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鴻志,鄧婉琦
本刊核心層次論文
心理彈性理論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方鴻志,鄧婉琦
(渤海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研究生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群體,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棟梁,一直以來被寄予厚望,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卻相對薄弱。運用心理彈性理論有助于全方面提高研究生心理素質,提高抗挫折能力,促使研究生健康成長。本文闡述了心理彈性理論的定義、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旨在從心理彈性理論入手,建立“個人、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心理彈性運用體系,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
研究生; 心理彈性; 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核心競爭力、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新時代的研究生不僅要具備極高的道德素質、專業(yè)技術和科研能力,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隨著知識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競爭不斷加劇,研究生面臨著學術研究、就業(yè)擇業(yè)、經濟實力、人際交往、戀愛婚姻等各方面的壓力和挫折,并且社會和家庭對他們的期望值更高,這讓他們承受的壓力和重擔也會更大。有關研究證明:心理彈性強的人,在面對威脅、逆境以及生活壓力時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能夠承受住更大的挫折[1]。因此,將心理彈性理論運用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助于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心理彈性又稱心理韌性、復原力、抗挫力。其定義可分為三種:
1.結果性定義,心理彈性是個體在面對困境后獲得復原和適應的能力。2.品質性定義,心理彈性是個體在承受高強度的破壞時,表現(xiàn)良好的一種能力和品質,是一種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3.過程性定義,心理彈性是個體面對逆境或壓力時,自身的能力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以良好的狀態(tài)應對困境的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
這三種定義分別強調的是個體的發(fā)展結果、個體的品質和能力以及個體經歷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
經研究可得,研究生心理彈性包括兩個核心要素:一是研究生經受的重大壓力環(huán)境或逆境,如經濟、科研、人際、就業(yè)、婚戀壓力等;二是盡管環(huán)境對其發(fā)展有重要影響,但研究生仍然能從困境中實現(xiàn)心理韌性的復原,且發(fā)展良好。
綜上所述,研究生心理彈性是指研究生在面對挫折和困境時,不斷激發(fā)自身內在潛能和優(yōu)秀心理品質,調動一切保護性資源,通過自身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最終能實現(xiàn)心理狀態(tài)良好適應,持續(xù)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積極的思維看待壓力、挫折或逆境對個體成長發(fā)展的影響。心理彈性作為積極的心理資源,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理念、新視角,改變了以往我們只關注壓力、逆境、痛苦、疾病的觀念,告訴我們人的承受力有一定的彈性。在彈性范圍內,一般個體不會受到逆境和壓力的嚴重傷害,依然可以適應良好;相反,當壓力過大超出彈性范圍時,個體將受到影響或傷害。研究生處在學生和社會人的過渡階段,面臨著角色地位轉變、能力提升、經濟實力等各方面的壓力,如果不能很好地適應生存環(huán)境,就可能出現(xiàn)一些心理障礙,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為了提升研究生心理調節(jié)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需要從心理彈性入手,關注其面對逆境時的內外環(huán)境和發(fā)展過程,逐漸挖掘研究生自身的品質和潛能,培養(yǎng)積極認知,快速提升和鍛煉心理彈性,塑造堅毅人格,從而促進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影響研究生心理彈性的因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危險性因素;二是保護性因素。“危險性因素是指阻礙研究生發(fā)展,使其容易受到傷害而得到不良發(fā)展結果的生物的、心理的、認知的或者環(huán)境方面的因素?!盵2]在生活中,危險性因素包括研究生內在和外在的因素。內在的因素有:氣質、性格、情緒焦慮、不健康的身體狀況、不良的心理沖動、不科學的思維、不成熟的認知等。外在的因素有:角色沖突、情感問題、經濟實力不足、學術科研壓力、社會就業(yè)壓力、復雜的人際關系等。
能夠促使研究生更好適應挫折和困境的相關因素都可以稱之為保護性因素。保護性因素也可以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主要是指研究生自身所具備的積極因素,可以分為認知、情感、人格與能力四個方面。認知方面:包括創(chuàng)造力、目標感、生命意義感、自我認同、責任感等;情感方面:主觀幸福感、情緒穩(wěn)定性、幽默感、積極態(tài)度等;人格與能力方面:良好的性格、勇氣、挫折耐受力、自我控制力、延遲滿足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些內在因素都能夠促進研究生個體心理彈性的發(fā)展。
