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陸如先生"/>
文/曹新民
“淘樂齋”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陸如老師的畫室雅號。淘者,用水沖洗,汰除雜質。古人云:“珍貝金銀之所出,淘沙煉石,實不易為?!标懭缋蠋熢谔沾伤囋饭P耕五十多個春秋,可謂:“千淘萬瀝終辛苦,吹盡黃沙始得金?!鼻覙反瞬唤撸瑯吩谄渲?,在景德鎮(zhèn)乃至海內(nèi)外傳為佳話。
我對陸老師可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精擅以國畫入瓷,具有極其深厚的藝術造詣;陌生的是,我對他的身世幾乎一無所知。
記得是在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我隨著秦錫麟、王隆夫、劉遠長等大師一行,應邀出席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陶瓷作品展”開幕式。當我們從九江登上了北上的夜行列車時,我幸運地與陸老師同憩一個軟臥車廂,這就萌發(fā)了我近距離采訪他的念頭。在汽笛長鳴之后,隨著列車由緩漸快的奔馳,我倆的長談也就此打開了話閘。原先,我只知道,陸如是三十年代著名陶瓷畫家陸云山的親生獨子。卻想不到他一個名人之后,竟有著令他至今難忘的——
陸如的祖父在豐城縣算是個知識分子,說起話來子曰詩云的,先在塾館課徒,后靠給人代寫書信為業(yè)。陸老生有九個兒女,卻因家道貧寒,有的因病夭折,有的忍痛送養(yǎng)。大兒子陸隱山11歲就孑身到天津裕華瓷行學徒,稍得安穩(wěn)后,就把三弟陸云山也叫到了天津。兄弟倆靠著吃苦耐勞的牛勁和識文斷字的秉能,憑著過人的悟性,二人的陶瓷繪畫漸顯功力,其工筆勾描的花鳥草蟲、魚藻獸介,有名家的筆跡遺韻,也有師古創(chuàng)新的個性風格,深受京津滬古玩瓷商及藏家的賞識和喜愛。一九三五年春,陸云山應邀在九江“玉桮堂”畫瓷,與南昌的“麗澤軒”同享盛名。
青花點彩《嶺南雄風》瓷板|陸 濤
端午節(jié)剛過,忽然有一位副官帶著兩個侍衛(wèi)來到“玉桮堂”,說從上海專程來請陸云山。原來,這年的十月三十一日,是蔣介石四十八歲壽誕之日,上海的軍政大員籌集著祝壽的禮品,聞知陸云山精于瓷上繪畫,特從景德鎮(zhèn)定制優(yōu)質白瓷,力邀他繪飾松鶴等畫面的四十八件瓷器。于是,陸云山登上了一艘“武寧號”兵艦。兵艦從九江到安慶來往巡航了三個多月,陸云山也在船上畫了一百多天,從未上過岸。他疲憊極了,也煩悶極了。副官見狀,唯恐耽誤了壽禮瓷的完成,就攛唆他說:“先生不妨吸食些‘福壽膏’,一定能解除疲勞,強身健腦?!碑攭鄱Y瓷繪制完,陸云山懷揣一百塊現(xiàn)洋走上九江碼頭時,他已沾染上了抽吸鴉片的惡習。
青花斗彩《長壽》梅瓶|陸 濤
由“玉桮堂”老板牽線,陸云山與一湖北籍的女子結婚。一九三六年一月,陸如出生了,七月下旬,陸云山攜妻兒來到了景德鎮(zhèn)。
