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瀟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430056)
產蛋率是蛋雞生產性能的重要指標, 市場調研發(fā)現(xiàn), 產蛋率不理想, 主要表現(xiàn)在開產到高峰難,病愈后的恢復產蛋不理想,及產蛋高峰維持較短。春季是母雞產蛋高峰季節(jié),要取得好的飼養(yǎng)效益,必須調整好飼料中的營養(yǎng)成分。進入夏季后有的蛋雞常產軟殼蛋,雞群雖然產蛋率不低,軟殼蛋的數量卻增多。 蛋雞生產性能受品種、環(huán)境、疾病與飼養(yǎng)管理等影響。 為使蛋雞養(yǎng)殖適應季節(jié)的變換,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飼料,品質純正、環(huán)境適宜、防止疾病,并做到體質量、喂料與雞只分布均勻,一定會取得優(yōu)良的生產成績。
能量是支持蛋雞活動的主要動力來源, 蛋雞的一切行為活動,包括吃食、運動、代謝和生產都離不開能量的消耗, 而能量主要來自日食糧中的營養(yǎng)成分。
使用高質量的飼料是蛋雞生產性能潛力發(fā)揮的必需條件,可延長蛋雞的產蛋期,從72 周齡延長至100 周齡,72 周產蛋數可明顯增加, 死淘率降低,小于8%,飼料利用率提高2.3~2.2:1。國際上推薦的營養(yǎng)標準為: 普通蛋雞海蘭褐在產蛋高峰期,每天攝入17g 粗蛋白(16.5%),代謝能2778~2867 千焦/公斤,鈣4 克(3.88%),有效磷0.44 克(0.43%),蛋氨酸0.448 克(0.43%)。國內標準為:代謝能2700 千焦/公斤,粗蛋白16.5%,鈣3.5%,蛋氨酸0.37%。 當然沒必要太過準確,因為原料較難把握。 設計日糧時,要以可消化氨基酸為依據,因為蛋雞需要的不是蛋白質而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日糧中部分氨基酸(通常10~15%)不能消化,而是隨糞便排出, 比如大豆粕蛋氨酸消化率為91%,肉骨粉中蛋氨酸消化率為85%,棉籽粕中蛋氨酸消化率為72%。 產蛋期的飼料要按蛋雞采食量科學配比,采食量受蛋雞體重、日齡、產蛋率、蛋重、環(huán)境溫度、飼料的質地等因素影響,要綜合考慮。 比如增加蛋重,可通過增加開產體重,提高蛋白質或單個氨基酸含量, 適量添加脂肪或油脂等方式來實現(xiàn)。
根據蛋雞營養(yǎng)原理科學設計飼料, 蛋雞品種按生長和生產階段可分為育雛期、 育成期、 產蛋期,產蛋期又可細分為產蛋前期、產蛋中期、產蛋后期。 不同種類、不同階段、不同生產目的的蛋雞其營養(yǎng)需要有較大區(qū)別。 蛋雞養(yǎng)殖三個階段的營養(yǎng)需要差異和配方,分階段飼料配方效益高。蛋雞常見的三個階段飼料配方如下。
蛋雛雞的飼料配方:玉米62%,麥麩3.2%,豆粕31%,磷酸氫鈣1.3%,石粉1.2%,食鹽0.3%,添加劑1%;玉米61.7%,麥麩4.5%,豆粕24%,魚粉2%,菜粕4%,磷酸氫鈣1.3%,石粉1.2%,食鹽0.3%, 添加劑1%; 玉米62.7%, 麥麩4%, 豆粕25%,魚粉1.5%,菜粕3%,磷酸氫鈣1.3%,石粉1.2%,食鹽0.3%,添加劑1%。
