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雪. 陳. 易. 邱文波. 徐俊英. 薛子豪. 陳思亦. 童鶯歌△
(1 杭州師范大學醫(yī)學部護理學院,杭州 311121;2 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樂山 614000;3 臺州市立醫(yī)院新生兒科,臺州 318000)
研究顯示,新生兒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住院期間平均每天的致痛性操作次數(shù)高達13 次,且大部分操作能夠引起新生兒重度疼痛[1]。新生兒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疼痛并未得到恰當?shù)墓芾怼?016 年美國兒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的新生兒疼痛預防和管理指南提出,應采用有效、可靠的工具評估新生兒的疼痛[2]。盡管國外針對不同新生兒群體和臨床情景已開發(fā)了幾十種新生兒評估工具[3],但我國新生兒評估的研究起步較晚。此外,當前臨床實踐使用的新生兒疼痛評估工具存在諸多問題:首先,由于新生兒神經(jīng)發(fā)育尚未完善,疼痛相關的生理和行為間存在不一致,導致使用包含生理和行為指標的量表評估可能不準確。其次,一部分量表適用群體較窄,其指標僅涉及面部表情,此類量表可能不適用于機械通氣新生兒。再者,較多量表只適用于足月兒。此外,許多量表中評估疼痛的肢體動作指標的描述籠統(tǒng),可能影響評分者的判斷。2007 年Holsti 等[4]編制了嬰兒疼痛行為指征量表 (behavior indicators of infant pain, BIIP) 用于評價新生兒操作性疼痛,是一種單行為指標的量表,包含睡眠/覺醒狀態(tài)、面部表情以及手部動作三個維度。與其他新生兒疼痛評估量表不同,BIIP 基于統(tǒng)合發(fā)展理論 (synactive theory of development),將2 種能夠反映新生兒(包含早產(chǎn)兒)疼痛的手部動作作為評價指標之一,且該量表信效度良好、敏感性好、臨床實踐操作容易。本研究通過漢化BIIP 并檢測其信效度,以期為我國新生兒疼痛評估提供有效、可靠的工具。
本研究經(jīng)杭州師范大學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20190102),通過電子病歷篩選符合條件的新生兒并收集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采取方便抽樣的方法,在浙江省3 所三級醫(yī)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選取需要靜脈采血的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新生兒在開展研究前均由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接受動脈/靜脈采血操作;②采血操作與其他操作間至少間隔20 分鐘。
排除標準:①采血操作前72 小時內使用過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物或肌松藥物;②患有影響評估的先天性畸形疾病;③處于深度昏迷狀態(tài),無法對疼痛做出反應;④患兒母親在孕期服用非法藥物。
樣本量按條目數(shù)的15 倍計算[5]。足月及早產(chǎn)新生兒均需195 例,總樣本量不少于390 例。
(1)嬰兒疼痛行為指征量表:BIIP 由加拿大Holsti 等[4]于2007 年編制。BIIP 共有3 個維度13個條目,包括6 種睡眠/覺醒狀態(tài)、5 種面部表情以及2 種手部動作?!八?覺醒狀態(tài)”維度評分區(qū)間為0~2 分,其中不安/哭鬧評2 分,清醒(活躍狀態(tài))評1 分,其余狀態(tài)評0 分?!懊娌勘砬椤焙汀笆植縿幼鳌本S度,每一項條目評0~1 分。BIIP 的總分為0~9 分,得分越高,則疼痛越嚴重,根據(jù)疼痛程度劃分為3 檔,分別是舒適狀態(tài)(0~2 分)、中度疼痛(3~6 分)以及重度疼痛(7~9 分)。Holsti 等[4]將BIIP 用于新生兒疼痛評估中,并證明該量表信效度良好,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2,評分者信度為0.80~0.92,效標效度為
