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福
(阿壩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四川 阿壩 623002)
西藏自古以來便有“歌舞海洋”之稱,在藏民田地勞作、家中休息均可隨地起唱,而在逢年過節(jié)或者收成喜人便會拉手起舞,舉行篝火晚會。藏族民歌是藏族人民的喜怒哀樂的最好見證。但是其與傳統少數民族的唱腔并不一致,因此不能將民歌與舞樂相互理解錯誤,藏族唱腔的藝術形式形式多樣,其中比較顯著的就是“果諧”,一般在進行節(jié)日慶典時采用,且由慢歌段與快板段構成,慢歌段將藝術的含義與表達情感進行釋放,快板段則將慢歌段的內容進行濃縮提煉;其中就是發(fā)源于四川的弦子,能夠將整體曲調進行軟化處理,使得原本曲調變得多樣化,易改造;再者就是在拉薩地區(qū)廣為流傳的“囊瑪”,以勻速引子、慢歌段以及快板段構成。藏族地區(qū)唱腔多以音調悠長、自由發(fā)揮為主,將勞動唱腔與生活唱腔進行結合,能夠最大程度上抒發(fā)對生活的看法。
在藏族地區(qū),唱腔被稱為“朗達”,是將藏族地區(qū)的文化、神話任務以及文化故事為藍本進行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藏族人民生活的直接表現,也是傳承藏族地區(qū)文明重要研究方向。其內部的每一曲民歌都能進行分隔,將原有繁雜的“朗達”進行簡化,提煉部分進行演奏,同時將原有歌曲的旋律及情感表達出來。例如在進行甲魯達朗達時,其中兩端唱腔都為10 個組成段落,選取其中的代表段落進行演奏;此外還存在段落的內部長短存在偏差,長短各異;再者還有一種三部曲式結構,將唱腔慢板傳遞到2/4拍歌唱腔,隨后回歸慢板內部。
藏族地區(qū)的朗達其內部含有藏族文化,且包含范圍廣闊,有著與眾不同的地區(qū)民族特色,其中以仲古技巧最為著名,在藏族文化中,唱腔仲古是進行歌唱舞蹈時的嗓音轉化,是一種較為古老的唱腔技巧,并且難度系數較大;此外,仲古技巧在藏族歌劇中的藍面朗達表現最為完美,使用范圍也相較于其他歌劇更為特殊。仲古唱腔技巧的實用方式有三種:一是將歌劇唱腔中的白色小型面具唱腔與“嘿字腔”進行結合;二是在一的基礎上繼續(xù)進行朗達結合;三則是將歌劇唱腔中的其他仲古綜合使用。
《吉祥陽光》是在第六屆全球合唱比賽中的開幕式合唱作品,具備鮮明的藏族特色,并且根據藏族唱腔的有機調整,與現代音樂風格相互融合,實現了民族性、歷史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在今后的匯報演出以及比賽中經常被當做開幕式合唱作品。由于《吉祥陽光》將藏族文化與現代文明相互結合,所以該合唱作品給夠將觀眾的內心世界激發(fā)出來,給人以聽覺、視覺上極大享受,曲調時快時慢,時高時低,時而激動人心,時而婉轉寧靜,并且采用藏族唱腔進行合唱,能夠采用仲古技巧將歌劇的中心思想進行表達,具有較強的畫面感,并且將觀眾與演唱者代入藏族文化,感受節(jié)日到來的歡快,作物成熟的喜悅,宗教祭拜的神秘等。在本歌劇中,為了體現藏族情感的加持,因而將其中的語言特色改變?yōu)椴刈逭Z言,實現文化的交融,并且進行演奏時將藏族奏樂工具進行使用,體現了該合唱作品的特色?!都殛柟狻纷鳛橐皇滓圆刈逦幕癁橹鞯暮铣髌?,其內部的構件組成、旋律音調、節(jié)奏節(jié)拍與合唱風格都體現了藏族的文化情感,并且在進行合唱時,藏族唱腔的發(fā)音風格更是將合唱作品推向極致。本文以《吉祥陽光》為藏族唱腔的代表性合唱作品,著重從合唱核心、藝術風格等方面進行探討,尋找出藏族唱腔美學在合唱作品中的應用,實現藝術文化的持續(xù)發(fā)展與繼承。
