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雪梅 李彩云
(百色學院外國語學院 廣西百色 533099)
林廟會是越南北寧省仙游縣的特色傳統(tǒng)節(jié)日。這是一個著名的廟會,于每年正月十二至十四日在京北地區(qū)的林山周圍和焦相河畔的古村落舉行,體現(xiàn)了北部三角洲平原地區(qū)人民豐富的文化生活和獨特的精神信仰。林廟會最具特色之處是演唱官賀民歌——越南民歌寶庫中具有最豐富旋律的民歌曲調(diào)之一。
“京北”地區(qū)是個老地名,主要包括今越南北寧、北江兩省及周邊的一些地區(qū)。京北地區(qū)人才輩出,曾有很多人考試中舉,這里還有很多著名的傳統(tǒng)手工藝村,如:東湖畫村、棟高紙村、大拜銅村、浮溪雕刻村等,此外,京北地區(qū)還有許多風景名勝、古亭、寺廟等。
京北地區(qū)是越南官賀民歌的搖籃,已搜集到有300多首,主要是來自炎舍、氏球、陶舍、牛山、依那、氏鐘等官賀民歌起源村的藝人所藏。有不少民族生活在京北地區(qū),但官賀民歌只在京族群體中存在和發(fā)展。
官賀是一種抒情類民歌,古人常在生產(chǎn)勞動、婚嫁、節(jié)慶、迎春等場合對唱。演唱官賀民歌的是各位連兄、連姐,他們不僅要有一副好歌喉、創(chuàng)作能力,而且還要了解相關的概念,如:官賀組、舊官賀、新官賀、官賀屋、邀約習俗、交友習俗等,具體為:
交友習俗:這是男士官賀組與其他村女士官賀組交友的習俗,互稱為“官賀友”。該關系得到兩村村民、雙方父母的認可,常建立在以下原則之上:
既然是官賀交友那必須是異性、異村,結為官賀友之后大家就是連兄、連姐的關系,連兄、連姐之間一般不通婚。無論交情是幾年、一生亦或是世代相傳,連兄、連姐都會一生相互善待、相互尊重,一同維持這種關系,對方家里有紅白喜事都會互相問候。當官賀組中的某一成員遇到困難時,其他成員都會在物質(zhì)上給予幫助。當去參加節(jié)慶或去哪里唱歌時,官賀友們常邀約一同前往。每當村里有節(jié)日或有好事要慶祝時,官賀友們都常邀請對方到家里來唱歌。
在交際中,官賀友們常保持禮貌的態(tài)度,言行舉止、站姿、坐姿、拿水杯、吃檳榔、飯桌上等,都表現(xiàn)出對彼此的尊重、喜愛。
一旦結為官賀友,連兄、連姐們之間的感情總是緊密相連、專一且強烈的。每一場相遇無論感情多深都有告別時,但官賀的告別與其他一些民歌不同,它是帶著一種已依附在歌聲和生活中的情懷告別。正是如此,連兄、連姐們的告別總是讓人流連忘返。
官賀組:指的是一群同性別、自由結交成一個組合的群體。官賀組的成員生活平等、互相包容、互相關愛。工作之余、閑暇之時,他們常相約到大哥(男組組長,一般稱為“連兄”)、大姐(女組組長、一般稱為“連姐”)家過夜,一同學習、練嗓。首先是學唱法、唱詞,訓練如何把嗓音練成更加的靈活、柔和、清甜、有彈性、宛轉(zhuǎn)悠揚。接著是學談吐、交際禮儀,之后才能才去參加節(jié)慶歌唱、交友、唱更、歌唱比賽等活動。此外,他們還得進行配對練習,以達到聲音匹配才能去唱歌。官賀組有3種活動形式:固定組、自由組和既自由又固定組。
自由官賀組利用空閑時間自行安排活動。該活動形式被唱官賀之人稱為唱調(diào)情曲、男女對唱或群唱。
固定官賀組是官賀民歌演唱的典型活動形式,因為該組組織方式嚴密、有層次,成員安排時間集中練習,唱的時候有規(guī)有矩,且?guī)缀醪粫衅渌穆曇魮诫s其中。
既自由又固定的官賀組是最為普遍的活動形式。全組在有節(jié)慶歌唱、歌唱比賽時集中練習。閑暇之余,小組中的成員可以參加其他小組的活動,與其他小組的成員結為官賀友。這種活動形式造就了不同條件下具有高度適應性的官賀演唱風格,例如在船上唱、在山上唱、在神廟里唱、在亭子里唱、或在婚嫁、祝壽之際唱等。
