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君
陜北的綠,彌足珍貴,是它與南方一年常綠相比較,時間太短了的緣故。陜北的綠來的晚、去的早,真正大面積的綠就集中在每年的五月到八月的四個月時間,只占全年的三分之一。人們在一年當中,很長的時間想念綠、等待綠和盼望綠,很短的時間接觸綠、擁抱綠和享受綠。在綠色與蒼涼交替的過程中,那種期待、喜悅和惜別的感覺是南方人永遠也體會不到的。
陜北的綠,代表的不僅僅是大地的植被和顏色的改變,更代表的是一種生活,一種由寒冷向溫暖的改變,一種由饑荒向溫飽的過度,一種由冰封走向播種的希望。因為在陜北的過去,漫長而寒冷的冬春交替季節(jié),伴隨的是沒有棉衣御寒,沒有蔬菜可吃,農(nóng)村人饑寒交迫,過著近乎原始式的生活。
記得小時候,每到乍暖還寒的春天,就會按捺不住心情,跑到背風向陽的黃土坡上尋找最先出芽的蒿草和剛剛露頭的菅草。當看到這些綠色時喜出望外,奔走相告,不亦樂乎。再過一些日子,就會發(fā)現(xiàn)柳樹枝頭發(fā)軟,起舞飄動,長出了極像毛毛蟲的柳絮,還會折一枝杏花插在水瓶里呵護一番。春耕開始時,山上的苜蓿和野菜生長,采摘回家,這算是一年當中第一頓新鮮蔬菜了。
陜北的綠,含蓄而溫暖,羞答而堅定。剛剛露出的綠是那種略帶黃色的淡淡的綠、嫩嫩的綠,給你一種新生命的意義,讓你由不得去呵護它。突然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滿山遍野的綠,一下子就到了你的身邊,葉子是那樣的有活力,微風吹過一陣幽香,充滿了濃濃的春天氣息。到了夏天,陽光充足,葉綠素大大增加,綠又變成了一種青綠色,綠油油,沉甸甸,傳遞著一份熱情與厚重。秋天來了,綠色慢慢變淡,葉子上增添了銹跡般的黃色,透出了許多的無奈和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
陜北的綠,我心中的綠。她是一種心情、一種記憶,更是一種承載、一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