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妍
(通化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吉林 通化 134002)
笙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吹管樂器之一,具有著別具匠心的音樂特點和吸引力。在演出中,它既可以單獨地演奏,也還可以在一些樂隊中伴奏。尤其是在高校民族管弦樂團的排練和演出中,笙樂器就占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起著填充和烘托氣氛的作用。笙樂器聲部與民樂團中主奏樂器聲部不僅僅是簡單的“相互依存”的關系,而是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的關系,在一些合奏曲中的很多部分,只有在笙樂器的伴奏下,樂團中的各個聲部樂器的音色才能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還能夠很好地彰顯出主奏聲部樂器的特點。目前所見的笙樂器已經(jīng)可以隨意地演奏出西洋各類調(diào)性的和弦,也能夠不受限制地轉調(diào)。而且音域的擴展也極大的提高了笙樂器的音樂表現(xiàn)力,豐富了樂隊的音樂藝術張力。因此,本文以通化師范學院民樂團為例,將對笙樂器演奏在高校民族管弦樂團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助推地方高校民樂團的發(fā)展。
任何一個樂隊在臺上呈現(xiàn)出一個整體都很好的效果來,它必須是在最基本的音準的建立上才得以實現(xiàn)的,音樂的音調(diào)精準和和諧才能夠去推進音樂的感染力,聽眾也才會有感情上和心靈上的共鳴。單獨地與二胡、古箏和竹笛這類民族樂器的比較來看,笙的個性特點并沒有特別鮮明的色彩,但在高校的民樂團中有著多種多樣的樂器,看似比較普通的笙樂器往往卻也能夠表現(xiàn)出不同凡響的作用。笙是固定音律樂器,不易變音,在通師民樂團的排練中,其他聲部都是以笙樂器的音準為根基,因此笙在民樂團中起著“校音器”的作用,使每一個聲部和諧的融入在一起。
在一些高校的民族管弦樂團中,會使用到渾厚的低音笙、柔和的中音笙、清脆的高音笙等三種不同類型的笙樂器。主旋律的演奏部分主要由高音笙來擔任;在整體的樂隊音響的中音處,中音笙的演奏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時而擔當長音部分的演奏,時而演奏主旋律樂曲;低音笙則是在樂團低音聲部的擔當,大量的低音都是由低音笙演奏出來的。笙的音色和諧、明亮悅耳,在民樂合奏時,它的強弱變化比較明顯,要注意音響的平衡。通師民樂團訓練中使用的較多的是高音笙,比如在民族管弦樂團的合奏曲《圣誕組曲》的排練中,演奏時在剛開始輕輕地進入,再慢慢地漸強,到了吹奏主旋律的時候,笙樂器聲部就開始突出其音色特點,然后慢慢地加大整體的演奏力度,傳播著快樂的心情和氛圍。
比如在合奏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的排練中,該樂曲第一章的主奏樂器是彈撥樂器聲部,而笙樂器聲部則是伴奏,所以笙樂器聲部在演奏時就要襯托出主奏樂器彈撥樂聲部的旋律音色特點。笙樂器聲部要注意把控好自己的力度,并在演奏時盡可能地去減少吹奏時的力量,不要喧賓奪主,要用稍微弱點的音量來吹奏旋律,與此同時我們在演奏時也需要注意節(jié)奏的精準性。而在該樂曲的第二章中,笙樂器聲部是要和竹笛樂器聲部一起來演奏主旋律并且二者采用的是交錯的對奏演奏形式,所以在演奏時,笙樂器聲部和竹笛樂器聲部在整體的音量和力度上都需要保持一致,使樂曲演奏出來的整體音色能夠和諧悅耳,從而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出此樂曲的感情色彩。
還比如笙樂器聲部在合奏曲《安平追思曲》的排練演奏中是主奏樂器,所以此時的笙樂器聲部在演奏中就要盡力地去凸顯出其特有的音色特點和風格特征,進而也慢慢地加大整體的演奏力度,接著引導出哀傷愁苦的感情基調(diào)。
