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徐平,吳重瑞
(湘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新時代社會思潮的多元化給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當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挖掘新資源,探索新方法。在中華傳統(tǒng)教育中,“詩教”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青年毛澤東詩詞蘊含著馬克思主義者的求真務實精神、儒家的入世情懷和道家的超越視角,是中國革命的真實寫照,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體現(xiàn)我們的民族精神。正如著名政論家李敖所稱許的:“毛澤東精神就是一種強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強的精神,它是從唐代以來中華民族逐漸式微了的浩然之氣和天行健、自強不息的精神,是 1840 年以來中華民族面對保國、保種、保教的三重危機的挑戰(zhàn)而激應出的勇敢的應戰(zhàn)精神,它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盵1]
青年毛澤東成長于瀟湘之浦、湘江之濱。湖湘文化中獨特的士子傳統(tǒng)——“知行合一、解行并重”的知行觀、“身心并完、成圣成賢”的成才觀、“大本大源、改造思想”的真理觀是對傳統(tǒng)儒學“以天下為己任”精神的繼承和發(fā)展,這給予青年毛澤東關心國家民族興亡、欲攬狂瀾于既倒的現(xiàn)實主義格調。發(fā)端于荊楚之地的道家文化中,“宇宙在我手、造化任由心”的超凡脫俗的出世情調、“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天地情懷則賦予了青年毛澤東雄視古今、揮灑八極的超越主義情懷,青年毛澤東與同道師友積極互動,進行艱辛的革命探索。這一切都被他無形而完美地編織進自己的詩詞里,使得青年毛澤東的詩詞具有一種氣質美、人格美、哲理美。
“知行”問題、“道器”問題是傳統(tǒng)中國哲學的焦點問題,也是青年毛澤東所關注的重要問題。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以及后來創(chuàng)建新民學會時期,都極其重視社會調查,他考察風土人情、名山大川、世事百態(tài)。他曾經在自己的聽課筆記中寫下:“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矣?!盵2]271他曾與好友蕭子升以“叫花子”之身,遍游長沙、湘陰,考察楚地社會狀況和風俗世態(tài),被師友們稱贊為“身無分文,心憂天下”。毛澤東后來能夠領導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并取得勝利,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他在青年時期養(yǎng)成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事求是、知行合一、躬行實踐的思維范式。這一思維范式的內在動力正是來自他 “心憂天下”的愛國主義情懷,而“愛國”,也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青年毛澤東的這種思維范式來自湖湘文化重現(xiàn)實、重經世的知行觀,即知行不二、道器圓融、理事并舉的思想。湖湘文化的知行觀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肇始者胡宏繼承了二程的思想,提出“性本論”,主張性體心用,體用該貫。一方面,性是世界萬物的實體、本體,具有普遍性、彌漫性;另一方面,性不能脫離萬事萬物而獨立存在,而是在日常事務的運轉功用中彰顯其存在。這為湘學“知行合一、解行并重”的知行觀定下了基調。后來,無論王夫之的“天下惟器”“盡器則道在其中”的理論,抑或譚嗣同以“仁”為“以太”、以“心力”為“天地大根”的觀點,都是對“知行合一、解行并重”的演繹和深化。在這樣經世致用的思想環(huán)境中,青年毛澤東牢固確立了指導其一生的“知行合一、解行并重”的知行觀。
在《沁園春·長沙》的下闋中,毛澤東回憶起新民學會時期,“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的激情歲月,也曾“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一切并不止于單純的書生意氣、文字游戲、玄學空談,而是為了回答那個振聾發(fā)聵的千古一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表明,青年毛澤東一切學習、思考和奮斗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抽象知見或刻板的書本概念,而是為了完成從理論到現(xiàn)實、從知識到道路的探索,為在苦難中沉浮和徘徊的中國找到一個前行的路標。在《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中,青年毛澤東寫道:“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新民學會會員東瀛求學的期許并不是為著個人的稻米黃粱,而是為了在紛紜世事中撥亂反正、扭轉乾坤、滌蕩妖氛。這種經世致用、荷擔天下苦難的現(xiàn)實主義品格正是青年毛澤東的詩詞具有強烈感染力、能夠撩人心弦的主因所在。
