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子禾
摘 要:視唱學習中,我們常以讀節(jié)奏、唱樂譜、聽樂音等方法進行練習。這樣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容易使視唱學習變得枯燥乏味,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音樂素質。因此,我們需要多元化的方式來進行視唱學習,促進視唱學習的趣味化和能力培養(yǎng)的多元化,同時也能幫助提高視唱讀譜、視譜的專業(yè)能力。本文僅對視唱學習中加入鋼琴伴奏這一方式進行簡單的分析,就視唱教材中逐漸加入了鋼琴伴奏、加入鋼琴伴奏的重要性和如何加入鋼琴伴奏三方面展開。
關鍵詞:視唱學習;鋼琴伴奏;重要性
傳統(tǒng)視唱學習有讀節(jié)奏、唱樂譜、聽樂音等形式。這些形式只能達到培養(yǎng)獨立視唱能力的目標,但是音樂是審美的藝術,僅僅只是技能的學習是不夠的,還要培養(yǎng)學習者對音樂的感受和表達的能力。所以在視唱學習中需要加入鋼琴伴奏,既能幫助提高視唱能力,又能通過鋼琴這一媒介來培養(yǎng)學習者的音樂感受和表達能力。
視唱是學習音樂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學好音樂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視唱學不好,聲樂即使再有感情也無法還原歌譜本身所要帶給聽眾的感動,鋼琴等器樂等也是如此。所以,在音樂學習中需要視唱的學習,有好的教材幫助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我國早期的視唱教材,學習方法多為傳統(tǒng)的讀節(jié)奏、唱樂譜、聽樂音。隨著對視唱的認識越來越深,加上國外教材的引進(如《法國雷·卡視唱系列教程》),視唱教材編寫者們意識到只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不夠的,還可以加入各種各樣的新方式,比如加入鋼琴伴奏輔助視唱學習。由此,許多教材逐漸加入了鋼琴伴奏,比如2015年1月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視唱》一書的使用說明中提到了練習的方法可以加入鋼琴伴奏;2014年10月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的《視唱高級練習曲》就是由一首首加入了鋼琴伴奏的視唱曲組成的。這些加入了鋼琴伴奏的教材發(fā)展了視唱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邊彈邊唱,在提高視唱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多方面地感受音樂和培養(yǎng)音樂技能。
一、視唱學習中加入鋼琴伴奏
(一)有利于音準、節(jié)奏的把握
在視唱學習中,音準和節(jié)奏是兩大難點。音準和節(jié)奏如果不是聽覺天賦優(yōu)異的學習者很難聽出幾個音分、拍點的偏差,但始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音準和節(jié)奏有偏差會使音樂“變味”。在視唱學習中加入鋼琴伴奏可以幫助克服這兩大難關,結合我自身的經(jīng)驗,聽、讀、唱的練習方法有時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不了音準、節(jié)奏上的錯誤,按照錯誤的練習再多遍也是錯誤的復習,不僅不能把握準確的音準和節(jié)奏,反而會形成慣性。有時我會思考為什么明明感覺聽到的和唱出來的一樣別人卻說唱得音不準、節(jié)奏不到位呢,這其實是因為自己耳朵聽到自己唱的聲音和別人聽到的聲音是不同的。但加入鋼琴伴奏之后,聽自己唱和鋼琴彈是否和諧就能聽出來哪里的音準、節(jié)奏有問題。在視唱學習中加入鋼琴伴奏有利于糾正錯誤的音準、節(jié)奏,避免慣性錯誤。
(二)有利于作品結構的把握
音樂作品的結構就如文章的段和句,如果學習者把握得好,就會讓人感覺作品一氣呵成,自然流暢,反之就會讓人覺得一直都是一種色調,沒有層次。視唱學習中也需要對作品結構正確把握,視唱并不是單純的一板一眼的音準、節(jié)奏練習,很多視唱作品也是從歌劇、藝術歌曲等優(yōu)秀作品中提煉出來的。如果不能把握住它們的結構,機械練習音準、節(jié)奏,學習者無法表達出作品的內涵。只用傳統(tǒng)的練習方法,學習者不能高效準確地分辨作品結構。加入鋼琴伴奏,學習者會發(fā)現(xiàn)前面一段的鋼琴伴奏對后一段并不適用,因為轉調或節(jié)奏密度變化或音區(qū)變化等原因導致產生了情緒上的變化。通過這種方式,學習者在感受音樂中自然地把握了作品的結構,產生了無心插柳柳成蔭之效。
