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花(江蘇:泗陽縣育才雙語學校)
在新課程改革的號召下,人們越發(fā)重視學生素養(yǎng)與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而游戲化正是順應這一時代潮流興起的一種教學模式。尤其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更是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本文就游戲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推進,廣大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早已發(fā)生本質變化。信息技術與其他傳統(tǒng)課程相比,更具靈活性與實用性。大部分教師都嘗試采用順應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對其他學科有所幫助。但教學實踐證明,大部分學生對傳統(tǒng)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是相當反感的,直至游戲化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游戲化教學模式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學習,讓其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參與其中,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
目前,我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仍然是以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為主,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教師偶爾對學生提些無關緊要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與互動,教師更是很難把握這種教學方式,不確定學生是否已將所有內容消化,更無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及時反饋。部分學生反映,信息技術雖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但卻因缺少有效溝通,造成課堂學習枯燥乏味,越學越沒興趣、沒激情,甚至有部分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認識模糊不清。
筆者在教學某些課時,會告訴學生,只有學會了本節(jié)課知識,并完成了練習的同學,才可以玩游戲。這樣一來,他們上課特別用心,學習效果特別好,因為游戲還在后面等著他們,他們得早點學會該學的內容。
學生之所以愛玩游戲,是因為游戲有趣。從這一點出發(fā),為了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可將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設計得像游戲一樣,讓學生感到學習知識有趣,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發(fā)自內心的學習動力。
所謂游戲化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心理特點,并借助游戲的理念,選擇一種適合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與策略,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玩中樂,以此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而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需扮演好自我角色,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運用游戲的方式,為整個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任何教學并不是隨意安排的,都是依據最新的課程標準制定而來。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鉆研教材,深入了解與研究教材,并熟練掌握相關的教育理念以及課程標準,并在游戲化之間靈活、科學地選擇與學生實際情況相適應的課題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更能貼近新課程理念,同時也更能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讓整個信息技術教學得到質的飛躍。
教學環(huán)境不僅包括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也包括學習任務與學生學習情況。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如果想要充分發(fā)揮游戲化教學的最大效用,對教學環(huán)境的分析必不可少。教師需對全體學生的基礎情況有個大致了解,這樣才能幫助教師選擇適合于學生學習情況的軟件,從而促進教學目標完成。
游戲肯定是游戲化教學模式必不可少的內容,尤其是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游戲化教學軟件的選擇更是決定一堂課質量好壞的關鍵。因此,信息技術教師應當結合本次課的授課內容、授課目標以及學生基礎情況與軟件運行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選擇合適的游戲化教學軟件。在選擇的過程中,應當做到通俗易懂,既能傳授給學生知識,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游戲化教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環(huán)境與條件,因此,教師有義務為本次課堂的游戲化教學提供必備條件。在具體實施之前,教師需熟悉游戲,并對游戲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一系列假設,并制定解決方案。如若游戲需要特殊材料與道具,教師也需提前準備好??梢?,做好游戲準備工作是游戲化教學順利開展的物質條件。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通過游戲將本次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能在游戲環(huán)境中最大限度地挖掘潛能,促進自身整體發(fā)展。同時,當學生順利完成游戲之后,還需對本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知識進行反復練習與鞏固。在游戲課堂快結束前,教師可以再次借助游戲軟件,對本次課的知識內容進行回顧與升華,讓學生能夠借助更加直觀的形式理解相關知識。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在游戲操作過程中實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讓學生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并改進,從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游戲化教學是小學階段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其主要是利用小學生活潑貪玩的心理,目的旨在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相關知識。尤其是對于信息技術這種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游戲化教學更是必不可少,因此,需要教師引起高度重視,并將其主動引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主操作、合作探究,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