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黨寨鎮(zhèn)中心學校 王琳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幫助他們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師不但要抓住課內閱讀,還要重視課外閱讀,根據單元主題精心選擇文本素材,借助課內閱讀指導閱讀方法,借助課外閱讀加深閱讀體驗,使課內外閱讀高度銜接,發(fā)揮相輔相成的作用,最大化實現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
課外閱讀是對語文教材的拓展延伸,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增加知識儲備,鍛煉閱讀能力,對語文課程教學大有裨益。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小學生的求知欲旺盛,他們渴望通過課外讀物來獲得有效信息,但學習經驗不足,對課外閱讀的定位容易出現偏差。根據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來看,很多學生都缺少良好的閱讀意識與習慣,有些學生會出現無從下手的問題,導致課外閱讀行為相對盲目,缺乏明確目標與正確方法,沒有深入思考,學習效率大大降低。有些學生按照個人喜好選擇繪本、童話故事等感興趣的讀物,這些讀物具有一定教育意義,但對語文課程發(fā)揮的輔助作用有限,課內外閱讀相脫離,很難形成完整的閱讀體系。有些學生只注重課外閱讀的數量,忽略了質量,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能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不利于提高閱讀能力。
語文課外閱讀應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小學語文教材編制以單元為結構,每個單元設置了特定主題,教師應按照單元主題引導學生開展課內外主題閱讀,達到深化理解文本的目的。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側重于教材內部的主題閱讀,沒有關注課外拓展延伸,或僅僅利用一些教輔資料進行拓展延伸,使單元主題閱讀局限在教材中,學生接觸的課外素材少之又少。有些教師拓展了課外讀物,但與單元主題的銜接不緊密,未能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其中的規(guī)律,導致課內外群文主題閱讀成為互相獨立的兩個部分,沒有體現相輔相成的作用,學生難以建構出系統(tǒng)的文本閱讀體系,單元主題閱讀效果大打折扣。
新課程改革進程中,小學語文教材出現明顯變動,每個單元都設置了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這也決定了基于單元主題開展課內外閱讀的教學策略。教師要立足教材內容,重視課外延伸,打造課內外銜接的群文主題閱讀模式。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保證有效的課外閱讀效果,必須緊扣單元主題,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課內外主題閱讀,在集中閱讀中實現群文閱讀的目標。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文章題材和內容不盡相同,但都符合單元主題,教師先要明確單元主題,并能根據教材內容與特點提煉出每篇文章中與主題相關的線索,從而確定群文閱讀切入點,引導學生開展由內而外的單元主題閱讀。在教學方案設計時,教師要將課外拓展延伸作為教學設計的一部分,立足單元主題精心選擇課外閱讀素材,形成群文主題閱讀的基礎。課堂上要先引導學生對教材文本內容全面解讀分析,然后將提前準備的課外素材融合在課堂中或向學生做推薦,要求他們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明確閱讀目的,知道課外素材與教材文本之間的聯系,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課上延伸到課下,讓學生自主完成一次有意識地課外閱讀活動。
語文要素是開展課外延伸閱讀的又一個切入點,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包括基礎語文知識、必備語文能力、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寫作、口語訓練等內容,形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散在不同單元之中。教師應抓住語文要素開展課外主題閱讀,有針對性地延伸同類文章,形成“1+X”的群文閱讀模式,加深閱讀的廣度與深度。在教材文本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本單元語文要素組織學生準確理解文本內容,感悟文本內涵,掌握有效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技巧。同時,在課外閱讀中,教師要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課外閱讀,使整個課外學習活動具有明確方向,學生可以邊讀邊記,邊讀邊思考,合理運用所學方法技巧,這樣可以對語文要素掌握得更為透徹,還能鍛煉自主學習意識,獲得有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不同的文章在寫作技巧上各具特色,學生通過有效閱讀可以學習寫作技巧,提高個人語文能力。因此,教師可圍繞文章的寫作技巧進行拓展延伸,組織學生對比閱讀課內文章與課外文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條件下主動閱讀,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文章寫作技巧,并將技巧內化于心。教師可利用文章中對人物、動物、景物的描寫為切入點,組織學生分析文章的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等,同時選擇課外文章進行對比分析,實現課內外的有效銜接,讓學生在閱讀拓展中體會這些寫作技巧的好處,感悟作者的情感表達,汲取有價值的內容。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讀書筆記和讀后感,將文章中的寫作技巧、修辭手法、文筆精華記錄下來,為寫作提供思路與素材,使課外閱讀外化于行,體現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
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除了要保障課外讀物的質量與數量之外,還需要教師發(fā)揮引導與監(jiān)督作用,明確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和進度,使課上學習與課下學習效果均得到保證。首先,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進行拓展延伸,根據不同學段推薦適宜的課外讀物,低段學生以圖文并茂的繪本、故事為主,中段學生以簡單的兒童文學作品為主,高段學生可選擇有價值的國學經典、神話故事、童話故事、古詩詞等作品,必要時可參考學生個人意見,滿足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引導他們開展個性化的課外閱讀活動,避免出現盲目閱讀的行為。其次,定期組織主題班會、故事會等活動,創(chuàng)設課外閱讀氛圍,組織學生在群文閱讀后進行分享,通過語言交流討論、讀書筆記展示等形式展示學習成果,將課外閱讀成果可視化。教師針對最終結果做出評價,對學生的主動閱讀行為給予充分肯定,同時解答他們在群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深化課外閱讀成果。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有效開展應注重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意識和思維中深入鉆研文本,獲得有效知識,接受情感引導,鍛煉閱讀能力。教師要針對性建立單元主題拓展閱讀模式,組織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課外閱讀,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具備閱讀技巧,養(yǎng)成良好習慣,使課內外閱讀高效開展,充分實現語文教學目標,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