(2)兒童疼痛行為評分量表 (facial expression,legs, activity, crying, and consolability scale, FLACC):由美國Merkel 等開發(fā),除了適用于2 個月至7 歲的學齡前兒童,也可用于新生兒操作性疼痛的評估[3,6]。包含面部表情、腿、活動、哭、安慰5 個條目,每一項評分為0~2 分,滿分為10 分。得分0 分、1~3分、4~6 分和7~10 分分別對應放松或舒服、輕度不適、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和/或不適。劉明等[7]于2012 年將其漢化為中文版FLACC 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745,總體重測相關系數(shù)為0.946,結構效度較好,因子分析所提取的公因子的累計總方差貢獻率為50.723%,各條目內容效度及總體內容效度均為1.000。因此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在取得量表原作者Holsti 等[4]同意后,對BIIP進行漢化,步驟如下:①直譯:由2 名護理研究生獨立翻譯BIIP,分別形成中文版初稿A 和B。經(jīng)過課題組審核并討論后,由1 名醫(yī)學博士對2 個版本進行比較,整合并修訂條目形成中文版初稿C;②回譯:由1 名醫(yī)學博士(不了解該量表且有1 年留學經(jīng)驗)將中文版初稿C 譯為英文,課題組比較回譯版與原文內容,對比無出入后形成回譯版本,并將中文版初稿C 和回譯版本發(fā)送原作者,結合其建議并修訂條目,形成中文版初稿D;③文化調適:首先,邀請5 位專家對量表進行論證(包括從事護理和疼痛領域工作的2 名副教授、2 名副主任護師及1 名副主任醫(yī)師)。通過專家咨詢形成中文版E;其次,對語義清晰度進行分析。采用方便抽樣法,將中文版E 發(fā)放給新生兒科的10 名工作經(jīng)驗1 年以上的護士。采用5 點計分法(5 =“非常清晰”,1 =“非常模糊”)對量表各個條目表達的清晰度進行評分?;谡{查結果,經(jīng)課題組討論,修改中文版E 中表達不清晰或意義含糊之處,最終形成中文版嬰兒疼痛行為指征量表 (Chinese version of BIIP,C-BIIP),即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版本(見表1)。
表1 中文版嬰兒疼痛行為指征量表(C-BIIP)Table 1 Chinese Version of BIIP
在對新生兒家長進行知情同意告知后,采取視頻拍攝的方式分別記錄3 段動脈/靜脈采血操作時期(包括操作前30 秒、操作中2 分鐘和操作后1 分鐘)新生兒的行為。所拍攝的視頻內容包括新生兒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和聲音。此外,隨機抽取2 名具有5 年NICU 工作經(jīng)歷的護士,進行C-BIIP 和中文版FLACC 量表的使用培訓;在2 名護士通過考核后,由她們應用C-BIIP 和中文版FLACC 量表,獨立對每名新生兒采血操作前、中、后的三段視頻內容進行疼痛評估并記錄結果,從而計算不同階段不同量表疼痛評估的總分。
采用SPSS 17.0 和Excel 對數(shù)據(jù)進行錄入及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標識,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D)表示,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信度和效度的分析方法具體如下:采用內容效度、效標效度、結構效度和判別效度評價量表的效度。內容效度采用條目水平內容效度 (content validity index for item, I-CVI) 和平均量表水平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index for scales, S-CVI) 進行評定。邀請5 名兒科學專家針對每個條目的意義及其所屬維度的相關性進行評分(從“不相關”到“非常相關”依次計1~4 分);效標效度采用Spearman 相關系數(shù)評定,計算中文版FLACC 量表與C-BIIP 兩量表得分的相關性;結構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鑒于使用C-BIIP 評分時睡眠/覺醒維度只能選一個條目,因此只將面部表情和手部動作2 個維度共7 個條目納入結構效度分析中。對數(shù)據(jù)進行抽樣適度測定和Bartlett球形檢驗,以判別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若適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計算所提取公因子的累計總方差貢獻率及因子負荷量;關于判別效度,首先使用方差分析比較不同操作階段的疼痛評估得分差異是否顯著,其次使用Kruskal-Wallis H 檢驗和Nemenyi 法檢驗,比較不同操作階段之間疼痛評估得分差異是否顯著。采用內部一致性信度、重測信度和評分者間信度評價量表的信度。其中內部一致性信度采用Cronbach' α 系數(shù);重測信度采用Spearman 相關系數(shù),在2 名評分者中隨機抽取1 名,在間隔2 周后由其對隨機抽取的視頻(足月兒與早產(chǎn)兒各30 例)再次使用C-BIIP 進行疼痛評分;評分者間信度計算不同操作階段不同評分者間的組內相關系數(shù)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提取2 名評估者對所有樣本獨立開展的疼痛評估所得的得分,分別計算2 名評分者對足月兒和早產(chǎn)兒在操作前、中、后3 個階段的評分結果。