蛋雞育成雞的飼料配方: 玉米61.4%, 麥麩14%,豆粕21%,磷酸氫鈣1.2%,石粉1.1%,食鹽0.3%,添加劑1%;玉米60.4%,麥麩14%,豆粕17%,魚粉1%,菜粕4%,磷酸氫鈣1.2%,石粉1.1%,食鹽0.3%,添加劑1%;玉米61.9%,麥麩12%,豆粕15.5%,魚粉1%,菜粕4%,棉粕2%,磷酸氫鈣1.2%,石粉1.1%,食鹽0.3%,添加劑1%。
產蛋雞的飼料配方:玉米58.4%,麥麩3%,豆粕28%,磷酸氫鈣1.3%,石粉8%,食鹽0.3%,添加劑1%;玉米57.9%,麥麩4%,豆粕21.5%,魚粉2%, 菜粕4%, 磷酸氫鈣1.3%, 石粉8%, 食鹽0.3%, 添加劑1%; 玉米57.4%, 麥麩3%, 豆粕20%, 魚粉2%, 菜粕4%, 棉粕3%, 磷酸氫鈣1.3%,石粉8%,食鹽0.3%,添加劑1%。
以上的添加劑含氨基酸、 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生長促進劑。根據不同品種、不同生理階段、環(huán)境、日糧類型相應的營養(yǎng)水平, 充分考慮飼料原料因產地、品種、加工、儲存等因素影響后的養(yǎng)分含量及生物學效價,科學配制理想蛋白質、氨基酸平衡日糧,避免營養(yǎng)浪費或不足。
蛋雞飼養(yǎng)過程中, 由于蛋雞自身消化吸收以及產蛋的需求,飼料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的石粉,尤其是產蛋期,但石粉添加不合理,又會導致產蛋率不高、軟殼蛋增多等諸多問題。所以說石粉在蛋雞飼料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蛋雞飼料中添加石粉,一是為了補充鈣磷,增加體內血鈣含量便于蛋殼的形成; 二是為了讓飼料在肌胃中磨碎便于消化吸收。
目前, 生產上使用的石粉原料主要有方解石和石灰石, 通常方解石和石灰石含鈣量都在33%以上,優(yōu)質的可達到35~38%。 石灰石粉稱為青石粉,是蛋雞常用的鈣源飼料。某飼料廠反映使用其生產的蛋雞料的蛋雞,產蛋率下降了1/3,檢測發(fā)現(xiàn)飼料鈣含量比標準少了1/3,進一步發(fā)現(xiàn)使用的石粉鈣含量只有22%,與通常石粉35~38%的鈣含量差了1/3,通過對石粉檢測,判定石粉為白云石。白云石中鈣含量為22~24%,鎂含量過高,為10%,過高鎂會影響鈣、鐵、銅的吸收,因此白云石不適合作蛋雞的鈣源飼料。 白云石通常為白色,生產上常將白云石當作方解石使用,造成鈣含量不足,導致產蛋率下降。 蛋雞用石粉不可粉碎過細,因為小顆粒鈣在肌胃中的停留時間短,利用率低,導致蛋殼質量下降。但也不可太大,太大一般消化吸收不好,隨糞便排泄,造成浪費。 在蛋雞日糧中使用的石粉,一般以大小混合為宜,即75%6~8 目,12.5%10~12 目,12.5%50 目最適合。
在蛋雞飼料中添加植物油一定要適量, 否則會影響蛋雞的增重和產蛋率。 夏季很多養(yǎng)殖場戶為了消滅蚊蠅, 在蛋雞飼料中添加滅蠅胺是錯誤的。 研究指出,在多起長期或慢性毒理研究中,滅蠅胺又稱環(huán)丙氨嗪,能夠導致動物的乳房腫瘤,其代謝產物三聚氰胺能夠引起膀胱腫瘤,而且,環(huán)丙氨嗪和三聚氰胺都會在蛋雞中殘留, 影響食品安全。正確的方法是使用活菌微生態(tài)制劑,效果更明顯,避免使用烘干的死菌的產品,增加了成本還見不到效果。 正確使用酶制劑,如植酸酶的活性各家控制的不一樣,有的酶制劑不穩(wěn)定,會使飼料中磷超標,造成蛋殼質量下降。 這種現(xiàn)象目前很普遍,應引起重視。
