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智,黃 茜,王麗紅
(湖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湖北 武漢430205)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促進課堂教學與課外鍛煉相結合,支持和鼓勵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技能[1]。所在學校在日常的教學中除了需要提升校內體育課程水平,更需要引導和支持學生積極的去更多的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本研究對湖北省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行為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和分析,為促進和引導兒童青少年廣泛的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提供參考和理論支撐。
根據經濟發(fā)展水平,從湖北省隨機抽取經濟水平好、較好、一般和較差的四個地市(武漢市、黃石市、荊門市、潛江市)為本次抽取點,再根據城鄉(xiāng)和性別分四類人群,抽取9至18歲兒童青少年人群為本次調查對象,四個地市收集的調查問卷數量為4 487份,通過篩查剔除無效問卷115份,最后獲得有效問卷4372份,樣本量詳情見表1。
表1 樣本量(單位:人)
1.2.1 問卷調查法
采用國家體育總局《2017年全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活動狀況調查》的問卷,通過專家論證及預實驗證實問卷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訪問員攜帶問卷到抽樣點學校,通過對適齡班級學生隨機整群抽樣,將抽取到的班級以班為單位集中,隨后進行問卷填寫并當場統(tǒng)一收回。
1.2.2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20.0對問卷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主要方法有單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檢驗、列聯分析、因子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等方法,對各項指標變量數據的關素進行探索,統(tǒng)計量的顯著性水平設為a=0.05。
為了研究青少年的體育鍛煉認知情況,本次調查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量表形式進行調查,問題項按“非常同意、比較同意、一般、不太同意、非常不同意”選擇順序分別授予1、2、3、4、5分,表2顯示,經檢驗9個條目具有很好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0.873,統(tǒng)計學基準線≥0.7),故將9個問題的得分進行求和,并根據其內容特征將“和值”重新命名為“體育鍛煉認知”,為了保證分析的精度,本研究將“和值”換成秩次分,秩次轉換遵循最低秩授給最小的數,則意味著結果中秩次均值越小,青少年體育鍛煉認知水平越高。
通水,不是簡單的引水下山、接水入戶,必須思慮周遠,質效兼顧。在解決貧困地區(qū)農村安全飲水問題上,我省以管理制度改革為重點,不斷探索。
表2 青少年體育鍛煉認知的內部一致性檢驗一覽表
通過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人群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圖1),在不同年級學生體育鍛煉認知水平體現出明顯的差異性(LSD多重比較,p<0.05),高中生體育鍛煉認知水平最高(秩次均值:男生2 017.4、女生2 150.3),其次是初中生(秩次均值:男生2 244.9、女生2 371.6),體育鍛煉認知水平最低的是小學生(秩次均值:男生2 519.6、女生2 605.0),但各年級男生體育鍛煉認知水平與女生無顯著性差異(p<0.05)。
圖1 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人群體育鍛煉認知水平差異
城市學生同樣表現出高中體育鍛煉認知最高(秩和均值:1 887.3),初中生次之(秩和均值:2 219.4),小學生體育鍛煉認知最低(秩和均值:2 467.0)(LSD多重比較,p<0.05);而鄉(xiāng)村小學生與初中生體育鍛煉認知無顯著性差異(秩和均值:小學2 698.8、初中2 621.5,p<0.05),高中生體育鍛煉興趣最高(秩和均值:2 292.8),與其他兩個年級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城鄉(xiāng)比較,城市學生各年級組體育鍛煉認知水平均高于鄉(xiāng)村學生,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圖2)。
圖2 不同城鄉(xiāng)不同年級人群體育鍛煉認知差異
研究青少年的體育鍛煉興趣的問題,同樣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量表形式開展進行調查,表3顯示,經檢驗7個條目具有很好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0.885,統(tǒng)計學基準線≥0.7),將得分進行求和,“和值”重新命名為“體育鍛煉興趣”,同時將“和值”換成秩次分,秩次轉換遵循最低秩授給最小的數,結果中秩次均值越小,青少年體育鍛煉興趣越強。
表3 青少年體育鍛煉興趣的內部一致性檢驗一覽表
高中男生與初生男生體育鍛煉興趣無顯著性差異(秩和均值:男生2 249.6、男生2 234.5,p>0.05),并且體育鍛煉興趣明顯低于小學生(秩和均值:男生1 889.9),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而女生則表現出較明顯的高中生體育鍛煉興趣最低(秩和均值:2 754.3)、初中生次之(秩和均值:2 604.0)、小學生體育鍛煉興趣最高(秩和均值:2 014.8),差異具有顯著性(LSD多重比較,p<0.05)(圖3)。城市各年級組學生體育鍛煉興趣明顯高于鄉(xiāng)村學生,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圖4)。
