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田 王 紅 屈子怡 楊朝帥 馮彬彬 王悅豪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天津 300000;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普通外科,天津 300000
2018 年我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構(gòu)成的40%以上[1]。而高膽固醇血癥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2]。雖然目前他汀類、PCSK9、依折麥布等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仍存在一些不足[3]。因此需要不斷探索來發(fā)現(xiàn)新的、實用且有效的藥物來治療高膽固醇血癥。近年來有學者認為痰濕體質(zhì)與高膽固醇血癥等代謝性慢性病的發(fā)生具有密切的關(guān)系[4-5],脾氣健運才能將津液吸收、傳輸?shù)饺砀髋K腑。脾不健運則津液失于輸布,釀濕為痰,痰濕造成氣血運行受阻,進而化生血濁,阻滯于脈道。本研究選取治療健脾祛濕的代表藥物參苓白術(shù)丸作為實驗藥物,以高脂飲食建立原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豚鼠模型,旨在觀察參苓白術(shù)丸對高膽固醇血癥豚鼠模型的影響及可能機制。
普通級Hartley 豚鼠,雄性,80~90 d,體重250~300 g,由北京隆安實驗動物養(yǎng)殖中心提供[動物生產(chǎn)許可證編碼:SCXK(京)2014-0003]。實驗動物自由飲水、進食。高脂飼料(10.0%豬油,0.5%膽固醇,89.5%基礎飼料)及普通飼料由北京科澳協(xié)力飼料有限公司提供[許可證號:SCXK(京)2014-0010]。實驗過程遵循天津醫(yī)藥研究院和國家有關(guān)實驗動物保護與使用的準則,并經(jīng)天津醫(yī)藥研究院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批準。
參苓白術(shù)丸(天津中新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樂仁堂制藥廠,批號:B094067,規(guī)格:6 g/100 粒);依折麥布片[MSD Pharma(Singapore)Pte Ltd,批號:ZEZPA16001,規(guī)格:10 mg/片]。
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測定試劑盒[積水醫(yī)療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批號:822RBO、826RCO、824RLN、823RAO];總膽汁酸測定試劑盒及蛋白定量測試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號:E003-2];尼曼-匹克C1 型類蛋白1(Niemann-Pick C1 like 1,NPC1L1)、三磷酸腺苷結(jié)合盒轉(zhuǎn)運體G5(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 G5,ABCG5)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肝臟X 受體α(liver X receptor α,LXRα)、膽固醇?;D(zhuǎn)移酶2(acyl-CoA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2,ACAT2)測定試劑盒(上海藍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E02A0863、E02A0677)。
KHB ST-360 型酶標儀(上??迫A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日本OLYMPUS 公司BX53 型偏光顯微鏡、DP73 型顯微鏡攝像頭、SZ2-STS 型體視顯微鏡。
1.4.1 實驗動物分組、造模及給藥 豚鼠適應性喂養(yǎng)1 周,將其分為對照組,模型組,依折麥布組,參苓白術(shù)丸高、中、低劑量組,每組10 只。對照組給予普通飼料,其余組均給予高脂飼料,在室內(nèi)溫度為20~25℃,相對濕度為40%~70%,明暗周期12 h/12 h 的條件下喂養(yǎng)8 周建立原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豚鼠模型。
造模4 周后開始藥物灌胃干預,給藥體積為10 ml/kg。依折麥布組予依折麥布混懸液(1 mg/kg),參苓白術(shù)丸高、中、低劑量組分別予17.00、8.50、0.85 g/kg,模型組和對照組給予等體積生理鹽水,1 次/d,連續(xù)4 周。實驗期間各組動物均自由飲水攝食。
1.4.2 實驗動物取材 末次給藥后各組禁食不禁水12 h,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動脈取血,靜置30 min 后,3000 r/min 離心10 min,-80℃凍存?zhèn)溆茫蝗「?、末端回腸、遠端空腸組織置-80℃保存,另取肝組織于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行組織病理學HE 染色觀察;結(jié)扎膽囊管并完整取下膽囊,收集膽囊膽汁并觀察成石情況同時行膽囊膽汁測定。
1.5.1 血液生化指標檢測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各組豚鼠血清中TG、TC、HDL-C、LDL-C 的含量。
1.5.2 膽汁TC、總膽汁酸測定 測定采用酶比色法及酶顯色法,按試劑盒說明進行。膽汁-20℃保存。
1.5.3 HE 染色法觀察肝臟組織形態(tài)學變化 肝臟組織置于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24 h,逐級乙醇脫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HE 染色,光鏡下觀察肝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變化。
1.5.4 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小腸組織NPC1L1、ABCG5、ACAT2、LXRα 的表達 取各組動物小腸組織,提取組織裂解液(離心半徑10 cm,8000 r/min,離心15 min),配置試劑,繼續(xù)按照檢驗步驟進行,在反應終止后5 min 內(nèi)用酶標儀在450 nm 波長依序測量各孔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將樣本的OD值代入方程式,計算出樣本濃度。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血清TG、TC、LDL-C 水平均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與模型組比較,參苓白術(shù)丸低劑量組TG 水平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參苓白術(shù)丸中劑量組血清TG、LDL-C 水平均降低,HDL-C 水平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參苓白術(shù)丸高劑量組血清TG、TC、LDL-C 水平均降低,HDL-C 水平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各組血清TG、TC、HDL-C 及LDL-C 水平比較(mmol/L,)