雞蛋蛋黃顏色多種多樣, 從淺黃色到深橙色不等,其中淺黃色最常見。 研究發(fā)現(xiàn),雞的品種僅能決定雞蛋殼的顏色,但并不會影響蛋黃顏色,而不同的飼料才是決定雞蛋蛋黃顏色的主要因素。蛋黃顏色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雞吃的食物。如果雞飼料中黃橙色的色素較多, 蛋黃顏色就會深些,用麥子喂養(yǎng)的雞和大米喂養(yǎng)的雞,蛋黃顏色差別很大。 土雞蛋蛋黃顏色較深,偏向橙黃色,主要是因為土雞放養(yǎng)的養(yǎng)殖方式, 使雞能從外界獲取到更多含有葉黃素的食物,蛋黃也就更黃。
蛋黃顏色是由脂溶性色素在卵形成期間沉積到蛋黃中形成的。 蛋雞沒有自身合成這些色素的能力,必須由外界獲取這些色素,或通過蛋雞飼料添加劑來增色, 所以蛋黃的顏色與飼料中的類胡蘿卜素有關,包含葉黃素、玉米黃素等,影響色素在蛋黃中的沉積原因有多種。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的消費觀念不再是僅僅填飽肚子的想法了, 人們不但要求有更多的禽蛋供應, 而且要求能買到質量更好的禽蛋。就像我們日常消費農產品雞蛋,人們除了關注雞蛋的營養(yǎng)以外還追求蛋品的色澤,外觀,一般情況下,消費者通常喜歡購買蛋黃顏色深的蛋。蛋黃色澤的好壞, 不但直接影響人們的心態(tài)和食欲,而且間接影響蛋制品的質量和價格。隨著農村規(guī)模養(yǎng)雞的發(fā)展, 養(yǎng)雞的農民朋友大多數都拋棄了傳統(tǒng)的散養(yǎng)方法,而改用高效的籠養(yǎng)方法。雖然雞蛋的產量提高了,但是,由于普遍采用缺乏天然色素的混合飼料,雞蛋黃的顏色較淡,也直接影響了雞蛋的價格。 盡管雞飼料中不允許添加人工色素,但有些養(yǎng)殖戶為了讓蛋黃顏色更深,會在雞飼料中加入一些胡蘿卜或菊花花瓣等富含胡蘿卜素的食物。有些蛋黃略帶紅色的雞蛋,則可能是在雞飼料中加入了紅色柿子椒或辣椒粉。 有人稱蛋黃顏色越深,口感就越好,營養(yǎng)價值也相應較高,事實上, 蛋黃顏色的深淺與雞蛋的口感并沒有太大關系,一些認為“蛋黃顏色越深,雞蛋口感越好”的說法,多數可能是心理因素。 研究發(fā)現(xiàn),淺黃色蛋黃和橙黃色蛋黃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差別并不是很大,反之,顏色越深的蛋黃維生素含量可能意味著更高,膽固醇含量更低。
雞蛋蛋黃顏色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飼料中片面增加鈣含量, 過量的鈣影響體內色素的沉積,導致蛋色較淺;飼料中霉菌毒素含量過高,導致血清中的色素降低,影響蛋黃增色;雞患球蟲病、沙門氏菌病、新城疫、腸道寄生蟲病等,也可引起蛋黃顏色變淺; 投喂驅蟲類藥物時會影響蛋黃的增色;投喂過多的青飼料、精飼料過少也會導致蛋黃色澤變淺。