外在因素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家庭因素主要是指親密的親子關系、和諧的家庭氛圍、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完善的家庭功能等;學校因素包括濃郁的學習氛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親密的師生關系、良好的校園文化、豐富的科研資源、先進的硬件設施、和諧的朋輩關系等;社會因素包括良好的治安狀況、完善的政策資助制度、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諧的社會關系、公平的就業(yè)機會等。
所謂研究生心理彈性的作用機制,是指當研究生個體面臨逆境和挫折時,保護性因素發(fā)揮作用的途徑[3]。通過影響因素我們了解到,心理彈性是一種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有伸縮的空間,隨影響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中進行動態(tài)調控和適應。首先,我們需要注意心理彈性的動態(tài)變化發(fā)展過程,調動自身的力量和積極的環(huán)境資源,打破消極的負性連鎖反應,提升心理彈性的水平,使研究生更有能力面對挫折和逆境。其次,發(fā)揮心理彈性的作用機制。關鍵在于提高研究生保護性因素的比重,將關注的熱點轉移到發(fā)展完善保護性因素上。使用恰當?shù)姆烙鶛C制和應對措施,把握研究生心理健康新問題、新動向,讓研究生增強其內在力量,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可以從容應對困境與挫折。此外,有關研究證明增加適度危險因子可有效提升心理彈性能力,強化內部保護因子功能[4]。因此根據(jù)研究生個體心理健康水平,設計適量、可操縱的挫折教育,培養(yǎng)其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和能力,可有效提升研究生心理彈性。最后,要從保護性因素入手建立“個人、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心理彈性運用系統(tǒng),打造出健全有效的心理彈性提升方案,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實踐支持。
1.學會合理歸因,積極悅納自我。學會合理歸因,有助于幫助研究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成就自己。美國心理學家韋納的歸因理論告訴我們,對事情進行不同的歸因,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首先,研究生要樹立積極正確的認知觀念。知仁者智、自知者明。把過失歸因于自己可控制、不穩(wěn)定的內部因素,如努力程度、動機強度、知識基礎等,能夠幫助研究生產生積極正向的情緒體驗。采用積極的自我心理防御機制,關注事件中蘊含的積極因素,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從而促進自身的進步與成長。
其次,設置合理目標。根據(jù)自身情況設置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充分運用“籃球架效應”,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才是最好的目標。找準自身的定位,對目標進行清晰、科學的規(guī)劃,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克服,腳踏實地地完成目標。
最后,在實踐中悅納自我。在實踐生活中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學會三句話:第一句“太好了”,遇到問題從積極的角度去考慮,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承受;第二句“我能行”,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斷鼓勵自己,幫助自己努力發(fā)揮潛力,告訴自己可以克服和適應;第三句“請讓我來幫助你”,學會生存,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在愛與溫暖中增進和改善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更自信、更樂觀、更堅強地面對身邊的人和事,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心理彈性。
2.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yǎng)堅強品質。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至關重要?!斑@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盵5]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幫助研究生正確體察和分析客觀事物,冷靜而穩(wěn)妥地處理事情,同時也能心胸開闊,保持樂觀主義精神,提高對心理沖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首先,研究生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著人們的人生格局、思想境界和生活態(tài)度,研究生要學習其中的自信、樂觀、堅強的品質,學會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同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設立遠大的抱負。有了信仰和目標,就有了支配行動持久的精神動力。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并為實現(xiàn)目標而不斷努力,以此來增強自身使命感和希望感。
