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勇慧
一大早,文文的媽媽就傷心地找我說起前一天晚上發(fā)生的事情。最近,我們班開展了“小青菜成長記”的活動。一周前,幼兒們都在家里種下了青菜的種子,每天回家觀察小青菜的成長狀態(tài)。幾天后,文文家的小青菜依然是一根細長的莖頂著兩片葉子,基本沒有什么變化。于是,媽媽就提議用尺子量一量,看看小青菜有沒有長高。就在媽媽與文文一起測量的過程中,媽媽不小心弄歪了一棵小青菜,文文見狀,對媽媽大發(fā)雷霆,任媽媽采取什么措施都哭鬧不止。文文的媽媽含著淚水問我:“老師,她現(xiàn)在這么小就這樣,長大了還得了?”
聽了文文媽媽的敘述,我很是驚訝。文文在幼兒園乖巧懂事,完全不像她媽媽描述的那樣不講理。我想,應該是溝通出現(xiàn)了問題。于是,我先安慰她不要著急,然后問:“每當發(fā)生這種狀況,你是如何教育她的?”媽媽回答:“她一點都不懂事,只能打罵一番。有一次揍她,她竟然還笑起來了,真是一點也不知道羞愧?,F(xiàn)在只能冷處理了?!蔽覈@息一聲,反問:“那么問題解決了嗎?”文文媽媽搖搖頭:“所以才來找老師呢,你們一定懂更多的教育方法?!?/p>
當著文文媽媽的面,我把文文叫了過來。我并沒有立即責備她,而是將她抱進懷里,等她已經(jīng)完全放松了之后,才用平和的語氣跟她聊起了家里青菜的情況,順勢引導她講述當晚發(fā)生的事情?!澳惆l(fā)那么大的火,是因為擔心小青菜還是責怪媽媽呢?”文文毫不猶豫地回答:“擔心小青菜?!薄班蓿蔽倚χ参克?,“那就不用擔心啦,別看小青菜那么瘦小,其實它們的生命力可強啦,即使有點‘受傷’也會自己慢慢恢復的?!薄翱墒?,我的小青菜太瘦弱了,萬一爬不起來怎么辦?”“嗯,那我們可以想辦法幫助它站起來呀!”文文想了想,突然喜笑顏開,拍手叫道:“是的,我們可以找一根小棍幫助它。”“真不錯,你將用木棍支撐小番茄的經(jīng)驗用上了。”我不禁稱贊她。“有時簡單的陳述就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期望。假若成人揪著錯誤不放,不停地責備,孩子反而容易逆反?!蔽奈膵寢屓粲兴嫉攸c點頭。
我又給文文講了一個故事,國外有一些人吃飯之前常常會進行禱告。文文問:“為什么要禱告呀?”“他們是在感恩大自然的風調雨順,讓糧食豐收;感恩雞鴨鵝羊的無私奉獻,讓我們能吃到更多營養(yǎng)的食物;感恩燒飯的廚師,做出熱騰騰的飯菜。雖然,我們不用飯前禱告,但感恩的心是一樣的?!蔽奈乃贫嵌?,我接著問:“那么,在家里,你覺得應該感謝誰?是誰煮飯給你吃?是誰照顧你的生活?”文文偷偷瞄了瞄媽媽,輕輕說:“媽媽?!薄皨寢屪蛱焓窍霂椭?,還是想搞破壞?”“幫助我。”“媽媽好心幫助文文,文文卻發(fā)脾氣責怪媽媽,對不對呀?”文文嘟囔道:“可是,她也老是對我發(fā)脾氣呀!”“媽媽發(fā)脾氣責備你時,你心里是什么感受?”“我覺得媽媽不愛我了,我很傷心,也很生氣?!薄笆茄?,當你發(fā)脾氣時,媽媽也很傷心難過呢!”最后,文文真誠地跟媽媽道歉,而媽媽也是熱淚盈眶。
我們在有情緒時要學會先緩一緩,等大家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后再進行溝通。平和陳述不僅能夠集中對方的注意力,也能夠定下溝通的基調。
不管幼兒做出何種反應,成人都不要隨便給幼兒定性、貼標簽,應該認同他們所有的反應,這樣才能對問題進行理智分析,并思考如何應對。而成人的認同和理解也能為幼兒創(chuàng)設信任和寬松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更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導,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成人要把幼兒當成平等的個體來溝通,要尊重幼兒的自尊心。在教育幼兒時,成人要多用正面引導的語言,少用“不”和“不許”,要讓幼兒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成人可以從幼兒身邊的人和事入手,引發(fā)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學會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