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華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許村鎮(zhèn)政府,安徽 歙縣 245200)
引言:獼猴桃園的管理要充分參考環(huán)境因素,特別是對于夏季來說,由于雨水較多,所以桃園內(nèi)的濕度較大,這樣十分不利于幼果的生長。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每年的汛期也是獼猴桃發(fā)病的集中階段,類似于灰霉病、紅蜘蛛等病蟲害都能直接造成減產(chǎn),因此要引起充分的重視,爭取通過技術手段的實施實現(xiàn)有效控制。
夏季是獼猴桃長勢最旺盛的時期,必須及時修剪整形才能確保果樹的良好漲勢,破除頂端優(yōu)勢,為生長后期坐果結實打下良好基礎。獼猴桃果樹的修剪整形主要包括抹芽綁蔓和摘心,對于處于盛果期的果樹而言,可適當忽視抹芽,并且盡可能的采取重施氮肥的方式,促進樹體的旺盛生長。在此過程中,要將工作重心放在摘心、疏枝以及綁蔓等環(huán)節(jié)上。以成齡果園為例,針對其長勢旺盛的結果枝要在其結果部位以上保留7 至9 片葉進行摘心;二次萌發(fā)枝保留3 至4 片葉進行摘心;三次萌發(fā)枝保留2 至3 片葉進行摘心。與此同時,針對有培養(yǎng)價值的徒長枝以及營養(yǎng)枝可保留10 至12 片葉進行摘心。結果的母枝要確保相隔20 厘米處選留出1 個健壯的結果枝,并將其余部分全部疏除。值得注意的是,疏除過程要有所側重,盡可能的將病蟲枝和細弱枝以及過密枝疏除,以有效降低養(yǎng)分消耗。要對開過花的雄株采取回縮更新,從而保留健壯枝蔓。對于結果枝還要進行綁縛,通常使用綁扎繩繞綁兩道[1]。
除了夏季的修枝剪型,也需要及時修剪才能提高植株的抗凍抗寒能力。冬季修剪的重點是結果母枝,對結果情況相對衰弱的母枝要通過修剪縮短其與主蔓之間的距離,才能保證樹體在下一種植區(qū)間的豐產(chǎn)??紤]到過晚和過早修剪都會對樹體造成一定損傷,必須科學把握冬季修剪時間,確保樹體順利地度過休眠期,一般情況下,皖南地區(qū)會在12 月下旬開始修剪。不同于夏季,還需考慮到防凍抗寒的越冬需要,在修剪后要及時在果樹樹體上噴灑防凍劑或主干枝蔓涂白,避免凍傷。另外,為了避免病蟲害對樹體的侵害,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季的修剪整形工作,都要做好對修剪器具的消毒,用75%濃度的酒精重點對鋸、剪進行消毒。
在疏花過程中,通常要率先疏除生長在基部的花蕾,然后再根據(jù)生長需要逐漸的向頂部疏除,但要將處于中間部分的花蕾進行保留。疏果活動更為重要,應充分考慮葉、果比,從而確定合理分布。一般可按照葉果比值在4:1 與7:1 之間進行留果。與此同時,還要觀察長勢情況,當果樹長勢較強且果型較小時可參考每5 片葉留1 個果;而長勢一般、果實較大時便可每7 片葉留1 個果,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疏果定果效果。首先,要將小型果、畸形果、過密果、病蟲果等進行疏除;其次,盡可能的保證留果均勻,控制果實間的距離適中。判定標準是當有風吹過時果實的左右搖擺動作無磕碰發(fā)生。值得注意的是,疏果定果工作越早進行越好,這樣能夠顯著提高花期授粉的座果率,同時也能降低人工授粉的盲目性。定果后還要進行套袋,因此套袋前要再一次進行精密定果,確保長果枝葉留果6 個左右,中果枝葉留果3 個左右,短果枝葉不留果或者只留一個果[2]。
首先,獼猴桃套袋時間的選擇通常為謝花后的50-70 天之內(nèi)完成;其次,所選用的袋子一般要求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氣性,如單層木漿紙袋,通過給果實套袋可以有效減輕日灼、風摩等損傷,防止果面污染,改善果面色澤,保持果實的外觀形象,還可預防病蟲危害;再次,獼猴桃果實套袋是一個階段性的工程,能進入到套袋這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都是被精挑細選留下來的優(yōu)質果。所以,在套袋之前都會再做一次準備工作,做好防病、防蟲工作、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再進行一次疏果,這次疏果主要是疏除遺漏的畸形果、病蟲果、弱小果;最后,套袋前一天晚上應將紙袋置于潮濕地方,使袋子發(fā)生軟化,以利于扎緊袋口。
果實套袋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第一,左手托住紙袋,右手撐開袋口,使袋體鼓脹,并使袋底兩角的通氣放水孔張開;第二,袋口向上,雙手執(zhí)袋口下2—3cm 處,將幼果套入袋內(nèi),使果柄卡在袋口中間開口的基部;第三,將袋口左右分別向中間橫向折疊,疊在一起后,將袋口折彎成“V”形夾住袋口,完成套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套時注意用力要輕重適宜,方向始終要始終向上,要扎緊袋口。這樣操作的目的在于使幼果處于袋體中央,并在袋內(nèi)懸空,防止袋體摩擦果面和避免雨水漏入、病菌入侵和果袋被風吹落。
