒng)歌舞伎的女性形象,將其形象進行大膽的抽象凝練,以正面的角度進行展示,體現了包豪斯平面構成主義,相較于傳統(tǒng)觀念中女性的柔和與曲線感的描繪特征,該畫面用幾個等分的生硬邊緣的幾何圖形進行拼接組合,大面積運用方形和三角形對女性人物形象進行歸納整理,頭發(fā)部分用三角形代替,展示出了向后梳起的頭發(fā)造型,右上角的圓形像是發(fā)髻上面的裝飾,在大面積規(guī)矩的幾何形中,眼部和嘴巴部分由圓形點綴,眼睛部分的半圓形對稱向內成微微傾斜狀態(tài),似乎能看出一絲溫柔與婉轉,而表達唇部的兩個圓形大小不一,一前一后,成重疊狀,似乎微微噘起,可謂是畫龍點睛。招貼下方的兩塊平行的三角形好似歌舞伎演員正在甩袖,三角形的長邊給招貼增添些許律動感,右側的正方形又似乎凸顯出日本傳統(tǒng)和服的造型特征,整個畫面透露著濃濃的日本設計的冷艷與清愁和傳統(tǒng)歌舞伎演員的含蓄委婉。這種幾何形狀的組合效果所呈現的視覺形象表現要遠遠大于單個圖形所產生的視覺沖擊,因為人們對于圖形的想象是自發(fā)的,潛意識的,其通過對形象的高度提煉與概括,減少了設計所帶來的復雜感,讓觀者有更多的自我發(fā)揮的想象空間。
在平面構成中,我們將那些構成圖形的骨架與格式稱為“骨骼”,它們在一幅完整的設計作品中支撐著整個畫面,統(tǒng)領整體的布局。1田中一光先生通過骨骼搭建的兩種形式進行招貼創(chuàng)作,用有規(guī)律性的骨骼和非規(guī)律性的骨骼相互交錯重疊,構成了畫面的活躍性和層次感,在他的作品中看似簡單的幾何圖形的組合搭配,其形式美感的形成離不開這骨骼的搭建。
2.畫面節(jié)奏與韻律
在《日本舞蹈》中,可以感受到田中一光先生的創(chuàng)作受到節(jié)奏和韻律的支配,從有節(jié)奏韻律的造型中感受作品的美感。作品中存在著相同的形、相似的形和類似的形三種重復形態(tài)構成要素。畫面中,歌舞伎演員左右兩邊代表發(fā)髻的幾何梯形,招貼下方的幾何三角形,屬于相同的形,視覺上具有端正、規(guī)則、沉靜的感受;歌舞伎演員唇部兩個大小不一的圓形以及右上角的大面積圓形,屬于相似的形,通過大小比例和位置擺放產生節(jié)奏感,具有漸進的、運動的感覺;畫面的上方、中間以及右下角有面積不等的方形,其屬于類似的形,類似的形是通過看上去一樣,實際上不一樣的形狀構成,可以產生較為復雜的節(jié)奏感。田中一光先生在造型方面表達節(jié)奏感的方法是多樣的,運用了重復律、漸變律、起伏律等方法在視覺上造成連綿起伏的視覺節(jié)奏感,包含著外觀造型的秩序感和內在文化的生命性。
“韻律”在視覺藝術中,可以通過配置的上下左右、面積的大小疏密、前后的主次關系等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變化產生韻律。《日本舞蹈》中,田中一光先生對于圖形面積的把握精準到位,在演員面部的圖形面積較小,較為集中,產生一種收縮和聚集的感覺,面部周圍,圖形面積較大,造成一種發(fā)散和擴張的傾向,二者相互映襯,在視覺上產生一種強烈的張力,疏密的變化處理使得畫面豐富可變,形成韻律感,田中一光先生通過強調形狀和色彩,形成戲劇性的沖突,進而達到節(jié)奏韻律的高潮。
3.色彩的搭配與組合
對于色彩的凝練搭配,是田中一光先生所運用的重要表達手段,他深知色彩表現最主要的就是解決色彩的關系問題,單純與強烈的色彩對比成為他特有的表達方式。“日本美術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由明亮日照而產生的多彩,它對世界的影響也主要是從這個方向出發(fā)的?!?看似沖突卻又和諧,看似強烈卻又融洽的色彩搭配形成了日本獨有的藝術理念。
