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芹
(河北省武強縣北代鄉(xiāng)北代學校,河北 武強 053300)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重要的組成。作為小學教師,需要積極改善自身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讓語文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給學生的未來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語文的教學大綱中,明確地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需要學生通過查閱相關的學習資料,從收集資料到整理資料,從閱讀到思考,可以得到和文本相關的知識內容,給學生學習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其中更重要的是在預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要熟讀課文和學習生詞,并且理解句詞的意思。這種情況讓課堂教學節(jié)省了大量的教學實踐,教師需要首先進行糾正和引導等,就能夠讓教學目標得到有效的實現(xiàn)。
教學效率的含義就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工作,并且能夠獲得有效地提高和收獲。在一般小學課堂中,一節(jié)課的時間大約是四十分鐘,如果一個正常人,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只有二十分鐘左右,所以,教師需要在講課的時候突出重點。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不會集中四十分鐘的精力去學習,所以教師只能在教學中利用二十分鐘時間去講授重點的知識,教師需要在學生這二十分鐘內讓學生學習到教學的重點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有科學性的安排,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一些時間的限制。如果連續(xù)長時間的學習,這樣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所以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好學生有效的學習時間,科學合理地開展教學活動。
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掌握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課堂教學的結構就是講究動靜互補,所謂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練習和討論,所謂靜就是教師主講,學生主聽。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靜的時候動起來,在動的時候靜下來,那么這堂課就可以稱之為一堂成功的授課。動和靜需要進行良好的配合,如果只有靜,那就會變成了教師的灌輸式教學,如果只有動,也不能稱之為完美的教學。所以,教師在講授每一個內容的時候,需要給學生留下相互探討的時間,讓學生在活動中可以理解和掌握知識。
教師需要給學生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還能夠幫助學生挖掘潛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和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關心學生,構建一個和諧平等的學習課堂,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運用最佳的學習心態(tài)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狐假虎威》這篇課程的時候,當教師帶領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幾個同學進行角色扮演,挑選幾個同學分別扮演相應的動物,并且模仿老虎和狐貍的動作形態(tài),還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比賽,然后讓學生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教學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融入到情境中,觀看表演的學生也可以被帶入到情境中,這樣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到了這個成語,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拓展學習的途徑。又如在學習《愚公移山》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在故事中感受到主人公傳達出來的精神,這種成語一般都會伴隨著寓言性的故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小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具有非常強的教育價值。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主導著整節(jié)課堂的流程,學生只是作為知識的被接受者。這種教學模式會導致課堂的學習氛圍非常枯燥乏味,學生對于學習也沒有濃厚的興趣,課堂的積極性也無法提高,對教學的效率有著嚴重的影響。教師如果想要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活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識轉化成生動形象的內容,直觀地給學生展現(xiàn)出來,從而能夠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需求得到有效的滿足,讓學生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課堂學習中,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記憶得到有效的加強,讓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次數(shù)相對較少,很多教師覺得課堂教學的時間本來就少,如果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和學生溝通和交流上就會導致教學的進度緩慢,所以教師一般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都會盡量去縮減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的時間。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教師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學的進度,最終會造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對于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和學生的有效交流,通過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可以讓教師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可以對教學的進度進行有效的調整,把學生當作課堂學習主體的目標可以得到實現(xiàn),讓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需要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一些優(yōu)點,并且要進行表揚和肯定。特別是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需要運用積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勇敢地表現(xiàn)自己,讓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環(huán)節(jié)中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展示出積極樂觀的一面,有時候一個微笑或者一個肯定的眼神,都會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有效的激發(fā),這樣可以讓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總之,在新課改的不斷 改革下,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需要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創(chuàng)新,對于怎樣才能讓自身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考量的問題,在目前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從而讓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