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濤
腰硬聯(lián)合麻醉對中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CD3+、CD4+、CD8+水平的影響
朱海濤
(長興雉州醫(yī)院有限公司麻醉科,浙江 湖州 313100)
探討腰硬聯(lián)合麻醉對中老年人下肢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CD3+、CD4+、CD8+水平的影響。選取長興雉州醫(yī)院有限公司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中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85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2例)和試驗組(43例)。對照組患者術中進行硬膜外麻醉,試驗組患者采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手術結束時血流動力學指標,術前及術后24、48 h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與對照組比,試驗組患者麻醉后感覺阻滯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縮短;與麻醉前比,麻醉后15 min、手術結束時兩組患者收縮壓(SBP)和對照組患者心率(HR)先降低后又升高,試驗組患者血氧飽和度(SPO2)逐漸升高;麻醉后15 min、手術結束時試驗組患者SBP、HR、SPO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術前相比,術后24 h至48 h兩組患者CD8+百分比均先升高后降低,對照組患者CD4+百分比先降低后升高,且術后24 h試驗組患者的外周血CD4+百分比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外周血CD8+百分比顯著低于對照組(均<0.05)。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用于中老年人下肢手術的麻醉效果更好,能更好地穩(wěn)定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能夠減輕對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
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肢骨折;血流動力學;T淋巴細胞亞群
中老年人下肢骨折主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但由于隨年齡增加患者各器官均處于逐漸衰退的狀態(tài),對術中麻醉藥物的耐受能力降低。常規(guī)硬膜外麻醉是將局部麻藥注入硬膜外腔,阻滯脊神經(jīng)根,具有起效時間短、作用時間長的特點,但是由于局麻藥劑量較大且難以控制,易引起麻醉并發(fā)癥[1]。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阻滯效果好、起效快、可控性較高,不易引起麻醉手術風險,還能夠減輕患者術后疼痛[2]。本研究旨在探討腰硬聯(lián)合麻醉對中老年人下肢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CD3+、CD4+、CD8+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長興雉州醫(yī)院有限公司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5例中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2例)和試驗組(43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60~77歲,平均(68.62±5.46)歲。試驗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齡62~75歲,平均(68.16±5.7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由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參照《外科學》[3]中關于下肢骨折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并經(jīng)X線、CT等影像學確診者;對本研究藥品無過敏史者;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SA)[4]評分分級后,均為Ⅱ~Ⅲ級等者。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等重大器官功能障礙者;合并免疫功能缺陷疾病者;腫瘤患者等。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術前6 h內均禁食;對照組患者術中給予硬膜外麻醉,選擇L2-3、L3-4椎間隙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向頭側置管3~4 cm,注入濃度為2 %的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河北天成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2313,規(guī)格:5 mL∶0.1 g)5 mL,待患者麻醉平面出現(xiàn)后,繼續(xù)給予0.75 %的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381,規(guī)格:10 mL∶75 mg)15 mL進行麻醉,術中視麻醉程度需要分次追加0.75%的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試驗組患者給予腰硬聯(lián)合麻醉:選擇L2-3、L3-4椎間隙用16號硬膜外穿刺針進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使用25 G脊麻針通過硬膜外針進入到蛛網(wǎng)膜下腔,注入濃度為0.5%的鹽酸布比卡因注射液12 mg(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839,規(guī)格:5 mL∶37.5 mg),推注完成后退出腰麻針,向頭側置入硬膜外管3~4 cm備用,術中視病情分次追加0.5%的鹽酸布比卡因注射液。
1.3 觀察指標 ①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感覺阻滯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②血流動力學。麻醉前及麻醉后15 min、手術結束時采用心電監(jiān)護儀測定收縮壓(SBP)、心率(HR)及血氧飽和度(SPO2)。③免疫功能指標。術前,術后24、48 h抽取兩組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
