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芷華
摘要: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古詩詞是其中一顆極為璀璨的明珠。在現(xiàn)代高中語文教學當中,古典詩歌鑒賞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古典詩歌鑒賞在高考試卷當中占據(jù)較大篇幅的比重,這無不彰顯出我國教育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將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地提升高中生對于古典詩歌的鑒賞能力,成為了廣大高中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結合當前高中古典詩歌鑒賞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一些在新高考背景下提升高中詩歌鑒賞教學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語文;詩歌鑒賞
引言
我國高中語文教學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古典詩歌鑒賞能力,這是由于學生在學習古典詩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同時鍛煉自身的審美能力和語文思維。在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學生的審美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也與古典詩歌鑒賞的教學目標不謀而合。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古典詩歌鑒賞學習時,需要引導學生利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尋找到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內(nèi)在聯(lián)系,將自身所學綜合運用到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造性審美過程當中,以古典詩歌鑒賞為載體,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
一、高中詩歌鑒賞教學的現(xiàn)狀
對于許多高中教師和高中生來說,高考仿佛是高中學習的最終目標。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往往會針對高考的要求來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而學生也是以高考的標準為參考進行各項學習活動。反映到高中語文古典詩歌的學習方面,為了與高考的考試要求相契合,教師往往會更多地要求學生進行一些古典詩歌的背誦和默寫,以及傳授一些古典詩歌的應試技巧。但是對于古典詩歌背后所表現(xiàn)的時代背景、風俗習慣以及古典詩歌的語言韻律之美卻不夠重視,這就容易使得古典詩歌教學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此外,一些高中生沒有足夠的文學知識儲備,其對于課堂上的古典詩歌缺乏興趣,反而熱衷于一些流行歌曲、影視金曲等,這無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礙。為此,廣大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深刻的意識到當前古典詩歌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轉變教學觀念,挖掘古典詩歌鑒賞教學和新高考的契合所在,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等方式提升高中生對于古典詩歌的學習能力。
二、提升高中詩歌鑒賞教學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緊跟新課標理念,重視審美情感教育
為了改變當前古典詩歌鑒賞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廣大高中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將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審美鑒賞能力作為首要教學目標。作為一種高級的藝術形式,古典詩歌將藝術、韻律、自然、社會等多種美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能夠給鑒賞人以極大地審美享受。此外,中國古典詩歌往往是觸景生情、觸事生情之作,詩歌當中往往蘊含著作者深層次的思想感情,因此,讀懂詩歌當中豐富的情感是鑒賞詩歌最為關鍵的一步。在這個過程中,廣大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溝通,將學生視作古典詩歌鑒賞課堂上的主體,同時正視自身課堂引導者的角色,與學生共同努力做好詩歌鑒賞的工作。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審美閱讀和理解的觀念,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提升自身文學素養(yǎng)與知識積累的意識,讓學生能夠從主觀意識上理解古典詩歌的獨特魅力所在。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將情感教育滲透其中,讓高中生在詩歌的語言韻律、意境意象當中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教材中陶淵明的《飲酒》這首詩歌鑒賞時,就可以根據(jù)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來進行情感解讀,讓學生意識到陶淵明在隱居生活當中產(chǎn)生的輕松、曠達的情緒,從而表達了其歸隱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渾然契合的那種悠然自得的神態(tài)。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詩歌的別樣抒情之處,從而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
(二)采用朗讀教學,體會詩歌風格
在古代,詩歌大多數(shù)是一種吟唱的藝術形式。而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朗讀的方式來進行詩歌學習,這種方式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詩歌韻律的變化,從而在抑揚頓挫當中更加深入地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在朗讀之處,教師首先需要向學生灌輸一些基本的詩歌風格嘗試,以方便學生把握朗讀時的節(jié)奏變化。如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李白的大多數(shù)詩歌屬于豪放類型、杜甫的大多數(shù)詩歌屬于沉郁類型、李清照的大多數(shù)詩歌屬于婉約類型。不過具體的詩歌情感還要視情況而定,不能形成思維定勢,影響到最終的鑒賞環(huán)節(jié)。在進行古典詩歌的朗讀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名家大師朗誦的片段,或者是親自為學生進行朗讀師范,為學生的自行朗讀打好基礎。在學生進行自我朗讀時,教師要讓學生在誦讀中重點把握詩歌遣詞造句、節(jié)奏變化的精妙之處,從而激發(fā)起學生朗讀詩歌的興趣,與詩歌中的人物、情感產(chǎn)生共鳴,提高詩歌鑒賞的成效。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詩歌時,就可以通過朗讀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體會蘇軾在詩歌中描述的豪放、大氣磅礴的景象。在朗讀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重點關注其中的大江、亂石、驚濤、江山等意象,針對詩歌的特點進行反復朗讀。除了能夠體會詩歌中的節(jié)奏之美之外,朗讀的方式還能幫助學生更加快速的記憶詩歌,強化詩歌在學生腦海當中的印象,逐漸將詩歌內(nèi)化為學生腦海中的一部分,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
(三)讀寫結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在新高考背景下,讀寫結合能力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為此,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古典詩歌的鑒賞教學時,還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由于高中生的古文知識可能有所欠缺,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先從模仿寫作入手,掌握詩歌寫作的相關技巧。此外,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詩歌來源于生活,這樣就能降低詩歌在學生心目當中的神秘感,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作詩歌的熱情。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廣大高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新高考和新課程改革的有關要求,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通過詩歌鑒賞在給學生更加高級的審美享受,讓高中生不僅在詩歌鑒賞當中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還能從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參考文獻
[1]韋春玫.促進高中生詩歌鑒賞能力有效提升的教學策略[J].新作文:教研,2020,000(002):P.1-1.
[2]余立義.關于高中語文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有效策略的思考[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000(024):P.146-146.
[3]朱少山.思接視通皆為景,一枝一葉總關情——高考詩歌鑒賞"思想情感題"的全景透視[J].教學考試,2019,000(001):P.13-15.
廣西防城港市高級中學 53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