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容希 鄭小琴
(1.汕頭市潮陽區(qū)東洋初級中學;2.東華理工大學)
以線上教學為主的組織形式一般為直播課或錄播課+ 學習資源共享+ 線上作業(yè)+ 線上答疑,以線上教學為輔的組織形式一般為學習資源共享+線上答疑。
只要有網絡學生就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在線上進行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網課視頻隨時下載保存,學生可以根據需求回看,有問題也可以直接在線上提問,老師會及時給予反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網絡環(huán)境和硬件設備是影響線上教學的重要因素。如果網絡不通暢,會導致直播教學出現卡頓、延遲、無法連接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線上教學的順利進行。
教師對信息設備操作的熟練程度影響在線教學質量,如果操作不當,會給學生造成不好的學習體驗。
線上教學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導權,自己安排學習時間,這就給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線上教學是通過網絡信息平臺進行教學活動的,多數教師反映不能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難以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教師和學生隔著屏幕,情感交流不暢,互動頻率降低、討論難度加大讓教師很難及時關注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導致線上學習效果難以把控。
1.教學模式的革新。教學模式從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轉為線上教學模式或線下課堂+線上教學模式,新型的教學模式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
第一,線上教學能力需要提升。這種以視頻直播、錄播、微課或線上答疑的新型教學方式給中小學教師線上教學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需要不斷提升相應的線上教學能力,如信息設備操作的能力、信息資源篩選與整合的能力、網絡教學應變能力等。
第二,教師在線工作時間較長。線上教學需要中小學教師隨時在線,教師通過網絡給學生發(fā)布學習任務,并在線幫學生輔導作業(yè)、批改作業(yè),以及隨時在線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出現的問題。工作時間和強度的增加嚴重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教師的教學焦慮。
第三,教學對象難以有效互動。教師線上教學所面對的不再是生動活潑的學生,而是一個毫無師生互動感的冰冷的屏幕,這種教學方式難免降低教師的教學激情。而且屏幕對面不僅有學生,還有家長,這無形中給教師增加了壓力導致其教學焦慮情緒增強。
2.家校聯合的難度。中小學生意志力相對比較薄弱,自控力不強,線上學習還需要家長與教師的相互配合。但并非所有家長都能配合教師的線上教學工作。如果難以讓家長配合教師的線上教學工作,教師的工作會受阻,焦慮感也隨之增強。
1.多重角色轉換的焦慮。不管是以線上教學為主、還是以線上教學為輔的教師,工作與生活完全交融在一起。特別是以線上+ 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教師,既要完成日常的課堂教學工作,又要在非教學時間擔任學生線上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還要同時兼顧家庭。大多數教師無法適應工作與生活中多重角色的轉換,甚至產生排斥感,并在不經意間把焦慮情緒帶到線上教學。
2.線上教學的備課焦慮。如何精簡線上教學內容又要保證完成線上教學目標是教師備課的一大困擾,教師難以制定線上教學的學習目標,也難以實現線上教學評價。這些難度降低了教師的自我效能感,造成自我焦慮。
3.線上教學軟件操作的焦慮。教師要學會運用直播平臺進行教學、使用錄課軟件錄制和編輯微課、線上檢查和批改作業(yè)、線上和學生進行互動等。課前除了備課產生的焦慮外,還得擔心操作程序是否正確、網絡是否穩(wěn)定,等等。
4.教師自身心理特質的影響。從心理學的人格理論分析,教師產生的焦慮感也與個人的性格有關。有些抑郁型的教師本身具有強烈的敏感性和焦慮感,他們害怕教學工作做不好,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自我價值無法得到體現。線上教學更是讓這類敏感型教師的焦慮感增強。
1.線上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線上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線上教學方案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與實施。因此教師教授網絡課程或在做相關輔導工作時要注意因材施教,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反饋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從而促進線上教學的順利開展。但教師要在線上教學中關注每名學生的情緒與差異,實在難度太大。
2.線上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關于中小學教師在線教學現狀的調查中顯示,在線教學的主要困難是學生無法自主投入學習。學生在舒適的家庭環(huán)境中進行網課學習,缺少學習氛圍,這就需要學生發(fā)揮自主性和積極性,否則容易產生學習惰性以及焦慮、分心甚至厭學心理。因此,如何讓學生自動參與線上學習并認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成為教師在線教學中最焦慮的難題。
3.線上教學中師生之間相互影響。從心理學共情角度分析,師生“教”與“學”的焦慮狀態(tài)是會相互影響的。教師的教學焦慮情緒會影響學生,從而導致學生產生學習焦慮或厭學情緒;學生的焦慮或消極的狀態(tài),也會影響教師,引起教師的共情,導致教師教學焦慮。
1.明確自身定位,強化心理素質。在不斷革新的教學模式前,中小學教師需要調整心態(tài),明確線上教學中作為學生學習“引領者”和“答疑者”的位置。教師要區(qū)分好家庭與工作的定位,合理規(guī)劃工作和生活。而且,教師要強化自身心理素質,冷靜面對新的教學形勢,展現自信、健康的心態(tài),才能有條不紊地搞好線上教學,從而消除在線教學中角色混亂的焦慮。
2.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思維。面對線上教學,很多中小學教師之所以“難以備課”“感覺自己不會上課了”,原因在于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條件發(fā)生改變,而教師又難以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因此,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思維,消除在備課和線上教學的焦慮。
3.學會共享思維,加強合作交流。面對大數據背景下的網絡教學,中小學教師要多與同事交流與合作,學會共享思維,借助他人之力來提高和完善自己,更好地完成線上教學。
4.爭取家長支持,促進學生學習。中小學教師要多與家長和學生進行溝通,爭取家長的支持和學生的配合。在管理和督促學生學習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經驗給予家長提供科學的建議,幫助家長通過有效的方法監(jiān)管孩子學習,確保孩子學習的有效性。在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方面,教師可以分配好線上合作小組,然后通過微信群、Q Q 群等互動方式促進學生線上交流與合作,減緩學生學習的孤獨感,提升其學習自主性。
1.加強線上教學的相關研究。線上教學是一種新型事物,教師普遍缺乏經驗。所以相關的教育教研部門和學校要加強線上教學的研究工作,并結合學科特點,通過實踐研究總結經驗,有針對性地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適合不同學科、不同學段、不同學情的線上教學建議和高質量的線上教學資源。此外,還要加強線上教學的反饋研究以及教學評價研究,幫助教師提高線上教學質量,緩解教師由于線上教學經驗不足而產生的焦慮。
2.組織線上教學的相關活動。首先,中小學要組織好教師有關線上教學的集體備課活動,分享關于線上教學的想法和經驗,探討線上教學方法,進而幫助教師消除備課的焦慮。其次,學校要組織好年級與學科的線上教學聽評課活動,并及時針對線上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相應的教學支持和指導,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線上教學,從而提升其線上教學效果,緩解其線上教學焦慮。
3.加強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培訓。相關的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相應的專業(yè)培訓,著力培養(yǎng)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為教師提供在線教學的各種平臺、工具和資源。同時,還要注重提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資源獲取與整合、互動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幫助教師消除信息技術盲區(qū)原因導致的焦慮。
4.加強師生心理減壓訓練。通過開設有關的心理講座,加強師生心理減壓方面的訓練;也可以通過開設線上心理援助平臺,給予師生心理咨詢,緩解教師的線上教學焦慮以及學生的線上學習焦慮,進而全面提升師生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