初到景德鎮(zhèn),陸云山就以獨擅的“膠水料梅莊”的裝飾風格名噪瓷壇。這種以新彩料調(diào)配膠水、扁筆施畫的梅花紋飾,赭色寫梅枝,虬勁蒼健,粉紅染梅瓣,鮮嬌奪目,且繁而不亂,疏密有序,將楊補之畫梅的“筆分三趯攢成瓣”的一筆三頓畫法演進為一筆兩頓挫,其“破蕊之法”畫花蕊,使梅花正側向背、高低偃合,妙然天成。是謂“作畫如作書,花瓣圈來鐵線如”,既表現(xiàn)出花瓣之柔潤感,又表現(xiàn)出梅花傲寒之骨力,確有“野梅”的特點,成為諸多瓷商藏家的搶手貨。然而,盡管陸云山的瓷品廣受推崇,但吸食鴉片的沉疴,往往使他入不敷出而捉襟見肘,是家無片瓦立錐地,棲身在社公廟的一間破灰棚里;身無御寒遮體衣,連妻子病重而亡無錢置棺安葬,只得將年僅六歲的陸如賣給傅姓人家當“契兒”。是師兄周鵬成他們幫忙張羅著買板釘棺料理后事。師弟“高腳雞”同情陸氏父子的遭遇,就暗地把陸如給“綁票”,請人偷偷地送到了陸云山老家——豐城——去了。七歲時,陸如在族公開的一家南貨店當學徒,飽受欺凌。那年天下著大雪,天寒地滑,陸如送飯從店里返回路過陸家井時,不慎跌了一跤,把飯籃中的青花碗摔破了,族公當場就打得他遍體鱗傷,鼻血直流,還罰小陸如在屋外雪地里罰跪三柱香。陸如二姑及姑父聞訊趕來,一面用蔗葉為小侄子止鼻血、揩污泥,一面跪地求情。然而族公閉門不理。直到更深,有巡夜的警察路過,發(fā)現(xiàn)了昏倒在地的小陸如叫門怒叱時,族公才讓進屋……就是這樣,陸如在豐城五年的學徒生活,對他來說,如墜噩魘。一九四八年,遠在北京的大伯陸隱山從姑父信中聞知了三弟的家庭狀況,來信嚴詞斥罵陸云山并責成他接回唯一的親生子。就這樣,陸如重回了景德鎮(zhèn),從此父子相依為命。陸云山在陳家?guī)X開間“云山畫室”,陸如則每日挎著裝有杯碟盤碗的元寶籃到“廠前”叫賣,直到兩年后,十四歲的陸如才跟著父親學畫瓷。
陸老師在談到自己的童年時代,很痛感地說:“我小時候所經(jīng)歷的,留在記憶里的,只有生離死別,只有饑寒交迫,我不敢奢望能上學讀書,只要少打我罵我,少要我罰跪,我就心滿意足了?!?/p>
孤苦的童年,不僅使陸如倍感人世冷暖,也領略了世態(tài)炎涼。然而更多的是他在孤苦中的奮起,在奮起時得到師輩們的教誨扶掖。陸老師告訴我,他曾與多名國畫大師結成“忘年之交”。同他們相處時,他是——
一九五二年,陸如隨父進入第三瓷業(yè)合作社(后并入畫瓷生產(chǎn)合作社,繼而組建成藝術瓷廠)。這時的陸如在父親的傳授下,擅花鳥、工山水、漸有小成。一九五六年景德鎮(zhèn)市美術工作者協(xié)會成立,他成為首批會員。次年市美協(xié)舉辦陶瓷美術班,他和戴榮華、徐煥文等人被薦送參加學習,由陶瓷美術技藝學校國家教育部門調(diào)配的施于人、徐成任教。記得是上課的第一天,施于人在講臺上,講解美術創(chuàng)作與生活的關系。陸如磳地站起來說:“生活?不就是吃飯睡覺、做事拉尿嗎?這有什么好反應的?!币痪渲毖灾闭Z的話,把大家都惹笑了。于是,施于人從古人提出的“應物象形”“師法造化”的畫論,談到韓馬戴牛,說到董其昌倡導畫家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故事:講述近代黃賓虹九上黃山,五上九華,四上岱岳,寫生畫稿積累萬余幀的故事。深入淺出地闡述繪畫藝術要反映人民生活最具有典型意義、最具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面。要善于觀察、勤于寫生,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具有美學價值的好作品。一席話,使得陸如醍醐灌項。從此后,他每天利用清早和中午吃飯時間去公園寫生。那時適逢寒秋,菊花千姿百態(tài),爭妍斗艷,陸如似蜜蜂尋得花源一般忙碌著。他觀察到菊花的頭狀花序,是由舌花狀和筒狀花聚縮而成的。舌狀花即花瓣,圍繞在花序的四周;筒狀花即花心,位于花序的中央。舌狀花的花形分平瓣、管瓣多類:筒狀花的變化則分花冠管伸長的拖掛筒狀花和花冠管不伸長的原始態(tài)兩種。