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帶一路”視域下,漢語言文化在與世界各國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為國家軟實力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诖耍疚膹摹耙粠б宦贰碧岢龅臅r代背景出發(fā),結合漢語言文化傳播的重要性,探究傳播路徑,即政府加強宏觀調控,為漢語言文化傳播提供支持;利用融媒體平臺,擴大漢語言文化傳播范圍;完善來華留學教育體系,促進漢語言文化傳播;建設海外孔子學院,完善漢語言文化傳播基地;增進文化交流,豐富漢語言文化傳播途徑。
關鍵詞:“一帶一路” 漢語言文化 文化交流 傳播路徑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體現(xiàn)。只有在共同的語言中,一個民族才能形成強烈的情感認同,并建立共同的文化形式。漢語有著悠久的歷史,目前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同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與各國之間的合作不斷深入,許多國家也掀起了“漢語熱”。在這一背景下,讓漢語言文化走進各國,讓不同文明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共生共榮,和平共處,也是我國文化傳播的主要目的。
在“一帶一路”視域下,漢語言文化的傳播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為探索漢語言文化傳播路徑,促進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不僅有利于中國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影響力,同時也有利于各國之間深入交流,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從目前漢語言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傳播情況來看,其面臨著諸多阻礙。因此,相關部門應從“一帶一路”視域出發(fā),積極探索漢語言文化的傳播路徑。
一、政府加強宏觀調控,為漢語言文化傳播提供支持
在“一帶一路”視域下,漢語言文化傳播必須有政府的強有力支持,政府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能夠為彼此之間的文化交流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政府應發(fā)揮領導作用,從宏觀層面加強指導。
第一,加強與周邊國家政府的溝通,調整完善漢語國際教育的標準框架,讓語言教育能夠順應時代變化和趨勢。在當前多元文化社會背景下,全世界的漢語教育面臨著重大的挑戰(zhàn)和重要抉擇。我國政府應該根據(jù)漢語語言特點,結合其他國家語言教育的現(xiàn)實,構建標準化的語言教育框架,并利用政府的力量進行推廣、應用,促進漢語言標準教育體系在各國的構建。與此同時,其他國家的政府也應發(fā)揮職能作用,在教育上繼續(xù)加強合作,開展經(jīng)濟交流、文化交流等,拓寬文化溝通渠道。
第二,統(tǒng)籌協(xié)調機制,加強漢語言文化傳播的制度保障。我國應通過政府交流,促進其他國家將漢語教育作為國家教育制度的一個基本內容和重要任務,通過制度規(guī)范,對漢語言的傳播、發(fā)展、使用做出明確的政治性規(guī)定,讓漢語言傳播能夠有效推進。完善漢語言教育體系。政府在漢語言文化傳播方面應給予足夠的經(jīng)濟支持。從英語的傳播來看,英美等國都在政府的推動下有計劃地實施本國的語言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有謀略地給予足夠的資金,宣傳本國文化。我國也應借鑒這一經(jīng)驗,建立多方協(xié)同、共同資助的資助體系,奠定文化傳播的物質基礎。促進管理體制的建立,政府牽頭,多個機構共同推進,各個高校、社會組織共同努力,推動教育研究工作的開展,形成統(tǒng)一高效且運作良好的漢語言文化傳播體系。
二、利用融媒體平臺,擴大漢語言文化傳播范圍
當前,媒體融合為漢語言文化傳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在融媒體平臺上,媒體工作者可以定向投放漢語言文化內容,利用網(wǎng)絡平臺的優(yōu)勢實現(xiàn)高效的文化傳播?;诖?,相關部門應積極搭建多語種的社交平臺,促進各種媒體形式的融合,支持漢語言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具體來看,在融媒體時代漢語言文化傳播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漢語言文化傳播。微信公眾號可以作為漢語言文化傳播的載體。以高校微信公眾號為例,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增設多語種的漢語言文化專題,定期推送,注意推送內容的媒體融合,宣傳特色文化,給用戶提供豐富的文化體驗。
第二,利用官網(wǎng)進行漢語言文化傳播。例如高??梢酝ㄟ^網(wǎng)站設計為留學生提供各種招生信息,了解漢語言文化學習的要求等等;政府可以通過官網(wǎng)設置文化宣傳專欄,利用多種語言介紹當?shù)匚幕?,吸引外國人的關注和了解,為進行漢語言文化傳播提供渠道。
第三,利用電子郵件進行漢語言文化傳播。電子郵件是外籍人士與國內的人、社會機構等進行溝通的主要手段。在電子郵件中,可以打包發(fā)送含有漢語言文化簡介的宣傳視頻、圖片、文章,定點推送到外國人士的手中,起到主動傳播漢語言文化的作用。
第四,利用短視頻進行漢語言文化傳播。當前,短視頻的蓬勃發(fā)展為漢語言文化傳播提供了新方向。文化宣傳部門可以利用短視頻平臺,為外籍人士提供優(yōu)質、生動的內容,介紹漢語言文化,從而打破了文化之間的隔閡,提高了漢語言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第五,利用紙媒的海外版本進行漢語言文化傳播。開設紙媒的海外版本或與海外華文媒體合作,是漢語言文化向外傳播的有效方式。外國人士可以通過閱讀紙媒,了解漢語言文化,提高漢語文化的傳播力。
三、完善來華留學教育體系,促進漢語言文化傳播
高校是實現(xiàn)漢語言文化傳播的重要場所。國內各高校應結合實際情況,構建漢語言專業(yè)課程,完善來華留學教育體系,促進漢語言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為漢語言文化傳播以及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培養(yǎng)人才。在完善來華留學教育體系的過程中,高校應把握以下兩點:
第一,設置漢語言文化專題課。高校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利用基礎課、選修課、實踐課,融入文化內容,例如開設民俗課、區(qū)域文化體驗課等相關課程,增加學生對文化的體驗和了解。專題課是針對一項主題進行教學,建立在學生需求之上,針對性強,文化容量大,較選修課而言更具靈活性。在專題課設計中,高校首先應優(yōu)化課程內容,例如從歷史文藝、空間、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角度設計漢語言文化專題課,將漢語言文化進行專題傳播。另外,注重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結合,將文化講授和文化體驗活動相結合,構建能夠吸引留學生、具有趣味性的文化要素,促使其學習、研究漢語言文化。
第二,豐富文化活動主題。高校可以以文化民俗技藝、節(jié)慶文化為主題,舉辦漢語言文化知識競賽。留學生利用這些生動有趣的文化活動,能夠產(chǎn)生對漢語言的好奇心,在開放的氛圍中化解文化沖擊,消除焦慮感。這樣可以提高留學生對漢語言文化的學習熱情;可以滿足留學生的文化需求,幫助留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融入當?shù)厣?可以增加留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文化容量,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漢語言文化教育水平。
四、建設海外孔子學院,完善漢語言文化傳播基地
在“一帶一路”視域下,中國與沿線各國之間的交往日趨密切,漢語學習、中外文化互通交流需求持續(xù)旺盛??鬃訉W院擔負著漢語教學、師資培養(yǎng)、文化傳播等功能,“一帶一路”的實現(xiàn),離不開孔子學院的積極參與。
在依托孔子學院進行漢語言文化傳播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強文化宣傳,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認同。當前,一些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的了解不夠深入,甚至存在誤解,這必然會影響漢語言文化的傳播。在這種情況下,孔子學院要主動發(fā)揮作用,加強宣傳引導,向沿線國家介紹“一帶一路”倡議,傳播互利共贏的理念;同時,充分考慮到沿線國家的不同情況,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并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和”“善”“求同存異”等理念提高其他國家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增進彼此的信任感,讓漢語言在其他文化中落地生根。第二,做好調研咨詢工作,促進信息共享。在建設孔子學院的前期,責任主體應加強調研咨詢,了解當?shù)氐臐h語學習需求、漢語教學狀況,分析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在風俗習慣、文化價值、道德觀念方面的差異,對文化、教育等方面進行咨詢,進而從“一帶一路”視域下,分析孔子學院建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確保孔子學院承擔起漢語言文化傳播的作用。第三,加強人才培養(yǎng),為漢語言文化傳播提供高素質人才。優(yōu)秀的人才在漢語言文化傳播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孔子學院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基于此,各國家、地區(qū)的孔子學院應加強對漢語翻譯人才、當?shù)毓珓杖藛T、商務和技術人才、漢語教師、建設團隊人才的培養(yǎng),為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提供人力資源,提高文化傳播效果。
五、增進文化交流,豐富漢語言文化傳播途徑
在“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例如在科技、文藝、文化遺產(chǎn)保護、旅游、商貿(mào)、體育等各層面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可以擴展?jié)h語言文化傳播的范圍,增進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在文化交流中,相關部門應在政府的推動下,建立合作交流關系,探索文化交流途徑,并將文化活動擴展到企事業(yè)單位、高校、各文化機構、友好協(xié)會等等,形成更加廣泛的交流。政府應與沿線國家教育、文化等相關部門就文化交流共同制定實施方案、合作框架、行動規(guī)劃等具體活動事宜,及時進行對話溝通,使沿線各國都參與到文化交流事務中,共同推動中外人文交流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文化交流活動形式,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人文交流合作,提高文化活動的吸引力,提高文化的傳播效果。
六、結語
總之,在“一帶一路”視域下,漢語言文化傳播對于促進我國與周邊國家的深入交流與合作,實現(xiàn)共贏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漢語言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各國政府的共同努力,也離不開多方主體的參與。因此,在政府的支持下,各個主體應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積極履行文化傳播的職責,拓寬漢語言文化傳播路徑,推動文化傳播,提高漢語言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宏敏,崔秀蘭.“一帶一路”對沿線國家漢語言文化傳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名作欣賞,2021(24):34-35.
[2]秦小青.“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語言文化傳播的多元化路徑[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0(10):4-6.
[3]侯旭,韓雨軒.“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對外語言文化傳播研究的新思考[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8(01):1-4.
[4]許瑞娟.“一帶一路”視閾下的漢語言文化傳播史研究[J].文化與傳播,2016(06):59-65.
(作者簡介:陳瑜,女,本科,海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