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寧召臣 汪心國 李明麗 高文勝
獼猴桃為雌雄異株落葉木質藤本植物。近年來,獼猴桃市場消費量逐漸增多,經(jīng)濟效益日期突出,產(chǎn)業(yè)發(fā)展前景廣闊?,F(xiàn)介紹獼猴桃提質增效關鍵技術,供果農(nóng)參考。
目前生產(chǎn)上有較大栽培價值的是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美味獼猴桃枝干和果實外表皮覆有絨毛,如秦美、徐香、海沃德等;中華獼猴桃枝干和果實外表皮比較光滑,如紅陽、黃金果等。
1.栽植。獼猴桃宜選擇在背風向陽、水資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層疏松肥沃、pH值5.5~7之間、交通方便的地方栽植。春、秋栽植均可,春栽宜早,秋栽應注意培土防寒。栽植前及早挖好定植溝,溝寬1米、深60厘米,溝內先回填一層玉米稈、麥草等有機物,再依次回填表土和下層土,同時施入腐熟的有機肥和磷肥,回填后,打畦灌水。定植苗要求長短粗細基本一致,根系豐滿。栽植株行距,大棚架一般為3米×5米,每畝栽植45株;T形架一般為3米×4米,每畝栽植55株。獼猴桃為雌雄異株,栽植時應選擇配置相應的授粉品種,雌雄株的適宜比例范圍為5~8∶1。
2.培養(yǎng)標準樹形。獼猴桃單干雙臂結果母枝羽狀分布樹形整形要點:單主干上架,在主干上接近架面的部位留兩個主蔓,分別沿中心鐵絲伸展,主蔓的兩側每隔30~40厘米留1個結果母枝,結果母枝與行向呈直角固定在架面上,每株留枝24個左右,呈羽狀排列。
1.土壤管理。幼樹栽植后,結合秋施基肥深翻改土。降雨或灌水后及時中耕松土,中耕深度10~20厘米。樹盤內提倡用秸稈、廄肥、柴草嫩枝等覆蓋,厚度為15~20厘米,其上蓋一層薄土。獼猴桃園可間作淺根性矮生作物或行間生草,以豆科作物和綠肥為宜。行間生草通常選擇白三葉草與毛苕子、油菜等。
2.肥料管理。應堅持以農(nóng)家肥為主,配合生物菌肥、中微量元素肥,減少化肥施用的原則,推行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室话阍谠纭⒅惺炱贩N采收后或晚熟品種采收前施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畝施優(yōu)質農(nóng)家肥3000~5000公斤和速效復合肥(15-15-15)50公斤。施肥方法,在離主干100厘米處挖寬50厘米、深60厘米的條溝或環(huán)狀溝,將肥料與土壤混勻后施入,或在采果后深翻前,結合灌水撒施于地表。地下追肥可分為萌芽肥、花后肥(膨大肥)、優(yōu)果肥等。葉面肥一般在6月份后每隔10~15天噴施1次,最后一次葉面肥在果實采收期前20天進行。常用葉面肥濃度為尿素0.3%~0.5%,磷酸二氫鉀0.2%~0.3%,硼砂0.3%。
3.水分管理。萌芽期、花前、花后根據(jù)土壤墑情各灌一次水,但花期應控制灌水。果實迅速膨大期根據(jù)土壤濕度灌2~3次水。果實采收前15天左右停止灌水。越冬前灌封凍水。雨季注意排澇,園內出現(xiàn)積水時及時排水。
1.冬剪。冬剪宜在入冬后至翌年1月底前進行,2~3月修剪,易發(fā)生傷流。冬剪的主要任務是配備適宜的結果母枝,同時對衰弱的結果母枝進行更新,使結果部位能夠始終保持在距離主蔓較近的區(qū)域,保證樹體健旺,持續(xù)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多采用疏枝、短截等措施,疏枝主要是疏除過多枝、過密的細弱枝等,短截時剪口應在芽上3厘米處。
2.夏剪。一般在7~8月份進行,主要是處理徒長枝和下垂枝,疏除過密枝和摘心促壯。
1.授粉。獼猴桃為雌雄異株果樹,且花期較短,如授粉不充分或授粉不及時,會直接影響獼猴桃的品質和產(chǎn)量,降低商品性。生產(chǎn)上以人工授粉為主,昆蟲授粉為輔助。人工授粉一般在雌花開放后5天之內進行,雌花開放后1~2天授粉效果最好,第4天授粉坐果率降低,可采用對花授粉、采集花粉器械授粉等。昆蟲授粉多采用蜜蜂。
2.合理負載。根據(jù)果園品種、樹齡大小、樹勢強弱等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負載量。由于獼猴桃花量大,坐果率高,在授粉受精良好的情況下幾乎沒有生理落果現(xiàn)象,為保證果實品質,必須進行人工疏花疏果。一般每平方米選留1~2個結果母枝,每枝留芽量15~20個萌芽后及時抹除背下芽,生長不良的芽;花蕾分離后及時疏除側蕾,保留主蕾,強壯枝留5~6個花蕾,中庸枝留3~4個花蕾;花后7~10天開始疏果,疏除小果、畸形果、病蟲果,隔半月后再檢查定果一次。
3.適期采收。獼猴桃早采問題突出,早采獼猴桃果肉成分以淀粉、檸檬酸為主,風味淡、口感差,貯藏期、貨架期縮短,不利于獼猴桃產(chǎn)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應做到適期采收、確保果品質量
獼猴桃病蟲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nóng)業(yè)防治和物理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核心,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