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梅
(德??h婦幼保健院,廣西 百色,533700)
近年來,隨著我國“二孩政策”開放,我國剖宮產率也隨之上升,剖宮產率在36.7%左右。因妊娠期孕婦機體功能會發(fā)生極大程度地改變,對麻醉選擇要求較高,對于在麻醉過程中潛在的風險事件,麻醉醫(yī)師應積極開展有效地預防、處理措施,不僅需滿足手術需求,同時也應保障母嬰健康[1]。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剖宮產手術方式的改進與手術質量的不斷提升,其已在臨床得以廣泛應用。目前針對產科手術麻醉,應注重以下幾點:(1)保持呼吸道順暢,以免發(fā)生誤吸、嘔吐等不良反應;(2)針對高危妊娠孕產婦,應在術中保護重要臟器功能,并采取針對性預防、處理措施;(3)做好新生兒復蘇準備[2]。在對患者進行麻醉前,應綜合性評估麻醉藥可能對母嬰造成的影響,以滿足手術需求,麻醉安全為麻醉基本原則,同時應依據孕產婦實際情況,采取一種可滿足多方面需求的麻醉方式[3]。本文就產科手術麻醉方式的選擇以及進展做一綜述。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主要是指麻醉藥通過呼吸道吸入、靜脈或肌肉注射進入機體,促使全身產生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暫時抑制,將其應用于剖宮產中,對母嬰結局無明顯影響,同時能夠使胎兒具有較高的血供與氧供;除此之外,針對存在椎管內麻醉禁忌的產婦,例如脊柱畸形、凝血功能障礙等,GA 是其唯一麻醉方式[4]。GA 麻醉誘導迅速,同時通氣良好,產婦引起低血壓可能性較低,且可顯著改善產婦負面情緒,消除其術前緊張、抑郁以及焦慮等負面情緒[5]。但GA 極易導致產婦術中嘔吐反流造成誤吸,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且GA 操作流程較為繁雜,對麻醉者要求較高,需具備豐富臨床實踐經驗以及麻醉技術,同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便于對各種突發(fā)情況作出緊急處理。張明、徐銘軍[6]等人研究顯示,對80 例剖宮產分娩患者分別給予GA、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結果顯示,在胎兒取出時觀察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均優(yōu)于對照組。
局部浸潤麻醉主要是將局麻藥注射在手術區(qū)域組織內,經過阻滯神經末梢發(fā)揮麻醉作用。局部浸潤麻醉主要適用于有椎管內麻醉禁忌與飽腹孕婦,其具有麻醉設備簡便、麻醉方式安全、易行等優(yōu)點,將其應用于基層醫(yī)院內具有顯著效果,尤其針對急癥孕產婦,可為其急救贏得寶貴時間[7]。但此種麻醉方式鎮(zhèn)痛不完全、產婦肌肉不松弛,對手術方案的順利實施會產生直接影響。李玲[8]研究顯示,對200 例剖宮產產婦分別給予生理鹽水切口浸潤聯合鎮(zhèn)痛泵,以及切口局部浸潤注射0.5%羅哌卡因聯合鎮(zhèn)痛泵,結果顯示,觀察組下肢肌力恢復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排尿時間以及首次下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蛛網膜下腔麻醉主要將局麻藥物注入蛛網膜下腔,作用在脊神經根,而使其相應部位產生麻醉作用的方式,具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明顯等優(yōu)點。蛛網膜下腔麻醉在1902 年首次應用于剖宮產手術中,但此后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未通過專業(yè)培訓,且對麻醉監(jiān)護的重要性不重視,加之頻繁使用麻醉,會造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上升[9]。近年來,隨著蛛網膜下腔麻醉研究的不斷深入,連續(xù)蛛網膜下腔麻醉(continuous spinal anesthesia,CSA)在臨床得以廣泛應用。CSA 具有起效快、肌松效果完全等優(yōu)點,適用于盆腔、下腹以及下肢的手術麻醉與鎮(zhèn)痛[10]。韓斌、車向明、白云波[11]等人研究顯示,對70 例合并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行剖宮產術分娩的產婦分別給予CSA、GA,結果顯示,CAS 組麻醉后5min 的MAP 低于GA 組。
硬膜外阻滯麻醉主要是指在硬膜外腔內注入局麻藥物,促使其支配局部區(qū)域并產生麻痹,依據給藥方式可分為單次法以及連續(xù)法;依據不同穿刺部位分可分為高位、中位、低位以及骶管阻滯麻醉,此種麻醉方式是近年來國內外進行剖宮產手術的首選,具有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12]。相關研究顯示,硬膜外阻滯麻醉不會對胎兒呼吸循環(huán)造成影響,具有操作簡便、效果理想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少等優(yōu)點,對母嬰健康無明顯影響[13]。
腰-硬聯合是目前產科手術常見麻醉方式之一,腰-硬聯合麻醉具有用藥量少、潛伏期短、效果確切等優(yōu)點,同時此種麻醉措施具有硬膜外麻醉的靈活性,硬膜外導管還可用于術后鎮(zhèn)痛,以此顯著減輕產婦術后疼痛程度,在臨床已廣泛應用[14]。相關研究顯示,腰-硬聯合麻醉可顯著減少局部麻醉藥物用量,以及降低發(fā)生骶段阻滯不全的幾率,縮短單純硬膜外的潛伏期。項金慧、傅國強[15]等人研究顯示,對64 例剖宮產手術產婦分別采取腰-硬聯合麻醉,以及CSA,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24h、72h 皮質醇及D-二聚體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
目前針對產科手術,臨床多采取CSA、硬膜外麻醉、腰-硬聯合麻醉等,而局部浸潤麻醉已逐漸被淘汰,全身麻醉應用比例逐漸減少。蛛網膜下腔麻醉雖在一度淘汰,但隨著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CSA 在臨床得以廣泛應用,且已成為產科手術的首選方式,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而區(qū)域麻醉主要適用于急診剖宮產產婦。腰-硬聯合麻醉更有助于促使血流動力學指標穩(wěn)定,以此減輕應激反應、疼痛程度。故在產科臨床工作中,應針對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以此保障孕婦、胎兒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