官賀屋:所謂“官賀屋”就是官賀組所在的場所。這是官賀組成員聚集、訓練的地方,是官賀組成員“過夜”及他們的晚輩入行學習的地方。這里也被用來接待官賀友,是當?shù)氐墓儋R組與他們邀請來參加村里廟會的官賀友組織唱更的地方,官賀屋中還分有專門的男屋、女屋。在官賀活動形式中,一場唱更必須要有可以給連兄、連姐們“唱通宵”的官賀屋。相應地,邀請官賀友進入“官賀屋”之后,主人和客人靜坐在兩張席子或兩張長椅上,主人開唱邀請客人喝茶、吃檳榔,客人答唱接過茶水和檳榔。繼這之后主人邀請客人用“官賀餐”,酒足飯飽后便開始組織唱更。
官賀的演唱內(nèi)容和分類:官賀民歌是連兄和連姐在官賀文化空間里的對唱,官賀的演唱內(nèi)容和分類也非常豐富,包括:
唱會:主要在節(jié)日、廟會中演唱,旨在迎春、慶祝廟會、活躍節(jié)日氛圍。
唱更:通常在各村廟會、亭會相對比較集中的春天或秋天舉行,各官賀組(男組、女組)邀請與自己結交官賀友的官賀組前來參加本村的活動,組織唱更以烘托村里的節(jié)日氛圍,唱更一般從晚上七、八點開始到凌晨兩、三點結束,有時候甚至連唱兩三天。
唱祭:當官賀組邀請與自己結交官賀友的官賀組前來參加村里的廟會,這些官賀組一般會購買檳榔、香、蠟燭、水果等供品到村亭里來祭拜并演唱官賀民歌供村民欣賞。
唱祝:村里某戶人家有新房竣工、祝壽、孩子考中等喜事時,除邀請親戚、村民一起吃喜宴慶祝外,家主常邀請幾個官賀組來唱更,歡樂的時光有時會延續(xù)幾天。
祈雨歌:官賀組與民眾一起,通過演唱官賀民歌向神靈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結義歌:已經(jīng)結拜為兄弟的各個村,在有節(jié)慶之際,兄弟們一般邀請對方來參加活動,通宵唱個痛快,唱完這場結義官賀歌后就邀請對方到廟會中自由唱。
消災歌:村里某戶人家發(fā)生不好的事情后,主人家會組織一場消災祭祀活動,完成消災祭祀儀式后,主人家通常會邀請4到6組有男有女的官賀組到家里來唱一晚上的官賀民歌,用歌聲消除霉運,迎接好運的到來。
官賀民歌是京北人民社會文化生活的獨特之美,體現(xiàn)了村落社會群體之間的交際關系。官賀藝人的穿著、言行、走姿體現(xiàn)了端莊、得體、嬌美的特征,他們一直都相互尊重。2009年9月30日,北寧官賀民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涵蓋了49個官賀村:其中44個北寧古官賀村和5個北江古官賀村。
官賀民歌常與廟會聯(lián)系在一起,廟會是官賀文化活動的重要特征。官賀廟會和文化生活在民眾的信仰、精神和文化建筑空間里舉行,如:婆王廟、蒲山寺、北寧文廟、北寧古城、依那寺、安敏寺、含龍寺等,這些都是具有歷史價值和先進藝術文化價值的古建筑工程,凝聚了京北地區(qū)“人杰地靈”的文化價值。其中,北寧省仙游縣林鎮(zhèn)的林廟會是最大的廟會,吸引了最多的游客,并保留了許多最典型的官賀文化之美。
林廟會的歷史以許多不同的版本口頭流傳下來。其中一個版本為:林廟會起源于廟會、歌會,與焦相河畔留下清晰印記的張之的歌聲有關。這個版本起源于越南人民的民間傳說“張之——媚娘”。
