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勇 申利華 漆學鵬
(1.阜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安徽 阜陽 236000;2.阜陽實驗中學,安徽 阜陽 236000;3.阜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安徽 阜陽 236000)
引言:近年來,社會的發(fā)展與科技的進步正在不斷轉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網絡逐漸成為一種傳播和接收信息的新媒介,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在大學生群體中發(fā)展迅速。新媒體具有新穎、便捷等特點,對于大學生的學習發(fā)展確實有一定幫助,但同時新媒體中的一些思想價值觀念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大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不斷探索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新途徑十分必要。
以往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大多是通過圖書報刊以及電視的形式,而隨著新媒體時技術的發(fā)展,大學生對于信息的獲取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不再只局限于傳統(tǒng)的紙質書刊,更多是通過手機、電腦以及自媒體的方式來獲得想要的信息。在新媒體時代下,網絡更加靈活便捷,利用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短視頻和圖文的形式將思政教育內容和紅色文化更直觀具體的呈現(xiàn)在高校大學生面前,學生也可以不受任何局限的利用新媒體來獲取到最新信息[1]。可以說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學生獲取接收信息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增強了創(chuàng)新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加豐富。
傳統(tǒng)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所接受教育的形式更為單一,且接受教育的渠道相對較少,這對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是極為不利的。然而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傳播的內容也更豐富且具有趣味性,通過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讓大學生在一個更為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此外,新媒體是一個不受個人或社會因素干擾的空間,通過新媒體任何人可以發(fā)表言論且不會被輕易泄露個人信息,這也方便了大學生通過新媒體社交軟件來對外溝通交流,溝通渠道有所拓寬。
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進一步推動新媒體成為一個巨大的網絡系統(tǒng),在此系統(tǒng)中包含了大量信息,無論是在傳播技術層面還是在交流技術層面相較以往都有著根本性跨越。大學生通過新媒體可以探索到更多有關紅色文化方面的信息,吸收所有優(yōu)秀成果并加以傳承和創(chuàng)新。不僅如此,他們還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主動傳播正確的思想理論,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現(xiàn)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處于不年齡階層的,所以常常會出現(xiàn)以下現(xiàn)象: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具有非常豐富的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實踐經驗,但對于網絡新媒體技術卻并不十分了解;還有一些教師能夠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但卻缺乏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與實踐經驗,兩者之間的矛盾,造成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難以進一步有效開展。還有一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沒有轉變自身角色,依然采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無法精準掌握新媒體的傳播方法和規(guī)律,在思想上沒有轉變觀念,一味固步自封,沒有采用現(xiàn)代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的意識,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不高。
新媒體時代使人們實現(xiàn)了言論自由,但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一定弊端,通過網絡人和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所以這也非常容易讓高校大學生接收到對他們自身健康成長不利的信息。另外,當前高校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受到家庭教育環(huán)境影響導致他們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對新興事物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強烈,但缺乏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所以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很可能會使思維活躍、樂于探索、喜歡追求新鮮事物但自我約束力較低的大學生受到外部不利環(huán)境的誘惑,這不僅不利于高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更嚴重的還可能會使大學生們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因此基于這個角度,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無序失控,也為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在新媒體還未得到迅猛發(fā)展以前,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是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來開展的,同時利用座談會、社會實踐等活動來進行輔助教學。而在當前新媒體社會環(huán)境中,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明顯增加,教師可以通過手機社交軟件、網絡電視、電子郵件、貼吧博客以及搜索引擎等等形式開展教育工作。相較于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過新媒體可以使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師生之前的互動交流也更加方便,所以基于新媒體教學的種種優(yōu)勢,利用新媒體教學也逐漸成為高校一種新型且十分流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過新媒體,可以有效打破學生只能在班級教室課堂中接收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實現(xiàn)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利用手機或者電腦來隨時隨地學習,并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這是傳統(tǒng)思政政治教育方法所無法做到的[2]。在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來獲取更多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并更加方便快捷的收集整理,在教育的過程中也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發(fā)布有針對性的信息,因材施教,通過圖文和視頻交流的形式將教育內容傳遞給學生,使思政教育更加準確直接。
現(xiàn)階段,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是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根據(jù)調查顯示,在當前的網絡使用群體中,年齡在18 歲至24 歲年輕人所占比是最大的,人數(shù)已經達到總網民人數(shù)的一半還多。而大學生群體正處于18-24歲年齡段之間,在智能手機與移動4G 網絡普及以后,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選擇用手機上網,通過網絡和新媒體來獲取所需要的知識,以及和同學老師之間互動交流,這也意味著新媒體早已深受高校大學生群體的青睞和喜愛。所以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轉變自身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思維方式,用積極和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學習新媒體,不斷增強自身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水平,并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靈活使用新媒體技術。如將網絡社交軟件應用到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并從新媒體所傳遞出的信息中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傾向。同時教師要切實提高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新媒體開展教學的能力,積極了解并學習新媒體文化并主動占領網絡文化陣地。此外,高校還可針對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以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師的信息化水平,進而打造出一支觀念先進、思維活躍、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質量、專業(yè)化思想政治工作隊伍。
在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更注重自身的權威性,這種教育方式的弊端是不僅使學生學習更加消極、懈怠,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還容易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缺失。而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則是更為和諧開放的,教師可利用微信、QQ、微博以及其他社交媒體軟件與學生達成交流,有利于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避免面對面交流的尷尬;也有助于教師與學生對話談心,掌握學生心理和思想動態(tài),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充分貫徹人文主義理念。同時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社交軟件開展小型班會或組織學生集體討論,以便于學生互相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更好的交流,拉近彼此的情感。而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中,通過利用視頻、圖文等形式,將抽象化的思政教育知識變得更為具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為學生自主學習知識提供一個相對開放的活動環(huán)境,讓他們在輕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源于我國黨政與人民偉大革命紅色文化作為支撐,既是其文化根基又具有價值導向,因此大學思政課堂中需融入紅色資源、紅色傳統(tǒng)、紅色基因等教育內容,落實“以德樹人”的紅色時代教育要求,建立當代大學生的紅色理論認同、紅色政治認同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在這種教育下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更像是良師益友,有助于教師和學生真正敞開心扉,互相接納,學生會從心底里尊敬和喜愛教師,教師也會從內心關心和愛護學生,這也進一步使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得益彰,從而使教學效率得到根本提高。此外,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還需要延伸到課堂和學校之外,在校外,通過新媒體,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廣泛、更深入,全面拉近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有助于構建民主和諧的現(xiàn)代師生關系。
結論: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fā)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現(xiàn)了新的教育形式,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應當結合時代發(fā)展特征,充分掌握新媒體的特點并發(fā)揮其獨特優(yōu)勢,以更好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良好思想政治價值觀念的優(yōu)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