在《吉祥陽光》開始演奏階段,首先將合唱作品中的男低音部分進行多維度重復構造,從而形成四音列動機的小--大--小三維旋律,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基本音調的“l(fā)a-do-mi-sol”的唱調機制,即將藏族地區(qū)的音樂藝術特征表現出來。此外,在該合唱作品的后半段,為了響應主題需求,因此針對該段落進行音調調整,及時對位,重疊音調,將缺少情感流露的腔調進行結合,在不斷地排練中改善進步,成為《吉祥陽光》藏族唱腔主體核心音列動機。在以上敘述中可只知道,雖然對該合唱作品進行了合理改造,但是其中蘊含的藏族唱腔精神一直深入其中,是連接整體音樂曲調的橋梁,更是現代文明與藏族文明結合的有利象征,體現了文化的交融性與學習性。
在音調布局上,通常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音樂節(jié)調產生重疊的情況稱作多調性,此類方法在現代音樂中使用較為廣泛,并且能夠將現代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曲調相互結合,是能夠打破傳統文化音樂枷鎖的重要方式。在《吉祥陽光》中,根據藏族曲調的表述形式,進行《吉祥陽光》的多調性創(chuàng)作,以其高超的寫作技藝將合唱作品進行結構重組,布局協調等,在原有基礎上將宗教音樂與理想音樂相互結合,體現出極具現代文化特征,即《吉祥陽光》的藏族文化主體與傳統山歌兩種音樂曲調進行多調性規(guī)劃設計,包含內部節(jié)拍校準,旋律對位等。再者,進行樂曲中男聲低音時,將開頭的曲調旋律變?yōu)閮蓚€具有長時性的曲調,將其旋律節(jié)拍變?yōu)檎{式音級調整,從而彰顯出G 宮調式的調性旋律。
《吉祥陽光》是一首以藏族文化為主的合唱作品,在進行作品優(yōu)化時,運用唱腔美學對該合唱作品的結構以及旋律進行重組分析,并且以多種創(chuàng)作理念為標桿,結合現代文化創(chuàng)作思想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
藏族宗教伴隨著藏族文化發(fā)展而產生,是進行藏族文化研究的最好方式,在《吉祥陽光》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者充分將宗族文化進行結合。集中體現在慢板的男高音與男低音方面,將男高音與宗教經文音樂進行結合,使得旋律總四面八方進行匯聚,從而模擬出在宗教祭祀匯總的經文誦讀畫面,此外,內部男低音根據兩種低旋律的音調進行交替唱誦。在該作品的尾部,通過藏族唱腔的旋律結構,實現男高低音的首尾呼應,在合唱時能夠將高低起伏的音樂情感進行完美釋放,從而在總體上烘托出莊嚴的宗教氣氛,進一步彰顯了宗教活動的儀式畫面。
藏族地區(qū)民歌種類繁多,內部感情充沛,素材選自生活日常或者歷史文化,以民歌、彈唱、花兒、拉伊等,從結構與情感表達方式可分為魯體民歌與諧體民歌?!都殛柟狻分袑⒉刈宓貐^(qū)的音樂唱腔進行結合,實現了合唱作品鮮明風格。在進行慢板樂段的主體創(chuàng)作時,將其中蘊含的女高低音部分進行嘉絨藏族音樂,實現了女音旋律的婉轉風格,與之前的男音旋律形成鮮明對比。在進行廣拍環(huán)節(jié)時,將其中相同的旋律曲調進行直抒,能夠有效地烘托音樂氣氛,使得該創(chuàng)作作品的風格更加鮮明。
《吉祥陽光》是一首將藏族唱腔美學完美應用的合唱作品,通過對樂曲內部的旋律、布局以及節(jié)拍等當面進行改造優(yōu)化,充分體現了藏族歌劇的藝術特征,其內部構造無一不體現出創(chuàng)作者對藏族文化的認同與感受,將自藏族地區(qū)產生的唱腔使用于現代藝術音樂發(fā)展,對藏族地區(qū)的唱腔美學進性挖掘分析,將各種曲調旋律的可行性結構進行總體分析。將分析結果與現代音樂思想相互結合,實現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以及歷史性的統一,并以其多變的旋律,緊密的結構,從而將《吉祥陽光》塑造為文化與藝術的統一產物。藏族唱腔美學是藏族歷史發(fā)展的優(yōu)秀文化產物,將其使用在適當的文化歌劇創(chuàng)作中,能夠聯系民族發(fā)展,強化民族關系,為后續(xù)創(chuàng)作提供高效的創(chuàng)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