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洪毅
本文以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職羽毛球課程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等,初步探究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體育高職高專羽毛球課程的路徑,引導并培育學生具有專業(yè)技術教學與訓練及賽事與場地管理能力,成長為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應用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一、課程思政融入高職羽毛球課程的背景
課程思政是高校在新時代背景下,構建全員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最新要求。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指出: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以專業(yè)課程為載體,梳理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內容,并結合不同課程的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各專業(yè)課程思政元素,強化課程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以價值引領為核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專業(y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緊密融合,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自我修養(yǎng),從促進高職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課程思政不拘泥于各科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目標融入各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使得各門課程都能參與到學校育人的過程當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育人體系。課程思政的穩(wěn)步推進將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同時也會提高學生學好專業(yè)課程的積極性和實效性,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人才。
二、高職羽毛球課程思政的現(xiàn)狀
羽毛球是中國最受運動人群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因此,在高校一直以來,羽毛球課程深受學生喜愛。作為高職高專羽毛球專業(yè)課程更為體育院校的學生所熱愛。但是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職羽毛球課程思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種要求既不是在非思政課程中生硬照搬思想政治理論,也不是專業(yè)課的“思政化”,而是對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內的所有課程的要求,是對專業(yè)課內容的重新挖掘、梳理和認識,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強化課程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為核心,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教育目標。通過調查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了高職羽毛球專業(yè)課程思政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部分學生為了應付學校教學安排,參加考試并獲得學分,基本沒有從思想政治維度去規(guī)劃自己的學業(yè)和人生,從而導致教學效果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其次,沒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而設置不同的課程思政內容。教師的思維仍然將精力放在技戰(zhàn)術知識和理論知識的傳授上,沒有以圍繞羽毛球進行的各種教學活動為依托,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培養(yǎng)。
再次,教學評價只注重技能、體能方面的考核,忽視了對學生體育觀念、人文素養(yǎng)等課程思政內容的考量。教學評價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和健康第一的理念,淡化對競技的重視程度。要對考核內容和評價方式等進行調整,從而對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績進行更客觀的評價。
三、高職羽毛球課程融入思政理念的必要性
1.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
以課程思政建設融入高職羽毛球課程為切入點,緊緊圍繞全面提升學校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教學能力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核心目標,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zhàn)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教師、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高職羽毛球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通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理念和課程思政建設綜合能力,從而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大格局,使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2.是實現(xiàn)高職羽毛球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高校羽毛球課程教學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的具體目標。依據(jù)學生的需求、課程的特性、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需要,我們可以將高職羽毛球課程目標內容大致劃分為以下四個內容:情感目標、職業(yè)能力目標、職業(yè)技能目標和終身體育目標。
而傳統(tǒng)羽毛球教學注重追求掌握羽毛球運動技戰(zhàn)術和體能提升,忽略了“情感目標”的作用,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教學,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只有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羽毛球競賽和教學能力、養(yǎng)成運動興趣和愛好、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高職羽毛球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意志堅韌、德才兼?zhèn)涞膹秃闲腿瞬拧?/p>
四、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職羽毛球課程的實施路徑
1.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要求
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這個核心點,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yè)全面推進專業(yè)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培育與思想教育協(xié)調同步進行,使課程思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協(xié)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樹人成效進一步提高。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fā)學生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和勇?lián)姑膿斁瘛?/p>
2.深度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在羽毛球課程中教師應結合思政教育,例如:學習中國羽毛球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從無到有——趕超國際先進水平——調整恢復——全面奪取世界冠軍。讓學生了解和學習前輩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精神,樹立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單項技術動作訓練中(如殺球上網(wǎng)),教師可采用多拍訓練法,規(guī)定每組回合數(shù)量,只要中途出現(xiàn)失誤,這組就重新開始計算拍數(shù),直到完成每組回合數(shù)量要求,方可進入下一組。這樣既加強了學生技術動作的穩(wěn)定性,又讓學生重視每一拍擊球技術,在球未死球之前,絕不輕易放棄,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堅定的信念。在競賽教學中,可以采用團體比賽的形式,根據(jù)每個團隊成員自身能力和特點,制定出制勝的戰(zhàn)術策略,培養(yǎng)學生珍視集體榮譽、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良品質。同樣也可以采用單打比賽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面對困難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賽事編排和裁判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在各種情況下的靈活應變能力,嚴謹、準確的競賽規(guī)則能使他們的思維更加縝密,同時讓學生學會明辨是非、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等等。