即使是菊葉,也或大或小,或圓或尖,葉缺有深淺,色澤各不同,有正葉、長葉、蓬葉、圓葉、葵葉、反轉葉、深刻正葉和深刻長葉之分。陸如與管花圃的園丁交上了朋友,不僅能隨時進園寫生,而且還從中學到了許多花卉知識。長期的觀察寫生,陸如掌握了菊花寫生的技巧:先抓住花的外形輪廓,在輪廓中找出中心點,將多個花瓣重疊、輻射,就能概括而集中地反映圓盤型、荷花型、牡丹型、繡球型、紐絲型的菊花。他白天乘隙寫生不綴,晚上整理,或對照畫譜線描,打下扎實的造型基礎。他畢業(yè)的作品就是他寫生的白描《月季花》,在工人文化宮展出時,被評為二等獎。當市美協(xié)第二期陶瓷美術班舉辦時,陸如出任了輔導老師。隨后,他調(diào)入了景德鎮(zhèn)市紅旗瓷廠美術研究室,接手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對剛進廠的與他年齡相近的21位新工人進行陶瓷美術的基礎培訓,這一教就是三年。
一九六四年七月,由上海市美協(xié)組織,朱屺瞻等四位畫家結伴來到景德鎮(zhèn)體驗生活并進行瓷上繪畫創(chuàng)作。是年,朱屺瞻年紀最大,為73歲;王個簃67歲,林鳳眠65歲,唐云54歲,都是“丹青不知老將至”,“揮毫落紙如云煙”聲重海內(nèi)外的大畫家。陸如受江西省陶瓷工業(yè)公司和市美協(xié)的派遣,一方面去照應四老在景德鎮(zhèn)的起居生活及考察活動的安排,另一方面就是向四老講解陶瓷繪畫的工藝,并為他們的瓷器繪畫提供必需的服務。四十五天來,陸如任勞任怨、虛心好學及耿直坦誠的言行,給四老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并因此結下了忘年之交。四老不僅教授陸如海派畫風的真諦,而且還同他共同探討國畫入瓷的實踐和理論。二十年后,王個簃在他的《隨想錄》寫道:“景德鎮(zhèn)堪稱畫鎮(zhèn),不僅有大批的專業(yè)繪畫者,為了使我們能畫瓷器,工廠派了陸如師傅來教我們調(diào)顏色,我們對他都很尊重,直到現(xiàn)在還保持著聯(lián)系。”果然,當一九七三年三月陸如因公去上海出差,順路拜訪朱屺瞻老先生時,他高興得逢人就說:“這是我景德鎮(zhèn)的老師。”他給王、林、唐老先生打電話:“我們景德鎮(zhèn)的老師來啦!”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朱老特地包了輛黃包車陪陸如游覽上海,接著先后陪著去林風眠、王個簃、唐云家品茗小宴,促膝談心,關心的詢問景德鎮(zhèn)發(fā)展情況。在上海南昌路自家花園的橋心亭上,林老還即興作畫。他先把宣紙打濕,繼而用排筆刷了底色,待稍干后用白粉畫梨花,中鋒勾葉,整個畫幅全然是中西繪畫形式的有機糅合,有西畫色彩的視覺沖擊力,又有國畫線描的造型感染力。陸如當時感覺到:“林老以其獨具的慧眼與匠心,看出了別人沒有看出的形體味,畫出別人沒有體味出的色,揭示了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趣,創(chuàng)造出了這種濃郁明暢、痛快淋漓,醇厚優(yōu)美的繪畫風格。”這幅畫由林老師題銘后贈給了陸如留作紀念。
青花《梅蘭竹菊》鑲器|陸 巖
《花沐春風英歌燕舞》鑲器|陸 巖
