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雪,李佳璇,肖 宇
近年來,2型糖尿病(T2DM)的發(fā)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無論是臨床調(diào)查還是循證醫(yī)學研究均發(fā)現(xiàn)T2DM人群具有更高的高血壓患病率,而高血壓病人也更容易發(fā)生T2DM,這一風險是血壓正常人群的2.0~2.5倍[2]。T2DM及高血壓均具有復雜的發(fā)病機制,有研究指出T2DM與高血壓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學基礎,即胰島素抵抗。因此,對于這部分病人在降壓治療時應選擇兼具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胰島素抵抗的藥物。隨著對胰島素抵抗發(fā)生機制研究的深入,目前認識到血管緊張素Ⅱ與胰島功能關系密切,相關研究顯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治療高血壓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3]。本研究探討了ARB類藥物——纈沙坦聯(lián)合中成藥復方丹參滴丸對T2DM合并高血壓病人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吉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96例T2DM合并高血壓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T2DM診斷標準,即病人有糖尿病癥狀,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者任意時間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餐后2 h血糖在11.1mmol/L以上;③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4],即在病人未服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上肢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Hg;④病人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其他類型糖尿病及繼發(fā)性高血壓;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急慢性腎炎、繼發(fā)性腎臟病、惡性腫瘤;③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病人分為兩組,每組98例。觀察組,男56例,女42例;年齡35~76(65.31±7.15)歲;對照組,男58例,女40例;年齡33~78(64.24±6.88)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控制血糖及降壓治療,皮下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降糖;對照組采用的降壓藥物為纈沙坦(商品名:代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口服,每次80 mg,每日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復方丹參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口服,每次10粒,每日3次。兩組療程均為2個月。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測量兩組病人上肢血壓,記錄收縮壓和舒張壓;測定血清空腹胰島素(FINS)、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尿微量白蛋白,UAER=尿微量白蛋白(mg/L)×24 h尿量(L/24 h)。分別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糖化分析儀檢測FPG、HbA1c,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測定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FINS(mU/L)×FPG(mmol/L)]/22.5,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A-β)=20×FINS(mU/L)/ [FPG(mmol/L)-3.5]。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及UAER比較 治療前,兩組FPG、HbA1c及UAER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PG、HbA1c及UAER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及UAER比較(±s)
2.2 兩組治療前后HOMA-β、HOMA-IR比較 治療前,兩組HOMA-β、HOMA-IR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OMA-β明顯升高,HOMA-IR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改善更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OMA-β、HOMA-IR比較(±s)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 治療前,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收縮壓、舒張壓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但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s) 單位:mmHg
調(diào)查顯示,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我國已經(jīng)高達11.6%[5],據(jù)此推算糖尿病的總?cè)藬?shù)約為1.139億人,該病已經(jīng)成為嚴重危害居民身體健康的第3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僅次于心血管病和腫瘤。而高血壓則是一種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也是我國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近年來,T2DM合并高血壓的病人越來越多,二者均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可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心血管并發(fā)癥[6-7]。胰島素抵抗是T2DM的發(fā)病基礎,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胰島素促進機體葡萄糖攝取利用能力的下降,也就是說一定濃度的胰島素不能引起相應的生物反應。有研究指出,胰島素抵抗也參與了高血壓的發(fā)病過程,減輕胰島素抵抗利于改善高血壓病人預后[8]。目前關于T2DM合并高血壓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多數(shù)研究認為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損傷及胰島素抵抗在其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9-10]。因此,T2DM合并高血壓病人在選擇降壓藥物時應優(yōu)先考慮選擇對胰島素抵抗有改善作用的藥物。
目前ARB類藥物除降壓作用外,其對糖代謝、胰島β細胞功能、胰島素抵抗的影響也引起了廣泛關注[11]。Hasegawa等[12]觀察了替米沙坦對大鼠血漿FINS濃度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替米沙坦組大鼠血漿FINS的濃度明顯增加,同時胰腺內(nèi)血管緊張素原、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的表達明顯下降,提示替米沙坦可通過對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的阻斷機制發(fā)揮改善胰島素分泌缺陷的作用。另有動物實驗表明,厄貝沙坦可通過提高胰島素血癥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轉(zhuǎn)運的效能,使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進而改善胰島素抵抗[13]。
復方丹參滴丸是一種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制劑,主要包含丹參、冰片、三七等?,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丹參的有效成分丹參素可以發(fā)揮抑制血小板聚集、調(diào)節(jié)血脂、抗凝血等多種藥理作用,且可通過抑制黏附分子發(fā)揮抗炎作用[14]。動物實驗證明,復方丹參滴丸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胰島β細胞功能[15]。本研究表明,治療后兩組收縮壓、舒張壓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PG、HbA1c及UAER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HOMA-β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HOMA-IR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改善更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UAER是反映T2DM及高血壓早期腎損傷及全身血管內(nèi)皮受損的指標,觀察組治療后UAER改善更明顯,可能與復方丹參滴丸具有抑制炎性因子等作用有關。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FPG、HbA1c水平明顯降低,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更明顯,可能是由于炎性因子參與胰島素抵抗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而復方丹參滴丸增強了抗炎作用,且可以改善胰島細胞功能及胰島素抵抗。
綜上所述,纈沙坦聯(lián)合復方丹參滴丸治療T2DM合并高血壓,可以有效降低病人血壓水平,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及胰島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