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培文(甘肅:會寧縣黨家峴鄉(xiāng)中心小學)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老師就要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其中,提問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提問的重點是怎樣靈活合理提問以及引導學生回答,如此方可同時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兩種特性,一種是技巧性,另一種是藝術性。然而當實際教學時,亟須處理的問題是怎樣恰當滲透問題以及如何為教學服務,在合適的時候提出問題。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首要環(huán)節(jié)為課堂導入,所取得的導入效果往往決定著課堂教學整體效果。當進行課堂導入的時候,小學數(shù)學老師應該結合自身積累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教學目標為核心,向學生提出問題,使其集中注意力,激發(fā)其求知欲,從而一探究竟。
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課為例,在課堂教學開始階段,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將相關情境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即烏龜和兔子正分別處于長方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舉行跑步比賽。在老師剛剛呈現(xiàn)該情境的時候,有的學生講道:“這個比賽沒有公平性可言,相較于兔子,烏龜?shù)穆烦谈L,它比較吃虧?!庇械膶W生講道:“相較于烏龜,兔子的路程更長,所以兔子吃虧了?!边€有的學生講道:“這個比賽是公平的,烏龜和兔子的路程相同?!痹趯W生紛紛表述個人看法的過程中,課堂越來越熱鬧,他們都堅持自己的想法,誰都無法說服別人。此時老師向學生提出:“你們有什么方法能夠準確驗證呢?”學生紛紛陷入沉思。少許時間之后,有的學生講道:“可以計算出烏龜和兔子跑的距離,即長方形與正方形一周的長度,在此基礎上進行對比?!逼渌麑W生均表示贊同。
在新課初始環(huán)節(jié),老師合理利用學生十分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與學習熱情,使其在新課伊始便對新知識充滿興趣,在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shù)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在學習與理解新知識的時候存在較大難度,一般將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都有較大難度的內(nèi)容稱為教材難點。當開展課堂教學時,小學數(shù)學老師需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恰當設定教學目標,選擇知識難點處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他們突破難點,掌握新知識。
以《圓柱的表面積》為例,在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之前,學生已經(jīng)大體上了解了圓柱。老師向學生提問:“求導圓柱表面積就是求導圓柱幾個面的面積之和呢?”全班學生紛紛答道:“要求三個面的面積之和,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睂τ趯W生的答案,老師表示認可。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圓,由于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那么學生在計算出一個圓的面積的基礎上再乘以2 即可。不過如何求出圓柱側面積呢?顯而易見,該問題便是求導圓柱表面積的一個難點,全班學生都無從下手。在此情況下,老師可以沿著圓柱的高將側面剪開,對學生提問:“展開這一側面之后呈現(xiàn)出什么形狀?”學生的答案是長方形。接著老師問道:“它的長和寬與圓柱之間有何關系?如何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許多學生注意到:長方形的長與圓柱底面周長相同,同時長方形的寬與圓柱的高相同。因為長方形的面積是長和寬的乘積,所以圓柱的側面積是底面周長與高的乘積。
以上案例,老師在充分理解與掌握教材內(nèi)容之后,了解了學生在學習圓柱表面積時存在的難點,利用一剪、二問、三追問的方式,引導他們深入思考與探索,幫助他們突破學習難點,使其逐步掌握知識,提升知識學習水平。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主要運用形象思維,相對缺乏邏輯思維,往往只觀察到知識的表面,容易混淆,不能認識到本質現(xiàn)象。所以,數(shù)學老師應該結合他們的困惑,提出合適的問題,引導他們明辨是非,培養(yǎng)與增強其辨析能力與選擇能力。
以《小數(shù)的簡便運算》為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將一道題目展示在學生面前:1.2÷0.4+1.2÷0.6。看到這道題目之后,不少學生認為非常簡單,可以在很短時間內(nèi)做好,然后老師將學生答案展示出來:
1.2÷0.4+1.2÷0.6
=1.2÷(0.4+0.6)
=1.2÷1
=1.2
老師問學生:“大家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嗎?”學生異口同聲答道:“是對的?!憋@而易見,在解答這道題目的時候,學生覺得與乘法相同,本題目能夠運用分配律,造成混淆并產(chǎn)生錯誤。在此情況下,老師向學生提問:“應該如何驗證簡便運算題目?”學生回答道:“根據(jù)原本的流程再次運算。”少許時間之后,學生便得出答案“5”。究竟為何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學生自述將除法與乘法混淆了。老師對學生的認知表示贊同,并督促改正。
以上案例,在學生混淆概念的時候,老師并未一味否定,反而選擇恰當?shù)臅r間提出問題,引導他們深入思考與探索,逐步審視個人思維過程,不斷提升認知。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因此,老師應該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攻克學習難點,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小學數(shù)學老師應該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將思考方法有效滲入教學,從整體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