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娟
(常州市愛心護理院B超室 江蘇 常州 213000)
膽囊結石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肝膽疾病類型,其主要是指膽道系統(tǒng)所出現(xiàn)的結石組織,該病患者在發(fā)病后的機體癥狀表現(xiàn)嚴重程度主要取決于結石病灶部位、結石組織大小、是否存在阻塞或炎癥等方面的具體情況,若患者的膽囊結石體積相對較大,則易引發(fā)較為明顯的上腹悶脹、不適、噯氣等癥狀表現(xiàn),若患者的膽囊結石體積相對較小,則多無明顯的機體癥狀表現(xiàn),但仍存在一定的膽囊炎誘導可能性,進而可對患者的健康水平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1-2]。當前,臨床方面多主要采用B超等影像學檢查手段為無癥狀性膽結石患者開展疾病檢查,該檢查方法在開展期間可通過腹部超聲掃查的方式明確機體膽囊部位的病情現(xiàn)狀,進而可為患者的疾病確診提供重要參考依據(jù)[3-4]。本文主要回顧性分析了B超在診斷無癥狀性膽結石方面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2016年1月—2020年12月,選取于本院接受健康體檢后確診為無癥狀性膽結石的58例受檢者,其中男女性受檢者例數(shù)占比為27:31,年齡64~100歲,平均值為(84.37±3.87)歲。納入標準:①均已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②具有基本認知水平,可主動配合開展研究干預;③病情經臨床綜合診斷確診為無癥狀性膽結石。排除標準:①合并患有其他系統(tǒng)性功能障礙疾?。虎诤喜⒋嬖诰裾系K相關癥狀表現(xiàn);③合并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相關癥狀表現(xiàn);④中途無法繼續(xù)研究。
全部研究對象均統(tǒng)一接受B超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如下:選擇飛利浦公司生產的型號為IU22的超聲診斷儀作為檢查儀器,探頭頻率參數(shù)設置為3.0~5.0 MHz;檢查開始前,需提醒患者維持12h時長的禁食狀態(tài),待患者進入檢查室后,首先協(xié)助其取仰臥位體位,之后依據(jù)檢查需求幫助其將體位調整為左右側臥位,之后應用超聲探頭為患者開展常規(guī)膽囊區(qū)域的腹部超聲掃查,檢查期間需對膽囊及肝內外膽管部位進行多平面及多角度探查,若于檢查期間發(fā)現(xiàn)掃查部位存在膽囊結石,則應對結石組織的具體位置、大小、數(shù)量等方面的相關情況展開充分掃查。若結石組織漂浮于膽汁或膽囊底部,則代表該結石組織為輕結石;若結石組織沉于膽囊后壁或頸部,則代表該結石組織為重結石。
①觀察全部研究對象接受B超檢查后的無癥狀性膽結石檢出率,并分析不同性別無癥狀性膽結石患者的疾病類型檢出情況。②無癥狀性膽結石的具體分型包括以下幾類。Ⅰ型:膽囊輕結石:單個或多個結石直徑小于3 cm;Ⅱ型:膽囊重結石,單個或多個結石直徑小于1 cm;Ⅲ型:膽囊大結石:單個或多個結石直徑在1 cm及以上;Ⅳ型:膽囊內部基本充滿大小不等的結石組織。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依據(jù)檢查結果數(shù)據(jù)可得知,在58例受檢者中,經B超檢查診斷為無癥狀性膽結石的患者共有55例,占比為94.83%(55/58);該檢查方法的無癥狀性膽結石檢出率(94.83%)略低于臨床確診結果(100.00%),但組間數(shù)據(jù)結果相對比無較大差異(χ2=3.080,P=0.079)。其中,男性患者檢出例數(shù)為25例,占比為43.10%(25/58);女性患者檢出例數(shù)為30例,占比為51.72%(30/58)。
不同性別無癥狀性膽結石患者的疾病類型檢出情況及占比見表1。
膽結石是一種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膽道系統(tǒng)疾病,該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不良飲食習慣、運動量不足、肝功能受損、遺傳等方面,腹脹、厭食、消化功能不佳等均為上述疾病患者的主要機體病癥表現(xiàn)[5];但相關研究資料現(xiàn)已指出,膽結石患者的結石組織體積大小是決定機體癥狀表現(xiàn)嚴重程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對于結石體積相對較小的無癥狀性膽結石患者而言,若患者在發(fā)病后無明顯的機體狀態(tài)異常表現(xiàn),則多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疾病確診及對癥治療干預,由此可致使疾病后期治療難度明顯上升,同時可對患者健康水平帶來更大的不良影響[6-7]。對于老年人群而言,隨著其自身年齡的不斷增加,機體膽囊組織的收縮力水平亦逐漸減弱,進而易引發(fā)膽汁淤積等不良表現(xiàn),同時可促使結石組織形成,且受該類人群的自身消化功能水平影響,易出現(xiàn)小結石進入膽囊管內部的情況,從而可導致膽管堵塞、膽絞痛等情況發(fā)生,由此進一步增加了治療干預難度[8-9]。因此,盡早給予上述疾病患者準確的病情診斷及治療干預是十分重要的。
無癥狀結石由于無明顯的臨床特征,造成臨床確診的困難,因此該病的誤診、漏診率較高,因此也可能造成患者因延誤治療而加重病情[10]。健康體檢是無癥狀性膽結石患者得到病情診斷及治療干預的主要途徑,而B超檢查作為臨床方面普遍應用的超聲體檢方法,具有操作便捷、重復性高、無創(chuàng)等開展優(yōu)勢,將其應用于無癥狀性膽結石診斷中,則可有效明確膽結石的具體發(fā)作部位及病情嚴重程度,同時可依據(jù)超聲探查結果為患者進行準確的疾病分型,由此可為疾病確診及后期臨床治療提供重要參考依據(jù)[11-12]。本文研究結果:58例受檢者中,經B超檢查診斷為無癥狀性膽結石的患者占比為94.83%,亦進一步證實了B超檢查在無癥狀性膽結石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于無癥狀性膽結石診斷中應用B超檢查的效果較為理想,可得到較高水平的疾病檢出率,并可同步明確患者的具體疾病類型,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