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學發(fā)
(上饒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西 上饒 334000)
舞蹈服飾從角色的需求出發(fā),通過相應的服裝材質、造型等設計來滿足舞者服飾造型的需求,為觀眾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對于當代舞蹈服飾設計而言,不論是創(chuàng)造意圖還是表演主題,設計的關鍵在于舞蹈角色,有機結合背景音樂、燈光等烘托渲染整個舞臺的意境,是對舞蹈思想的有效體現(xiàn)。
在舞蹈藝術的發(fā)展進程中,舞蹈與音樂的結合具有相同的依據。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舞蹈既是時間的藝術,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空間藝術;音樂表達的內容與情緒進程主要憑借音樂的連續(xù),而舞蹈表達的內容與情緒的進程,主要憑借動作的連接,但一個孤立的動作僅能構成畫面,是靜止的,這就需要音樂的音調和節(jié)奏來組織舞蹈的姿勢動作,舞蹈則能讓音樂得到某種可能的視覺影像,對音樂作出解釋。可以說,只有舞蹈與音樂的結合,才能更好地呈現(xiàn)一種較美的藝術想象[1]。在18—19世紀,舞蹈服飾的長度從膝蓋縮短到大腿。這些改變與舞蹈的發(fā)展有很大關系,比如腳趾鞋的出現(xiàn)。萊昂·巴克斯特、奧斯卡·施萊默和巴勃羅·畢加索的舞蹈服飾是考慮了舞者體型而設計的。巴克斯特專注于流暢的線條與華麗的色彩和裝飾之美;施萊默對身體進行了抽象和形而上的分析,用具體而簡單的線條加以表達;畢加索用立體主義強調立體形式,用清晰的色彩和流暢的曲線來突出服裝的特點。巴克斯特、施萊默和畢加索確立了20世紀早期舞蹈服飾音樂的概念,并為現(xiàn)代舞蹈服飾奠定了基礎。
對于樂曲的創(chuàng)作,人們研發(fā)了一套表情達意的體系,也就是“音樂語言”,該體系的構成要素包括節(jié)奏、旋律、音色、速度及調式等。作曲家借助一定的程序對這些要素進行組合,即可實現(xiàn)音樂意境的傳遞,如刺激、愉快、悲傷及抒情等?;谛睦韺W層面,由一種感覺引起的其他感覺的共鳴,即共感覺。關于音樂語言的視覺物化,通過比較各音樂語言要素與視覺形象,明確影響視覺形象的元素,具體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在音樂和色彩中,調性屬于共有詞匯,即音樂中幾個音根據一定的關系組合在一起,其中有一個中心音是“調式”,具體指調式音節(jié)中主音的音高位置,因為音列中所有的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均能夠當作調式主音,形成了很多音高位置不一樣的大調式。主音通常包括C大調與 G大調。在色彩中,色調能夠主導某一種顏色,如藍色主冷色調,紅色主暖色調。以一首樂曲和一幅繪畫作品為例,其色調與調子涉及很多因素,音樂中的愉快、朦朧、虛幻等調子與構成繪畫的色調相同。
關于音樂調性與舞蹈服飾設計要素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性,主要體現(xiàn)為:(1)調性與色彩。通過對大調音樂作品與小調音樂作品中具有的色彩調性進行分析和研究,發(fā)現(xiàn)音樂調性與色彩調性存在密切的內在關聯(lián)。大調音樂的色彩特點主要是明朗,小調音樂的色彩特點主要是昏暗。其中,音響效果最為純凈、調性最為明亮通透的大調當屬D大調[2]。(2)調性與造型。通過對音樂調性與設計造型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大調性的音樂作品演奏過程中,很多聽眾認為大調音樂是有棱角的;在小調性的音樂作品演奏過程中,很多聽眾認為小調音樂是圓潤的。出現(xiàn)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基于音樂色彩層面,大調可展現(xiàn)出愉快、積極、刺激等方面的色彩,小調可展現(xiàn)出舒緩、唯美、浪漫的色彩。由此得知,調性與色彩存在互通性,借助人的感官,對其看到的事物進行潛意識的辨識,獲得音樂調性和舞蹈服飾造型的相關性結論。如對于肚皮舞舞者來說,歡快的音樂節(jié)奏通常要配合華麗的服飾,設計師往往使用明亮的水藍色,雪紡材料的燈籠褲和金屬材料的胸罩上衣,在視覺上突出了舞者身體的律動,通過華麗的顏色來反映節(jié)奏的歡快,給觀眾以視覺沖擊效果;而對于低緩一些的音樂,設計師往往會選擇稍微低沉的顏色如黑色等作為服裝的主顏色,再搭配材質較為樸實的面料來烘托音樂的低沉感。