3.以學生為主體做到因材施教
在羽毛球課程教學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程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和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并使之相統(tǒng)一。這就要求在羽毛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努力去發(fā)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鼓勵學生學好基本理論和技能。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也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量體裁衣”,貫徹 “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
4.提高教師育人的意識和能力
要改變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課老師、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工作職責的想法,要改變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課無任何關系的觀念。首先要對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政策解讀專題培訓工作和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經(jīng)驗交流培訓工作。使教師深刻理解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意義,提高廣大教師對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視程度,提升課程思政建設“主力軍”的責任感;轉變專業(yè)課、通識課教師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理念,提升廣大教師自覺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教師日常教學中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學生,因此教師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好榜樣,給學生起到正面的、積極的模范作用。教師是開展教學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要起到主導的作用。所以,要想增強羽毛球教學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可以通過以下的途徑。
首先羽毛球教師應自覺進行有關課程思政的理論學習,深刻認識課程思政的內涵及功能,并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根據(jù)不同學生特點和不同活動要求來設計思政教學情景。
其次,學校應定期開展課程思政講座和課程思政的培訓。在學習和培訓中使羽毛球教師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應該是羽毛球課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使羽毛球教師認識到培養(yǎng)又紅又專的新時代大學生是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也是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鼓勵羽毛球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能將思政元素以潤物細無聲、春風化雨般的形式融入教學中去,從而促進課程思政在羽毛球教學中的發(fā)展。
再次,學校還可以邀請經(jīng)驗豐富的思政教師與羽毛球教師一同探討羽毛球課程思政的問題,使羽毛球教師對課程思政產(chǎn)生更深刻的認識,以便他們對學生進行更科學的指導。羽毛球教師要熟悉羽毛球運動具有全身運動、靈活性、協(xié)調性、技術性強、意志品質要求高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找準思政融入點,比如“責任與擔當”“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提高育人功效。
5.堅持育人導向,科學設置課程體系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性、全面性、基礎性的工程,需要從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師資隊伍體系、院系責任體系、政策保障體系等方面協(xié)同發(fā)力,持續(xù)推進。
一是構建課程思政的“課程體系”。課程思政建設基礎在“課程”。學校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將“價值引領”功能的增強和發(fā)揮作為一個重要目標,系統(tǒng)修訂教學大綱,整體做好課程設計。
二是打造課程思政的“教材體系”。課程思政建設支撐在“教材”。要以課程思政帶動課程供給側改革,優(yōu)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yè)教材,完善教學設計,推動課程思政教材體系建設。要立足課程思政,推動教材思政,凝練遴選課程教材的思政元素,挖掘并凸顯其價值引領功能,構建深度融合的知識體系。
三是建設課程思政“師資隊伍體系”。課程思政建設關鍵靠教師,學校要加強教師課程思政培訓培養(yǎng)、強化日常教學課程思政訓練、發(fā)揮名師課程思政引航作用、拓展校外課程思政教師資源。
四是建立課程思政“院系責任體系”。院系是課程思政落實的中場發(fā)動機。要把課程思政的建設和實施,作為學校各二級院系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并上升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
五是完善“政策支持體系”。課程思政是新的改革方向,要從體制機制層面理順關系,加強引導。健全完善院系評價體系,把課程思政建設成效作為學科與教學評估、專業(yè)與課程建設等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健全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師評價體系,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情況和教學效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yōu)獎勵、選拔培訓的重要依據(jù)。建立健全課程思政激勵機制,在教學成果獎、教材獎等各類成果的遴選推薦、表彰獎勵中,突出對課程思政的教學激勵,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課程思政建設常態(tài)化機制。對專業(yè)課教師開展富有針對性、示范性的課程思政定期教學指導,形成常態(tài)化的集體備課制度,加強重點難點攻關,積極提升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六是完善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體系。以羽毛球教學為例,在羽毛球課程中學生的理論認知和技能評定這方面,已有成熟的評價體系,而合理的道德評價體系卻還沒有制定出來。羽毛球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后的效果評價將會影響課程思政的執(zhí)行和落實,只有明確了評價體系,他們才可以判定自己的思政教學是否合理:如合理,則可以作進一步的加強和創(chuàng)新;如不合理,亦可及時做出改正。在羽毛球課程目標中應綜合考慮相關理論知識、技能的傳授和思政教育,將體育和德育有效結合,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五、結語
新時代背景之下,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專業(yè)課程中將成為教學的常態(tài)。課程思政是高校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的要求,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工匠精神培養(yǎng)的內在呼喚。將“課程思政”全面融入羽毛球課程教學,正好可以彌補羽毛球課程育人功能不足的短板,可從根本上改變羽毛球課程重實踐輕德育的現(xiàn)狀;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恰如其分地滲透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不斷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元素的良方良策,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tǒng)一,提升羽毛球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芳.“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職院?;A英語金課建設路徑探究[J].鄂州大學學報,2021(1):39-41.
[2]張莉.課程思政視閥下高職院校思政與專業(yè)課相融合的實踐探究[J].經(jīng)濟師,2021(1):198-199+202.
[3]黃喆.高職大學生對羽毛球課程思政教育滿意度的調查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0(02):135-136.
[4]楊娜.課程思政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協(xié)調育人實踐方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3(5):82-84.
[5]季仕鋒.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芻議[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1):94-97.
[6]張瀟瀟,吳鵬飛.“黨建+課程思政”構建文化育人模式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4(09):73-74.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