一九六六年,陸如還結識了另外一位北京籍的著名畫家許麟廬。當時許先生在景德鎮(zhèn)進行繪畫藝術講座,陸如一場不拉地認真聆聽,用心觀摩許先生的作畫,為他精湛的畫技和深邃的素養(yǎng)及人格魅力深深折服,竟挾著幾幅自己的畫稿冒昧地登門求師。許先生仔細看了看,認真聽了聽這位年屆三十的紅店佬發(fā)自內(nèi)心的訴求,思索片刻即拍案決定,收下了他作為自己的學生。從此后,他們師生或南下、或北上,或飛雁傳書,或面授耳提,使陸如不僅國畫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而且還結識了不少京津地區(qū)的名家大師。
聊到這里,陸老師告訴我說: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蔽译m然沒有讀過什么書,但是我確實在老師那里學到了很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更堅定了我在陶瓷藝術上追求的目標,努力使——
我倆聊得正酣,列車員好心地告訴說,已是深夜三點多鐘了,該休息了。于是我約好北京歸來后,到陸老師的“淘樂齋”再作敘談。
恰值“巖谷春回得氣先,梅青松古竹便娟”時,我如約到了“淘樂齋”。陸如老師正在讀書。我調(diào)侃他:“‘松聲清與書聲和,人影瘦同石影符’。陸老師好雅興啊”。陸老師笑著擱下書,對我說:“讀書可以開茅塞,除鄙見、得心知、增學問、廣見識、養(yǎng)性靈。文學家林語堂這些話,對我啟發(fā)很大?!币慌躁憥熌附忉?,由于過去家境的原因,陸如只上過幾年的小學,而今他得空時除了畫畫,總要讀讀書,寫寫字。在他看來,是把書當做不參入雜質的樂趣,一項啟迪繪畫創(chuàng)作的心智鍛煉。
在畫室里,壁上掛著陸如老師的國畫,櫃上擺著陸如老師的瓷器,案桌上一大疊畫頁,全是他多年寫生后整理的白描花卉。達些白描稿,墨心勾勒,不作色彩。其中一副水仙花,以圓潤而細勁的線條勾出水仙的長葉,有的葉上還勾出細長的葉脈,隨著葉面的翻卷而發(fā)生轉折,增加了畫面線條的組織變化,其行筆流暢而瀟灑;花葉之間,葉片之間,花的俯仰正側,有著直曲擺動的變化關系,在結構的表現(xiàn)上都是準確而嚴謹?shù)?。原先我看慣的是陸如老師的寫意和工寫兼?zhèn)涞淖髌?,沒想到他竟也精于工筆白描,而且是他在陶瓷職工大學教學的示范品。今日得見,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屬于情理之中了。
品著香茗,聊起畫藝,話題直接切入到“國畫入瓷”。陸如老師說,中國的水墨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征性、自然性。是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墨法的功能,是中國繪畫最具民族風格的畫種之一。其“墨分五色”中焦、濃、淡、重、清與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繪畫的“料分五彩”的濃、淡、干、濕、影有著十分相似之處。所以,有著水墨畫基礎的畫家,都能在試于適應材質性能后,畫出個性張揚的國畫式青花瓷。陸如老師很有感觸的說,過去,尤其是二十世紀末,有人談到青花瓷藝術,就以官窯的淡描為正統(tǒng),以“分水”為準則,這其實是一種片面的解讀。以國畫技法畫青花,一筆中往往帶有濃淡深淺的色階變化,比起在勾勒的輪廓線內(nèi)填充濃淡色的“分水”,有著自然過渡的筆致墨趣,有氣勢連貫的畫外力度。他認為,景德鎮(zhèn)青花瓷也是多元化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官窯青花,也有民間青花,有淡描青花,也有分水青花,也應該有國畫青花。