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農(nóng)技學堂)
大球蚧是危害果樹及部分綠化樹木的主要害蟲之一,主要吸食葉片和樹枝,甚至還會傳染其他疾病危害葉面和果實,對樹體生長和果實商品性均造成巨大影響,下面來說說果樹大球蚧的防治技術。
大球蚧1年發(fā)生1代,可危害紅棗、核桃、蘋果、梨、杏、桃、李、榆樹、合歡、槐樹、爬山虎等,尤其在紅棗、核桃、蘋果、香梨上發(fā)生危害更為嚴重。大球蚧以若蟲、雌成蟲刺吸樹木葉片及枝條營養(yǎng),當蟲口密度高時其分泌物易引起煤污病污染葉面及果實,對樹體生長及果實的商品性均造成較大的影響。
雌成蟲體背面紅褐色,帶有整齊的黑灰色斑;喙1節(jié),位于觸角間,觸角共7節(jié),足3對; 雄成蟲頭部黑褐色;前胸及腹部黃褐色,中、后胸紅棕色;觸角絲狀,前翅發(fā)達,透明無色,菜刀狀,有1支兩分叉的翅脈,后翅退化為平衡棒; 卵長橢圓形,初為淺黃色,孵化前為紫紅色,上有白色蠟粉。
大球蚧是一種寄主范圍廣、危害嚴重、繁殖速度快、適應能力強,且難以根除的重要枝梢害蟲。寄主被害后導致大量落果、減產(chǎn),并使樹木生長衰弱,多年發(fā)生可使枝條干枯甚至整株死亡。在阿克蘇地區(qū)1年發(fā)生1代,以2齡若蟲固定在1~2年生枝條上越冬,翌春4月春季樹液流動后越冬若蟲開始活動,4月中、下旬雌蟲蟲體迅速膨大,4月底至5月初雄成蟲出現(xiàn),雌雄分化開始交配產(chǎn)卵,5月15日前后進入產(chǎn)卵高峰期,單頭雌蟲平均產(chǎn)卵量達10000~16000粒/殼,5月底至6月初若蟲大量發(fā)生,平均單殼孵化若蟲達8000~13000頭,若蟲6~9月份在葉面刺吸危害,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轉(zhuǎn)移回枝條重新固定進入越冬期。
危害棗、核桃、蘋果、梨、桃樹、杏樹、榆樹、合歡、槐樹等樹種。
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合理灌溉促進生長,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性;結(jié)合果樹冬季及春夏季修剪,剪除集有若蟲或成蟲的枝梢并集中燒毀處理,減少蟲口基數(shù)。
春夏季是大球蚧膨大及膨大流膠期,用竹刷或抹布對枝條上分布的蚧殼蟲進行刮刷,壓低蟲口基數(shù)減輕危害。
孵化若蟲及成蟲防治 從5月中下旬開始用40%殺撲磷(速撲殺)1000~1500倍 液、25%蚧 死凈乳油800~1000倍液、48%毒死蜱(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越冬若蟲防治 10月底果樹進入休眠期,全園均勻細致地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0倍液,減少越冬若蟲基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