由于蛋黃顏色是由脂溶性色素在卵形成期間沉積到蛋黃中形成的, 它們存于蛋黃中是由于色素存在于飼料中被轉化的緣故, 若飼料原料葉黃素含量較低(小麥、大麥、稻米或它們的副產品),在蛋雞日糧中它們的占用比率較高的話, 蛋黃顏色將較淺。不管日糧著色劑供應情況如何,疾病如常見的球蟲病、隱孢子蟲病、營養(yǎng)吸收障礙或其他病毒性疾病均會影響色素沉積, 導致蛋黃顏色不理想。如果出現(xiàn)蛋黃雜色或變色,或是因為某些飼料原料或藥品的原因而發(fā)生。因此,在蛋雞產蛋周期中應盡量避免使用化學藥物及抗生素, 而應當使用安全無害的蛋雞飼料添加劑。 許多類胡蘿卜素具有維生素A 原的活性, 它們可以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 有效的蛋黃色素沉積必須考慮到維生素A 的狀態(tài)。 如果維生素A 過量飼喂,相互競爭吸取,將降低蛋黃的色素沉積程度。如果蛋雞存在生素A 不足,類胡蘿卜素就會轉化為三素A 以滿足蛋雞的營養(yǎng)要求,從而降低體內色素沉淀。相同能量濃度下,動物采食量越多,越利于葉黃素的吸收,由于季節(jié)轉變影響,飲水量偏大,采食量偏低,從而影響葉黃素的吸收利用,影響色素沉積。在夏季可以考慮調整配方的濃度來改善蛋黃色度。
有沒有好的安全無害的蛋雞飼料添加劑改善蛋黃顏色?雞蛋蛋黃增色方法:減少飼料中白玉米的含量,盡量飼喂黃玉米(飼料玉米)。在保證產蛋性能的前提下, 適當降低飼料中維生素A 及鈣的含量。 飼喂胡蘿卜莖葉,投喂量占日糧總量的5~10%。 蛋雞在集約化飼養(yǎng)條件下,由于大量使用配合飼料,往往會使色素沉著不夠,蛋黃顏色變淺,商品價值降低。 選擇一些無毒副作用和藥物殘留的中草藥作為蛋黃增色劑, 添加到蛋雞飼料中飼喂,能明顯增加蛋黃顏色,改善蛋的風味,而且不會影響產蛋性能,并能保證蛋的食用安全。
飼料添加蛋黃增色劑后可改善蛋黃色澤,即將蛋黃的顏色由淺黃色變至深黃色。 常用的蛋黃增色劑有葉黃素、 露康定、 紅辣椒粉等。 如在每100kg 中加入紅辣椒粉200~300g。 連喂半個月可保持2 個月蛋黃深黃色, 同時還可以增進雞的食欲,提高產蛋率。
蛋殼質量是衡量種雞、 蛋雞生產成績好壞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指標,它與種雞的種蛋入孵率、孵化率、雞苗質量以及商品蛋雞的鮮蛋產量、經濟效益密切相關。由于蛋殼質量下降,對許多養(yǎng)雞場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嚴重。 蛋雞產蛋中破殼蛋比例的增加嚴重的影響了養(yǎng)雞的經濟效益。 提高雞蛋蛋殼的硬度可以使雞蛋的保存更加方便, 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雞體內的錳與磷、鈣代謝,生長發(fā)育,蛋的生長及胚胎發(fā)育、繁殖、健康有關。日糧中缺錳,雛雞會出現(xiàn)骨骼發(fā)育不良,會患滑腱癥,運動失調,生長受阻和體重下降;而成年雞則會出現(xiàn)體重減輕,蛋殼變薄和孵化率降低等。 可見雞缺乏錳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缺乏癥,所以,錳是雞營養(yǎng)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在蛋雞配合日糧時,應考慮供給適量的錳。錳可以促進動物機體骨的生長發(fā)育,間接的說明其可促進對鈣的吸收利用。 日糧添加錳可以幫助提高蛋雞的產蛋質量。 具體的方法是在每千克雞飼料中添加20~25mg 的錳, 可使母雞產硬殼蛋, 減少蛋雞的破殼率, 而對蛋殼厚度并不增加。蛋雞在較長時間內連續(xù)產蛋,易導致生理機能衰退,常使蛋殼變薄或產軟殼蛋。 所以,提高飼料質量,增加動物蛋白質飼料,并常曬太陽,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促使蛋雞盡快恢復生理機能,才能確保雞群正常產蛋。