在《日本舞者》的顏色選擇上,田中一光先生運用了藍、綠、紫、紅進行搭配,運用黑色突出主體形象,將紅色點綴安排在視覺中心,紅色在傳統(tǒng)文化中,屬于較為嚴肅的色彩,在視覺感受上具有侵略性和莊重感,與整個構圖的右下角和綠色三角形形成了補色對比,引起觀者強烈的對比色覺。在招貼的右上角,放置了一塊藍色的圓形,藍色賦予的感受是平和與寧靜,圓形作為其載體更是顯得松弛與輕盈,在藍色圓形的周圍是黑色的方形,二者的相互對比,使得畫面又產生了緊張與松弛的對比,濃烈和輕盈的交織,以及畫面中藍綠三角形的結合,讓作品充滿了內在的視覺張力。同樣,這種色彩的對比在作品《Print》和給日本“國民文化祭”所做的招貼中也有所體現,運用黃色、黑色、紅色或者藍色、紅色、黃色、紫色等純色進行搭配,對比強烈的色彩在造型實體的有序組織之下顯得豐富,是一種處于整體之中趨于平和的獨特之美。3
田中一光先生運用色彩的魔力和簡潔凝練的圖形相互融合,通過調節(jié)形與色的關系節(jié)奏,讓畫面呈現出動靜結合的視覺效果,達到形與色的完美統(tǒng)一。
20世紀50年代,日本的設計開始徘徊于現代與傳統(tǒng)之間,西方的現代設計注重規(guī)整、理性的表達方式,而日本屬于東方藝術,更在意畫面的唯美和意境表現。田中一光先生招貼設計所運用的視覺傳達設計語言有其獨有的設計風味,大膽且富有創(chuàng)新,簡潔又大氣干練,在弘揚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又結合現代設計的語言表達方式,將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與現代設計潮流相互交融,精準地把握了東西方文化的設計特點,開拓出了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在他的設計中透露出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和藝術感染力,將現代設計中的流行元素和日本傳統(tǒng)的設計美學相互融合,找到了一條具有傳統(tǒng)本土文化特點和現代設計特色的設計之路。在《日本舞蹈》設計作品中,田中一光先生運用簡潔的幾何圖形概括出日本傳統(tǒng)歌舞伎演員的臉部特征,對于色塊的處理,有位置的重疊、對稱,有點線面的構成,顯得整張作品活潑有趣,這些富有現代感的幾何形狀都是從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提煉出來的,例如招貼中發(fā)髻的圖形是從古代高髻中所概括而來,臉部漸變的粉色方塊也是從日本傳統(tǒng)藝妓典型的妝容中所凝練形成的等等,同時,在色彩的運用上,采用了日本傳統(tǒng)服裝色彩,運用紅色、黑色、綠色等這些純色對比,凸顯日本本土文化的民族特色,流露著日本美學的精髓。
田中一光先生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將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的構成表現主義相結合,形成了其獨有的設計理念,啟發(fā)著他那一個時代的設計師們,也影響著現當代的我們。在他的一生中,一直把本土傳統(tǒng)的歷史文化作為設計的支撐,將日本平面設計帶到世人眼前,對于田中一光先生先生的設計,我們也需要進一步開始思考如何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繼承與創(chuàng)新,如何將中國傳統(tǒng)審美理念與現代設計更好地融合,形成新的設計風格。
注釋
1陳燕.化繁為簡—田中一光平面設計作品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12):48。
2潘力.浮世繪[M].北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3張雨晴,張春華.田中一光海報設計作品中的浮世繪情結[J].藝術教育,2015(0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