他指著墻壁上的一副《青松壽石圖》瓷板畫說:“這幅青花瓷板畫的操作,完全是循守國畫的章法繪制的?!蔽襾凶慵毧?,此圖雙松挺立,飽滿四方的布局處理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平正取發(fā)而不以奇怪為尚,一仰一俯前后遮掩呼應,各以濃淡分別,形象似有“君子之德風”,有浩氣凌云的氣概,依于石而不囿于石以突出主體。雙松“一筆不逾法外”,用筆凝重蒼辣,焦墨為苔,根扎青山,巖石勾勒濃淡而隨意皴擦,蘭竹雙勾,間以濃墨“絲帶草”于石隙勾以醒目,盡可體會到陸如老師重視生活觀察和基本功的錘煉,盡可窺見他潛心“國畫入瓷”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實踐的軌跡。
談到時下粉彩與新彩孰優(yōu)孰次的紛爭問題,陸如老師告訴我:歷史悠久的粉彩裝飾如果繪畫的人掌握不好,也會產(chǎn)生敗筆;一種色相直接的色彩如果繪畫的人造詣深厚,也會產(chǎn)生佳作。不能簡單的說什么彩飾好,什么彩類不好。清代道光年間粉彩瓷工筆重彩,慎密無隙,甚至連瓷胎的本色都遮住了,結果還是因繁復而失去了應有的品味?!肮P墨當隨時代”。繪畫作品,也包括陶瓷繪畫在內(nèi),一要講究民族文化底蘊,二要符合時代的審美旨準,三要有鮮明的個性風格。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作更要摒棄匠氣,覓取匠心。
話說的比較直率,卻很在理。我想,這或許和陸如老師的秉性氣質有很大關聯(lián)。陸如老師善于粉彩,精于青花,擅長新彩。其題材以花鳥、山水見多,尤其是“梅蘭竹菊”,堪稱“寫梅警峭之趣,抒蘭幽貞之韻,展竹清虛之風,詠菊晚節(jié)之德?!彼自捳f,“畫如其人”從中不僅體現(xiàn)的是陸如老師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態(tài)度、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理念,而且體現(xiàn)了陸如老師豐富的情感語匯和精神內(nèi)涵。
《蓮塘清趣》瓷板|陸 娟
釉上彩《騰蛟起鳳》瓷板|陸 璇
我目睹了陸如老師畫的青花《楚蘭圖》?;ㄈ~皆用青花淡料撇出,筆法蕭散閑逸,松秀明快。蘭葉之雅,在與貫氣,勁爽而不呆板,輕快而不柔媚,尤其是穿插組合的疏密安排至關重要。陸如老師在這方面不愧為高手,只見他兩本蘭草搭配為一,置于瓷板中央,蘭葉作開放式分向三面,兩端橫向葉俏伸出畫外,上端亦出畫外,吸取了幅外的空間。呈放射狀的長葉參差錯落,分合交叉,俯仰伸展,很有韻致。就其運筆柔中帶剛,筆劃遒勁,在收筆處一轉,復帶出了秀美的柔風。蘭葉起筆處拖鋒入手,中段流利富有彈性,葉作彎轉之勢,充分表現(xiàn)出蘭葉隨風舞動、堅挺有力而又清秀柔麗的情致。行筆過程中,我見陸如老師不時巧妙的運用中鋒側鋒交換,一捺筆下來,有寬有窄,顯得蘭葉的正側翻卷;一筆撇過,有干有濕,顯示出蘭葉的根葉的老、嫩變化;一筆畫出,有濃有淡,顯示出蘭葉的陰陽向背的區(qū)別。青花料色的復雜變化似乎都蘊于他的一筆之間,雖青料為主,“遠勝著色”。這需要適度的掌握筆力及料色水分的包含度和吸允順序,這需要追求清高超脫的文人氣質和學養(yǎng),而決非一朝一夕一蹴而有之。
《春滿山頭樹滿溪》瓷板|趙中良