“林”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匯聚了京北——北寧故土的歷史要素和文獻傳統(tǒng):這里歷史悠久,人民生活富足,勤勞、老練的京族人民主要從事生產(chǎn)勞動、商業(yè)活動。幾個世紀以來,林廟會以林山為中心點,輻射至內(nèi)裔鄉(xiāng)、連寶鄉(xiāng)和林鎮(zhèn)3個地方。林山有“洪云山”之名,是一座小山丘。林山上有個洪恩寺,這是一個珍貴的歷史遺跡,里面保存著許多珍貴稀有的文物,是每年春天眾多國內(nèi)外游客的匯聚點。相傳此山像一條月形魚,魚頭部朝向月德河(球河),尾部朝南即神話《徐識遇仙女》起源的月行山,洪恩寺則位于魚頭處。
林廟會是官賀村一年中最大的節(jié)日,旨在紀念官賀民歌這種獨特的民歌類型。每年到了林廟會舉辦的時候,代表49個官賀村的連兄、連姐們和來自各地的游客們匯聚于此游玩、進行才藝表演和享受官賀文化。官賀民歌演唱從節(jié)日的第一天即正月十二日開始,在林山、洪恩寺空地和各官賀營地里舉行。此外,官賀民歌演唱還可以在任何地方舉行:民宅、村亭外空地、寺廟門前或湖中的小船上,就如當年張之用動聽的歌聲打動了美麗的媚娘的傳說就發(fā)生在焦相河畔。
到了約定的時間,連兄們身著長衫頭上戴著同款顏色頭巾,連姐們則身著四身衣,頭上戴著頭巾,手里拿著斗笠,以唱官賀之人的姿態(tài)親切、端莊地相見、互致歡迎歌。詩歌與音樂的完美結合是民歌曲調(diào)的最高藝術水平。如果有機會能欣賞由京北地區(qū)的藝人們演唱的幾段官賀民歌:請吃檳榔、客人莫走請留步、客人來家做客等,必定是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這是關于青年男女愛情的歌詞:
“苦苦尋覓卻不知你在何處,
蹚水怕濕,過橋又太遠,
你出門了就趕快回來,
不要讓我在寒風中等候?!?/p>
在家通宵唱歌是官賀人的傳統(tǒng)文化。不同于在有樂器輔助的村亭里或營地里演唱官賀民歌,在家唱更完全是質(zhì)樸的、輕柔的且顯得非常親近,蘊藏著古老官賀民歌的傳統(tǒng)價值。
官賀民歌演唱是一種需要精心排練、具有集體性質(zhì)的演唱形式,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形成團隊風格,從組織到表演形式都要嚴格執(zhí)行。官賀民歌的風格通常是節(jié)奏慢、有條不紊地演唱,有許多伴奏音、副歌。演唱傳統(tǒng)官賀民歌的人要掌握靈活、柔和、清甜、有彈性、宛轉(zhuǎn)悠揚的演唱技巧。因此,傳統(tǒng)官賀不需要伴奏,不需要調(diào)高音和麥克風但仍然能夠保持聲音洪亮,即使是在人員嘈雜的廟會中,聽眾也能容易地辨識到官賀民歌的韻律。
如今,雖然還有能夠演唱原版?zhèn)鹘y(tǒng)官賀民歌的藝人,但官賀民歌正朝著現(xiàn)代的方向發(fā)展。實際上,越南人民了解到的現(xiàn)代官賀民歌比傳統(tǒng)官賀民歌多很多。
廟會中演唱官賀民歌是一種獨特的音樂文化活動形式,不僅具有京北鄉(xiāng)村的鮮明特征,而且烙上了紅河三角洲平原濃厚的文化印記。林廟會充分融合了越南傳統(tǒng)民間信仰文化的精髓,同時又具有自己官賀家園的特色。官賀地區(qū)的林廟會確實成為了越南人民特別是北寧人民的驕傲。
官賀民歌的價值首先體現(xiàn)在其詩歌的語言藝術上。與官賀民歌的旋律相伴的是富有詩意、抒情和生動的歌詞。歌詞的創(chuàng)作來源于越南人民熟悉的民族詩歌體裁——六八詩體,飽含深情而又通俗易懂。歌詞源于內(nèi)涵豐富的歌謠、俗語、喃字故事,尤其是《金云翹傳》故事,飽含詩意。例如,當想夸贊朋友時,連姐們可以說:“大哥、二哥,真是樹香、根香,種樹人也香??!”我們可以追溯到與這個內(nèi)容相似的歌謠:
“人像香氣四溢的桂花一樣,
樹香、根香,種樹人也香!”