表1 各組血清TG、TC、HDL-C 及LDL-C 水平比較(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 <0.05;與模型組比較,bP <0.05。TG:甘油三酯;TC: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膽汁TC、總膽汁酸水平均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與模型組比較,參苓白術(shù)丸中、高劑量組膽汁TC、總膽汁酸水平均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各組膽汁TC、總膽汁酸水平比較()
表2 各組膽汁TC、總膽汁酸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 <0.05;與模型組比較,bP <0.05。TC:總膽固醇
對照組肝臟組織基本正常;模型組可見彌漫性大泡性脂肪變,肝組織內(nèi)廣泛的肝細胞氣球樣變、少量炎癥細胞浸潤和點狀細胞壞死;依折麥布組脂肪變性顯著減輕;參苓白術(shù)丸中、高劑量組脂肪變性及肝細胞氣球樣變顯著減輕;參苓白術(shù)丸低劑量組肝細胞脂肪樣變性改善較模型組不明顯。見圖1。
圖1 肝臟病理組織學圖片(HE 染色,200×)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NPC1L1、ACAT2、ABCG5、LXRα 水平均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與模型組比較,參苓白術(shù)丸中、高劑量組NPC1L1、ACAT2、LXRα 水平均降低,ABCG5 水平均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各組NPC1L1、ACAT2、ABCG5 及LXRα 水平比較(ng/g,)
表3 各組NPC1L1、ACAT2、ABCG5 及LXRα 水平比較(ng/g,)
注:與對照組比較,aP <0.05;與模型組比較,bP <0.05。NPC1L1:尼曼-匹克C1 樣蛋白1;ACAT2:膽固醇?;D(zhuǎn)移酶2;ABCG5:三磷酸腺苷結(jié)合盒轉(zhuǎn)運體G5;LXRα:肝臟X 受體α
中醫(yī)無“高膽固醇血癥”病名,但一般認為其在“痰濁”“痰濕”等范疇中[6]。中醫(yī)理論認為該病病機本質(zhì)乃“本虛標實”,本以“脾虛”為要,標以“濕濁”為主[7]。故治療應從健脾祛濕入手,作為健脾祛濕經(jīng)典方劑,參苓白術(shù)丸由蓮子肉、薏苡仁、陳皮、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參、白術(shù)、山藥、甘草組成。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參苓白術(shù)丸的多個有效成分對脂質(zhì)代謝失調(diào)均有明顯的改善和調(diào)節(jié)作用[8-11]。因此,本研究選取不同劑量的參苓白術(shù)丸探究其對原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豚鼠的影響,為臨床使用參苓白術(shù)丸調(diào)節(jié)膽固醇代謝提供實驗依據(jù)。
小腸從食物中吸收的膽固醇占人體攝取膽固醇總量的50%[12]。在此過程中NPC1L1、ACAT2、ABCG5、LXRα 起到重要作用[13-19]。有研究[20]顯示,阻斷NPC1L1的內(nèi)吞可以抑制膽固醇進入吸收細胞;ACAT 作為細胞內(nèi)唯一可以催化膽固醇酯合成的酶,當抑制小腸中ACAT2 時,可阻斷小腸對飲食來源膽固醇的攝取[21];ABCG5 除了可促進膽固醇從小腸上皮細胞運至腸腔隨糞便排出,還能促進膽固醇逆轉(zhuǎn)運,促進肝臟將膽固醇分泌入膽汁排出體外[22-24];LXRα 可以抑制小腸NCP1L1、上調(diào)ABCG5 的表達,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上調(diào)毛細膽管的肝細胞中ABCG5 的表達,增加肝膽固醇向膽汁中的直接排放;促進限速酶CYP7A1,將肝膽固醇轉(zhuǎn)化為膽汁酸;調(diào)節(jié)SREBP-1c 將膽固醇轉(zhuǎn)換成脂肪酸等方式[25-28]。因此調(diào)控這些蛋白的表達,對治療原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血清TG、TC、LDL-C 水平均升高(P <0.05),提示原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動物造模成功[29-30]。與模型組比較,參苓白術(shù)丸中、高劑量組NCP1L1、ACAT2、LXRα 水平均下降,ABCG5 水平均升高(P <0.05),提示參苓白術(shù)丸中、高劑量組可以下調(diào)高膽固醇血癥豚鼠模型小腸NCP1L1、ACAT2、LXRα 水平,上調(diào)ABCG5 水平。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模型組比較,參苓白術(shù)丸中、高劑量組TG、LDL-C 水平及膽汁TC、總膽汁酸含量均降低(P <0.05),且肝臟的脂肪變性、肝細胞氣球樣變也較模型組改善。提示參苓白術(shù)丸中、高劑量組可以改善高膽固醇飲食所導致的原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減輕肝臟細胞脂肪樣變。其可能的機制是參苓白術(shù)丸通過下調(diào)NCP1L1、ACAT2,上調(diào)ABCG5 來降低膽固醇水平;若要明確該結(jié)論,還需要阻斷該信號通路,檢測參苓白術(shù)丸是否具有降脂作用來進一步確定。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模型組比較,參苓白術(shù)丸中、高劑量組LXRα 水平降低(P <0.05)。在高膽固醇條件下,LXRα 上調(diào)SREBP-1c 的表達,而SREBP-1c 過表達將使大量固醇轉(zhuǎn)換成脂肪酸,超出人體代謝能力后會引起肝臟脂肪變性,最終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31-33]。參苓白術(shù)丸中、高劑量組可以通過下調(diào)LXRα 水平改善原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豚鼠模型的NAFLD。
綜上所述,參苓白術(shù)丸中、高劑量可以降低NPC1L1、ACAT2 及LXRα 表達,上調(diào)ABCG5 水平;能夠降低高膽固醇血癥豚鼠模型的血脂水平,改善膽汁TC 和總膽汁酸濃度,減輕肝臟脂質(zhì)沉積。今后本課題組將進一步明確參苓白術(shù)丸影響原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豚鼠膽固醇水平的機制,為參苓白術(shù)丸治療高脂血癥提供更有力的實驗數(shù)據(j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