2.1 手術相關指標 與對照組比,試驗組患者感覺阻滯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縮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2.2 血流動力學 與麻醉前比,麻醉后15 min、手術結束時兩組患者SBP和對照組患者HR降低后又升高,試驗組患者SPO2逐漸升高;麻醉后15 min、手術結束時試驗組患者SBP、HR、SPO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2。
2.3 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水平 與術前相比,術后24至48 h兩組患者CD8+百分比升高后降低,對照組患者CD4+百分比降低后升高,且術后24 h試驗組患者的外周血CD4+百分比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外周血CD8+百分比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比較(±s)
注:與麻醉前比,*<0.05;與麻醉后15 min比,#<0.05。SBP:收縮壓;SPO2:血氧飽和度;HR:心率。1 mm Hg=0.13 kpa。
表3 兩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水平比較(±s, %)
注:與術前比,△<0.05;與術后24 h比,▲<0.05。
中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對麻醉的要求較高,硬膜外麻醉雖然操作簡便、鎮(zhèn)痛效果明顯,但麻醉藥品用量較大,且未阻滯迷走神經(jīng),易導致患者腹肌緊張、抽動等,造成手術風險,術后惡心嘔吐發(fā)生較多,腸胃功能恢復較差。
腰硬聯(lián)合麻醉將硬膜外麻醉和腰麻兩種麻醉方法聯(lián)合起來,單次腰麻局麻藥用量較小,時間達3 h左右,藥物劑量使用較靈活,對全身的血液流動學影響較小;而且腰硬聯(lián)合麻醉能有效阻滯迷走神經(jīng),抑制術中的牽拉反應,減少術后惡心嘔吐等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5-6]。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感覺阻滯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麻醉后15 min、手術結束時,對照組患者SBP、HR出現(xiàn)了明顯的降低,而試驗組患者SBP、HR、SPO2水平均比對照組高,提示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用于中老年人下肢手術的麻醉效果更好,能更好地穩(wěn)定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短時間內由于交感神經(jīng)部分被阻滯,從而清除細胞外過多的氧自由基,減輕應激反應所致的免疫抑制[7]。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4 h試驗組患者外周血CD4+百分比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外周血CD8+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用于中老年人下肢手術能夠減輕對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促進患者預后恢復。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用于闌尾炎手術中能夠減輕對患者的免疫抑制,更利于患者術后恢復[8]。
綜上,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用于中老年人下肢手術的麻醉效果更好,能更好地穩(wěn)定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能夠減輕對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值得進一步推廣和研究。
[1] 伍志超, 王涵, 馮艷, 等. 硬膜外麻醉對下肢骨科手術患者術后鎮(zhèn)痛的效果比較[J]. 重慶醫(yī)學, 2019, 48(11): 1860-1862, 1865.
[2] 崔茂排, 鄧新波, 劉武飛, 等. 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術對WBC, CRP, ALB, PCT的影響[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20, 20(21): 4093-4096.
[3] 陳孝平, 汪建平. 外科學[M]. 8版.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3: 676-678.
[4] 王玥, 戈曉東, 王云, 等. 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分級Ⅳ級患者實施膝上截肢手術的麻醉管理[J]. 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13, 34(11): 1054-1056.
[5] 賀海歐. 高齡全膝關節(jié)置換中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對凝血功能的影響[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8, 27(2): 209-211, 225.
[6] 徐丁滔, 孔寧, 呂欣. 全身麻醉和腰硬聯(lián)合麻醉對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 臨床骨科雜志, 2018, 21(2): 218-220.
[7] 張楊, 付小渝, 陳柯江. 腰硬聯(lián)合麻醉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治療的效果觀察[J]. 當代醫(yī)學, 2019, 25(2): 56-58.
[8] 符興府, 紀懷珠, 林云雁, 等. 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用于闌尾炎手術的麻醉效果及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 醫(yī)學版, 2019, 16(5): 187-190.
朱海濤,大學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臨床麻醉。
R683.42
A
2096-3718.2021.07.0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