其次,要勤學。要時刻牢記“學以修身、學以立德、學以增智”的道理,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通過學習書本和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來不斷充實自己。知識儲備充足、心胸眼界開闊、文化修養(yǎng)提升,有助于增強心理彈性的活力,生活才能充滿自信。
最后,保持知足常樂的生活態(tài)度。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學習、生活中要多想想自己擁有了什么,而不是失去了什么。要學會快樂學習、快樂生活,樂觀地面對人生。
3.增強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人要幸??鞓?,強身健體十分重要。研究生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身體免疫力,也能夠預防心理疾病,增強自身心理彈性。
首先,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平衡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與飲食習慣可以讓研究生擁有旺盛的精力、健康的身體,增強生理和心理彈性,以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應對各種壓力與困境。
其次,要加強體育鍛煉。研究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既要有優(yōu)異的專業(yè)知識和科研能力,也要有健康的體魄。進行體育鍛煉,可以轉移自身注意力,消除負面情緒,能使人產生積極的心理效益,是緩解壓力和挫折的一種手段。通過鍛煉身體緩解情緒、自我調節(jié)身心,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平衡放松的生活方式。
最后,要積極參加各項體育實踐活動。研究生在學習之余,要創(chuàng)造機會參與戶外活動,結交更多朋友,開闊眼界,緩解壓力,愉悅身心。在體育比賽中,與他人的競爭能夠增強意志力與忍耐力,鍛煉研究生吃苦耐勞、堅韌自強的品質,進而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增強自身心理彈性。
1.增設相應課程,提升學生心理彈性。對于研究生而言,上課是他們最熟悉的一種接觸外部環(huán)境的方式。高校應妥善運用課堂環(huán)境,課程可分為兩種:一是知識普及性課程。為研究生普及心理彈性相關知識,如心理彈性的積極作用,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等。研究生基本已經具有了完善的人格和思考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較強,能將所學知識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去,對自身的心理彈性進行調節(jié)和培養(yǎng),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困境和挫折,及時完成對自身心理健康的有效維護。二是實踐性課程。要積極引導研究生主動參與,先減少學生對于心理干預的抵觸情緒,后以實踐活動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課堂滲透、專題討論、團訓輔導等方法,提升研究生對突發(fā)事件、重大挫折、緩解壓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時在教育過程中要遵循研究生認知規(guī)律,及時總結經驗與方法,關注研究生實際情況,時刻關注研究生的心理變化。在現(xiàn)實的情境和放下壓力的狀態(tài)下,其心理健康狀態(tài)也會逐漸得到舒緩和改善。
2.構建健康校園文化,營造積極環(huán)境。首先,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結晶,高校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既對研究生的思想、行為具有重要指導作用,也能夠提升研究生心理彈性,對當代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孟子在《孟子·告天下》中提到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6],這告訴我們正是在挫折的磨練中個人的能力才能提高,要正確看待逆境和挫折?!吨芤住分刑岬健疤煨薪。右宰詮姴幌ⅰ盵7]164,自勝者強,自強者勝。引導研究生樹立強大的自信心?!抖Y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盵7] 167教會了人們要篤實,踏踏實實做學問,把艱苦環(huán)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高校要將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校園,通過校園讀書節(jié)、校園廣播、板報、文藝節(jié)目等傳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鼓勵研究生學習《論語》 《詩經》等傳統(tǒng)文學,使大學校園形成健康、積極的氛圍,為研究生的成長提供積極環(huán)境。其次,導師、同學之間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導師是研究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是研究生人生方向的“領航人”。導師既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心理健康狀況,更要在日程生活中多關心他們,理解他們的困難和困惑,幫助研究生排憂解難,培養(yǎng)研究生形成自信、樂觀、抗挫等良性心理特征。
3.完善領導機制,保障工作質量。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機制多由黨委學生工作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負責管理,存在管理者身份交叉、工作人員的身份界定模糊等問題。