圖3 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人群體育鍛煉興趣差異
圖4 不同城鄉(xiāng)不同年級人群體育鍛煉興趣差異
通過對不同人群的體育鍛煉目的分析可以看出(表4),因為“自己喜歡“而去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最高,其次是因為“體育考試或測試需要”的人群;因為“家長要求、學校或老師要求”而去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并不高。
表4 青少年體育鍛煉目的選擇一覽表(%)
不同性別人群方面,男生因為“因為自己”喜歡而去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女生,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女生因為“體育考試或測試需要、學?;蚶蠋熞蟆倍⒓芋w育鍛煉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男生,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級人群方面,小學階段學生因為“因為自己”喜歡而去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初、高中階段的學生,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初、高中階段的學生因為“體育考試或測試需要、學?;蚶蠋熞蟆倍⒓芋w育鍛煉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城鄉(xiāng)方面,城市學生除了“學?;蚶蠋熞?、家長要求”而去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鄉(xiāng)村之外(p<0.05),其他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通過對運動項目技術的掌握情況調查分析可以看出,兒童青少年掌握的運動項目主要有跳步、羽毛球、跳繩、乒乓球、籃球、跳遠、足球、健步走、游泳、踢毽、韻律操等。
男生掌握乒乓球、籃球、足球、武術項目運動技術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女生,而女生掌握跳繩、踢毽、韻律操項目運動技術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男生。鄉(xiāng)村學生掌握游泳技術的人數比例明顯低于城鎮(zhèn)。高年級的學生掌握球類項目運動技術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低年級的學生(表5)。
表5 青少年運動項目技術掌握情況一覽表(N=4 608,%)
從課外體育鍛煉參與率方面來看,男生明顯高于女生,城市學生高于鄉(xiāng)村學生,小學階段學生高于初中階段學生、初中階段學生高于高中階段學學生,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6 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參與率一覽表(%)
本研究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評估性別、學校年級、體育鍛煉目的、運動技能掌握數量、父母體育鍛煉行為、父母陪同參加體育鍛煉、周圍體育鍛煉人數、居住地體育鍛煉場地情況來分析對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參與的影響(表7)。
表7 課外體育鍛煉參與影響因素的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從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男生課外體育鍛煉參與是女生的1.727倍;小學階段學生是高中階段學生的1.731倍,初中階段學生是高中階段學生的1.386倍;從體育鍛煉目的上來看,因為“自己喜歡“而去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人群是”家長要求“才去參加體育鍛煉的4.018倍,其他各因素之間差異不明顯;在運動技術掌握方面,基本上呈現出運動技能掌握的越多,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越高的趨勢。
父母體育鍛煉行為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影響也較明顯,從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父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參與是父母”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的2.237倍,父母”偶爾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參與是父母”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的1.461倍;
居住周圍體育鍛煉人數“很多“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是居住周圍”沒有“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的2.336倍,居住周圍體育鍛煉人數“有一些“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是居住周圍”沒有“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的1.472倍。居住的地方鍛煉場地”很充足“的學生是居住的地方”沒有“鍛煉場地的人數1.472倍,居住的地方鍛煉場地”一般“的學生是居住的地方”沒有“鍛煉場地的人數1.130倍。