不同品種的蛋雞,蛋殼質量不同,如土種雞蛋殼較厚,外來品種雞蛋殼較薄,易破。所以,可用選種手段提高品種的蛋殼厚度,減少破蛋率。一般雞場上午8 時左右飼喂,白天血鈣濃度高,蛋雞在成蛋過程中鈣的分泌量充足, 所以一般下午產的蛋殼較厚。而上午10 時前產的蛋通常是在夜間形成的,夜間母雞多處在休息狀態(tài),采食量很少,血鈣濃度較低,所以上午產的蛋一般蛋殼較薄。一般較老的蛋雞生的蛋較大,但蛋殼相應較薄。 因此,一般蛋雞喂養(yǎng)2 年為宜。蛋雞體內甲狀腺機能失調,會嚴重影響鈣的吸收利用, 從而產薄殼蛋或軟殼蛋。喂3~5 天甲狀腺素片能很快使蛋殼變硬。蛋雞換羽期間生理變化較大,也會使蛋殼變薄,破蛋增加。 因此在換羽期要用整粒大麥供雞自由采食3~5 天,可加速人工換羽,很快恢復產蛋并提高蛋殼質量。
在籠養(yǎng)蛋雞的飼養(yǎng)過程中, 常出現(xiàn)一定數量的軟殼蛋和薄殼蛋,在產蛋進入高峰前尤為突出,降低了生產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雞的鈣攝入量沒有達到產蛋期的正常需要。鈣對蛋雞來說,不可或缺。若飼料中鈣質不足,將直接影響蛋雞的產蛋量、蛋殼厚度、蛋的受精率、雛雞出殼率以及血清含鈣量。 這樣,給缺鈣蛋雞補鈣不僅極為重要,且大有講究。
鈣質是雞體必不可少的, 在生長發(fā)育和生產性能的維持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養(yǎng)殖過程中雛雞、產蛋雞都可能發(fā)生缺乏癥,為其生產性能帶來不利影響。應在雞開產前兩周及時進行補鈣。為了使雞多產蛋產高質量的蛋, 應在開產前兩周開始補充鈣飼料。實踐證明,產蛋雞的日糧中鈣的含量以3~3.5%為佳。 這樣既可防止雞體內鈣質缺乏,而又不會動用骨髓中的鈣源,且能保證雞在正常產蛋期間對鈣質的需求。
隨著養(yǎng)雞生產技術的日益普及, 礦物元素在養(yǎng)雞生產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其中產蛋雞易缺乏的鈣磷等元素的補充已成為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實踐證明:對籠養(yǎng)雞實行單獨補鈣,既簡便易行,又能收到預防下軟殼及薄殼蛋的顯著效果。雛雞和育成雞的飼料含鈣量及過多過少的危害,雛雞和育成雞飼料中適宜的含鈣量為0.6~0.9%,多不要超過1.0%, 就可以滿足其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因為雛雞、育成雞需鈣量較少,添加鈣主要用于雞的骨骼生長。 如果雛雞和育成雞飼料中鈣質不足時,就會導致雞群生長遲緩、骨骼發(fā)育不良,輕者骨脆易折、變形彎曲,形成軟骨癥;重者可發(fā)展成佝僂病,其臨床癥狀與維生素D 缺乏癥相似。如果飼料中鈣含量過多, 則容易造成鈣鹽在腎臟中的沉積, 危害腎臟的正常發(fā)育, 影響腎臟的正常功能,阻礙尿酸的排出,引起雞的痛風病。
