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偉,侯春娟,王晚晴,周考文
(1.北京聯(lián)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北京100023;2.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2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即施教者在各類專業(yè)課的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使受教者在學習科學知識、習得技術技能的同時,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的新教學理念。
將思政教育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將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是新時代賦予高校教育的歷史使命。目前全國高校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重整教學內容等方式,將德育與專業(yè)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協(xié)同育人。
在新時代背景下,應用型大學的實踐類課程的建設應與時俱進,聚焦時代要求,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從而更好地提高實踐課程教學的時代性和實效性。應用型高校的實驗實踐類課程如何順勢而為融入“大思政”的教育格局,我們應將實驗實踐類隱形課程作為“課程思政”抓手,將實踐知識技能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地結合起來,抓細抓實,推動“課程思政”的建設。因此我們以“化學實驗與生活”課程為例,依據(jù)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進行凝練,將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實踐課程全過程。
實踐類課程中貫穿思政教育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實效性的需要?!盎瘜W實驗與生活”課程是以生活中的化學實驗為主要教學內容,通過聯(lián)系化學與環(huán)境及環(huán)境保護、化學與生命及身體健康、化學與日用化學品、化學與食品及膳食平衡、化學與生活、趣味化學等幾方面的生活實際的實驗案例,使學生了解看似簡單但卻奧妙無窮的化學原理,認識化學學科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與熱情,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加深了解化學與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相關性。通過“化學實驗與生活”課程的學習,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化學基礎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學會運用所學過的化學原理來分析和解釋生活、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化學問題。本文以通識教育選修課“化學實驗與生活”為課程載體,充分發(fā)掘“化學實驗與生活”課程蘊含的育人元素,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和北京教育元素,將自然科學的哲學觀用“潤物細無聲”的方法體現(xiàn)價值引領,增強了知識服務導向性和技術服務目的性與服務北京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服務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教育;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中國文化自信和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珍惜生態(tài),關心人類的命運,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提高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等;在引導學生加深對化學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跨學科、跨專業(yè)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重視“人-化學-生活”關系同時具有綜合知識和創(chuàng)造力的復合型人才,同時本課程設計完全符合北京聯(lián)合大學建設成為“城市型、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目標。
本文研究的課程載體為“化學實驗與生活”,以“化學情系人民生活”為主線,精心梳理知識體系,優(yōu)化課程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選擇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踐項目,充分體現(xiàn)了“應用型”的辦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分為化學與生命及身體健康、化學與食品及膳食平衡、化學與日用化學品、化學與環(huán)境及環(huán)境保護、化學與生活和趣味化學六大模塊對應的實踐項目。根據(jù)六大模塊的教學內容,認真挖掘思政元素融入點,融入“京味兒文化”等北京教育元素,將“愛國主義精神、社會責任感、科學素養(yǎng)、哲學思想、節(jié)約環(huán)保意識”貫穿實踐課程中,確定思政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城市型”的辦學理念。在教學全過程中將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穿插進行,完善課程教學資源。整合課上課下資源,設計創(chuàng)新項目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實踐激情;積累過程的項目實踐評價方法,促進價值認同,改革課程評價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跨學科、跨專業(yè)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本文以“化學實驗與生活”課程為依托,教學研究過程中,將結合教學目標要求,以“化學情系人民生活”為主線,精心梳理知識體系,去“冗余”增“前沿”,化繁為簡,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分為化學與生命及身體健康、化學與食品及膳食平衡、化學與日用化學品、化學與環(huán)境及環(huán)境保護、化學與生活和趣味化學六大模塊對應的實踐項目。實驗項目分別是鮮牛奶新鮮度的檢測、食品中營養(yǎng)元素的鑒定、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霜膏類化妝品的制備、水中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分子美食——液氮冰激凌的制作、摻假食品的鑒定、噴霧作畫——京味兒文化,并結合知識難易度及重要性,課前提前預習,課上學習實踐,課后實踐總結,為課程資源建設做準備。
充分發(fā)揮實踐課程“做中思”的德育功能,運用其學科思維提煉實踐課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內涵,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的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實踐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在授課過程中進行系統(tǒng)設計與規(guī)劃,讓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中有扎實的“落腳點”,將教書育人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應用型實踐課程在頂層設計時必須具備模塊化系統(tǒng)性,需將實踐教學內容、課程和思政元素進行多模塊的系統(tǒng)性綜合。將思政元素有機系統(tǒng)地滲透在實踐課程的各個模塊中,才能在潛移默化的實踐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思政元素的影響。
為了滿足學生學習及課堂互動的需要,在教學全過程中將重點采取講授式、視頻案例式、分組討論式、綜合創(chuàng)新設計式等教學方法穿插進行引導。結合社會熱點和科技前沿,搜集視頻等相關資料,不斷完善教學資源。