笙樂器在和其他樂器合奏的時候,具有強烈的融合性,能夠起到調(diào)和樂隊各個聲部之間的音色的作用,充實樂隊的音量,增加樂隊的色彩等作用,使小小的樂隊能夠豐富多彩。比如:在合奏曲《壯錦》一曲的排練中,該曲分了五個樂段,每段旋律的發(fā)展都布局了對比式結構,作者根據(jù)每個樂段中音樂感情變化時發(fā)展的需要,在演奏主奏聲部樂器時,其音色的安排上也適當?shù)牟扇×藢Ρ仁浇Y構的布局,而中音笙正是在此樂曲第三樂段的演奏中的音色明顯地表現(xiàn)出了幽靜純厚的氛圍。在合奏曲《飛天》中,在一開始就以美妙的音響把人們帶到了一種如詩畫意的意境中,后中音笙震音的七和弦輕輕吹奏出來的音色,表現(xiàn)出一種似乎清風在遼闊的太空中微微地吹拂,祥云繚繞的和諧優(yōu)美意境。在合奏曲《瑤族舞曲》中“歌舞團版”樂譜中,短膜笛在吹奏主題旋律時,笙樂器三連音的奏出時與笛的音色相結合,其四度和音軟化了笛子尖銳鋒利的音色,使樂曲的音響清晰響亮且穩(wěn)重。
笙不同種類的顫音方法在不同的樂段或樂曲的風格上和運用上有著不同的表達效果。腹顫音它主要用在長音處和較緩慢的旋律,如同大提琴、二胡等弦樂器的揉弦一樣,起到了裝飾和美化旋律的作用,使旋律聽起來更加地悅耳、更加地柔和、更加地美妙。舌顫音雖然也時常用于長音處和較緩慢的旋律,但二者之間在應用上和所表現(xiàn)出來的顫音效果卻完全不同。比如在合奏曲《夸山東》的排練中,笙樂器聲部就使用了喉顫音這一演奏技巧來演奏,從而便深刻地表現(xiàn)出了該樂曲沉靜莊重和悲傷的情感。而在合奏曲《紅樓夢》的排練中,笙樂器則就采用了腹顫音的演奏技巧,因此,演奏出來的旋律就渲染出了一種清新脫俗的唯美意境。
笙樂器用和音演奏作品時,聲音非常的美妙動聽。在古代也只有笙這一種樂器可以演奏出和音效果,并且它和音的音色非常統(tǒng)一和諧,演奏出來的旋律線條十分優(yōu)美清晰,演奏起來的指法也比較方便地靈活運用,這對于演奏時速度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笙樂器和其他樂器一起演奏時使用和音,會很明顯地突出其和音的襯托和潤飾效果,也使得音響效果更加地豐富。比如在合奏曲《風》的排練中,其采用了和音吹奏三連音節(jié)奏型,因此而牢固了該曲主題發(fā)展的堅定性。
在演奏過程中,裝飾音就有著美化旋律的效果,它也有著許多種類。在民樂團的排練中,笙樂器聲部就會根據(jù)其演奏的樂曲中所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和情感,偶爾地很好去使用倚音這一技巧來修飾旋律,從而可以充足地豐富和體現(xiàn)出樂曲中的表現(xiàn)力。而我們在演奏倚音時也要注意一下:在演奏倚音時,要計算好它的時值長短,注意主要音的節(jié)奏;倚音和本音連接的時候演奏得要緊湊輕巧;在演奏復倚音的時候,要清晰平均地演奏這幾個音符。比如在合奏曲《映山紅花開紅軍來》的排練中,該曲調(diào)剛健高昂,旋律優(yōu)美,其中笙樂器在演奏復倚音時,就很好的修飾了旋律音,更加豐滿地表現(xiàn)出樂曲對未來美好生活鑒定的信念和向往的情感。
笙樂器的打音這一技巧又稱作“打指”,是一種增強某個音的力量或者潤飾點綴某個音的演奏方法。在演奏時手指首先快速地按在音孔上,然后馬上迅速地抬起來,就仿佛是用手指不小心觸碰到非常高溫度的物體一樣。而打音又分為:重打音和輕打音。重打音則是加強某些音得效果,使得這些音在演奏曲子時,演奏得非常有氣派、有力量。輕打音又稱潤飾性打音,一般它的力度很輕柔,在民樂團的一些樂曲中使用此演奏技巧可以起到了一種修飾節(jié)奏和旋律的效果。比如在合奏曲《花好月圓》的排練的演奏中,笙樂器使用打音一技巧,使得整首曲子的情緒更加地熱烈和歡快。
笙樂器有著極強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獨特的特點,其演奏中的技巧也是豐富多彩的。在高校民族管弦樂團的建立中,它既有著必不可少的位置又有著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和色彩。也是民樂團演奏中的根基,直接關系到樂團演奏時對音準的把控和整體音響和諧的效果。在高校民族管弦樂團的演奏中只有有效去地結合笙,使各個聲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夠提高高校民樂團整體的穩(wěn)定性,營造出一種和諧美的音樂演奏氛圍。所以笙藝術家和笙學者們都應充分的明確笙樂器的應用價值,使其更好地發(fā)展和流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