令筆者最為嘆服的是,二〇一三年初春,《陸氏家族及弟子陶瓷作品展》在廣東珠海市隆重舉行。我應舉辦方邀請,中途參加了展事。進入南粵藝術館大廳,只見陸如、陸濤、陸巖父子及學生趙中良和江月光的陶瓷作品琳瑯滿目,其或懸掛粉壁,或陳列專柜,或擺設桌幾,或展讀于觀賞者手中;其間有粉彩、古彩、抑或墨彩,而更多的是青花瓷。誠如一位港籍資深收藏家所言:這里展示的瓷品所表達的傳承,不再是一種形式上的摹擬和延續(xù),而是一種文化精髓的發(fā)展和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超越。我們在這里不僅欣賞到當代景德鎮(zhèn)陶瓷佳作的風采,更能體觸到中華國粹后繼有人的強大潛力。
珠海展歷時三天,每日參觀者絡繹不絕,眾多陶瓷愛好者在參會同時,紛紛將自己的名片插在心儀瓷品的標牌上,以示定購。就這樣,陸老師此行攜至的二百五十一件作品即告售罄,這是我親眼目睹的一次瓷苑盛況。無怪乎廣東諸多媒體紛紛作了專題報道,在海內(nèi)外反響斐然。
恰如著名文藝評論家徐恩存先生發(fā)表于《榮寶齋》二〇〇三年特刊的文章《神氣天工·韻出造化》指出的那樣:“毋庸置疑的是,陸如先生是以景德鎮(zhèn)文化傳統(tǒng)為出發(fā)點,對自己從事與選擇的藝術進行了揚棄、超越、想象、創(chuàng)造的。他或以山水,或以花鳥的主體方式,或以思維想象的方式,或以材料質地的方式,或以筆墨美感的力量,或以意像構圖的方式等加以形式化、符號化和精神化的表現(xiàn),形成了自然的追求與整體風格。”無怪乎他的水墨國畫在東瀛南洋最受追捧;無怪乎他的作品在國內(nèi)外藝術館備受青睞,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自一九九九年起,曾收藏了他四件作品;新加坡國立藝術館也珍藏了他六件新彩作品,他創(chuàng)作的《十二月花》彩盤系列被日本高島屋指定為專利產(chǎn)品。無怪乎他七十年初根據(jù)古代傳統(tǒng)裝飾紋飾改良設計的《纏枝蓮》青花紋飾,至今還裝飾在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專用瓷上,并獲得北京國際博覽會銀獎;無怪乎他在陶瓷職工大學教學,其師德品風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美譽;無怪乎他應邀赴日本、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考察、交流和舉行作品個人展,所到之處都是觀者如云,好評如潮。二〇〇三年,陸如老師榮獲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復訪告別陸如老師,走出“淘樂齋”,迎面一陣清香隨風飄來,原來是陸如老師陳置在陽臺上的數(shù)盆蘭花正吐蕊綻放。蘭花“那挺自然之高介”的形象,那超塵脫俗,“不為莫服而不芳,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品質,不也正是陸如老師瓷畫藝術的美學觀念嗎?不也正是他不求聞達,淡泊名利精神情操的真實寫照嗎?!淘者樂哉,樂者淘也。這就是一個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平常心態(tài),一種藝術人生的價值觀念。
(作者系景德鎮(zhèn)陶瓷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