鈣是蛋雞不可缺少的日糧元素。 飼料中鈣質不足,將直接影響蛋雞的產蛋量、蛋殼厚度、蛋的受精率、雛雞出殼率以及血清含鈣量。 故此,給缺鈣的蛋雞補鈣不僅極為重要,而且大有講究。鈣源飼料的選擇,以海產粗貝殼粉效果最佳。粗貝殼粉由大貝殼粉碎而成,不含細沙,含鈣量一般在35~37%,是蛋雞的優(yōu)質鈣源飼料。 連續(xù)產蛋母雞多在上午產蛋,產蛋后半小時,下一個蛋黃從卵巢排入輸卵管內。所以連續(xù)產蛋母雞上午不需要補鈣,到下午2 時后,隨著蛋殼沉積速度的增加,雞需鈣量也隨之增加。據試驗證明,在雞產蛋后8~10h 內雞體暫不需要鈣, 而只有夜間形成蛋殼時才需要大量的鈣質, 由于雞體對本身鈣存留在體內能力又有限,多余的鈣則很快會排出體外,所以,在每天12 時~18 時給雞補高鈣飼料時最佳。 因這時鈣質被吸收到血液中后,可直接用于夜間蛋殼的形成,而不必再去動用骨髓中鈣質, 有利于保持雞體鈣的平衡,使雞多產蛋。 蛋雞生產需要補鈣,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一般蛋雞每產一枚蛋需要鈣質4.4g,日糧中含鈣量在3~3.5%即可滿足蛋雞的生產需要。 如果日糧中含鈣量超過4%,即會出現(xiàn)不良癥狀:一方面會使飼料的適口性變差,雞群采食量減少;另一方面會引起尿酸鹽在蛋雞體內蓄積,導致消化不良而引起拉稀,嚴重的還會引起痛風癥狀。鈣源飼料可單獨放置,任雞自由采食,也可混于飼料中飼喂。
飼料中鈣磷的比例要適當,因為雞對鈣的吸收能力受磷的影響,吸有鈣磷比例保持平衡時才能更好地利用鈣質。 一般經例范圍為2:1~1:1 的水平吸收率更高。同時還要注意補充維生素D3 有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作用, 并能促進骨髓的正常鈣化,有利于提高蛋殼質量和產蛋率。 在日糧中要添加適量維生素C 科學研究表明, 維生素C 能增加甲狀腺的活動機能,有促進體內鈣代謝作用,使鈣從骨骼中分泌出來,使血液中的鈣含量增加,從而改善蛋殼的構成,提高蛋殼硬度及產蛋量。 在日糧中維生素C 的添加劑量,以每公斤飼料加入50mg 為宜。
蛋雞開產前適宜的補鈣時間一般為開產前2周, 蛋雞約在18 周齡, 肉一種雞般在22 周齡開始, 這時就可以直接改用產蛋雞飼料并在蛋雞料添加貝殼粉或碳酸鈣碎粒10~15g 的數量拌入飼料中讓雞自由采食。開產前補鈣時間不能過早。開產前蛋雞對鈣需要量較少, 補鈣過早不利于鈣質在雞骨骼中的沉積, 影響產蛋時雞對鈣質的吸收利用。因為飼料中含鈣過多,就相應地降低了雞骨骼沉積鈣的能力。 補鈣過晚直接影響蛋雞體況和產蛋量。蛋雞產蛋期對鈣的需要量比育雛、育成期高3~4 倍,如產蛋雞開產后再補鈣,蛋雞為滿足產蛋對鈣的需要, 就會動員骨骼中的鈣質參與蛋殼合成,時間一長,就會使蛋雞的鈣缺乏,導致軟骨癥、 佝僂病和癱瘓等疾病的發(fā)生, 直接影響產蛋量。
產蛋期的青年蛋雞(22-40 周齡),預計鈣的有效利用率為60%的話, 為滿足蛋殼形成對鈣的需要量,當雞群產蛋率為70%,每日每只雞平均對鈣需要量至少為2.6g, 當雞群產蛋率分別達到80%、90%時, 每日每只雞平均對鈣的需要量分別為2.7g、3.0g??紤]到實際生產中的具體情況,例如在產蛋高峰期,產蛋率達95%時,雞群中大多數雞的實際產蛋率為100%,因此,按產蛋率的水平給予足夠的鈣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說,每只雞每天給予3.3g 鈣,是產蛋期的產蛋雞鈣的必要量。產蛋雞40 周齡后應增加飼料中的鈣量。 產蛋雞40 周齡后, 蛋重增大了, 每個蛋的含鈣量達到2.2g 左右, 并且此時產蛋雞群中的大多數雞仍然保持著較高的產蛋率,所以40 周齡以后的雞,每只每天鈣的給量一般推薦為3.8~4.0g。飼料中的含鈣量應隨采食量變化而變化。如夏季天氣炎熱,雞的采食量減少,應適當增加飼料中鈣的含量,同時,應注意鈣磷比例,維生素D 的補充,可在飼料中加入添加骨粉、維生素A、D3 粉和濃魚肝油等。 適宜的鈣源飼料較多,在生產中一般用石粉、貝殼粉和蛋殼粉等。