共納入396 例患兒,其中早產(chǎn)兒197 例,足月兒199 例。在早產(chǎn)兒中,男95 例 (48.2%),女102 例(51.8%),體重0.92~4.05 (2.52±0.55) 千克,年齡0~45 (7.0±7.7) 天;在足月兒中,男107 例 (53.8%),女92 例 (46.2%);體重1.95~5.50 (3.35±0.59) 千克;年齡0~40 (7.4±7.2) 天。
本研究測得C-BIIP所有條目的I-CVI均為1.000,S-CVI 為1.000。在足月兒和早產(chǎn)兒的采血操作疼痛評估中,兩量表疼痛評分的Spearman 相關系數(shù)r 分別為0.896 和0.948 (P< 0.001)。結構效度的結果如下:足月兒和早產(chǎn)兒的抽樣適度測量值 (kaiser-meyer-olkin, KMO) 分 別 為0.862 和0.839,Bartlett 球形檢驗X2值分別為4797.154 (df = 21,P< 0.001) 和3797.489 (df = 21,P< 0.001),說明適合做因子分析。經(jīng)過主成分分析,提取2 個特征值≥1 的公因子,可解釋總變異度的80.876%(足月兒)和77.740%(早產(chǎn)兒)。方差最大正交旋轉法后,除了條目7(拳頭緊握)以外,每個條目在其公因子上的因子載荷均 > 0.4,因子載荷矩陣(見表2)。將每個公因子中因子載荷絕對值最大的條目歸為一類可以得出,第1 公因子主要支配面部表情維度的5 個條目,第2 公因子主要支配手部動作維度的2 個條目。判別效度結果如下:首先通過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在足月兒和早產(chǎn)兒兩個群體中,C-BIIP 在操作前、中、后3 個階段的評分有顯著性差異(P< 0.001,見表3)。其次,經(jīng)過Kruskal-Wallis H 檢驗可得,在足月兒和早產(chǎn)兒采血操作的3 個階段的疼痛評估得分的總體分布位置均不同 (P< 0.001),使用Nemenyi法檢驗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可知新生兒采血操作前、中、后的疼痛評估的得分均不相同(P< 0.001,見表4)。
表4 不同操作階段C-BIIP 得分的兩兩比較Table 4 Pairwise comparison of C-BIIP scores in different blood collection stages
C-BIIP 應用于足月兒和早產(chǎn)兒疼痛評估時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分別為0.895 和0.904;其次,重測信度測量結果顯示C-BIIP 在足月兒和早產(chǎn)兒疼痛評估時Spearman 相關系數(shù)r 為0.938 和0.947 (P<0.001);再者,發(fā)現(xiàn)在足月兒3 個階段的ICC 分別為0.988、0.987、0.961 (P< 0.001),在早產(chǎn)兒3 個階段的ICC 分別為0.921、0.933、0.959(P< 0.001,見表5)。
表5 C-BIIP 的評分者信度檢驗結果Table 5 The rater reliability test results of C-BIIP
C-BIIP 包含3 個維度共13 個條目,是一種具體、有效的行為指標構成的新生兒單維疼痛評估量表,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相對簡單、易于推廣到臨床使用。該量表能夠準確評估不同狀態(tài)(如健康、早產(chǎn)、危重疾?。┬律鷥旱奶弁矗煌瑫r,還可用于評估新生兒各種急性疼痛和操作性疼痛(如注射、采血等);還可評價鎮(zhèn)痛措施的有效性。