節(jié)奏屬于音樂中音的連續(xù),是音和音之間的高低、間隔唱段在不斷奏鳴下給人的體會。對于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而言,樂曲的節(jié)奏與音樂色彩的形成有直接關系。在研究音樂元素對舞蹈服飾設計產生的影響時,需要嚴格把握音樂最基本的構成元素。快節(jié)奏的樂曲給人的色彩感覺是對比的、刺激的、強烈的;慢節(jié)奏的音樂給人溫柔、單調及協(xié)調的色彩感覺。經過詳細地分析音樂語言構成要素的物化數(shù)據能夠了解到,音樂語言中涉及調式和節(jié)奏這兩種要素,舞蹈服飾涉及造型和色彩等要素,兩者之間具備較強的相關性,但不限于這幾個方面的相關性,需要在今后的舞蹈服飾設計實踐中加以研究。
服飾往往是襯托舞蹈和音樂的最佳選擇,《即興幻想曲》可以被選作古典舞的音樂,而《即興幻想曲》的古典舞服飾通常以典雅、大方、簡潔為主,能夠迎合歌曲的風格,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出音樂背后的故事。陜北民歌《蘭花花的故事》作為民族舞的音樂,在此類舞蹈服飾的選擇中,首先根據民族舞的特色進行服裝設計,在設計過程中要突出陜北原色。此外,《蘭花花的故事》本身節(jié)奏歡快,在設計時要考慮色彩的對比度,以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
通過對舞蹈服飾與音樂風格的深入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存在很多相似的特征,且觀看的角度也具有非常大的關聯(lián)性。舞蹈和音樂都需要人的感官去體悟,以此來實現(xiàn)知覺上的轉換,而人則直接作用在音樂與舞蹈中,舞蹈中的視覺元素和音樂中的聽覺元素可表現(xiàn)物化、虛化的彼此感應?;诖?,音樂的整體風格與舞蹈服飾之間存在一些共同之處,針對舞蹈服飾的設計,需要將音樂的元素合理引入具體設計中,在整體上有效把控音樂的風格,設計出最適宜的舞蹈服飾。這里的把控要點包括調性與整體造型、節(jié)奏與韻律、音樂與服飾之間的關系等[3-4]。
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作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提出音樂具有色彩性。在視覺藝術層面上,色彩是舞蹈服飾設計中形成整體風格的關鍵前提,設計人員只有對音樂色彩風格進行科學運用,才能夠讓舞蹈服飾的色彩設計更具創(chuàng)新意義。基于音樂作品的調性、節(jié)奏、音高及和弦,進一步分析音樂色彩的構成模式,且將調性、節(jié)奏、音高及和弦這4個要素進行恰當?shù)霓D換,形成視覺要素,然后合理運用到舞蹈服飾設計中。
通過對舞蹈服飾設計的材料與音樂的調性進行深入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音樂調性的變化直接關系到材料的感知度,體現(xiàn)為節(jié)奏中的大調會讓聽眾獲得一種粗糙厚重感,小調則會讓聽眾獲得一種細膩輕薄感,并感受到一種小透明的柔和?;诖耍陉P于調性的音樂舞蹈服飾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對各種調性帶給聽眾感覺上的不同進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來明確是選用輕薄的服飾面料,還是厚重的服飾面料,借助調性選擇最為合適的服裝設計材料,并通過音樂來完全展現(xiàn)舞蹈服飾。
對于舞蹈服飾造型設計元素的獲取,必須高度重視音樂調性的獲取。借助各種調性帶給聽眾的不同感受,對服飾的整體造型進行協(xié)調,實現(xiàn)整體造型和局部造型的關聯(lián)性設計。通過上述關于音樂調性與造型特點的研究能夠了解到,大調音樂作品會讓聽眾產生一種尖銳感,所以在進行舞蹈服飾的設計時,要考慮服飾本身色彩的對比度,具有尖銳感的音樂要有更強烈的顏色對比,在設計服飾細節(jié)時,要注重服飾的簡潔性,使其更加貼合音樂,通過服飾來緩解音樂造成的尖銳感;而小調音樂作品會讓聽眾產生一種溫和感和圓潤感,此類服飾通常用采用溫和、舒緩的顏色作為主色調,在細節(jié)設計方面,可以采用部分帶有尖銳感的元素來增加服飾本身的對比度,為溫和的音樂制造視覺沖突,提高觀眾的可視性?;诖?,在具體舞蹈服飾的造型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充分利用調性的造型特征,讓舞蹈服飾設計能夠充分體現(xiàn)整體風格。
舞蹈與音樂都是藝術形式的一種,兩者相輔相成。舞蹈表演者要想向觀眾呈現(xiàn)一場完美的表演,不僅要具備高超的舞蹈技能,還要合理地運用音樂和服飾等元素。針對舞蹈服飾的設計,設計人員必須充分把握音樂的整體風格,基于音樂的節(jié)奏、調式等明確服飾的色彩、面料及造型,讓服飾能夠完美契合舞蹈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