石灰石粉天然碳酸鈣一般含純鈣38%左右,是補充鈣質廉價礦物飼料, 其它較純的商品碳酸鈣、白堊土和舊石灰也有與石粉相同的作用。用貝殼粉作為鈣源飼料,應注意優(yōu)先使用海濱多年堆積的貝殼,因經長時間堆積,其中附帶的有機質已經消失,雜菌較少;新鮮貝殼應注意消毒,因為蛋白質的腐敗、附著的細菌、病毒較多,不經消毒往往會給雞造成疾病。 一般貝殼粉含碳酸鈣96.4%左右,折合鈣38.6%。 蛋殼經烘干后制成蛋殼粉作為鈣源飼料,其中會含有一些有機質,一般含粗蛋白可達12.4%、含鈣24.5~26.5%,使用時也應注意防止蛋殼污染。
選擇適宜的鈣質蛋殼粉為, 其次貝殼粉、骨粉。蛋殼粉顆粒大小均勻適中,且具有較適宜的鈣磷比例構成,適合雞的食性,有利于鈣質的消化吸收。與其相比較,貝殼粉、骨粉等的顆粒大小不均,且鈣磷比例構成與產蛋所需相差較大, 故其效果次之。 其他如碳酸鈣等細粉狀鈣質飼料的效果均不如前者。 不能等到開產后甚至進入產蛋高峰期再補鈣, 因為雞對結構發(fā)生變化的飼料的消化利用要有一個適應期。 為使雞在產蛋后能對所補鈣質得到有效利用,應在開產前兩周開始飼喂補鈣飼料,經兩周時間的適應性飼喂,雞在開產后則能滿足產蛋對鈣質的所需。 補鈣時間要得當根據蛋雞產蛋的生理,雞產蛋后8~10h 內雞體暫不需要鈣,而只有夜間形成蛋殼時才需要大量的鈣質。 由于雞體內儲存鈣質的能力有限, 多余的鈣很快會排出體外。補飼數量要適宜從感官上判斷,補飼鈣料的數量可根據雞所產軟殼及薄殼蛋所占的比例而定。一般以軟殼和薄殼蛋基本消失,雞不愿啄食鈣料為合適;若蛋殼表面不光滑,附有散布的突起鈣點說明補鈣太多。 通常每100 只雞每次補飼0.5kg左右, 產蛋雞日糧中鈣質含量達到3~3.5%為佳。鈣磷比例要合理雞對鈣質的吸收依賴于一定比例磷的吸收, 在補鈣的同時應注意補給適宜比例的磷。 一般要求蛋雞日糧中鈣與磷的適宜比例為5.5~6∶1。
蛋雞飼養(yǎng)成本中,飼料成本約占70%以上,而因飼養(yǎng)觀念及環(huán)境、籠具等細節(jié)管理的疏忽,會無意間造成飼料的浪費, 在養(yǎng)雞微利的今天避免飼料的浪費無疑對養(yǎng)雞盈利至關重要。
選擇優(yōu)質飼料原料應按照生產綠色畜產品和有機食品的要求,選擇無農藥、無“三廢”污染、抗營養(yǎng)因子少的安全、優(yōu)質、可靠的飼料原料,有條件的可進行農藥、重金屬等飼料衛(wèi)生指標的檢測。首先要選擇易消化、營養(yǎng)變異小的原料。 據測定,飼料利用率每提高0.25 個百分點可減少糞中氮的排出量5~10%。目前,鋅、錳、鐵、鈷、銅等礦物質通常以氧化物或硫酸鹽的形式添加到飼料中,這種形式的吸收率低, 可采用其絡合物和螯合物做礦物質添加劑,以保證吸收率。 其次,飼料中的硫含量直接影響糞尿中硫的排泄量, 故選擇含硫量低的飼料可減少其排泄量,以降低硫化氫的產生。另外, 降低日糧中的SO42-的含量可明顯降低硫化氫的產生。再次,要選擇毒害成分低、無污染、安全性高和抗營養(yǎng)因子易消除的原料。