深受湖湘文化的浸潤和導師楊昌濟的教誨,青年毛澤東以“成圣成賢”自況自許。人有大人、小人之分,讀書人有圣人、賢人和愚人之別。“所見大則所志大,所志大則所學大,所思大,所為大,斯為大人矣。所見小則所學小,所思小,所為小,斯為小人矣?!薄笆ト耍鹊么蟊菊咭?;賢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達天地,明貫過去未來,洞悉三界現(xiàn)象。”[3]26確信圣人已得“大本大源”、實現(xiàn)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之業(yè),是真正的“完人”“至人”。而要真正成圣成賢、創(chuàng)造不世拔俗之偉業(yè),則須痛下一番自勝自律功夫:(1) 為人必須有高尚理想,以“圣賢”“豪杰”自勉,“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動皆期合此理想”[3]28。(2)“實意做事,真心求學”[3]28,“拿得定,見得透,事無不成”[3]30。(3)充分張揚一種“精神的個人主義”,張揚自己的身心能力至于極致,“人類之目的在實現(xiàn)自我而已。實現(xiàn)自我者,即充分發(fā)達自己身體及精神之能力至于最高之謂也”“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挑戰(zhàn)”“來日之我與今日之我挑戰(zhàn)”[2]19。人生的成功正在于以頑強的意志、強悍的身心不斷排除外界障礙,在事功上和身心成長上不斷取得新的發(fā)展,“吾人之窮極目的,惟在沖決世界之層層網羅,造出自由之人格,自由之地位,自由之事功”[2]21。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青年毛澤東實行“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艱苦實踐,“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在狂風暴雨中登上岳麓之巔,實行風浴雨浴,這都是在為“身心并完”創(chuàng)造條件。
一個有志青年單獨面對社會,尤其處在青年毛澤東所處的特定社會歷史時空之中,面對著民不聊生、國家沉淪、水深火熱的社會現(xiàn)實,應當思考個人如何自處、如何自完、如何奮爭。這是每一個有志青年必須獨立面對的生命現(xiàn)實。青年毛澤東置身其中的湖湘文化有著不絕如縷的“苦斗造命、身心并完、成圣成賢”的士人傳統(tǒng)。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以蘭花自況的屈原,到“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圣外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不愧為天地之完人”[4]的曾國藩,再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荊楚之地的知識分子們一代一代以自己的青春和身家續(xù)寫著一曲曲天地鬼神皆驚的“成圣成賢”的悲壯高歌。青年毛澤東的恩師楊昌濟亦是鼓勵弟子“不死、求己、猛進、堅忍”,諄諄教誨“學者之所以自處,一在貴我,一在通今”?!拔釃L曰:橫盡虛空,山河大地,一無可恃,而可恃唯我;豎盡久劫,前古后今,一無可據(jù),而可據(jù)惟目前?!薄皩嵭兄泻卸x,一貴堅忍,一貴勇敢。勇敢和堅忍,其實一德也。勇于創(chuàng)始,忍以要終,要本于意志之力。人生斯世,無在而不須苦戰(zhàn)奮斗。不解苦戰(zhàn)奮斗者,無生存之希望者也?!盵2]179-180
《沁園春·長沙》上闋中,“獨立”二字既顯超凡脫俗,如椽巨筆地刻畫出一個高俊的湖南青年立于湘江之畔、橘子洲頭,以深沉的哲思和詩人的激情拷問無情天地的巨大形象。下闋中,“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雄越之調,又極顯詩人“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自信和灑脫。在《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中,毛澤東又極顯古代圣哲氣象:“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币桓倍稊\身心、端容正坐、目不斜視、克己復禮的圣徒之象呼之欲出。青年毛澤東寄愿自己的同儕:“名世于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余子……東瀛濯劍有書還,我返自崖君去矣。”毛澤東希望羅章龍及新民學會的會友們,都擔當起整理乾坤的責任。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孟子·公孫丑下》)可見當時新民學會會員的抱負和氣概。此處詩詞,其詞雖約雖簡,其背后蘊含的氣質和韻味的確令人回味無盡。
在《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中,青年毛澤東疾呼:“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眻孕畔胍〉酶脑靽液蜕鐣膫ゴ笫聵I(yè)的成功,必須首先改造自己的思想,進而改造整個國家的思想,必須抓住真理觀這個“大本大源”?!皢柹n茫大地,誰主沉???”必先動心忍性,撥動天下蒼生之心脈,方可一往而百利。青年毛澤東這個抓源溯本、改造思想的思路,是“知行合一、解行并重”的知行觀和“身心并完、成圣成賢”的成才觀在社會行為中的貫徹落實。在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看來:“務取關于人生,關于社會種種問題——加以新研究、新解釋,斟酌古今,權衡中外,審思中華民族在世界之地位,審思自己對斯世當取如何之態(tài)度,在一己則立一貫通一生之思想,在一國則立一百年遠大之規(guī)劃。此乃我輩今日之急務也?!薄吧浦螄?,必審國家特異之情形。吾人求學海外,欲歸而致之于用,不可不就吾國之情形深加研究,何者當困,何者當革,何者宜取,何者宜舍,了然于心,確有把握而后可以適合本國之情形,而善應宇宙之大勢?!盵2]179毛澤東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錦熙的長信中說:“宜有大氣量人,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盵5]121