首先,高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獨立化,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室,讓專業(yè)、權威的老師們負責增強學生心理彈性方面的工作,指導和保障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
其次,要制定具體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計劃和工作制度,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和體系。第一時間把握好研究生新生入學心理健康質量,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結合心理咨詢、問卷調查等方式,排查各項工作。根據(jù)調查結果,分類歸檔,建立研究生心理檔案。利用心理彈性測量工具對研究生的心理彈性特征進行搜集,并依照具體的心理彈性狀態(tài),查找其中的影響因素,根據(jù)具體情況設定目標和相應的課程。
最后,要針對研究生個體的差異性,分層分類管理,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學校也要定期抽查,檢測研究生的心理狀態(tài),隨時跟蹤調查和幫助,及時做出調整,持續(xù)關注研究生群體,以保證研究生的心理彈性達到預期中的彈性活力。
1.強化家長認知,喚醒重視程度。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父母能夠在困境面前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孩子長大后會把從父母處習得的應對方式應對困境和自身的局限性。家庭教育伴隨著研究生的成長,同時對研究生成長影響持久。然而,大部分父母覺得研究生子女已經成人且學歷較高,生活獨立、成績優(yōu)異,很少有機會跟子女進行溝通和交談,忽略了子女精神方面的需求,長時間會導致子女缺乏安全感,孤獨恐懼,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逐漸變差。家長要提高對子女心理狀態(tài)的關注,拉近與子女的距離,學會愛的表達。一方面,父母要充分認識到自信、樂觀、希望、韌性等對子女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家長要主動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以應對研究生的心理問題。在生活中要適當表揚與贊賞,增強研究生的自信心;家長要避免攀比的心理,注意保護子女的自尊心,為子女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和諧、充滿溫情的家庭氛圍,在研究生遇到挫折與困境時鼓勵他勇敢面對。挫折和困境對研究生是十分可貴的體驗,它能磨練人的意志和毅力,造就人才。另一方面,父母要和學校、導師保持聯(lián)系,及時了解研究生心理情況,配合學校的工作,共同促進研究生的健康成長。
2.注重以身作則,加強榜樣示范?!八^榜樣示范教育法是指通過樹立先進典型,以先進人物的先進思想、先進事跡為范例,教育人們提高思想認識、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的一種方法?!盵8]雖然大多數(shù)研究生已經成人,但父母一言一行對子女的心理仍然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要提升孩子的心理彈性,需要以身作則,以自身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
首先,家長自身要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生活工作中的目標要明確,對自己的發(fā)展與規(guī)劃要清晰,這樣能夠為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形成價值導向,增強孩子希望感。
其次,家長要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樂觀面對工作與生活。這樣能夠對子女的情感起到感染熏陶的作用,讓子女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最后,家長在經過多年的工作與經歷后要具備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在面對挫折困境時要積極解決,勇敢面對,不能被挫折擊敗,更不要在子女面前抱怨,及時減少孩子的消極情緒。這樣既能夠為孩子帶來安全感,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增強孩子的心理彈性。
3. 采取正確教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積極品質。采取正確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能夠讓孩子體會到溫暖與被愛。父母的鼓勵與支持能夠增加研究生的自信心與積極性,改變孩子們不成熟的認知和錯誤的行為,能幫助孩子們在成長道路上,不走偏路,自信獨立,陽光向上。吳玉章曾說:“正確教育子女的方法,我認為最主要的應該是愛和嚴相結合。在生活上既要給予子女適當?shù)母改钢異郏谡紊嫌忠獓栏褚笏麄?,特別要舍得讓他們到艱苦環(huán)境中去鍛煉,在風雨中成長”。[9]可見,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保持理性期望值,不要要求過多。對子女要保持理性要求,不要給子女帶來過多壓力。在交流過程中要減少自己的控制欲,多提意見,少做決定,要注意保護子女的自尊心,防止對子女的言行過多干預。其次,善于發(fā)現(xiàn)子女的優(yōu)點。父母對子女要多做正向激勵,以肯定、鼓勵的態(tài)度對待子女的學習和生活,激發(fā)研究生的樂觀心態(tài)與自信心,提升研究生心理彈性。最后,平等交流。家長應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認真聆聽孩子的心聲,關注子女的需求,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問題,充分尊重子女、呵護子女、包容子女,讓子女在被父母尊重下體驗和培養(yǎng)良好的自尊水平。