環(huán)保型飼料添加劑的使用不但可提高飼料營養(yǎng)素的消化利用率,減少糞尿排泄,還可作為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替代品,降低養(yǎng)雞的用藥量,從而減輕環(huán)境污染。添加中草藥飼料添加劑。飼料中使用中草藥飼料添加劑, 一是可提供給蛋雞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物質,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日糧中的污染物排放,促進生長;二是含有多糖類、有機酸類、甙類、黃酮類、生物堿類等多種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質, 可與臭氣分子反應生成揮發(fā)性較低的無臭物質; 三是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抑制病原菌的生長與繁殖,降低其分解有機物的能力,使臭氣減少。
飼料是蛋雞養(yǎng)殖必備的產品之一, 對于促進蛋雞生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不但要重視飼料的種類,而且也要重視飼料的喂養(yǎng)方法。手工投料時撒落飼料較普遍,且多被養(yǎng)殖場、飼養(yǎng)戶所忽視。提高場主自身及飼養(yǎng)員的效益意識,做到喂料熟練精準。 飼槽不合理,雞啄出飼料,多系料槽在質量和料槽安裝息息相關, 加之投料不均勻所致,針對這種情況,要及時調整和改善料槽,同時注意喂料時槽中的料層厚度不超過其高度的1/3為宜。
料槽破損漏掉飼料,飼養(yǎng)員在投喂飼料時,要注意料槽是否破損,并適時整修。雞舍環(huán)境溫度不適, 額外增加雞的采食量。 雞的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其要求的適宜溫度不同。 對于產蛋期的雞群,如果雞舍溫度低于20℃時就會多消耗營養(yǎng)而浪費飼料,因此,在春、秋季節(jié)要采取有效的防寒保溫措施,力求控制最適宜舍溫來提高飼料轉化。
雞只不斷喙或斷喙不合理: 斷喙能有效防止雞嘴往外鉤出飼料,減少飼料浪費,并能防止啄羽啄肛。 一般在7~10 日齡斷喙,對斷喙不合理的雞只,要在上籠前再修喙一次。
殘次雞只吃料而不生產,浪費飼料,必須及時淘汰不下蛋雞只。 雞只體內、外寄生蟲如雞虱、刺皮螨、絳蟲等對其身體的營養(yǎng)消耗很大,使雞只采食量增加,而生產性能增加較小或反而下降。因此要定期驅蟲,減少飼料的無效投入。還花注意應激因素的影響, 各種應激因素都能影響雞對鈣的吸收和利用,在飼養(yǎng)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應激因素,保持雞群適宜密度和舍溫, 可使蛋殼顏色和質量有所提高,還能確保蛋雞高產穩(wěn)產。
總之,養(yǎng)殖蛋雞的農戶都希望蛋雞能多產蛋。促使蛋雞多產蛋的方法有很多種, 要想獲得較高的養(yǎng)殖效益, 要不斷按蛋雞的生長階段和產蛋期更換飼料配方,做到飼料配方與生長階段一致,飼料搭配的目的是利用多種飼料原料, 為蛋雞搭配一個能滿足其正常生長發(fā)育, 發(fā)揮最大生產潛力的飼糧,同時飼料的價格最低,才能充分發(fā)揮蛋雞本身的生產性能和飼料作用, 促進蛋雞的生長和產蛋,提高飼料報酬率,降低飼養(yǎng)成本。