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在課堂上,課前預習,課上講授,課下真實情景體驗,師生多方位互動,生生分工合作,循序漸進合作實踐,建立堅實的技術基礎,挑戰(zhàn)創(chuàng)新性、復雜性問題,從而使實踐呈現(xiàn)多主體、全方位的特點(圖1)。
圖1 實踐課程的教學模式
為使師生明確項目實踐目標,提升項目成員團隊合作的原動力和凝聚力,基于過程的項目實踐評價方法,促進價值認同,改革課程評價方法。建立了與項目內容對應的過程評價與驗收標準,其既有技術實踐質量評價,又有職業(yè)素養(yǎng)與科學探究的要素評價,體現(xiàn)其評價指標的多樣化、真實性和科學性,做到實踐過程評價表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評價表相匹配。通過兩個評價表、作品展示、實驗報告等環(huán)節(jié),全面地體現(xiàn)學生項目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水平。
在鮮牛奶新鮮度的測定中由牛奶成分的知識,引出當年“大頭娃娃”事件和目前國外奶粉代購熱的新聞報道,通過分析事件起因,告訴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的接班人,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永不作假,不能為了掙錢而作假。食品行業(yè)道德至上,需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同時增強學生對食品質量安全的意識??萍既绾胃玫胤沼谌祟?,亦需要專業(yè)學生具有相應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學生通過實驗去檢測三種質量不同的牛奶樣品,從而得出檢測結果。實驗操作要認真,讀數(shù)要準確,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探究精神。
學習化學與食品及膳食平衡的知識,通過師生互動、看視頻等資料,使學生認識到身體中的各個元素和食品中營養(yǎng)元素是息息相關的,并且它們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樹立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的意識。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擔當起祖國的重任,增強學生的社會使命感。
在分子美食——液氮冰淇淋的制作項目中,通過講授式由分子美食中的液氮引出對氮元素知識及其作用的了解,使學生學習到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中火藥的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對中國古代歷史知識的認識,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社會使命感,樹立學生文化自信以及增強學生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理想和信心。
在液氮冰激凌的形成過程中,涉及到材料的結晶,在這個過程中涉及能量起伏、結構起伏等,這些又包含在“量變到質變”的哲學思想之中。我們引導學生,學習過程就是知識由少到多的積累過程,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掌握了一定的本領,從而成為具有綜合知識和創(chuàng)造力的復合型人才,而這個過程就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學生應該用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勇于擔當起社會的重任,使我們的祖國更強大。該實踐項目要求學生分組自行設計一款包含北京元素的冰激凌,并對自己設計的產品進行講解,以達到“做中思”的目的,充分符合北京聯(lián)合大學“城市型、應用型”的辦學目標。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霜膏類化妝品的制備項目中,通過講授化妝品知識和實驗原理、操作,引導學生自己動手也可以設計制作一款化妝品。簡單的化妝不僅增強了自信,同時也是對他人的尊重,使學生樹立自信、自立、自強的價值觀。通過對化妝品發(fā)展史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化學對人民的生活起到了積極的進步作用,提高學生的幸福感,珍惜目前的美好生活。課程中通過對“化妝與整容”話題的討論,引導學生對“美”的理解,樹立自信、自立、自強的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在水中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項目中,通過視頻圖片等資料,對世界水資源緊缺進行了解,以及污水的概況和先進污水處理方法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水”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人類節(jié)約用水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學生的社會使命感。引入“海鼻涕”肆虐土耳其海岸、日本污水排放導致海洋動物相繼死去,周邊居民中毒患病,疼痛難忍等事例,激勵學生投身科研,幫助學生樹立綠色環(huán)保意識,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真實的情境中指導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的操作生產設備,使學生了解生產線總體情況和行業(yè)人才素養(yǎng)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實踐熱情。同時學生感受到生物處理污水、光催化處理污水等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為我們的生活解決了很多難題,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化學情系人民生活”。
在“噴墨作畫——京味兒文化”實踐項目中,通過講授化學反應顯色原理和國粹——京劇知識,根據(jù)原理制作“京劇臉譜”,使學生在此基礎上增加對京味傳統(tǒng)文化——京劇的學習,增強了祖國的文化自信,同時為宣傳北京文化,服務首都奠定了基礎,增強了文化自信。根據(jù)同樣的反應原理,要求學生自擬題目,創(chuàng)作一幅反映“北京文化”的人或物的畫作,內容要求積極向上,兩人一組共同創(chuàng)作畫作,并對畫作進行講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工匠精神。本實踐項目充分體現(xiàn)了北京聯(lián)合大學的“城市型、應用型”的辦學目標。
目前,實踐類課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只是強調學生訓練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形成和情感的交流。而思政教育不但可以不斷喚醒學生對道德文化的認同感,而且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職業(yè)素養(yǎng)的建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所以,在考核評價方式上將思政教育與實踐類課程有機地融合,制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評價表,將實踐過程評價表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評價表兩表相結合進行考核。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實現(xiàn)實驗實踐課程和思政課程同頻共振。本文以“化學實驗與生活”課程為例,以“化學情系人民生活”為主線,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載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政教育理念“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程教學大綱、教案、課堂過程和考核評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而將思政教育與實踐課程教學內容相貫通,將實驗技能學習與思政教育構成良性互動,將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工程實踐課程全過程。同傳統(tǒng)教育相比,在新時代背景下,課程與思政相融合實現(xiàn)了知識傳授水到渠成、思政育人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學生樹立了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