(三)有利于音樂表情的把握
視唱學習者是通過樂譜來進行學習的,當作曲家創(chuàng)作樂譜時,除了寫下音符,還會寫下這首樂曲用哪種音樂表情來表現(xiàn)的思考。在視唱學習中,如果忽視音樂表情的處理,就難以還原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本意。我國音樂從事者很早就開始重視音樂表情,從1958年5月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表情術語字典》就可看出。只使用傳統(tǒng)視唱學習法,就算學習者關注音樂表情并試圖在視唱中加入它,有的時候也不易把握,要么不明顯,要么太過,使原來掌握的節(jié)奏、音準都變化了。在視唱學習中加入鋼琴伴奏,一方面可以烘托和輔助音樂表情的傳達,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表情太過以致節(jié)奏、音準的變化。
二、學習中鋼琴伴奏的關注點
(一)關注作品的體裁形式和藝術風格
視唱作品中加入鋼琴伴奏,首先要關注作品的體裁形式和藝術風格。視唱作品的體裁形式多種多樣,以民歌、藝術歌曲、影視歌曲、歌劇中的選曲為主。其中民歌又可分為中國各民族民歌、俄羅斯民歌、捷克民歌、奧地利民歌等各地區(qū)不同風格特點的民歌,歸根結底都是民歌,民歌中加入鋼琴伴奏要深入了解民歌的地區(qū)特色。比如江蘇民歌小調居多,旋律婉轉含蓄,鋼琴伴奏以琶音式的音型為主,與優(yōu)美的歌唱一起表現(xiàn)江南水鄉(xiāng)秀麗甜美的畫面。如江蘇民歌《大九連環(huán)》在藝術歌曲中加入鋼琴伴奏要重視其藝術性,伴奏手法應多樣化;如《我愛你,中國》在高潮旋律級進處可以加入低音下行相互映襯,在最高音長音處可以加入旋律的高八度再現(xiàn),給人情感余味。
(二)關注作品的曲式結構和和聲特點
為視唱曲加入鋼琴伴奏,要關注作品的曲式結構。視唱作品大多為一段體,如東北民歌《小看戲》:雷蒙恩的這首視唱曲就是ABACA的回旋曲式。每一部分的伴奏都要對應發(fā)生變化,A部分是F大調,一開始情緒平穩(wěn)舒緩,伴奏每小節(jié)第一個強拍一個中低音區(qū)柱式和弦,B部分C大調,音高呈現(xiàn)出上行趨勢,伴奏強拍左手根音弱拍右手中高音區(qū)柱式和弦,C部分有較多高音降3的延音線,B部分的伴奏音型不適用,伴奏適合選擇每小節(jié)第一個強拍一個中高音區(qū)柱式和弦。視唱作品加入鋼琴伴奏還要注意作品的和聲特點。視唱作品的伴奏要與其和聲一致,不可混淆。如果伴奏的和聲與作品不一致,這樣的伴奏既不能輔助視唱學習,又會產生不和諧的音響效果。比如大調歌曲《雪絨花》若采用小調的伴奏,就會產生黯淡的音響效果,不符合歌曲明亮的主題氛圍。當然,部分視唱曲中也有轉調或暫時離調的部分,與之相對應的伴奏也要與其和聲一致。
(三)關注作品的音樂表情和力度速度
視唱曲的伴奏要關注作品的音樂表情。以莫拉維亞民歌樂譜為例,左上角Dolore是悲痛的意思,伴奏適合選擇緩慢的強拍左手低音區(qū)根音和弱拍右手中低音區(qū)的柱式和弦配合渲染憂傷的氣氛。另外,視唱曲中加入鋼琴伴奏還要注意作品中的力度記號。以上面提到的雷蒙恩的視唱曲為例,力度記號p弱mf中強f強cresc漸強,速度記號rit漸慢都要在伴奏中對應表現(xiàn)出來。
在視唱學習中加入鋼琴伴奏這一方式既能增加視唱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習的興趣,又能幫助把握音準、節(jié)奏、作品結構和音樂表情。加入鋼琴伴奏要關注作品的體裁形式、藝術風格、曲式結構、與作品一致的和聲、音樂表情和力度速度。同時需要注意,視唱學習與鋼琴伴奏不能顛倒主次,堅持鋼琴伴奏為視唱學習服務的宗旨。過度重視鋼琴伴奏,忽略視唱,就失去了視唱學習的根本目的了。視唱學習與鋼琴伴奏應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進步。
參考文獻:
[1]陳雅先.視唱練耳教學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2]尹娜.淺析視唱教學中鋼琴伴奏的地位與重要性[J].戲劇之家,2005(6).
[3]王以東.節(jié)奏與打擊樂訓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朱建萍,李曉薇.視唱[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