在青年毛澤東看來,“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也”[5]119。為了在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中取得平衡,毛澤東深信,在客觀現(xiàn)實層面上,“宇宙之真理”體現(xiàn)在萬事萬物的運作和功用中,萬事萬物脫離了本源便不能單獨存在,宇宙真理是根而社會現(xiàn)實是枝葉花果,所以,欲圖改造現(xiàn)實,必須抓住“大本大源”;在主觀思想層面上,宇宙真理“具于人人之心中,雖有偏全不同,而總有幾分之存在”“欲喚醒國民,先在醒自己”。毛澤東和湖南一幫志同道合的青年組織新民學會,學會宗旨即為“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從“大本大源”入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改造人心、改造全國之思想,進而改造國家、改造世界,青年毛澤東走過了一條艱辛曲折的革命之路。
在青年毛澤東詩詞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一個熱血青年對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關心,對于祖國民族苦難現(xiàn)實的嘆息和憂慮,欲圖拄大廈于將傾、挽狂瀾于既倒的深刻的入世精神,而且能感受到另外一個維度,一種激昂超越、雄渾壯美、汪洋恣肆的浪漫主義格調。這正是老莊哲學給予青年毛澤東詩詞的一種特別的氣質,一種在內在精神上逍遙九天、自由無待、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純美之境。老子以“自然”為師,以“大道”為天下萬物的開端和依歸,追求“玄之又玄” “無為、無事”的玄妙意境,醉心于“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四十一章》)的杳渺神妙之境。到了莊子,更把人的生命和精神放在整個宇宙的宏大背景中進行把握和考察,力圖在現(xiàn)實沉重的泥潭和苦難中,追求自我精神的超越和逍遙。秉承了老莊哲學這種特別的超越性,青年毛澤東筆下的詩詞具有高標獨立、雄視古今的偉岸風格。這使得他的詩詞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菁菁寶玉。
青年毛澤東詩詞體現(xiàn)一種強烈的超越情懷的道家精神特色。在《沁園春·長沙》中,在上闋“獨立寒秋”一句之后,展開了一幅深秋之中湘江之畔、橘子洲頭,萬物爭相展示生命活力的生動畫卷:“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边@樣一幅“上寥廓而無天”的宏圖偉卷正是激發(fā)起詩人家國情懷的重要情愫。下闋追憶與同儕好友探索革命道路的崢嶸歲月,詩人意氣風發(fā),神氣活現(xiàn):“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此處“揮斥方遒”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上攬九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的典故,極力刻畫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革命青年們滿腹經綸、縱論古今、指點河山的動人場景。末句“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更使讀者追懷青年毛澤東“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豪壯人生宣言。而在《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中,毛澤東期待好友東瀛求學是其人生“鯤鵬激浪”的開端:“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边@種將大地山河視若芥子的逍遙無待的超拔視角和萬丈豪情,正是支撐青年毛澤東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障礙,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最終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重要精神動力。這種精神與湖湘文化“苦斗造命、成圣成賢”的人生觀有異曲同工之妙。正如青年毛澤東所宣說的:“豪杰之士發(fā)展其所得于天之本性,伸張其本性中至偉至大之力,因以成其為豪杰焉。本性以外一切外鑠之事,如制裁束縛之類,彼者以其本性中至大之動力排除之?!盵2]18
從青年毛澤東詩詞中,我們一窺這位熱血青年博大雄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吉光片羽。雖然青年毛澤東身處的積貧積弱的歷史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中華民族已進入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時期,但是他身上所展現(xiàn)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品質,將“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永遠是中華兒女敬仰和學習的對象。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觀以及他所經歷的偉大革命歷程,對于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
