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晴
(濟寧市金鄉(xiāng)縣文化館,山東 金鄉(xiāng) 272200)
群眾文化活動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群眾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知程度越來越高,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相較于發(fā)達國家而言,尚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不僅僅需要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知程度,還需提高對群眾文化管理的認知程度,并針對群眾文化管理的現存問題,開展群眾文化管理工作,以便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有序開展。
群眾文化活動是保障群眾文化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載體,而群眾文化本身就是一項福利,有助于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生活。因此,在開展群眾文化管理時,若管理工作到位,可在一定程度提升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興趣,同時還能進一步提升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能夠提供對群眾文化管理重要性的認知程度,保障群眾文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達到提升多方面效益的目的[1]。
我國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最為常見的類型主要包括廣場舞以及節(jié)假日舉辦的賽事活動等。尤其是傳統(tǒng)節(jié)日時,為傳播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大部分地區(qū)都會開展與傳統(tǒng)節(jié)日相關的群眾文化活動,例如賽龍舟、猜燈謎等活動[2]。此外,也有部分群眾會在非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太極拳、唱戲曲等傳統(tǒng)文化活動,該類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傳承和發(fā)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通過該方式,不僅能夠豐富人民群眾的業(yè)余生活,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有助于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才的認知程度。
近幾年,在社會經濟迅猛發(fā)展的前提條件下,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人們對于生活品質也有了新的要求。在經濟及科技的不斷進步下,我國人口的流動性越來越大,人們的競爭也越來越激勵。針對這種情況,人民群眾所面臨的壓力也會隨之增加,通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的壓力,使人們放松心情,使其能夠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工作,有助于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fā)展[3]。
文化活動是了解群眾對文化需求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文化館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需做到與時俱進,不斷豐富文化活動形式,而非墨守成規(guī)。因此,文化館管理人員需不斷創(chuàng)新文化活動的形式,通過開展多樣化活動的方式滿足更多人的需求[4]。首先,在開展文化活動時,可通過與當地特色文化相結合的方式,使文化活動能夠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其次,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需不斷創(chuàng)新文化活動所傳播的理念,為群眾傳遞積極向上的理念,使文化活動能夠真正與新時代思想相融。最后,在開展文化活動時,需提高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重視。我國開展大型文化活動的時間多以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主,例如燈謎會、賽龍舟等,主要在元宵節(jié)和端午節(jié)進行[5]。因此,在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來時,文化活動的形式將會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活動的管理難度將會加大。管理部門需提前做好一切部署與安排,才能確保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群眾文化管理若想順利開展,就必須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與當地文化特色相互結合,并做好因地制宜的群眾文化宣傳工作,才能讓人民深入了解到群眾文化的特點,使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6]。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宣傳工作時,文化館首先需要了解當地特色的文化,并將活動與當地先進的文化思想充分結合,才能讓人們在了解當地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學習到先進的文化思想。例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民群眾,由于該類群眾的興趣愛好各有不同,其文化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進行群眾文化管理時,需考慮不同年齡段人群之間存在的差異,為其開展不同的管理方式[7]。此外,文化管的領導人員還需在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不斷開展多樣化的文化活動,以此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進一步提高文化群眾活動組合和管理的有效性[8]。
監(jiān)督制度是確保群眾文化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為進一步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文化館需在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民主決策制度,并做好監(jiān)督工作,確保群眾文化活動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相符。針對這一問題,文化館可從管理層、專業(yè)角度以及群眾文化組織體系等方面的建設出發(fā),并利用相關的組織體系完成群眾文化的統(tǒng)籌工作,同時還需要制定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進一步加強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監(jiān)督[9]。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保障群眾文化活動的科學性,還能有效保障群眾文化活動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相符,確保群眾文化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加民主和透明。
文化推廣是讓群眾文化走進大眾視野的宣傳方式之一。近幾年,我國的信息技術不斷在發(fā)展,互聯(lián)網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變得更加方便。因此,文化館在開展群眾文化管理工作時,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互聯(lián)網將文化活動相關的內容推廣到千家萬戶中,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意識。在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宣傳時,不僅需要宣傳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還需要加強主流思想的傳播工作,使人民群眾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10]。除此之外,在對群眾文化進行管理時,針對不健康的思想及文化,需進一步加強管控工作,為人民群眾營造一個良好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活動在我國文化建設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開展文化建設時,需真正認識到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另外還需要通過創(chuàng)新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做好因地制宜群眾文化管理、完善群眾文化監(jiān)督制度以及做好群眾文化活動推廣工作等方式,加強對群眾文化工作的管理,才能保障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從而達到提升群眾建設工作的有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