體育鍛煉的認知水平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行為具有良好的影響,對其培養(yǎng)體育鍛煉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體育的教育以及體育相關知識的科普宣傳,對學生的體育的認知的提高和終身體育行為的形成至關重要。從本研究中也可以看出,不同年齡階段青少年體育鍛煉的認知和行為存在著明顯差異,高年級的學生體育鍛煉認知水平明顯高于低年級的學生,這也符合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認知的發(fā)展規(guī)律。城市學生的體育鍛煉認知水平明顯高于鄉(xiāng)村學生,說明鄉(xiāng)村學生在體育鍛煉認知教育和宣傳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本研究還顯示在體育鍛煉興趣因素上,小學階段人群體育鍛煉興趣明顯高于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這可能與學生的學業(yè)重,課外時間少有關,沒有太多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另外,隨著智能手機、電腦的普及,青少年屏幕時間也在逐漸增加,閑暇時間活動的興趣逐漸被轉移,導致青少年的體育活動時間的減少,從而逐漸影響青少年的體育鍛煉興趣[2]。在參加體育鍛煉目的上,絕大多數學生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喜歡而去參加體育鍛煉,因此,培養(yǎng)青少年體育鍛煉興趣才是促進青少年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最有效的方法。在體育鍛煉技能上,應多培養(yǎng)和掌握比較有趣味性的運動項目技能,興趣是最好的動力,從而提高青少年體育鍛煉的參與。對于青少年年而言,體育學習興趣可以激發(fā)他們在體育活動中的積極情緒,在參與體育活動時更容易被同伴所接受產生良好的同伴關系,而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促進學生的學校適應[3]。
從本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男生課外體育鍛煉參與率只有27.3%,女生則更少,只有18.1%,這說明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參與度并不高,并且不同性別差異較大,城市和鄉(xiāng)村也有一定的差異,不同年級階段,小學生參與率最高,高中生參與率最低。
從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影響因素分析來看,學校因素、家庭生活環(huán)境因素對青少年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都具有較明顯的影響,學校應多開展學生體育課,多元化提供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向學生廣泛的傳授科學的運動健身知識,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如果學校老師對學生文化學習的重視程度超過其他,則容易忽視了學生的體質水平,由于文化課成績關系到中小學教師的職稱晉級以及學期考評等切身的利益,所以更重視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家長雖然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重視,但是處在應試教育下,更加重視孩子的文化課成績[4],這種因素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參與度會有較大的影響,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應注重將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另外,家長因素也十分重要,父母的體育行為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有較大的影響,積極引導學生經常性的、有規(guī)律性科學的去參加體育鍛煉,對學生體質健康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學校和居住地體育場地、器材等設施的豐富多樣性也是影響學生參加課外鍛煉的重要原因,不論是體育老師的授課還是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其基礎主要是運動場地、設施的齊全;另外,學生參加鍛煉的方式、時間、頻率等還源于家長的支持情況[5];學校領導、班主任及學生家長如果對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缺少認知,例如,怕影響學生學習成績;擔心學生的安全等[6],這必然是影響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障礙,應該消除這種不利因素。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
體育教育逐步走入正規(guī)化這對青少年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體育行為的養(yǎng)成起到積極的教化作用。但是,這種教化作用如果想內化成青少年自身的健康體育生活方式,不僅僅需要家庭和學校還更需要社會和大眾傳媒等方面的共同作用。
青少年高年級年齡段學生的體育鍛煉認知水平明顯高于低年級段的學生,但體育鍛煉興趣卻呈現出高年級年齡段的學生低于低年級年齡的學生。各年齡段人群參加體育鍛煉原因主要還是“自己喜歡”,因此培養(yǎng)青少年體育鍛煉興趣顯得十分重要。青少年運動項目技能的掌握還是過于單一,應該培養(yǎng)運動技能的多樣性,豐富青少年體育活動形式。
目前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參與率較低,影響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的原因主要還是學校的體育教學的積極引導有待提高,以及青少年的父母要鼓勵支持,以及青少年體育鍛煉場所、器材是否齊全也是影響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從而幫助青少年獲得更多的支持路徑,提高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