1.發(fā)揮“詩教”傳統(tǒng)的積極作用。毛澤東詩詞是革命現(xiàn)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偉大作品,其中蘊涵的澎湃激情、壯美場景和闊達意境,成了對于中國人民一百年來革命和建設宏大歷史進程的最佳描摹。青年毛澤東詩詞詩情磅礴,充滿了愛國主義的熱情和青春奮斗的激情,不僅凝聚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以天下為己任”的入世情懷,而且有道家雄視天地、獨步古今的雄渾意境。在傳統(tǒng)國學的教育方法中,“詩教”是一種重要的傳情達意、開智啟慧的手段。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通過對青年毛澤東詩詞的研究和學習,幫助青年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對于祖國和民族的認同感、使命感?!霸娊獭眰鹘y(tǒng)將對青年學生的內心產生強烈的感染,對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
2.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無論是“知行合一、解行并重”的知行觀,還是“大本大源、改造思想”的真理觀,都充分體現(xiàn)青年毛澤東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僅要坐而言,更要起而行,躬行實踐才是改變世界的良方。從個體價值觀形成的角度來看,人們的價值觀都是在一定社會存在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正是在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深化和發(fā)展的。由此可知,社會實踐活動是幫助大學生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直接、最生動的形式。大學生現(xiàn)實學習生活的許多內容,都可以成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動載體。比如,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還可以根據(jù)高校各類專業(yè)課程的性質和特點進行精心設計,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再如,在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網絡虛擬生活等日常生活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通過各種實踐形式,讓大學生在多樣的生活中體驗和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體驗和感悟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3.引導青年學生認真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品質。青年毛澤東所展現(xiàn)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正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動的、奮斗的、積極入世的、激昂超越的文化品格給毛澤東詩詞注入了無窮的意境和深厚的底蘊。高校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發(fā)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怡情養(yǎng)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志,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6]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無論是儒學“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還是道學“大美大樂”“無為而無不為”“清靜自然”的情趣意境,并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褪去它們的印跡,反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愈發(fā)顯現(xiàn)出耀眼的光芒。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引導青年學生通過閱讀經典、品味詩詞歌賦、參觀歷史文化景點等形式,深刻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特質,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xiàn)實基礎。
毛澤東對自己炎黃子孫和中華文化繼承者身份的強烈認同、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使他從青年時代起就那樣地憂國憂民。他以天下為己任,艱苦卓絕地探索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書寫了輝煌的人生篇章。中華文明作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續(xù)至今的文明,走過了五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歷史傳統(tǒng)。歷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繼,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書寫了光輝的篇章。青年毛澤東是這燦若群星的“英雄譜”中最輝煌的一顆星。新時代的青年學生幸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歷史進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當引導他們通過不斷學習,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