本研究表明,C-BIIP 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效標效度、結構效度以及判別效度。首先,C-BIIP 的I-CVI 均為1,S-CVI 為1,說明量表內容中描述的行為能夠有效反應新生兒操作性疼痛;其次,在足月兒和早產(chǎn)兒中,F(xiàn)LACC 量表與C-BIIP 的相關性較好(r分別為0.896 和0.948;P< 0.001);再者,探索因子分析后提取的2 個公因子,可解釋總變異的80.876%(足月兒)和77.740%(早產(chǎn)兒),結果顯示C-BIIP 基本符合源量表的模型;最后,新生兒在采血操作前、中、后3 個階段之間的得分均有顯著性差異 (P< 0.001),說明該量表能夠有效區(qū)分新生兒不同階段的疼痛。不論足月兒還是早產(chǎn)兒,C-BIIP 均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重測信度以及評分者信度。C-BIIP 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均> 0.8,且與源量表基本一致 (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2);C-BIIP 的重測信度均大于0.9 (P< 0.001);2 名評分者在3 個操作階段的ICC 均大于0.9,且與源量表的結果基本符合(在采血操作前、中、后的評分者信度分別為0.80、0.92 和0.88)。
目前我國現(xiàn)有的新生兒評估工具共有7 種,其中6 種為對國外工具的漢化引入,具體有新生兒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neonatal faces pain scale, NFPS)、中文版FLACC 量表、新生兒面部編碼系統(tǒng) (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 NFCS)、新生兒疼痛量表 (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 NIPS)、新生兒急性疼痛評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acute pain assessment scale, NIAPAS)、新生兒疼痛/激惹與鎮(zhèn)靜量表 (neonatal pain,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 N-PASS) 和蘭氏新生兒疼痛評估量表 (Lan's neonatal pain scale, LNPS)[7~11]。這些工具用于新生兒疼痛評估時尚存在下列不足:①新生兒疼痛評估工具分為單維和多維兩類。多維工具因為同時包含生理指標和行為指標,常出現(xiàn)兩類指標間的不一致性[3,12],影響了評估結果的準確性。而單維工具僅包括行為指標[13,14],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實用性[15]。在上述7 項工具中,僅有FLACC、NFCS 和C-BIIP 屬于單維評估量表;②NFCS 的行為指標只涉及面部表情,而FLACC包含“哭鬧”指標,對于早產(chǎn)兒等其他無力回應的新生兒可能會造成醫(yī)務人員的錯誤評估[16,17]。與上述7 項工具相比,C-BIIP 除了包含睡眠覺醒狀態(tài)和面部表情,還包括了2 個定義清晰且動態(tài)肢體動作的指標(手指張開、拳頭緊握)。這2 個指標是基于統(tǒng)合發(fā)展理論提出(即當新生兒受到疼痛刺激時身體活動會增加)且經(jīng)臨床驗證[16,18,19],有助于持續(xù)疼痛的監(jiān)測。因此,C-BIIP 是一類含有3 類行為指標的單維評估量表,不僅能夠有效評估新生兒的疼痛強度,監(jiān)測持續(xù)疼痛及鎮(zhèn)痛措施的效果,同時還能觀察面部表情減少的患兒(如早產(chǎn)、患有危重疾病等)的疼痛[15]。
在使用C-BIIP 前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臨床使用前對醫(yī)務人員開展培訓并監(jiān)測培訓效果。結果顯示,不同評分者之間的一致性較好,經(jīng)過培訓的評分者能夠較好掌握本量表的使用。同時,培訓后應考核醫(yī)務人員的掌握情況,如選取若干新生兒接受致痛性操作的錄像考核其評分準確率。需要注意的是,評分應遵循C-BIIP 每一條目的具體描述,如“皺眉”并非簡單的根據(jù)生活或臨床經(jīng)驗判斷,需要確切看到新生兒雙眉之間出現(xiàn)褶皺或隆起;②C-BIIP適用于早產(chǎn)兒和足月兒的急性操作性疼痛。結合本研究和Holsti 的研究顯示,當前該量表可用于日齡0~50 天的新生兒及嬰兒;③結合量表評分和患兒具體情況來選擇處理措施。盡管由于饑餓等原因也可能引起新生兒的行為改變,造成疼痛評分較高,但同樣提示醫(yī)務人員需引起重視。因此,醫(yī)務人員應根據(jù)患兒的具體情況并及時給予處理措施。綜上所述,只需對醫(yī)務人員開展C-BIIP 使用培訓,使其熟練掌握量表的使用,C-BIIP 即可快速在臨床推廣使用。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疼痛評估采用觀察錄像的形式,并非床旁觀察,可能對結果造成一定的偏倚。在研究對象上僅涉及新生兒,將來可將研究對象的范圍擴大,納入年齡更大的嬰兒群體。另外,本研究C-BIIP 僅涉及操作性疼痛的評估,尚未應用于術后疼痛以及慢性疼痛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