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
【摘要】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前了解學習內(nèi)容,還能有效促成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進而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诖?,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預習現(xiàn)狀、預習價值和高效預習策略幾方面入手,對小學語文預習教學展開實踐研究。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預習教學;教學策略
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與輔助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建構(gòu)知識,進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不僅要重視預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價值,還要不斷革新和優(yōu)化預習策略,使小學生通過預習可以了解學習內(nèi)容,并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這些問題帶到課堂上與教師、同學進行討論,進而有效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助力高效語文課堂的構(gòu)建[1]?;诖耍P者立足自身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預習進行了研究,以供教育同人參考、交流。
一、小學生語文預習現(xiàn)狀
在小學語文日常教學過程中,預習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很多教師會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預習形式比較單一,大部分學生只是單純對課文進行通讀,沒有進行深入思考。而且教師設置的預習要求也比較籠統(tǒng),一般只會說:“咱們明天要講××課,同學們回家預習一下。”但是,預習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預習的重點是什么?預習的方法是什么?對這些問題,學生一概不知。教師在教學時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計劃進行授課,常常無意識地忽視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以致學生對預習的態(tài)度由最開始的“新鮮”轉(zhuǎn)化為“厭煩”,最終使預習流于形式[2]。
二、進行有效語文預習的價值
(一)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本知識
新課程改革不僅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進行了一定的調(diào)整,還對課本內(nèi)容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更加符合小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與成長需求,但是其中不乏一些長篇幅的文章,也有一些不在學生知識儲備范圍的詞組,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主動借助工具書進行查詢,解決生字障礙,將文章讀通、讀順,在熟悉全文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本知識的重點,為后續(xù)更深入的探索及更好地突破學習難點奠定基礎[3]。
(二)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通過有效的課前預習,學生能夠初步了解自身的知識水平,有效把握自己的知識理解情況,以及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從而對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在之后的課堂學習中會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存在疑問的知識點上,進而調(diào)整學習狀態(tài),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4]。這樣不僅能夠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事半功倍,還能使學生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同時,提升學習效率。
(三)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小學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在缺乏教師和家長監(jiān)督的情況下,他們通常不能自覺、自主地進行學習。但是在課前預習任務的輔助與引領(lǐng)下,學生會自主學習,并發(fā)現(xiàn)和解決預習中的實際問題,進而真正促成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讀自悟”,使其不再認為學習是一種任務、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在感知語文魅力的同時,認為學習是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
三、小學語文高效預習策略
(一)多引導,助力學生掌握預習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學語文教學也是一樣。教師不僅要教授給學生既有的知識,還要教授給學生學習知識的科學方法。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不僅要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還要教給學生有效的預習方法,使其在預習過程中有目標、有方向,在提升學生語文預習效率的同時,也能使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與提升。
例如,教學《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這三首古詩前,在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時,教師可以先以《山行》這首詩為例,為學生講解預習方法,引導學生在預習時先進行初讀感知,解決其中的生字障礙,借助工具書了解古詩的大體意思,再圈畫出古詩中不容易理解和串聯(lián)的字詞,如“遠上”“寒山”“坐”“晚”等,并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在途中為什么會忽然停下車,帶領(lǐng)學生通過閱讀感悟詩人眼中的秋天的美景,體會詩人對山中秋景的贊美之情。這樣,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引下“舉一反三”,運用教師傳授的預習方法對《贈劉景文》和《夜書所見》兩首古詩進行有效預習,在提升預習效率的同時,掌握預習的正確方法。
(二)多讀書,幫助學生把握文章主題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是學生進行語文預習的必備技能,它貫穿于語文預習的始終,不僅能夠助力學生掃清文章中的生字障礙,還能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大體內(nèi)容[5]。因此,在預習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認真閱讀,逐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所蘊含的情感,提升閱讀能力,為后續(xù)更深入地研讀文章、學習語文知識做好鋪墊。
例如,《小真的長頭發(fā)》是一篇充滿童趣和想象力的文章,主要圍繞小真想象著自己的長頭發(fā)可以變成什么、可以做什么來寫的,其中不僅有學生沒有學過的生字,還有多音字(長、卷等)。因此,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筆者首先要求學生默讀,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知道文章的主人公是誰、文章講了一個什么事,并找出其中不認識的生字或?qū)Πl(fā)音沒有把握的字詞(如文中的“長長”“能長多長”等),利用工具書解決這些字詞障礙。然后,筆者引導學生進行大聲朗讀,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還能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含義的了解。最后,筆者讓學生進行第三遍甚至第四遍課文朗讀,主要朗讀自己不理解或自己非常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使學生在反復朗讀與品味的過程中提升對文章的賞析能力。
(三)多合作,有效提升預習實效性
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預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預習,使其在完成預習任務時互相監(jiān)督,在遇到預習問題時能互相交流,在出現(xiàn)不同看法時互相“切磋”,從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預習內(nèi)容,解決預習問題,使預習成為一件有意思又有意義的事。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預習效率,還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使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達成會學、樂學的教育目標。
例如,在教學《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這篇課文前,筆者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預習任務:(1)準確認讀文中充滿生活氣息的詞語、成語、多音字等(接連不斷、唉聲嘆氣、垂頭喪氣……);(2)引導學生找出表演前后描寫“我”的心理變化的詞語和句子;(3)想一想為什么“我”對演出過程一點都記不起來了?(4)思考文中的“我”真的是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嗎?(5)回想自己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自己當時的想法是什么?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預習,并抽出半節(jié)課的時間讓各小組就相關(guān)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在組內(nèi)交流完畢后,各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組的預習成果,由教師進行最后的補充和總結(jié)。在合作預習中,學生不僅調(diào)動了預習積極性,還有效鍛煉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團結(jié)協(xié)作的過程中高效學習,并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預習是輔助教師上好語文課的重要手段,也是幫助學生學好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設置預習作業(yè),還要有計劃、有意識地優(yōu)化預習教學策略,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能夠重視預習、學會預習、有效預習,從而充分發(fā)揮預習的價值,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及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都雙慶.淺談小學語文預習方法指導的策略[J].軟件(教學),2015(08):151.
王芳.科學預習,高效學習:淺談小學語文預習策略[J].好家長,2015(34):176-177.
李虎.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預習作業(yè)設計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10):49-50.
何波.學之道, 預則立:小學語文預習教學分析[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5(18):68.
張萍.關(guān)注預習 ?強化學法 ?高效展示:小學語文自主性學習培養(yǎng)的三部曲[J].名師在線,2016(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