獼猴桃的根系相對較淺,雖然喜歡陰涼潮濕的環(huán)境中,但不耐澇,對光照輻射也比較敏感,因此對種植環(huán)境和土壤有一定的要求,果園管理要格外注意干旱氣候的土壤墑值控制,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才能實現(xiàn)獼猴桃的增產(chǎn)增收。萌芽期、開花后期、坐果膨大期和冬季封凍前時水分灌溉的關鍵期,在灌溉時考充分考慮到樹體的生長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補充果樹水分。此外,獼猴桃樹體的灌溉還有這幾個注意事項,第一,為了保證果實的品質,在采收前20d 內(nèi)禁止大量灌溉。第二,在旱季也要掌握灌水的頻率和用量。第三,同樣要做好雨季的果園排水工作,避免積水對樹體的影響,防止根部遭受澇害。
除了保證水分的需要,還要制定科學的施肥計劃,要考慮到園內(nèi)不同樹齡果樹對肥料的需要情況,既要保證底肥、基肥和追肥的適時性,還要確保各類肥料的施加比例,抓好施肥的關鍵期。每年的6 月份是獼猴桃果實的膨大期,此時要對樹株施用三元復合肥,用量為1 千克,并添加適量的微量元素,用量約為0.5 千克,從而促進幼果的迅速發(fā)育。待生長到7 月底或者8 月初時,要進行肥料追施,我們將其稱為優(yōu)果肥,每株用鉀肥0.5 千克左右。對于初結果的果園不僅要酌情減少施肥量,而且還要科學確定施肥位置,一般距離主干100 厘米左右,施肥深度控制在15 厘米以上。與此同時,套袋之后要每十天噴灑一次氨基酸營養(yǎng)液。另外,在施肥的過程中要堅持科學配比、少量多次、因地制宜的原則,還要充分混合拌均肥料并控制好肥料與根部的距離,避免燒根、燒苗。如果遇到高溫和干旱的特殊氣候,還應及時灌溉,以促進水肥的運轉。當然,多雨時也要做好防澇準備。
獼猴桃的病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重點,采取綜合防治的原則。因此,獼猴桃園的建園初期就要選擇有良好抗性的品種,通過適時和定期的修剪,及時清理各類病枝、病果和殘葉,可以以集中銷毀的方式,減少種植環(huán)境中的病蟲害殘留數(shù)量。雖然獼猴桃種植園受病蟲害侵擾的頻率不高,但也堅決不能對日?;A的防護工作掉以輕心,尤其是在獼猴桃生長期間的常見病害和蟲害。
獼猴桃潰瘍病和花腐病是皖南地區(qū)種植園最常見的兩種病害,潰瘍病通常發(fā)生在早春和初秋時節(jié),2-3 月的空氣溫度較低的,隨著溫度的逐漸上升,獼猴桃樹體的潰瘍情況會有所改善,但在9-10 月份溫度驟降后還會再度蔓延。植株感染病害的1-5d內(nèi),枝干表面會產(chǎn)生水漬狀灰白色菌膿,季節(jié)更替階段皖南地區(qū)常發(fā)生強風和驟雨,潰瘍病菌就會借機傳播。因此,為了有效防控該病,必須在發(fā)現(xiàn)后就立刻剪去病枝、清理病果和枯葉,并噴灑相應的驅病藥劑防止進一步蔓延。花腐病時獼猴桃開花時期以感染花苞花蕾的病癥,4-5 月是該病感染的潛伏期,在果樹開花時會出現(xiàn)大面積的腐爛,生物防治是有效防治該病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須做果園的水肥管理,為果樹花期提供良好的通風和日照條件,在花期前可以事先噴灑防治藥劑,發(fā)現(xiàn)病蕾病花后要立即清除。
卷葉蛾和根結線蟲是典型獼猴桃蟲害,通常情況下,卷葉蛾多發(fā)于春季萌芽期,在進入夏季的過程中會大量繁殖,影響坐果期的質量,卷葉蛾一般通過物理誘殺和害蟲試劑進行治理。獼猴桃屬于肉質根,根部含水量遠遠高于其他果樹,因此容易遭受根結線蟲的侵害,根結線蟲不僅會影響果實質量,還會破壞根部的結構,造成獼猴桃幼苗與植株枯死,科學育種選種是預防線蟲的有效手段,可以通過套作萬壽菊的方式抑制根線蟲的繁殖,在發(fā)現(xiàn)感染病根后要及時清除焚燒或噴灑藥劑。
綜合防治策略是有效控制病蟲害發(fā)病幾率和傳播惡化的現(xiàn)代防治手段,不僅能夠針對常見病蟲害,還能避免特殊的病蟲害,因此在防治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獼猴桃園的實際情況,加強綜合防治的整體水平。首先,在初花期時可噴灑濃度為72%的鏈霉素可濕性粉劑,以針對性防治花腐病的發(fā)生;其次,在夏季階段,可噴灑濃度為80%的M45 粉劑與殺蟲劑的混合液,以防止褐斑病以及葉螨的發(fā)生;最后,除了化學藥物防治之外,還可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例如設置變頻燈,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集中捕殺各類害蟲等,從而降低藥物防治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獼猴桃植株造成的破壞性影響。總之,獼猴桃園管理技術的應用不僅要有實效,同時也要踐行綠色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原則,實現(xiàn)農(nóng)業(yè)的轉型升級[3]。
結論:開展獼猴桃園管理技術研究工作,要以生長特性和環(huán)境條件為參考依據(jù),全面提高過程管控的科學性。因為任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可能對后續(xù)的生長造成影響?,F(xiàn)階段,我國的農(nóng)業(yè)技術扶持體系已經(jīng)相對成熟,但環(huán)境因素也在隨之變化,因此仍要做好技術手段的創(chuàng)新,爭取提高農(nóng)業(yè)管理水平,實現(xiàn)增產(chǎn)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