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瓊(江蘇:徐州市銅山區(qū)房村鎮(zhèn)郝灣小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我們想要調(diào)動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主動性,就必須先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這要求老師在了解學生興趣需求的基礎上,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從小學科學知識內(nèi)容的角度來看,想要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老師就必須讓科學知識以符合他們認知能力的方式出現(xiàn),在滿足他們興趣需求的同時,帶給他們感官、思想方面的提升。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探討。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老師想要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就必須先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為此,開展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學習方式的教育很有必要。
從學生的認知角度來看,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讓他們從自己的認知角度去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這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還能夠讓他們更好地感受科學知識的魅力,為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重要助力。例如,在進行《杠桿的科學》一課教學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一個Flash 視頻。視頻中,一名工人要將一塊巨石抬到半米高的臺子上,但巨石重量太大,又沒人能夠幫助他,所以幾次嘗試都沒有成功。正當他一籌莫展時,他發(fā)現(xiàn)了一根木方,這讓他想到了方法。這時,我將Flash 暫停,讓學生猜一猜工人想到了什么辦法,有沒有成功將巨石放到臺子上。有的學生說工人成功了,有的學生說工人沒成功,但大家都沒有想到他用了什么方法。Flash 視頻繼續(xù),學生看到工人將木方放在了一個木墩上,木方一頭插在巨石下方,另一頭工人坐了上去,巨石被緩慢地抬起并成功放置到了臺子上。因為學生不具備杠桿知識,所以學生并不能理解這個結果,這讓他們產(chǎn)生了質(zhì)疑。之后,我將他們帶到操場上,讓他們進行了相同的實驗,學生這才理解了其中原理。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發(fā)揮了講解知識的優(yōu)勢,同時還完成了對學生質(zhì)疑精神的激發(fā)。這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的魅力,并對其產(chǎn)生探究欲望。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工作由此進入高效狀態(tài)之中。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就必須讓他們參與知識探究環(huán)節(jié)中去,讓學生在與老師進行游戲互動的過程中,完成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性學習,在保證他們有效完成課堂學習的同時,也為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帶來助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手工游戲應用的有效性,老師必須先做好對他們思維水平和行為能力的評估,以確保自己設計的手工游戲能夠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并能夠有效實現(xiàn)對他們思維的啟發(fā)。例如,在進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浮力與排水量之間的關系,我在課堂教學中,先讓學生測量出兩塊質(zhì)量相同的橡皮泥,讓學生將其中一塊長方形的橡皮泥放到水中,學生發(fā)現(xiàn)橡皮泥沉到水底了。之后,我讓學生將另一塊橡皮泥做成了壇子的形狀,學生發(fā)現(xiàn)橡皮泥居然浮在了水面上,這讓他們非常好奇,但又不知如何解釋。在此基礎上,我引出課堂教學內(nèi)容,讓他們明白物體的浮力與排水量之間的關系。之后,我再讓學生重復一次之前的實驗,并讓他們用量杯測量兩塊橡皮泥入水的排水量,學生恍然大悟。
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能夠感受到科學知識的魅力,這對于他們科學素養(yǎng)的構建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對于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工作而言,老師想要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教育,完成對他們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就必須讓學生進入生活當中去實踐體驗,讓學生能夠真正完成對科學知識的探究和學習,實現(xiàn)科學課堂教學目標。
例如,在進行《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教學時,我就為學生每人發(fā)放了一個放大鏡,并將他們帶到操場上,觀察草坪上、花叢中的昆蟲世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不會對他們進行任何指導,但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探究,并在完成實踐探究后進行經(jīng)驗分享,讓他們通過交流來相互學習,并了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了哪些體驗。在進行《校園生物大搜索》的教學時,我選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校園中進行生物搜索,并用照片的方式對其予以記錄,最后看哪個小組搜索的生物種類最多,哪個小組能夠搜集到其他小組沒有搜集到的生物種類,在運用生活實踐提升課堂學習效果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感受科學知識的魅力,實現(xiàn)培養(yǎng)他們科學興趣的目標。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想要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需要老師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并進一步做好對他們的認知啟發(fā)。與此同時,老師還要盡量呈現(xiàn)科學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對科學知識產(chǎn)生探究、實驗的興趣,并愿意主動與老師進行互動,由此來提升他們的課堂學習體驗。除此之外,老師還必須帶領學生走進生活進行科學知識的探究,更好地完成科學知識認知,并學會運用科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對學生科學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小學科學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