1. 重視新興教育載體,發(fā)揮網(wǎng)絡優(yōu)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要把握互聯(lián)網(wǎng)與新媒體發(fā)展的這一契機,結合新興教育載體,充分運用新媒體,發(fā)揮網(wǎng)絡優(yōu)勢。
首先,把握主流媒體導向,傳遞正能量,減少消極情緒的蔓延,營造積極向上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潛移默化地提升研究生心理彈性。
其次,積極構建研究生網(wǎng)絡學習分享平臺??砂才艑iT人員利用網(wǎng)絡空間中的論壇、微博、公眾號分享勵志格言小故事,增加研究生樂觀心與自信心;宣傳英雄人物、時代楷模、道德模范的人生閱歷與寶貴經驗,激勵研究生不畏艱難,樂觀向上,促進研究生潛能的開發(fā)與全面發(fā)展。
最后,要注重網(wǎng)絡平臺與現(xiàn)實教育的結合。網(wǎng)絡平臺需要以現(xiàn)實為依托,真實有效,使網(wǎng)絡教育與現(xiàn)實教育二者互相取長補短,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2.構建社會干預機制,減少受挫因素。社會應當提供關懷幫助,給予學生一種溫暖、安全、尊重信任的感覺,給學生營造一種充滿積極期望的外在環(huán)境。研究生在剛步入社會時會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挑戰(zhàn),焦慮、擔憂、失望、悲觀等負面情緒也會隨之而來。構建社會防御機制,能夠使研究生減少受挫因素;在遇到困難時及時得到幫助,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與力量。社會應該開設專門的心理教育咨詢機構與實踐基地,通過心理健康咨詢、團體心理訓練和社團活動等,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彈性,給予研究生更多支持,使研究生在心理出現(xiàn)問題時能夠得到及時幫助。尤其針對貧困研究生、單親家庭等特殊群體,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與幫助。政府部門要呼吁聯(lián)系愛心企業(yè),建立社區(qū)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對這些弱勢研究生給予重視,建立研究生對政府的認同感,鼓舞研究生積極提升自己,為社會發(fā)展做貢獻。
3.搭建公平公正平臺,做到人盡其才。公平公正既能夠促進社會的發(fā)展,也能夠優(yōu)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心理彈性作為研究生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挖掘研究生的潛能,提高研究生的競爭力。通過促進研究生的就業(yè)能夠增強研究生希望感、樂觀感、自信心,提升研究生心理彈性水平,促進研究生成長成才,提高研究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政府要積極搭建公平就業(yè)平臺,激發(fā)研究生潛能,做到人盡其才。
首先,成立專門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機構與培訓機構,完善培訓機制,鼓勵研究生樹立正確擇業(yè)觀。
其次,鼓勵相關企業(yè)提供實習崗位。鼓勵研究生“走出去”,與企業(yè)建立深度合作,獲得實習鍛煉的機會,揚長避短,凝練自身的優(yōu)勢,增強研究生實踐經驗。這既有助于研究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也可以為企業(yè)篩選適合自己的人才。
最后,要保證就業(yè)信息的及時與透明,建立理性平和、公平公正的就業(yè)平臺。政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建立相關網(wǎng)絡平臺,使研究生及時、準確了解政策規(guī)定與就業(yè)信息。尤其針對公職崗位,政府部門要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做到就業(yè)公平,滿足研究生的獲得感、幸福感。
[1] 方鴻志, 譚啟霖. 研究生心理韌性培養(yǎng)路徑研究[J]. 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12(2): 75-77.
[2] 周秀艷. 研究生心理彈性的研究現(xiàn)狀及教育啟示[J]. 中國成人教育, 2018(8): 68-70.
[3] 黃群瑛. 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新視角: 心理彈性理論[J]. 中國成人教育, 2011(5): 33-35.
[4] 段媛媛. 基于心理彈性特點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9,22(3): 99-101.
[5] 習近平. 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 人民日報, 2014-05-05(02).
[6] 宛惠哲.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儒家文化的借鑒[D]. 石家莊: 石家莊鐵道大學, 2015 .
[7] 杜芳.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自信[J]. 探索, 2017(2) .
[8] 陳萬柏, 張耀燦.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81.
[9] 崔德華. 愛育論[D]. 長春: 東北師范大學, 2007.
G640
A
1674-327X (2021)02-0091-05
10.15916/j.issn1674-327x.2021.02.025
2020-10-0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9BKS079)
方鴻志(1965-),女(滿族),遼寧錦州人,教授,博士。
(責任編校:付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