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虹(甘肅:徽縣實驗小學)
小學數學涉及的數學概念多而復雜,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精準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其進一步探索新知,梳理知識結構和框架,把握知識的系統(tǒng)性。有效開展數學概念教學,是開展每一個新知識點學習的先決條件和基礎。高效的數學概念教學方法,也是培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
概念在數學教學中具有一定的主導作用,學生能否正確清晰理解概念,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效果。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以灌輸式的方式要求學生背概念,把充滿理工科邏輯的數學課上成了語文課。死記硬背數學概念,學生必然是“只知其定義,不知其深意”。要抓好數學概念教學,必須在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概念,促進學生實現“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數學概念教學方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筆者基于自身多年來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和經驗,就數學概念教學方法和策略淺析如下。
小學數學涉及的概念比較多,并且大部分都是固定的定律和規(guī)律概念,要得到既定的定律概念,必須從具體的數學問題入手探索。比如乘法分配律概念,要讓學生掌握其規(guī)律,就要切入括號里邊加減法中包含的條件。如(0.9+a)b=0.9b+ab,對于括號里邊的0.9+a,在將b分配進去之前,要明白分配進去的原因,通過問題的探索,將乘式通過乘法分配律之后變成了加減式,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了。這時再根據等式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發(fā)現乘法分配律的規(guī)律,然后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沒有刻意的生搬硬套,學生必然會理解概念所表達的具體內容,對于概念的掌握和深邃理解,也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學數學涉及的知識內容比較多,學生對概念的掌握,要按照不同層次的類型去劃分,當然理解具體的數學概念,最終還是要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當中尋找突破口,分析探究題型也為數學概念教學提供了實踐保障。數學概念給學生的第一感覺就是理解起來模糊不清,似是而非,只有將具體的題型吃透和掌握,對概念的分析才會更加透徹和準確。如圓的概念教學,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樣的圖形和圖案是圓,對于視覺上和視感下的圓,是不是規(guī)則的圓,圓到底是平面化的圖形,還是立體感的空間,學生如果對這些前提條件都迷糊不清,那么對于圓的概念必然混淆,不能有效理解。通過對前提條件的分析,在理順條件的情況下,也將具體的條件進行了限制。這時,學生對圓的概念就基本有了一個輪廓,即:圓首先是個平面圖形,而且是到一定點的距離為常數,這些常數的集合構成了圓。通過條件分析,學生認識到了圓的具體概念,這種探索分析前提條件的概念教學,必然讓學生記憶深刻。
數學的邏輯性造成了數學概念的繼承性和發(fā)展性,特別是對于一些數學概念的掌握,都是對之前學過的知識點的優(yōu)化和整合發(fā)展。這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如果學生對之前學過的概念模糊不清,必然影響對新概念的掌握。長方形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遇見的圖形,學生雖然都認識長方形,但是如果讓他們說出長方形的概念,則大部分學生都會目瞪口呆。從圖形的性質上說,長方形也是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早已深入學生心中,但長方形又有它的特殊性,那就是有一個角為直角的平行四邊形。這樣,學生便很容易地準確理解了長方形的概念,明確它是平行四邊形,并且有其特殊性。
在數學教學中,問題解答的結果,是真正讓學生能夠感興趣的。但是解答的問題是否正確,邏輯推理是否規(guī)范,大部分學生卻往往會忽略。這時,數學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養(yǎng)成質疑的好習慣,寧可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也不能忽略學生質疑結果的探究精神。因為從解題結果來倒逼式推導理論概念,也是對數學概念教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最終通過質疑的問題驗證概念的正確性,對學生而言更具說服力。三角形的概念表述很簡單,但思維敏捷的學生就會產生質疑:三條線段當中的兩條線段之和如果等于第三條線段,那么構成的圖形豈不是一條線了嗎?經過進一步地倒推,就會進一步精準表述三角形的概念:要滿足三要素,即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任意兩條線段之和大于第三條線段,并且三條線段要首尾相連。這樣推導得出的概念,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
小學生的記誦能力雖然很強,但對沒有經過自身探索思考的概念,即便背得滾瓜爛熟,用的時候也會無從下手。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這就要求每個知識點的概念需要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探究,注重過程性的推導,讓學生從得出結論的過程中發(fā)現規(guī)律、總結概念,這樣的知識概念才能讓學生內化于心。如等邊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即為該三角形的高,等邊三角形的三條對角線相交于一點等概念,教學中需要啟發(fā)學生主動去探索結論,并從得到的結論成果中總結一系列相關的概念定義。學生通過總結概念,對同一類型的問題就會很容易地找到規(guī)律。
總之,數學概念的掌握,要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突出問題的探究性質和得出概念定義的過程。教師只有不斷地轉變概念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概念教學思路,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發(fā)現數學問題的規(guī)律,完善學生的數學理論概念框架,才能讓小學生從數學概念教學中找到支撐數學實踐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