官賀民歌的歌詞是一種時而質(zhì)樸、簡單,時而精煉的語言,蘊藏著民歌語言的精華,被賦予獨特的價值。官賀民歌歌詞中要體現(xiàn)愛情,但很少看到“yeu”(愛)字的出現(xiàn),取而代之的是“thuong”(疼)字。同樣,在男女之間微妙的交流中,官賀人不用“ chang(夫君、小伙子)、“nang”(娘子、小姑娘)這些詞,而是用“nguoi”(你)字(請你留下來,別回去了)。在同村人之間或與到訪的其他村的客人之間的交流中,官賀人在用“nguoi”這個字時,也是包含著真誠、深厚的情誼。
一場唱更的開始永遠都是熱烈的歡迎,是相聚的喜悅,歡樂的曲調(diào)讓歌者和聽眾結下了友情、愛情,情義深重:
“放黃金到稱上,黃金重九兩,恩情重十兩?!?/p>
或:
“手捧一碟鹽和一碟姜,姜辣、鹽咸,請不要忘了彼此?!?/p>
唱更的結束是離別時的不舍:“請你留下來,別回去了”,或許是因為他們在唱更過程中找到了知己,滿懷感恩,約好下次見面的日子,而有了感情的牽絆。
官賀民歌的歌詞不僅歌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還表達了對祖國、家鄉(xiāng)、山河美景的熱愛,以及對熟悉的村亭、榕樹、水井、渡船的喜愛。官賀民歌歌詞的思想內(nèi)容也是人們對愛與被愛、對和平生活、對自由和精神理念的渴望與向往。
“今日竹梅相聚,情在一時,義于一世。”
官賀人不僅會唱官賀歌,而且還以官賀民歌演唱的方式生活著。官賀民歌高雅而精致,官賀人和睦相處,簡單而真誠。官賀民歌成為串聯(lián)友情和愛情的情感紐帶。尤其是在官賀民歌的曲調(diào)中,我們沒有看到地位和身份的區(qū)別對待,而是一種互相尊重、男女平等、身份平等的關系。
其次,官賀民歌有團結民眾的價值。如上文所述,同個官賀組成員之間以及他們與已締結官賀友的其他官賀組成員之間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尊重,互相幫助。連兄、連姐們團結一致,一起分享演唱技巧,以實現(xiàn)歌聲達到“靈活、柔和、清甜、有彈性、宛轉(zhuǎn)悠揚”的水準,或在演唱時互相協(xié)助創(chuàng)作,建立起堅固的群體生活紐帶。每到廟會的時候,連兄、連姐們常互相邀約前來參加本村的節(jié)日慶?;顒?,一起在活動上歌唱或在家里通宵唱更。從此不僅是某個村的村民而且各個村的村民們都聯(lián)系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也是形成、傳承和推廣民間知識的有效時機,促進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
官賀民歌是京北文化空間里廣大民眾的一種特色民間文化類型。在林廟會中演唱官賀民歌不僅是京北地區(qū)的民間文化類型,而是形成了被廣泛傳播并用來聯(lián)系民眾感情的文化價值。林廟會中演唱的官賀民歌具有高水平的表演、歌詞和曲調(diào),融合了風俗習慣、信仰、節(jié)日習俗等內(nèi)容,飽含抒情、氣派、高雅的民歌韻味。在越南民間藝術文學中,官賀民歌有著特殊的地位,是音樂和文學高度融合的特色民歌。京北地區(qū)的官賀人尤其是林廟會中的官賀人是保護、實踐和傳播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